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张运良)._第1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张运良)._第2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张运良)._第3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张运良)._第4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张运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辽宁富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限公司张运良2007 年 6 月目录序: 1.一、矿体外推圈定 4.二、米克吨值的应用12三、关于资源储量比例 1.4四、资源储量分类 1.6.五、矿床工业指标 2.5.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些问题 28七、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3.2八、倾斜矿体露头为斜坡时水平厚度计算 3.5九、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 37十、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3.9十一、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4.0十二、岩金矿地质勘查中探矿手段的使用 4.1十三、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2十四、工程控制程度与

2、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 4十五、矿床勘查控制程度 4.6十六、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5.0十七、关于可行性评价 5.5十八、有关术语及概念 5.8附件:关于印发V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740 号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 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总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 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相应的图表资料。 它包括 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 各类资源评价报告、 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矿山

3、生产 勘探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 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材 料。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是依据和参照国家发布的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 ,国家和 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 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国家发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 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上述有关标准的发布和实施, 它已成为矿产勘查单位、 矿产 勘查开发投资者、 矿山设计部门、 生产矿山科技人员在新形势下 从事相关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的技术要求和

4、准则。 同时, 它已成为 政府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过程中,遵照上述有关标准和要求, 对各类资源储量报告要注重 (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2) 矿体控制 程度,资源储量估算合理性,各项矿产勘查工作质量情况, 勘查中所形成的实际资料的完备程度及 (6) 可行性评价等几方 面的审查评价。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和最主要成果。 不 同矿产勘查阶段及不同性质的各类资源储量报告提交不同类别 的资源储量。矿产勘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手段,诸如地质填图、 各种探矿工程、 样品采集、 化验测试、 测绘、物化探、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及原始地质编录、

5、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等多 专业、多工种、多技术方法手段的使用,方可达到寻找各矿种工 业矿体,探索矿体赋存规律、评价矿床和探求资源储量的目的。 由之,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方法手段及工作质量无一不与 提交的资源储量成果密切相关。 矿产勘查过程中不同方法手段的 使用均反映在资源储量报告相应章节中, 对报告中的各方法手段 成果均要进行审查, 方可达到对资源储量报告质量的把关和确保 资源储量合理及可靠。 涉及不同方法手段成果审查, 以相应的规 范、规定来衡量并满足其要求为原则。报告评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 资源储量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合理、 可靠, 以维护矿产资源的国 家所有权益

6、和为政府规划、 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科 学决策提供可靠资源储量数据, 以促进矿业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 经济效益。若干年来,通过对各类资源储量报告(矿产勘查报告、矿山 生产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 等)的评审实践中所发现和遇到的不同方面的技术问题, 作一初 步概略归纳,反映在本文中。之所以如此,是仿照原全国储委的 作法(全国年度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 就全国储委抽查各省报告 审查以及对各省呈送的报告认定书中所发现的一些代表性、 普遍 性的技术问题向与会人员进行通报和交流, 籍以引起关注和杜绝 以后报告评审中不再发生类似技术问题, 旨在提高和保证矿产勘 查和报告评

7、审质量) ,本人非常情愿地借此机会将各类报告和评 审中发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向大家作以汇报, 达到互相勾通交流和 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说明一点, 本文中叙述的一些技术问题, 均为报告评审 过程中所发现, 非凭空想象所杜撰的。 应该说,文中所说的问题, 一部分属于较简单的技术问题, 又是具体问题, 之所以在此提出, 因为其直接影响报告质量乃至资源储量估算误差所致。另外,根据矿产勘查、报告编制和报告评审的需要,文中部 分地引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主要是技术范畴的内容, 以作为实际工作中参照使用。文中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系按编者意见提出的。受个人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所限, 难免有差错。 由之

8、,编者认为, 本文内容仅作为与大家相互交流使用, 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并 给予指正,不断修正错误,以求共同提高的目的。一、矿体外推圈定矿体圈定及外推圈定是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是资源 储量估算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源储量 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关于矿体圈定问题, 可按某矿种在 勘查过程中所确定勘查类型的基础上, 以规范中规定的工程间距 (结合地质研究程度、 开采技术条件、 查明程度及矿石选冶试验 程度等因素)进行控矿工程间圈连矿体就可以了,此不赘述。在 此主要谈该矿体外推圈定问题。矿体外推圈定要在可靠地质研究基础上, 充分考虑矿体赋存 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

9、条件下进行。当矿体赋存有规律条件下, 即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时,在有一定数量控矿工程和数据统计的充分依据情况下, 可科 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矿体赋存无规律可循时, 无限外推一般按相应网度的二分 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值平(板)推为宜。当有限外推时, 对有色和贵金属矿产, 由于矿体特征复杂, 当边缘控矿工程存在 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 可做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 平推;当边缘工程未见矿时, 同无限外推处理, 即二分之一尖(楔) 推或四分之一平(板)推;上述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中的二分之 一尖推和四分之一平推、 三分之二尖推和三分之一平推的结果都 是等值的,可兹证明。在沿矿体走向或

10、倾向方向上,常按一定间隔进行取样。当 相邻样品工程有一工程样品达不到工业要求, 相邻样品之间各种 边界点的确定和界限的圈定方法常用插入法进行; 当矿体厚度变 化比较规律, 有用组分分布比较均匀情况下, 可采边界线基点计 算用内插法、印格法、图解插入法圈定。对厚度较薄(达不到可采厚度) 、品位较高的有色金属、贵 金属矿体采用米 .克/吨值之品位、 厚度之综合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此时,当矿脉厚度有一定变幅,品位变化不均匀时,矿体(脉) 不能进行外推圈定。 而对厚度较稳定、 品位相对均匀的较稳定的 薄脉型矿体采用米 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时, 可参照前述矿体 外推原则进行。从已评的报告中,矿体外推圈定存

11、在如下问题:1、矿体外推圈定的起点问题 矿体外推不论是沿矿体走向抑或矿体倾向外推,均应以控 制矿体的样品工程为起点进行外推, 这是合理的, 也是不能含糊 的。在已评审的报告中,已发现几例将矿体外推起点置于没有 工程控制的矿体(块段)边界上;这种外推相当于对矿体的连续 外推,这是错误的,也是不允许的。2、关于外推距离问题 关于外推距离问题,前已述及,此不重叙。问题是在实际矿 产勘查过程中, 有时出现实际工程间距与规范的网度不相一致的 情况。可分两种情况叙述:、当实际控矿工程间距小与规范网度时,矿体外推可以 实际工程间距为依据, 按前述规定比例确定矿体外推距离, 不论 是矿体倾向抑或矿体走向。、当

12、实际工程间距大于规范网度时,一律按规范网度要 求进行矿体外推(不能以实际工程间距作依据) ,进行矿体圈连 和估算资源。在评审报告中,个别报告对实际工程间距大于规范网度情 况下,仍按大于规范网度的实际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外推, 这是 错误的。如此作法就失去执行规范的意义和规范(技术标准)的 约束力(执行规范是有其严肃性和强制性) 。3、矿体倾斜方向的外推问题 矿体外推是对矿体走向和倾向的外推。 不乏其例的是少部分报告在应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 算时,矿体倾向外推不是在剖面上进行矿体倾斜外推, 而是在投 影面(纵投影、水平投影面)上进行矿体外推,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它夸大了外推距离, 造成资源量估

13、算误差, 使其估算结果失 真。正确的做法是:应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首先在地质剖面上进行矿体倾斜方向上的外推。然后以其外推点投影到平面上(纵投影面或水平投影面),并计算投影面面积,续 乘矿体平均厚度按需要求平均水平厚度(纵投影法)或铅垂厚 度(水平投影法),计算矿体(块段)体积。4、单工程(钻孔)控矿的矿体外推对单工程(钻探)控矿的矿体外推一直存在两种做图方法(地 质块段法的纵投影图、水平投影作图法)估算资源量。第一种方法(如图a)图a: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此种方法是在单工程剖面上,首先在剖面上将矿体外推(平 推)点投影到纵投影面上。在投影面上依矿体倾向上的上、下

14、外 推点(a、b)和走向上外推(走向外推可在投影面上进行) 点(c、 d),依次连线圈连矿块边界成菱形,按规定办法续求块段体积和 资源储量。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作图法类同,不重述。第二种方法(如图b)在矿体投影面上,将矿体倾向上、下外推点( E、F)和矿 体走向外推点(G、H)表示在投影面上;在此基础上,续将矿体走 向外推点(G、H)分别沿矿体倾向上推和下推(a、b、c、d点)同 理,在矿体倾向上的上、下外推点(E、F)沿走向上续左右外推(a、b、c、d点),如此在投影面上,矿体块段外推成一矩形,按 规定方法估算块段体积和资源量值。水平投影法作图法乃同,不赘述。上述两种做法的结果是:第二种做法(

15、b )所获资源量恰是 第一种做法(a)的两倍,可见影响之大。(b)剖面ZK投影面Ea bG. Bc I.F图b: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两种作法比较,第一种外推法(图 a)合理,第二种做法是贴近 实际,但属连续外推,是不允许的,(此前,编者在文中有误,在此予以纠正)。由此,编者建议,以后若遇到此类似问题,可 使用第一种矿体外推方法圈连矿体(块段)并估算资源储量,不 能使用第二种方法。5、多工程控矿的矿体外推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有如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 法一样(如前述),亦存在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控制矿体的 各边缘工程对矿进行走向和倾向各外推点( a、c、e、I、d、b)

16、 直接顺序圈连矿体边界(如图 a)并估算资源储量。TciTc2TC3:(333)(333)/ / / z/ /(332) / /h / 丿 / X Z Z ZO / / / / / CZKiZK2(333)图a: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第二种情况则如图b所示,将控制矿体的边缘工程分别进行 矿体的走向和倾向外推,嗣后将各外推点以a、c、g、e、I、h、d、 b顺序圈连矿体(块段)边界(如图b所示)并估算资源储量。图 a (第一种情况)与图 b (第二种情况)两种矿体外推圈定方法 比较,显然后者(图b)较前者(图a)多出cge和dlh等两个 三角形面积;两种方法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是不

17、同的。编者意见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圈定(第二种方法)一样,是不合理的,故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圈定方法采用第一种方法(图a)进行。TciTC2TC3(333)9C(333):;d/ / / / / / ” / / (332) / / ,* 疔 Z Z Z Z ZO / / / / / ciZKiZK2(333)(333)图b :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上述矿体外推圈定方法(图a图b )为地质块段纵投影作图 法;水平投影作图法类同,不赘述。6、开发矿山储量核实中外推矿量类别确定问题在评审众多的开发矿山储量核实报告中,出现了外推矿量的 资源储量类别如何确定问题。一种意见将其确定为“

18、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工其依据是:这是已开发矿山,按套改表“矿产 利用情况”序号1,属正在开采的储量,其套改前应为D级储量,不论原勘查程度为勘探、详查、普查阶段,均应套改为(113b), 归类为(122b),而归为控制的基础储量类。另一种意见将外推 的矿量纳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类其主要依据是执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认为此外 推矿量虽属开发矿山,但总归为“推断的”矿量,达不到“探明的”、“控制的”的要求,自然应纳入(333)资源量范畴。对上述两种 意见,编者采取折衷意见认为,在目前对开发矿山资源储量核实 工作,国家尚未出台相应规范情

19、况下,两种意见均可,且不影响 10矿业权换证手续进行。7、矿体不允许连续外推圈定不论计划经济时期和现时的市场经济期间,不论执行原规范 和新规范,都不允许对矿体进行连续外推圈连矿体 (块段)边界。多年前,在评审一个水泥灰岩矿床勘探报告时,就存在如图 所示的矿体连续外推问题(由 B级外推C级,后又续推D级), 这是不允许的。合理的作法是仍以本图作例, 若B级外推,只能 一次性外推到C级即可。按新规范要求,除探明的(331 )不能外推外,“控制的”可一 次性外推“推断的”再不能连续外推预测的资源量。8、“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外推问题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的新变革 一书中第135页上9行 这样叙述

20、“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只能用工程实际圈定,不能 外推圈定”。编者在省储委工作期间,对储量报告中的不同储量级 别(B、C、D级)按需要均可以分别进行外推圈定,即B级外推C级,C级外推D级。对“新变革”一书中的一段话(上述)曾ii请教过权威人士, 有如下答复: 从逻辑分析, 不同地质勘查阶段, 从普查f详查f勘探阶段,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矿产逐步 深入勘查;从逻辑上分析,是不存在矿体外推问题,只能用控矿 工程圈连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量类别。 对变革一书前述一段 话,个人理解为:按新规范,矿产勘查的不同阶段,对矿体不同 部位,以不同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 及可选冶性能研

21、究程度所圈定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 (探明的、 控 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类别。由此,该段话中“探明的” 不能外推的是正确的。 缘由是“探明的”外推则成为“推断的,”则产 生地质可靠程度顺序为探明的f推断的, 违反了探明的f控制的f 推断的顺序。但控制的可进行外推,它符合控制的f推断的正常 顺序。二、米克吨值的应用米克吨值,又称米百分比或米百分率。在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对于厚度较薄(低于可采 厚度),品位较高的脉型矿(脉)体而采用品位和厚度两方面因 素的综合工业指标。如岩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1克 /吨、最低工业品3克/吨、矿床平均品位5克/吨、可采厚度 0.8 m。用其可

22、采厚度(0.8m )分别乘以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而转换为米克/吨,边界指标0.8米克吨、最 低工业指标2.4米克吨、矿床平均指标 4.0米克吨的米克吨 值工业指标要求。应用米克吨综合工业指标圈连矿体(脉) 时, 以实际矿脉各单个样品的品位乘以厚度的米克/吨值;进行米克 /吨指标圈连矿脉同使用矿床质量工业指标一样,进行矿体(块 段)圈定和资源储量估算。在应用米克吨值综合工业指标时,对于矿(脉)体厚度不 稳定(有一定变幅) 、品位不均匀情况下,矿(脉)体圈定不能 进行外推。 但对于厚度较稳定、 品位较均匀的薄脉型矿脉则可采 用一般外推方法对矿体(块段)进行外推圈定并估算资源储量。

23、若干年来,发现个别资源储量报告中在应用米克/吨指标时 存在如下问题:1、金属量估算对矿(脉)体金属量估算时,有 2例报告误将平均米克/吨值 当作平均品位乘以矿体或块段矿石量估算金属量, 这种做法是错 误的。采用米克/吨值指标时,米克/吨值属厚度x品位的双因素 的综合指标,非单一的质量指标。即平均m g/t x矿石量(t) =m g, m g非重量单位,故上述作法是不成立的。正确做法是将平均 米 克/吨值除以平均厚度,换算成平均品位,再乘以矿石量,才 是所估算的金属量值。2、个别报告对厚度不稳定、品位均匀程度较差的矿(脉) 体也进行了外推,这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3、对于岩金矿(脉)

24、体中出现个别低品位( 0.8-2.4 米 克/ 吨间)时(如图示) ,有的报告将其剔除,使矿(脉)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其间被低品位矿所间隔。样号:HlH2H3H4H5米克吨值:3.82.04.66.25.6图中的H2样品米克吨值仅为2.0,属低品位矿。实际上应 该将该样(H2)参加5个样品的平均计算,若其平均后结果满足该矿(脉)体的最低工业要求,可将H2结果圈入工业矿体中,不单独圈连低品位矿(H2)。三、关于资源储量比例资源储量比例总体上反映了矿产勘查过程中, 对矿床的工程 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原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对 储量比例作了原则要求,各分矿种规范中结合矿床规模和矿体复 杂程

25、度按照“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原则,进一步对各 级储量比例作了具体规定。 原规范所以提出储量比例要求, 其原 因是在计划经济背景条件下,国家集矿产资源所有者与勘查开发 投资者于一身(国家垄断),硬性规定各级储量比例要求。虽如 此,当时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级储量比例要求也是在矿产勘查开发 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有经验依据的,体现了矿产勘查、开发 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是有经济意义的,总体上符合矿山开发建 设实际情况。进入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矿业体制发生了重大的深刻变 化,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的投资主体已形成多元化局面并成为新 形势下的主要表现形式。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已发生变化,其特 点各异,

26、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 矿业开发所依据的资源储量报告 并非计划经济时期的勘探报告 (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报告) ,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遵循“市场经济、业主行为,风险自担”的原 则,强调了投资业主行为,即投资者说了算(不同勘查阶段的报 告的利用,以投资业主说了算) 。这种情况下,强调国家统一规 定的资源储量比例要求已不必要。另外,历史已经证明,在计划经济时期按各级储量比例要求 提交的资源储量报告经矿山开发实践证明, 满足了矿山建设的要 求,从未发生“翻船现象”。同样,少数未完全按资源储量比例要 求提交的资源储量报告,在矿山使用的过程中也未发生“翻船现 象”( 原全国储委统计结果) 。这说明了原规

27、范规定的各级储量比 例要求并不重要。这里强调的是,在新形势下,矿产勘查和开发已市场化,总 原则是“保证首期、储备后期、动态管理、以矿养矿” 。 从前后两 个原则比较可以看出, “保证首期、储备后期”是共同的。这说明矿 产勘查中,要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供“探明的”资源储量作为首采地 段,以满足矿山建设投资返本付息需要的矿量。 “储备后期”是保证 总量控制,以满足矿山生产的连续性和规划服务年限所需的矿 量。新形势下的“动态管理、以矿养矿”原则及计划经济时期的“准 备中期”原则,强调了矿山生产过程中,以生产需要,由矿山负 责资源储量类别提升的动态管理, 通过矿山经济效益来完成。 这 是“动态管理、以矿养

28、矿”原则提出的缘由。由上,新规范不是完全不要资源储量比例,而是以投资者 的意见来定夺, 完全体现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不要的是国家统 一规定的资源储量比例要求。 但国家从宏观管理和矿山生产实践 经验考虑, 提出了总的原则要求, 作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遵循的 原则。即:“探明的”资源储量应满足矿山开发首采区设置及矿山建 设返本付息的矿量; “控制的”资源量应满足矿山最低服务年限要 求的矿量;“推断的”资源量应满足矿山远景规划要求的矿量。 上述 原则要求应成为矿产勘查中遵循的依据。 这一原则应贯彻在矿山 勘查工作实践中,尤其在商业地质阶段(详查、勘探) ,勘查单 位与勘查投资者签订协议(合同)中,应

29、体现和说明的问题,籍 以作为地勘单位勘查工程部署、 工作量设计、 投资勘查预算的依 据,以避免勘查工作结束后出现其他问题。四、资源储量分类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改革,以 1999 年发布实施的国家 标准 GB/T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为标志。该 国家标准自 1999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该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 是我国矿产勘查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变的一次技术革命。 它的意义在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矿产 资源勘查, 进行资源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标准。 它适用于固 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估算资源储 量、编写报告; 也适

30、用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 登记、统计、计划, 制定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资源勘查规范、规定、指南;同时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 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 估 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GB/T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新分类标准 是以 4 个勘查阶段(勘探、详查、普查、预查)中获得的 4 种不 同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和经相应 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所获得不 同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为主要条件,划分出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凡经 济的和边际经济的划分为基础储量; 次边际经济

31、的、 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划分为资源量。 其中在经济的部分, 以可采出为 一个附加条件,从经济基础储量中划分出储量(扣除了设计、采 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 ,又以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 价阶段的不同,将储量划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GB/T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中以不同的地质 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为三个轴,将资源储量划分为 三类十六型并分别给予编码,见下表 1 、表 2 。表 1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表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米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米储量(121)预可

32、米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 ?表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含义类类型编码含义储量口米储量1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米部分预口米储量121探明的经与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口米部分预口米储量122控制的境遇可行性研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米部分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111b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础储量础储量量探明的(预可研

33、)经济基础储量121b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资源量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内蕴经济资

34、源量331探明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 济的资源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 济的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333推断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量济的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334 ?潜在的矿产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国家标准 的发布实施,这使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则、 分类方法 与国际通用的作法相衔接与融通。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现了矿产勘查和开发的经济涵义, 不仅有利于国内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 需要,也为我国加强与各国在矿产勘查和开发方面的合作创造了 有利的环境;这对我国实施矿业“引进来、走出

35、去”战略、增强参 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开辟“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总之,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是一个类别条件界定清 楚,用途广泛,科学性及适用性强的完整的分类体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GB/T13908-2002 )国家标准及各矿种地质 勘查规范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 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实际问题。恰逢编者撰写本稿时,有幸见到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施固 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

36、知”(国 土资发200768号)一文。文中提出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 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现就实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作了通知(具体内容略) 。此前,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 会“关于发布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 指导意 见 CMV13051 200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 2007 年 第 1 号)公告出台。 该公告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一 文,对进一步理解新分类标准, 正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的指导意 见,内容具体, 可操作性强, 并得到国土资发 200768 号文的认 可,要求“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

37、师协会发布的指导意见执行” 。 指 导意见中提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清楚了, 对资源储量分类 的操作就容易把握和正确进行。叙述如下:(一)基本概念理解1、勘查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指针对勘查区或 矿床而言,具有一定面积性,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 不同勘查程度, 探求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储量类型。 如勘探 阶段一般有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类型;详查阶段的 控制的、推断的类型、普查阶段为推断的、预测的类型;2、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针 对勘查区具体矿体(块段)而言,具有局部性特点。每一块段对 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结果、开采

38、技术 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综合确定。3、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是针 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技 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 不应同时出现 另外的经济结论。 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未进行可行性研究 和技术经济分析来对待。4、预测资源量( 334 )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 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有下面二种情况, 一是普查阶段中探 求推断的资源量外的部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 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预测资源量。二是 详查或勘探阶段的矿区范围内应对矿床整体进行总体控制, 矿体 赋存情况

39、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预测资源量。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 求,但要保证工程分布的均匀性,并注意与进一步勘查相衔接。 在普查阶段,对矿体(层)分布较稳定的层状矿床,可采用“控 制的”工程间距的23倍距离估算333类资源量,以便区别于 334 类资源量。6、内蕴经济资源量包括 331、332、333,因未进行可行性 研究或者开采,经济意义不明,界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的之间,主 要有下列几种情况:1)、矿产勘查工作已完成,仅进行概略研究的; 2)、基础储 量以外的仅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的; 3)、因矿层薄、矿体小、开 采难度大或开采成本高, 可行性研究、 技术经济分析或矿

40、山设计 未利用的; 4)、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5)、压覆的不能利 用的矿产资源,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经济意义不明的;6)、低品位矿和原规范分类分级的表外储量; 7)、后期有可能回收的矿柱量。7、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指经可行性研究表明,投资内部收益 率( 1RR )小于零(负值)时的 2S 类型。其中研究利用的 331 类对应于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S11 、2S21 ;332 类对应于 2S22。 各类永久性矿柱属设计损失,不属于次边际经济资源量。8、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是经可行性研究表明,投资项目内部 收益率( IRR )大于等于零但小于行业内部基准收益率时确定的 类型。其中研究利用的 331 类

41、对应于 2M11 、2M21 ,332 类对 应于 2M22 。9、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正式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基于对应的332部分。 下述两种情况可进行如下处理:1)、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 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到矿山 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 111b 或 122b。 2)、通过开 发利用方案审查、矿山设计,或在建、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 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 可以确定为经 济的基础储量。10 、储量是在经济基础储量基础上扣除设计损失 (含各类矿 柱)、采矿损失后的可采储量,由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或开发 利用方

42、案、 矿山生产时根据理论或实际的开拓工程、 采矿工艺等 计算得出, 原则上不得使用经验损失率或利用率折算, 也不应在 333 的基础上估算。1 )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等为合理确定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所需,可以在合理分析基础上利用 333 理论估算储量。 用模 拟开发利用方案评估估算储量的, 原则上不应采用经验损失率或 利用率折算;2)、复杂矿山、非正规生产的矿山,计算储量确有困难的, 可以用实际回采率指标或具有可类比矿山实际回采率指标, 在分 析论述后估算储量。(二)特别处理 1)、经勘探及可行性研究表明矿产项目是经济的,及在建、 正常生产矿山,按编码原则,控制的基础储量应为 112b ,储量

43、 为 112 ,实际分类时进行归类为 122b 和 122 。同理 2M12 、2S12 归类为 2M22 、2S22 ;2)、评估报告、 评审意见书、相关储量报告可直接采用代码 表示资源储量类型;3)资源储量类型应与勘查阶段和相应勘查研究程度一致, 同时满足地质控制程度和其它勘查研究程度, 资源储量类型不仅 与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 还与地质研究程度、 开采技术条件查 明程度、 可选冶性研究程度及工艺利用研究程度等因素有关, 特 别是涉及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有重大关系, 因此资源储量类 型不能简单依据工程间距确定,且不应超越勘查阶段和勘查程 度。某一种勘查程度降级的,资源储量类型也相应降级

44、。4)、矿产开发项目未经可行性研究,不可确定为次边际经济和边际经济资源量。五、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又称矿产工业要求,也可简称为工业指 标。矿床工业指标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国家和相关工 业主管部门对矿产质量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所提出的要求 标准。它是评价矿床、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划分矿石 类型、品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或要求。制定具体工业指标(正式指标)必须考虑国家有关技术 经济政策及市场需求,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采选冶加工 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矿区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确 定的。同时,矿床工业指标管理同矿产资源管理同等重要。 工业指标的制定,既要考虑矿山企业效益,又要考虑资源的

4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指标可随矿产品的市场需求、 价格及其它技术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实行动态管理。即是说, 矿床工业指标尤经过论证的工业指标,同资源储量一样具有 一定的经济意义,也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矿床工业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矿石质量指 标,二是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矿石质量指标主要有边界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单工程、块段) 、矿床最低工业品位;有害 组分最大允许含量等;不同矿种尚有物性指标。开采技术条 件指标有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及含矿系数等;对露 天开采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有露天采场的最终边坡角、 剥采比、最终底盘宽度及爆破安全距离

46、等。除上述,在矿产勘查中,一个矿床除主矿种之外,尚有 伴生的有用组分和有益组分;此时在确定主矿种工业指标 外,尚要制定伴生组分的评价利用工业指标(部分矿种在附 录中提出了伴生组分评价指标) ,以保证资源的综 合勘查、综 合评价和综合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另外,对薄 脉型金矿采用米克/值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储量,这体现了个别 情况下所采用的厚度、品位等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工业指标。工业指标的使用,一般情况下,矿产地质勘查程度为预查、 普查阶段(公益性地质矿产勘查)时,可应用各矿种地质勘查规 范中规定的一般工业指标圈算 333 类资源量;而进入商业地质勘 查(详查、勘探)时,在未进行预可行性

47、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矿 产勘查报告, 也可使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估算 331 、332 、 333 类资源量。在详查、勘探阶段,工业指标的论证应与(预) 可行性研究紧密结合,在(预)可行性研究中论证合理的工业指 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确定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 量的依据。同时,供矿山建设设计使用的资源量,其工业指标的 制定必须经过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进行确定。 工业指标论 证单位资质与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的资质要求相同。在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国家标 准颁布后,凡依据一般工业指标,无论勘查程度多高,只能估算 资源量。凡提交经济基础储量、开采储

48、量的报告,须完成选冶试 验(详查阶段可与邻近已开发矿山的相同矿床类比) ,在经相应 的(预)可行性研究中论证的并经有关程序确定的正式工业指标 方案,作为矿体圈定和资源储量估算的依据。另外,遵循“市场 经济、业主行为、风险自担”的原则,也可由业主(投资方)提 出的企业指标作为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的依据。此种情况下, 可与邻近相同类型易选的已开发矿山类比或经技术经济论证后 提出;同时,对采用变化后的工业指标,须重新编写报告和估算 资源储量,并通过储量评审机构评审和地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 使用。在此强调,凡矿山提出的企业工业指标,不能高于相应矿 种的一般工业指标,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已完成的评审

49、报告中, 在应用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过程 中出现和发现有下述问题:1)、在资源储量报告中,对一个矿床使用的工业指标,个别报告直接套用规范中的一般工业指标, 出现不具体的区间值 (过 渡值),而不是具体值。如岩金矿床边界品位采用规范中的12g/t,最低工业品位2.54.5g/t,最低可采厚度0.81.5m,这种不确定值的使用是不允许的。这给报告编写和 报告评审造成困难。 对一个具体矿床应有具体工业指标, 今后工 作中应引为注意。2)、在使用具体工业指标进行矿体圈定时, 对矿石质量指标 (含有害组分) 、开采技术条件指标要综合应用,缺一不可。如 前述一个水泥灰岩矿勘查时, 其具体基本分析项目在工作

50、之初未 作剖面(地表地下)包括有害组分在内的试验分析,而直接确定 为 CaO 、MgO 、fsio 2,而 K2O、Na2O 组分不清和组合分析结果 的含量特征,造成矿体和夹层无法圈定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因 为单个样品厚度未计算,亦造成矿体和夹层无法圈定的问题。3)、近 7 年来,富源公司评审的近 20 份铁矿及水泥灰岩详 查、勘探报告,均使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矿体圈定,只能暂时估 算(331 )、(332 )、( 333 )资源量, 各报告未能按新总则要求“在 普查、详查、勘探 3 个阶段,都应进行相应的(预)可行性评价 工 作 ”和 固 体 矿 产 勘 查 / 闭 坑 地 质 报 告 编 写

51、 规 范 ( DZT0033-2002 )行业标准规定的“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 性评价应紧密结合, 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 价工作”。目前,地质勘查过程与可行性评价未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勘查中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矿山 建设前对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价, 其结果和工业指标确定, 也未 经评审机构评审,有关内容不得而知,这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 些问题水泥灰岩、 水泥大理岩是重要的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 我省 境内水泥灰岩及水泥大理岩在地质位置上赋矿具多层位性, 在地 理位置上分布有广泛性而属于资源丰富的大宗矿产类

52、, 同时又属于简单矿种类。近十年来,省内不同地质勘查单位分别在辽北、辽南、辽东 及辽西等地域提交了 12 处大中型水泥灰岩矿床勘探报告。这些 报告经评审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必要在此加以说明, 以引起 今后工作中注意, 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以保证矿产勘查工作正 常进行和提交合格的勘探报告, 为后续矿山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料 依据。1、基本分析项目的确定: 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基本分析项 目一般为 CaO 、 MgO 。基本分析样品要在探矿工程中分层、分 段采取。样品应在新鲜岩矿层中采取。采样方法一般用刻槽法, 钻孔中采样用半心法;样长按真厚度设计,一般样长为24m ;采样

53、方法、长度及断面规格的确定,应据矿石质量变化情况,并 考虑矿体的最小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而定; 当矿石质量稳定 时,经与有关部门商定,可放宽采样长度和规格;采样时应保证 质量,要求不漏采、不重采,不混入外来物质。对一个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进行勘查时, 其基本分析项目一 般确定 CaO、MgO ;但具体确定时不能直接确定为 CaO 、MgO。对石灰质水泥原料矿的勘查中的具体基本分析项目确定遵 循的程序是在野外工作初期选择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地表和 地下的探矿工程剖面分别采集样品, 进行包括 K2O、Na2O、SO3、 Cl 等有害组分在内的基本分析项目测试; 当矿石中 K2O 、Na2O、SO3

54、、Cl 等有害组分按矿床工业指标要求, 其含量在临界处波动 时,基本分析项目应增加上述几项内容;当矿石中K2O、Na2O、SO 3、Cl 含量远低于一般工业指标要求时, 则不列入基本分析项 目中,纳入代表性剖面(工程)中作组合分析项目进行测试。问题是在已评审的十余份水泥灰岩矿勘查报告时, 个别地勘 单位未履行上述试验程序,直接将基本分析项目确定为 CaO 、 MgO 、fSiO 2。如此作法就产生一个较严重问题,即单样中有害 组分含量不清, 组合分析结果不能应用单样中, 造成有害组分的 工业指标难于执行, 矿层圈定结果不可靠及矿层中夹层无法圈出 的困难;上述作法最大可能是将矿层中客观存在的非矿

55、夹层掩盖 了;同时,对后续矿山开发随之也将产生问题。对此,请地勘查 单位在今后勘查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时给予注意, 杜绝类似的现 象发生。 在这里突出说明一下, 矿产勘查中执行已确定的工业指 标进行矿体圈定时, 不论矿石质量指标 (含有益组分、 有害组分) 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一定要综合考虑、全面使用,缺一不可。2、单样厚度计算 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产属简单矿种, 其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大 多采用断面法进行。 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表现为两相邻剖面上 矿体的面积 (含夹层) 特点,而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求得矿体 (块 段)的体积。虽然计算过程未直接反映矿体厚度参数,由此个别 地勘单位忽略了单样厚度计算的必

56、要性。 厚度参数是一项资源储 量估算的重要工业指标, 而单样厚度的计算是为矿层和夹层圈定 服务的,它是不能缺少的。单样厚度未计算,同样造成执行工业 指标时困难,造成矿体或夹层无法圈定的后果。3、矿层顶底板控制问题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 包括其它固体矿产, 凡以化学组分为 依据的均以矿石质量(品位)指标作为依据对矿体进行圈定。不 论地表和地下探矿工程均应揭穿矿体顶底板界线以控制矿体。 这 里所要谈的是个别地勘单位在勘查中对矿层取样缺少封边样控 制,有的以层位为标志进行矿层圈定,这是不允许的,应引为重 视。再则,采集矿层顶底板封边样时,其厚度值一定要大于“夹 层”厚度值,其原因是避免矿层顶、底板在矿

57、层倾向外延时再发 现矿层时,由于封边样小于夹层厚度造成新矿层难于圈定问题。4、开采技术条件指标在所有固体矿产勘查规范中, 只有水泥石灰质原料矿 (水泥 灰岩、水泥大理岩)明确提出露天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最低可采 标高、 最终剥采比、 可采厚度、 夹石剔除厚度、 采场最终边坡角、 采场最终底盘最小宽度、爆破安全距离等) ,这些指标也同时反 映在勘查报告中。 规范和勘查报告中所以系统反映露天开采技术 条件指标只因水泥石灰质原料矿开发均为露天开采所致。 在这里 提出的是规范和勘查报告中均反映出“采场最终底盘最小宽度指 标”(大中型矿床不小于 60 米,小型矿床一般不小于 40 米);即 如此,这一指标应在报告中有所体现和执行。而实际工作中,相 应图件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