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4学时)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7/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1.gif)
![第5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4学时)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7/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2.gif)
![第5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4学时)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7/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3.gif)
![第5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4学时)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7/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4.gif)
![第5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4学时)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7/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0676620-cd6d-4857-87f7-c77c29117b4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10-171 细菌、噬菌体有什么特点?细菌、噬菌细菌、噬菌体有什么特点?细菌、噬菌体中的基因是如何进行遗传重组?如何进行基体中的基因是如何进行遗传重组?如何进行基因定位的?因定位的?2021-10-1721. 细菌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细菌的一般特征细菌的一般特征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细菌的遗传重组细菌的遗传重组2021-10-173E.coli E.coli 4.6Mb. 4288genes 90% encode protein Insertion sequences (IS) E.coli K12 DNA sequence,1997 见见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
2、材教材典型代表典型代表2021-10-1741.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1、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大肠杆菌的突变型E.coli突变突变类型类型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如:甲硫氨酸缺陷型写作如:甲硫氨酸缺陷型写作met- 其相应的野生型写作:其相应的野生型写作:met+ 抗性突变型:抗性突变型:如:青霉素抗性菌株写作:如:青霉素抗性菌株写作:penr 青霉素敏感性菌株写作:青霉素敏感性菌株写作:pens 分解代谢功能的突变型:分解代谢功能的突变型:如:乳糖突变型写作如:乳糖突变型写作lac- 其相应的野生型写作:其相应的野生型写作:lac+ 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
3、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上生长2021-10-1752、 突变型的筛选突变型的筛选()选择培养法:()选择培养法: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原养型(原生营养型原生营养型)与与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显色()显色()抗生素()抗生素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上生长2021-10-1763 3、 E.coli作遗传研究材料的优点作遗传研究材料的优点(1 1) 有许多营
4、养缺陷型有许多营养缺陷型 , ,且易于选择和鉴定且易于选择和鉴定(2 2) 生活周期短生活周期短: : 繁殖快繁殖快, ,积累代谢物质多;积累代谢物质多;(3 3) 繁殖快繁殖快, ,数量大数量大, ,易发现和鉴定突变型;易发现和鉴定突变型; (4 4) 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DNA: DNA裸露裸露, ,单倍性单倍性, ,利于基因精细利于基因精细结构和基因功能表达调控的研究结构和基因功能表达调控的研究2021-10-1771.3 细菌的遗传重组细菌的遗传重组1 1、细菌的转化与作图、细菌的转化与作图2 2、细菌的接合与中断杂交作图、细菌的接合与中断杂交作图3 3、FF因子和性导因子和性导4 4
5、、转导、转导2021-10-1781.3.1 细菌的转化与作图细菌的转化与作图1.3.1.1 1.3.1.1 概念:概念:转化(转化(trnansformation):):供供体体DNADNA片断不经过中间媒介片断不经过中间媒介直接直接被受体吸收并整合到受体染色被受体吸收并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的过程。体上的过程。细菌的转化:细菌的转化:一个供体菌株的一个供体菌株的DNADNA片断被片断被感受态感受态受体菌株吸收受体菌株吸收并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的过程。并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的过程。2021-10-179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 :转化子:转化子:由于转化导致基因重组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细菌由于转化导致基
6、因重组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细菌细胞。细胞。2021-10-17101.3.1.2 转化与作图转化与作图2021-10-1711第一步:确定两个基因是否为连锁关系第一步:确定两个基因是否为连锁关系ABAB方法:观察外源DNA浓度降低时转化频率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较低的)转化频率和转化DNA的浓度成正比。DNADNA浓度浓度下降比率下降比率A A转化率下转化率下降比率降比率B B转化率下转化率下降比率降比率A A与与B B共转化率共转化率下降比率下降比率A A与与B B关系关系1/101/101/101/101/101/101/101/10连锁连锁1/101/101/101/101/101/101
7、/1001/100不连锁不连锁2021-10-1712第二步第二步 计算重组值计算重组值例例: :已知枯草杆菌的三个基因连锁已知枯草杆菌的三个基因连锁供体:供体:typtyp2 2+ his+ his2 2+ tyr+ tyr1 1+ +受体:受体:typtyp2 2- his- his2 2- tyr- tyr1 1- -基因基因 转化子类型转化子类型typtyp2 2hishis2 2tyrtyr1 1合计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40 3
8、660 685 418 2600 107 118011940 3660 685 418 2600 107 1180问题:为什么没有- - -基因型?2021-10-1713RF(typ2- his2)= 100%=34%RF(typ2- tyr1)=40%RF(his2- tyr1)=13%基因基因 转化子类型转化子类型typtyp2 2hishis2 2tyrtyr1 1合计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40 3660 685 418 2600
9、107 118011940 3660 685 418 2600 107 118013200+67853660+418+2600+107typ2tyr1his234cM13cM问题:问题:4013+30?2021-10-1714筛选筛选 在发生了4次交换的时候两边的两个基因我们并没把交换的结果当重组型计算,而是当亲本计算了。typ2+tyr1+typ2-his2-tyr1-his2+typ2+his2-tyr1+2021-10-17151.3.2 细菌的接合细菌的接合 why? 营养互补?基因重组?营养互补?基因重组?(1)Lederberg and Tatum(1946年年)的实验的实验频率频
10、率110-7 1.3.2.1 接合现象的实验证据接合现象的实验证据 2021-10-1716(2)1950年年,Davis U型管实验型管实验1:1:两菌株细胞的直接接触对野生型的产生是必要的两菌株细胞的直接接触对野生型的产生是必要的; ;2:2:野生型不是营养互补产生的野生型不是营养互补产生的, ,而是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而是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结论结论2021-10-17171.3.2.2遗传物质的单方向传递证据遗传物质的单方向传递证据-Hayes W.(1952 )的杂交实验的杂交实验 菌株菌株A:met- thr+ leu+ thi+ ; 菌株菌株B:met+ thr- leu- thi-
11、,链霉素处理链霉素处理A或或B,只是阻碍它们的分裂,但并不杀死它们。,只是阻碍它们的分裂,但并不杀死它们。 1)菌株)菌株A 菌株菌株B 野生型菌株野生型菌株2)链霉素处理的菌株)链霉素处理的菌株A 菌株菌株B 野生型菌株野生型菌株3)链霉素处理的菌株)链霉素处理的菌株B 菌株菌株A无野生型菌株无野生型菌株 频率相当频率相当1:E.coli1:E.coli有相当于高等生物的性别有相当于高等生物的性别; ;2:2:其遗传物质是由其遗传物质是由(donor)(donor)(receptor)(receptor)单向传递单向传递的的. .结论结论2021-10-1718 2021-10-17191.
12、3.2.3 F F因子和高频重组因子和高频重组 F F因子(因子(F factor): HayesHayes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在接合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在接合中作供体的能力受细胞内一种致育因子中作供体的能力受细胞内一种致育因子( (fertility factor, F, F因子因子; ; sex factor, , 性因子性因子) )控制。携带控制。携带F F因子的菌株称供体菌或雄性,用因子的菌株称供体菌或雄性,用 表示,没有表示,没有F F因子的菌株称为雌性,用因子的菌株称为雌性,用 表示。表示。 F F+ +F F- - F F因子的化学本质是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sDNA,d
13、sDNA,可自主状态存在于细可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胞质中或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 ;可在细菌细胞可在细菌细胞间进行转移并传递遗传物质间进行转移并传递遗传物质F F- -2021-10-1720复制原点区(复制原点区(origin region ):):转移的起转移的起点,点,oriT和和oriV配对区(配对区(pairing region):):该区域与该区域与细菌染色体上的多处细菌染色体上的多处序列相互配对。序列相互配对。致育基因区(致育基因区(fertility gene region ):):使使细菌具有侵染性。细菌具有侵染性。含有含有F F因子的菌株称为因子的菌
14、株称为F F+ +不含不含F F因子的菌株称为因子的菌株称为F F- -2021-10-17211)接合管的形成)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菌株靠近细胞膜融合细胞膜融合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2)F因子转移:因子转移:F因子从原点断裂,以原点为先导,边复制边转移因子从原点断裂,以原点为先导,边复制边转移, 复制后的复制后的F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胞分开,使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胞分开,使F-变成变成F+。 在此过程程中,在此过程程中,F因子以高频率从因子以高频率从F+菌向菌向F-菌转移菌转移, 而染色体基而染色体基 因的转移则很少发生,重组频率大约只有因的转移则很少发生,重组
15、频率大约只有10-6,因此,因此,F+菌称为菌称为 低频重组(低频重组(low frequency recombination,Lfr)。 细菌的接合细菌的接合2021-10-17222021-10-1723F+菌株中一个新的菌株,它在和菌株中一个新的菌株,它在和F-菌株杂交时,出菌株杂交时,出现重组子的频率很高,比现重组子的频率很高,比F+F- -杂交所出现的重组子杂交所出现的重组子的频率高的频率高1000倍,该菌株被称作高频重组菌株,简称倍,该菌株被称作高频重组菌株,简称为为Hfr菌株。菌株。 HfrF-重组子的频率很高,但重组子的频率很高,但F-细细菌很少有转变为菌很少有转变为F+细菌的
16、细菌的。 Hfr菌株菌株2021-10-1724通过交换通过交换F F因子整合因子整合到细菌染到细菌染色体上形色体上形成成HfrHfr菌株,菌株,由于由于HfrHfr仍仍包含包含F F因子,因子,因此具有因此具有侵染能力。侵染能力。Hfr菌株的形成菌株的形成2021-10-1725HfrHfr的因子转移特点的因子转移特点: :(1 1)F F因子整合后呈线状;因子整合后呈线状;(2 2)转移起点位于中间;先转移)转移起点位于中间;先转移F F因子因子 部分部分, F, F因子的因子的致育基因致育基因最后转移。最后转移。(3 3)转移往往会自发断裂,形成部分二)转移往往会自发断裂,形成部分二 倍
17、体。倍体。2021-10-1726外基因子外基因子(exogenote)内基因子内基因子(endogenote)部分二倍体(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A Bab2021-10-17271.3.2.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叫中断杂交技术(锁图的技术,叫中断杂交技术(interrupted mating)。)。 Wollman Wollman和和JacobJacob在五十年代设计了中断杂交试验,在五十年代设计了中断杂交试验,以证明接合时遗传物质从供体细胞的转移是直
18、线式进以证明接合时遗传物质从供体细胞的转移是直线式进行的。行的。2021-10-1728(1) 中断杂交实验作图原理:中断杂交实验作图原理: HfrHfr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从某一点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从某一点(原点:(原点:O O)开始,以线性方式进入开始,以线性方式进入- -的;的;离原点愈近的基因进入离原点愈近的基因进入- -愈早愈早, ,出现在出现在- -中中 的比例愈大的比例愈大, ,反之反之, ,则愈小;则愈小;2021-10-1729(2)实验过程: 两种菌混合培养,计时t=0 每隔一定时间搅拌菌液,打断结合管以中断杂交。 稀释菌液,测试其基因型,以便确定每个基因转移到F-细胞的时间。例
19、如:例如:1内出现受体内出现受体A基因,则说明基因,则说明A近原点;近原点;2内出现内出现AB基因,则基因,则B在在A之后,;之后,;3内出现了内出现了ABC基因,则基因,则C在在AB之后,之后,。单位:时间单位(分钟)单位:时间单位(分钟) ,即:按时即:按时间来定位,标出不同基因位于原点的先后位置,间来定位,标出不同基因位于原点的先后位置, 来定来定位基因。位基因。 2021-10-1730(3) 2021-10-17312021-10-17322021-10-17331.3.1.5 细菌接合的重组作图细菌接合的重组作图1.3.2.3中断杂交实验中断杂交实验乳糖乳糖选择选择基本培养基基本培
20、养基2021-10-1734注:注: 用后进入的基因作为选择标记,才能保证所有基用后进入的基因作为选择标记,才能保证所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因进入受体细胞。 重组值和时间单位的换算:重组值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1min20图距单位图距单位20cM2021-10-1735 在在Hfr菌与菌与F+菌的互相转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规菌的互相转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规则分离的现象,使则分离的现象,使F因子携带有一段相邻的细菌染色体,因子携带有一段相邻的细菌染色体,这种带有插入细菌基因的环状这种带有插入细菌基因的环状F因子称为因子称为F因子因子(F-prime factor)。带有。带有F因子的菌能像因子的
21、菌能像F+菌一样把菌一样把F因子转移给因子转移给F-菌,转移菌,转移F因子的能力很强,同时也能转因子的能力很强,同时也能转移细菌基因。移细菌基因。 利用利用F因子将供体菌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因子将供体菌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做过程,叫做性导(性导(sexduction)1.3.3F因子和性导(因子和性导(sexduction)2021-10-1736注意:经过性导形注意:经过性导形成的部分二倍体和成的部分二倍体和HfrHfr形成的部分二形成的部分二倍体一样吗?倍体一样吗?性导性导2021-10-1737 F F因子携带的细菌染色体长度是不同的;因子携带的细菌染色体长度
22、是不同的; FF因子携带全部的因子携带全部的F F因子基因;因子基因; FF因子具有侵染性。因子具有侵染性。F因子的特征:因子的特征:2021-10-1738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1)(1)细菌基因重细菌基因重组是在部分二倍组是在部分二倍体中进行体中进行; ; (2) (2)只有偶数交只有偶数交换才产生有活性换才产生有活性的重组子的重组子; ; (3) (3)不出现相反不出现相反的重组子的重组子. .小结小结 2021-10-17391 1、以大肠杆菌为例,、以大肠杆菌为例, F F因子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因子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F F因子因子 FF因子因子 HfrHfr2
23、 2、带有自由状态的、带有自由状态的F F因子的菌株因子的菌株-F+-F+菌株菌株 不带不带F F因子的菌株因子的菌株-F-F-菌株菌株 F 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的-Hfr-Hfr菌株菌株 含含FF因子的菌株因子的菌株- F- F菌株菌株3 3、四种菌株之间的相互侵染及转变关系。、四种菌株之间的相互侵染及转变关系。小结小结 2021-10-1740 LederbergLederberg和和N.zinderN.zinder等等19561956年在对伤寒沙门氏年在对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中发现了转导现象。菌的研究中发现了转导现象。A: phe- trp- tyr- his B: p
24、he trp tyr his- 1.3. 转导(转导(Transduction) 混合培养出现约混合培养出现约10-5的野生型菌株,说明有遗传重的野生型菌株,说明有遗传重 组。组。U形管实验形管实验2021-10-1741U U形管形管实验实验LT-2LT-222021-10-1742 LT22 LT22 是携带是携带p22p22的溶源性细菌,的溶源性细菌,LT2LT2是对是对p22p22敏感敏感的非溶源性细菌。的非溶源性细菌。LT22突变型释放p22到培养液中穿过隔膜侵染LT2LT2裂解,释放p22及转导噬菌体穿膜侵染LT22,发生基因重组LT22原养型2021-10-1743转导(转导(T
25、ransduction):):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 分类分类 :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特异性转导(特异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具有转导功能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具有转导功能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2021-10-17441.3.1 普遍性转导与作图普遍性转导与作图 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 供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转导供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转导形成部分二倍
26、体,经交换和重组后形成不同的转形成部分二倍体,经交换和重组后形成不同的转导子,这种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导子,这种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机理:机理:2021-10-1745普遍性转导的过程:普遍性转导的过程:2021-10-1746普遍性转导的特点:普遍性转导的特点:(1 1)频率很低;)频率很低; 一般只有一般只有0.3%0.3%的噬菌体是转导噬菌体。的噬菌体是转导噬菌体。 (2 2)如果细菌的两个基因距离较大,大于噬菌体的染色)如果细菌的两个基因距离较大,大于噬菌体的染色体长度,一般就不能同时被转导。体长度,一般就不能同时被转导。(3 3)如果细菌的两个基因被同时转导说明两个基因紧密)如果细菌
27、的两个基因被同时转导说明两个基因紧密连锁,这称为连锁,这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共转导或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共转导频率越高说明两个基因的距离越近,连锁越紧共转导频率越高说明两个基因的距离越近,连锁越紧密;反之,说明两个基因离得越远。密;反之,说明两个基因离得越远。细菌的基因作图。细菌的基因作图。2021-10-1747普遍性转导的应用:普遍性转导的应用:2021-10-17482021-10-1749 共转导频率和图距的关系公式共转导频率和图距的关系公式: : d(d(图距图距)=L(1-x)=L(1-x) L- L-转导转导DNADNA的平均长度的平均长度 X-X-两个
28、基因的共转导频率两个基因的共转导频率32021-10-17501.3.2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一些温和性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特定基因,这种转导称为局限性转导,又称又称特异性转导特异性转导 。 + +基因基因。例:温和性噬菌体,它可以自主状态存在,也可以整合到大肠杆菌K12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点attB,形成原噬菌体。2021-10-1751a a)溶源性细菌的产生)溶源性细菌的产生b b)原初裂解物的产生)原初裂解物的产生 原噬菌体不正常环出离开细菌染色体时带走原噬菌体不正常环出离开细菌染色体时带走整合位点附近的基因整合位点附近的基因galgal,但是丢掉自
29、己的部分基因,成为一个有缺陷,但是丢掉自己的部分基因,成为一个有缺陷的噬菌体,记作:的噬菌体,记作:dgal+dgal+或或dbio+dbio+,但是仍具有侵染力,所有可以将,但是仍具有侵染力,所有可以将biobio或或galgal基因转导。基因转导。机制机制2021-10-1752C C)dgal+dgal+与已与已整合的野生型整合的野生型通过单交换进行同源重组而形成通过单交换进行同源重组而形成/dgal+/dgal+,其,其裂解物中,具有等量大量的裂解物中,具有等量大量的和和dgal+dgal+,感染,感染gal-gal-受体菌时,转导子受体菌时,转导子gal+gal+出现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30、,故称为高频转导(的频率非常高,故称为高频转导( HFT HFT)。)。双重溶源菌双重溶源菌high frequency transduction双重溶源菌双重溶源菌 2021-10-17532 噬菌体遗传分析噬菌体遗传分析 2.1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2021-10-1754(2)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一般不出现溶菌感染细菌后,一般不出现溶菌现象的噬菌体,被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源性细菌。现象的噬菌体,被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源性细菌。 (1)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使宿主菌发生裂解的噬菌体使宿主菌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二者二者2021-10-1755(1 1)烈
31、性噬菌体的繁殖)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遗传学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大肠杆菌的遗传学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大肠杆菌的T T噬菌体。噬菌体。2.2. 噬菌体的繁殖噬菌体的繁殖2021-10-1756(2)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 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即它们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即它们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例如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例如和和P1P1噬菌体。噬菌体。 噬菌体附着在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噬菌体附着在大肠杆菌染色体的gal和和bio位点位点之间的之间的att座位上,它能通过交换而整合到细菌座位上,它能通过交换而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整合的噬菌体称为染色体上,整合的噬菌体称为
32、原噬菌体原噬菌体。 含有原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对同种噬菌体不,对同种噬菌体不敏感,具有免疫性。敏感,具有免疫性。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方式:和烈性噬菌体一样和烈性噬菌体一样2021-10-1757.2021-10-17582021-10-1759透明透明/小小半透明半透明/大大透明透明/大大半透明半透明/小小2021-10-1760大2021-10-17612021-10-17622021-10-17631 1、噬菌体遗传的几个特征、噬菌体遗传的几个特征(1 1)从单个混合感染的细菌中可以得到亲本和重组噬菌)从单个混合感染的细菌中可以
33、得到亲本和重组噬菌体体.4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两个不同的噬两个不同的噬菌体共同感染菌体共同感染一个细菌一个细菌复制后发生重组复制后发生重组裂解释放亲本和重组噬菌体裂解释放亲本和重组噬菌体A+B-、A-B+、A+B+、A-B-A+ B-A- B+A+ B+A- B-2021-10-1764(2 2)三亲本重组体的出现)三亲本重组体的出现 三个不同的突变型噬菌体共同感染一个细菌,重组可三个不同的突变型噬菌体共同感染一个细菌,重组可以多次在三个噬菌体间发生。以多次在三个噬菌体间发生。(3 3)重组体比例随宿主细胞破裂时间而改变)重组体比例随宿主细胞破裂时间而改变E. Coli
34、x+y+z-x+y-z+x-y+z+X-y-z-2021-10-17652 2、噬菌体的突变型、噬菌体的突变型(1)快速溶菌突变型 裂解细菌细胞速度快,能形成大的四周清晰的噬菌斑的突变型。野生型野生型 r+ r+ 噬菌斑小、中心清晰、四周模糊噬菌斑小、中心清晰、四周模糊突变型突变型 r r 噬菌斑大、四周清晰噬菌斑大、四周清晰(2)寄主范围突变型 能侵入并裂解原来具有抗性的细菌细胞的突变。野生型野生型 h+ h+ 能侵染能侵染E.Coli菌株菌株B B,不能侵染,不能侵染B/2B/2菌株菌株 用用h+h+侵染侵染B B和和B/2B/2的混合菌,形成半透明噬菌斑的混合菌,形成半透明噬菌斑突变型突
35、变型 h h 能侵染能侵染E.Coli菌株菌株B,也能侵染,也能侵染B/2菌株菌株 用用h+侵染侵染B和和B/2的混合菌,形成透明噬菌斑的混合菌,形成透明噬菌斑2021-10-1766(1)(1)用两个不同的用两个不同的T2T2噬菌体共同侵染噬菌体共同侵染E. coli B B菌株菌株基因型基因型h h+ +r r (半透明,大噬菌斑)(半透明,大噬菌斑)基因型基因型hrhr+ + (透明,小噬菌斑)(透明,小噬菌斑)(2 2)把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接种在培)把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接种在培养有养有B B和和B/2B/2的培养基上,可以看到的培养基上,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噬菌斑,统计不同的噬四种不同的
36、噬菌斑,统计不同的噬菌斑的数量。菌斑的数量。3、hr基因的重组基因的重组2021-10-1767(3)计算重组值 RF(h-r )= 100% 重组型噬菌斑数量重组型噬菌斑数量总噬菌斑数量总噬菌斑数量三个基因间的三点测交自学三个基因间的三点测交自学(hr) +(h+r+ )2021-10-17681 1、噬菌体的条件致死突变型、噬菌体的条件致死突变型概念:概念:条件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s) 噬菌体大部分基因的功能是复制和产生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基因的功能是复制和产生子代噬菌体所必需的,这些基因的突变是致死的,不噬菌体所必需的,这些基因的突变是
37、致死的,不能形成噬菌斑,其中有些致死突变在限制条件下能形成噬菌斑,其中有些致死突变在限制条件下是致死的,而在许可条件下可形成噬菌斑,这种是致死的,而在许可条件下可形成噬菌斑,这种突变称为条件致死突变。突变称为条件致死突变。 .5噬菌体基因的精细作图噬菌体基因的精细作图2021-10-1769表表 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 表现型表现型 不同大肠杆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不同大肠杆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 B B K( K( ) ) 野生型野生型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 大噬菌斑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I 大噬菌斑大噬菌斑无噬菌斑(致死)无噬菌斑(致死)rIII大
38、噬菌斑大噬菌斑 小噬菌斑小噬菌斑Benzer实验所用的实验所用的T4T4的的r突变就是一个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就是一个条件致死突变型。2021-10-17702 2 Benzer的重组实验与精细作图:的重组实验与精细作图: Benzer最初得到最初得到8个个rII独立的突变型,将独立的突变型,将8 8种突变型两种突变型两两组合感染两组合感染E. coli B菌株(双重感染),从混合培养物中菌株(双重感染),从混合培养物中提取噬菌体颗粒感染提取噬菌体颗粒感染E. coli K()菌株菌株。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E. coli K()上出现野生型噬菌斑。上出现野生型噬菌斑。2021-10-177
39、1RF= 100%= 100%2 2r+r+噬菌斑数噬菌斑数2 2K12K12()上的噬菌斑数)上的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B B上的噬菌斑数上的噬菌斑数K12()B2021-10-1772 根据以上实验就可以构建多个根据以上实验就可以构建多个rII突变型的线性图谱突变型的线性图谱 。 由于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上的选择技术可以很精确,所由于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上的选择技术可以很精确,所以即使很低的重组频率都可以被检测到,可以检测到最低以即使很低的重组频率都可以被检测到,可以检测到最低的的重组频率是的的重组频率是0.020.02% %(有的版本是(有的版本是0.01%0.01%),也就是说可),也就是说可以观察到的以观察到的T4T4噬菌体的最小的重组距离是大约噬菌体的最小的重组距离是大约3 3个碱基。个碱基。后来的研究发现重组可以发生在相邻的碱基之间,表明碱后来的研究发现重组可以发生在相邻的碱基之间,表明碱基对是突变和重组的最小单位。基对是突变和重组的最小单位。Benzer提出基因结构的顺反子、突变子(提出基因结构的顺反子、突变子(muton)、和)、和重组子重组子(recon)三个概念三个概念 2021-10-1773 对于两个独立起源的、表型相似的隐性突变,如何判定是对于两个独立起源的、表型相似的隐性突变,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流运输项目融资担保合同汇编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融资居间合作协议范本
-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 林业行业会计个人工作计划
- 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计划
- 学习成果与展示活动计划
- 前台工作中的情绪管理技巧计划
- 幼儿思维训练活动的开展计划
- 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图书服务计划
- 2025年立方氮化硼晶体合作协议书
- 乡村医生返聘协议书
- 2024机械买卖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1《The-lion-and-the-mouse》教学课件
- 睡眠中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学校校园禁烟处罚管理方案
- 少儿美术教育知识讲座
- 外科学教学课件: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 中医培训课件:《拔罐技术》
- 取节育环之后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