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_第1页
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_第2页
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_第3页
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_第4页
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泾川大云寺画册框架扉页:大云寺简介一、大云寺历史渊源泾川大云寺景区位于泾川县城泾河北岸的大云寺遗址,其前身为隋大兴国寺。大云寺前身为隋大兴国寺。2010年2月,大云寺 王母宫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在泾州敕建了大兴国寺及舍利塔、地宫,用石函供奉佛祖舍利。公元694年,唐代武则天敕令各州修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兴建泾州大云寺,把原塔基下的14枚佛祖骨舍利用鎏金铜匣、金棺银椁、琉璃瓶盛装后重新放入地宫,并建塔供奉。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大云寺毁于洪水。泾川曾三次出土佛舍利,依次为1964年发现隋代大兴国寺、唐代大云寺供养佛祖

2、舍利;1969年发现的北周宝宁寺供养佛舍利;2013年发现的宋代龙兴寺瘞埋诸佛舍利两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特别是1964年出土的五重套函及14粒佛祖舍利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现保存于省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称泾州大云寺地宫和舍利石函中的金棺银椁,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佛教汉化的标志,在佛教考古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2013年1月,在大云寺东侧发现佛像窖藏1处和宋龙兴寺地宫,出土陶棺一具、铭文砖一块,北魏至宋代佛像等文物270余件(组)。经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清理,陶棺内有大小舍利瓶6个,佛骨舍利一批,目前已清理出佛舍利1777粒,还有部分尚

3、待清理。2013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甘肃泾川佛教文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立天认为,泾川佛教文化“历史久、长廊长、文化价值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认为,泾川石窟及佛寺的历史延续,证明泾川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与敦煌佛教文化遗产形成“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楼宇烈认为,泾川三次出土佛舍利,“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泾川被国内诸多专家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舍利研究中心”,是仅次于敦煌的佛教艺术宝库。这次重大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了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

4、中心,有力佐证了古泾州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繁荣和传播中处于东渐桥头堡的重要地位,为佛教在中国传播找到了重要坐标。二、大云寺规划建设情况为了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分期实施、分步推进”的思路,2007年8月在泾州大云寺原址开工建设大云寺,先后完成投资1.5亿元,主要建成了寺院区舍利塔、大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和前区广场、影壁等主体工程,配套实施了内部装修、中心区安防及给排水、输配电、绿化亮化等附属工程。2010年2月,大云寺王母宫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农历5月12日,借助佛舍利千年一现的

5、重大历史机遇,成功举办了大云寺佛舍利安奉法会,大云寺正式对外开放。今年,重点实施大雄宝殿工程。该工程概算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总高29.26米,采用唐代重檐芜殿的建筑形式,整体木结构。该工程由山西亨瑞设计研究院设计,甘肃永靖古典建筑总公司承建,已于3月8日开工,计划年底建成主体工程。为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我们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着眼打造华夏佛宝圣地、国际佛舍利研究中心,努力把大云寺建成“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佛教寺院,使泾川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点区段,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精心编制了大云寺总体规划。规划占地1170亩

6、,以佛手状绿化带将景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功能区。中间为中心区(寺院区),占地202亩,整体为仿唐建筑风格,主要规划建设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影壁、卧佛殿、舍利塔、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方丈院等建筑;中心区以东为禅修区,主要建设禅修中心、龙兴寺遗址、禅音岛、百果园、素食街等建筑;以西为研究区,主要建设佛香堂、佛学研究院等建筑;绿化带以外主要建设“文化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宝宁寺遗址、如是世界、禅宴广场、泉水悟禅、休养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建筑;景区东部将建成泾州古城商业街。正 页:一、历史渊源:泾川县位于陕甘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自古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塞,东距西安220公里,西距兰州

7、420公里,北距银川460公里,是西兰银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和陇东重要交通枢纽。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温水资源丰富,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泾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泾川是古人类重要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出土的距今5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命名为“泾川人”,是甘肃省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泾川建州置郡设县已有2100多年。泾川西王母文化影响深远。是西王母降生地和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由民间组织的西王母庙会,从北宋开宝元年开始,至今已举行1047届。长期以来西王母信仰吸引了大批台湾

8、同胞寻根问祖、祭拜朝圣,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桥梁纽带。泾川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王村完颜民俗文化村是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金代女真人萨满教礼仪和祭祖仪式至今还在延续。县内以皮影、剪纸、刺绣、编织、石刻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泾川佛教文化灿烂辉煌、遗存丰富。泾川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4位帝王下诏、敕赐兴建寺院、兴盛佛教,境内现存佛教文化遗存多达1500多处。1976年出土的十六国华盖鎏金铜佛为国宝级文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铸佛像。始凿于北魏太和年间的王母宫石窟和北魏永平三年的南石窟寺,均为国家重点文物

9、保护单位。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沿泾河两岸有各类石窟群、石窟龛600多处,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奇特景观。二、舍利三现,盛世重光从1964年底到2013年初,50年间在与今泾川县城隔河相望的泾河北岸水泉寺村方圆不到一华里的范围内,相继三次出土了佛舍利,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 舍利文化舍利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后来有德行的佛教中人去世后火花形成的晶状物体也称舍利,被佛教信众视为至高无上的宗教圣物,有“见舍利如见佛”之说。舍利在印度中语叫“驮都”,也叫“设利罗”,中文译作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

10、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莲花形,有的呈佛或菩萨状,颜色以白、黑、绿、红为常见,也有其他颜色的,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佛祖释伽牟尼去世二百五十多年后,为了传播佛教,释伽牟尼的护法王阿育王将释迦摩尼火化后所形成的84000颗舍利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此为中华大地得舍利之始。 壹舍利惊现:隋唐舍利,皇帝敕赐 1964年12月下旬,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贾家庄生产队社员在平田整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状如古墓的地宫。经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清理,地宫内有石函一个,同时发现“开元通宝”铜钱53枚。该石函由细腻的青石雕琢而成,呈

11、长方体,高42.5厘米、长50.5厘米、宽49.5厘米,函盖呈覆斗式,四周刻缠枝莲纹,正中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16个阳文隶体字,工整规范,庄重大方。石函正面自右起,刻“朝散大夫行司马孟诜撰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字样,楷书,凡一千字,点划清晰,错落有致。打开石函,内有鎏金铜匣一具,挂鎏金铜锁,下有鎏金铜钥匙,旁有金银钗12只;铜匣内银椁一具,置于长方体底座上,并用小栏杆围定,盖为瓦形,椁两侧各有一对小环;银椁内为一具金棺,棺壁镶珍珠,围以金箔贴莲花。花四周贴有金箔蒂、叶,蒂内镶有白石英石,叶内嵌绿松石,精美异常。金棺内为一个蒜头形琉璃瓶,置于锦缎衬垫之上,上盖一古铜色丝织

12、小帕。这只琉璃瓶里面,盛有石函铭文所记载的14粒佛舍利。1966年,一篇署名“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的甘肃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考古报告发表在文物第三期上,震惊了当时的佛教考古界。 金棺银椁五重套函出土不久,除石函留在泾川县文化馆外,其余都被调至甘肃省博物馆。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外宾来兰州访问,亲自鉴定了大云寺出土的金棺银椁和佛舍利(附图3),当听到“地宫里盛放金银棺椁的石函上面刻有唐代的铭文和题记,现在还存放在发掘地泾川”的解释后,又将这批文物仔细地看了一遍,沉吟良久,指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1972年后季,石函随即被调至省博物馆。现五重套函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 对照石函铭文和

13、唐广弘明集辑录的隋国立佛舍利塔诏得知,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在全国30个州建舍利塔,14枚舍利被高僧送往泾州(今泾川),在大兴国寺兴建舍利塔和地宫。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敕令诸州兴建大云寺,藏大云经。泾州大云寺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兴建,并把原塔基下的石函和舍利取出,请了当时制作金银器工艺水平最高的工匠,选择当时最珍贵的珠玉宝石,做成鎏金铜匣和金棺银椁,并用琉璃瓶盛装14粒舍利再配以石函,于公元694年重新瘗葬放入地宫,建塔供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称:泾川出土的五重套函,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在佛教考古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14、义。 贰舍利再现:北周舍利,慧明敬藏 1969年冬,在为刚刚通车的泾河大桥北端铺设引桥土坡时,施工人员在水泉寺大队五队的耕地内,又发掘了一个石函。该石函盖刻“比丘慧明造舍利石函”字样,为青砂岩质,长方体,长67.5厘米,盝顶式盖,子母扣合。函体正面阴刻楷书铭文104字,落款为“大周天和二年岁次丁亥八月庚子五月廿三日壬戌”。背面浅浮雕两供养人像及双狮图案。石函内有大铜函,大铜函内盛小鎏金铜函,小铜函内置琉璃瓶,琉璃瓶内装数十粒舍利。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玉带环2件、玉发钗1件、琉璃杯1件、鎏金开元通宝15枚、法器剑3件、银环状不明用途物2件、铜环状不明用途物2件、金钗1件、银钗12件、银簋2件。据石

15、函铭文介绍,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泾州宝宁寺和尚慧明为佛祖造像时,示意要将佛像与佛舍利一起供养,以期实现“合国黎庶俱登正觉”的宏愿。但是,在这次出土的文物中,只有舍利套函而未见佛像。令人欣喜的是,2005年3月19日,泾川县在修建苗木繁育基地喷灌设施时,于出土“比丘慧明造舍利石函”原址,再次出土了高1.8米的立式石雕佛像一尊,时代为北周早期。这尊佛像的出土,不仅印证了此次出土的舍利为佛祖舍利,也将古泾川的舍利供养史提前到了北周早期。 这是泾川县第二次出土佛舍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泾川历史上最早供养的舍利。遗憾的是,这次出土的多件文物虽然后来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平凉市博物馆,但由于

16、历史原因,此次重大发现并未向外界公布,世人所知甚少。 叁舍利三现:北宋舍利,诸佛圣辉 2013年1月,在今泾川复建的大云寺东墙外拓建道路时,不仅出土了北魏至宋代近600年间的270余件(组)造型精美、风格迥异的佛像窖藏,而且又发现了一处瘗埋佛舍利的地宫。该地宫四面砖封,东西长约1.95米,南北宽约0.85米,内置陶棺一具,头西尾东,呈深灰色,长45.5厘米,前宽24.5厘米、后宽18厘米,前高42厘米、后高36厘米,内有木质漆盒个,含舍利瓶只。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清理,从已经破损的漆盒和舍利瓶中,共清理出多枚佛骨、20多颗七彩石、散落在陶棺内的舍利1700多粒,以及国内罕见的金丝线标本和丝织

17、物遗存。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专家张勇剑判断,全部舍利的数量,可能和砖铭中记载的“二千余粒”高度吻合。在陶棺的尾部,立正方形铭文砖一方,边长33厘米、厚5厘米,共425字,阴文,字迹清晰可辨。其中正面19行,416字;砖脊铭1行,9字。铭文记曰:“维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岁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泾州龙兴寺曼殊院念法华经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按铭文记载,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泾州应该有一个文献中未提及的龙兴寺。有人因此判断,宋代的龙兴寺,与唐代的大云寺、隋代的大兴国寺应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三、学界聚焦、重树高地泾州三次出土佛舍利,尤其引人注

18、目的是出土时间距瘗埋此舍利的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相隔了整整一千年,正印了民间佛舍利“千年一现”、“隐于乱世,现于盛世”的传说。2013年甘肃省文物局发布的情况通报认为,这次发现并清理的佛教遗存及出土文物,对研究该区域佛教寺院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古代泾州乃至整个陇东地区佛教艺术发展的序列,是古代泾州佛教兴盛及在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地理位置的见证。出土的佛教造像中隋唐两代较多,说明了该地区隋唐两代佛教极为兴盛,这与历史上隋文帝在泾州敕建舍利塔及唐建大云寺相符合,属于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关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国内考古、宗教等学术界权威专家也倍加珍视。

19、文化部原副部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杜斗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等数十位学术界资深专家来泾川,实地考察龙兴寺遗址和出土文物,一致认为是2013年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他们认为,这批出土文物:一是涵盖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造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多数表面有贴金或彩绘,造型精美,生动传神,既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为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随着发掘清理工作的不

20、断深入,极可能还有更大规模的发现;二是结合古代泾州地缘地位和民族融合、文化演化等因素,可以证明,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在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找到了一个重要坐标。这次出土的佛教造像,从形成时间看,与陕西、北京、山东等地出土的佛教造像相互衔接,从种类、造型、风格等方面看,与巴基斯坦的佛教造像相似;三是从出土的砖刻铭文和陶棺舍利看,是继1964年在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五重套函及14枚佛舍利,1969年在北周宝宁寺遗址出土佛舍利之后,在同一区域第三次出土舍利,在佛教界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四是这次考古发现的佛教遗存和出土的文物

21、,国内少见,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总之,泾川出土的这三批舍利及相关精美文物与境内现存大量石窟、佛寺遗址等佛教遗存,在全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非常少见,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重地。泾川出土舍利次数、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堪称“华夏佛宝圣地”与敦煌佛教文化遥相辉映,构成了“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的佛教文化格局。未来将大云寺打造成为“世界佛舍利供养研究中心”,“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佛教寺院。2013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甘肃泾川佛教文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立天认为,泾川佛教文化“历史久、长廊长、文化价值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22、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认为,泾川石窟及佛寺的历史延续,证明泾川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与敦煌佛教文化遗产形成“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楼宇烈认为,泾川三次出土佛舍利,“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泾川被国内诸多专家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舍利研究中心”,是仅次于敦煌的佛教艺术宝库。这次重大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了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有力佐证了古泾州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繁荣和传播中处于东渐桥头堡的重要地位,为佛教在中国传播找到了重要坐标。四、万民共瞻,法雨广被1、佛诞日法会(农历四月初八)据广弘明集、唐道宣撰续高僧传记载,佛

23、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于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依摩诃刹头经等诸经典记载,释迦牟尼降生之时,天帝释梵及龙王以香汤为之洗浴。故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被称为浴佛节、佛诞日或龙华会,在印度及西域各地僧众、信徒以香汤、五色水、甘茶等自顶灌沐诞生佛像,祈求佛祖保佑、消灾灭罪。此种浴佛法会活动在我国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至今成为佛教界重要的节会活动。浴佛功德经记载,浴佛有15种功德,“受富乐、无病延年、於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稳、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觉”泾川大云寺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前夕,各地信众游客遍纷至沓来打扫寺院、整理佛堂,采集鲜花灯烛等供品,熬制香汤

24、做诸功德。佛诞节当天由上妙下林大和尚亲自主法,迎请诞生佛像于舍利塔供奉,以诸多香花围绕佛身,诵经持咒祈佛菩萨临坛赐福,接着僧人、信众及游客依次手执金勺用事先准备好的香汤为佛沐灌太子佛,妙林大和尚随即为信众摩顶加持,祈愿大众灭罪消灾、福慧双增、所愿圆满。2、龙兴寺诸佛舍利安奉法会(农历五月十二日)据宋龙兴寺地宫砖刻铭文记载,该地宫埋藏于大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五月十二日),距2013年整整1000年,在宋龙兴寺瘞埋佛舍利的千年之际(2013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大云寺举办了隆重的佛舍利安奉及大云寺开光法会活动,将两千多粒佛牙并佛骨舍利供养在了新建大云寺的地宫之中,供信徒瞻仰。可谓是“佛舍利千年

25、一现,大云寺盛世重光”,高僧大德、信众游客八方云集,累计7万余人参加了本次法会活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云寺正式对外开放。五月十二日对泾川大云寺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大般涅磐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每年的五月十二日,大云寺都要举行佛舍利出土周年纪念法会活动。大云寺僧众、信众在供奉舍利的地宫内诵经礼佛,周边省市上万名信众游客接踵而至,前来朝拜舍利,共沾法雨,祈求佛祖庇佑、增幅延寿、吉祥如意。3、盂兰盆法会。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仅次于佛诞节的盂兰盆节会。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

26、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又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问佛陀,如果未来世中,有佛弟子欲行孝顺,是否也可以奉行盂兰盆供,救度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佛陀答说:“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以百味饮食,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此后,盂兰盆会逐渐成为佛教信众超拔历代先亡父母师长,为现在父母及六亲眷属祈福延寿,报答亲恩的的重大节日。在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大云寺主持妙林大和尚率四众弟子手捧香花,演奏佛乐,将佛舍利从地宫中请出, 供奉于舍利塔台明处供前来参加盛会的信众、游客亲眼瞻礼舍利,亲手供养舍利,法会通常举办七日,以便更多的信众游客前来瞻礼舍利、供养三宝、共沐佛恩,并由妙林大和尚主法设放金刚瑜伽焰口超荐先亡。这是大云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隆重的法会活动,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