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浮生六记审美式情感阅读 【 内容 提要】文章对明末清初小说浮生六记,在文本 分析 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深入、细致的审美情感阅读,叙述了小说的若干情感内涵。浮生六记是明末清初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书中记叙的是三白夫妇日常的家居生活和各地的浪游见闻。全书情感真挚,素有“幽芳凄艳,读之心醉”之评语。鉴于浮生六记的后二记中山记历和养生之道为民国时期人伪作,所以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只就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这四记进行审美阅读。【关键词】 浮生六记 沈复 悲情 宗教 闲情 不堪 壮美 寄情一、悲情与宗教 在小说的开篇,三白有云:“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
2、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三白在经历了人间的生离死别,风霜雪剑后,万事释然于胸,然而对往事的记忆却也越发强烈,美好与不堪,幸福与凄楚,种种情感纠结于心中,即使“不思量”却也“自难忘”。因而,三白有“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的切肤之痛。按说,闺房记乐无论从文题本身来看,还是着眼于文中所记乐事,都应该是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夫妇间的默契和谐的美满,然而,在三白写来,却是淡淡笑痕下的“满纸辛酸泪”,笔者所体会到的是三白的爱与恨的交结:对自由、美满的两性生活的爱;对生活的无奈,命运无常的恨。 三白的多情、落拓,芸娘的聪慧、才情,既造就了三白、芸娘,却也毁灭了他们自身。他们自
3、身的美好放在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的渺小懦弱,三白、芸娘的生命之美丽终究穿不透 社会 伦理道德厚重的法衣。例如: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娘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余始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芸娘两颊发赤,曰:“恭而有礼,何反言诈?”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曰:“何处去?”私心忒忒 这一段语言文字绘声绘色,书中人物宛如就活在读者眼前。在三白和芸娘的身上我们同时看到,那无时不在的对爱、生命幸福的本能追求和根深蒂固地缚在他们身上的“礼法”的冲突与交融。可以说,三白、芸娘的性情
4、既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也是他们生命不幸的源泉,幸与不幸,皆系于“真性情”。 在叙述闺房之乐,重温旧事时,笔触点处,随喜随悲,世事的无常和三白的感悟,恰似三白的悠悠诉说。如: 1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2七月望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3每逢朔望,余夫妇必焚香拜祷,后因家庭多故,此画竟失所在,不知落在谁家矣?“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情痴,果邀神鉴耶? 以上几处记叙,可以看出此时在沈复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很多宗教成分,尤其可见的是佛教思想的渗
5、透与流露。明清 时代 ,佛教在 中国 的传播已经走向通俗化,走进了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幕僚、商人的沈复,佛教经义中“空”的玄理和“中道”的修行之法成为他的思想慰藉和心灵寄托。著名才子金圣叹曾把庄周思想、佛教经义结合起来,对水浒故事做了总括式的评价与认识。他认为一切都是虚无,既然一切都是梦,一切都是虚无,又何从著书,又何从批书呢?金圣叹这样解释:“嗟呼!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又何以为活也。”显然,金圣叹与沈复在著书目的上颇有相似之处:沈复并不是一个职业文人,只是因为自己生命的艰难历程而体悟到了“生死迅疾,人命无常”,进入到了佛教常言的“悟”境,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自
6、自然 然地写出来,一字一句,几乎很难见到人工雕琢的痕迹。 佛教的诸多派别中,有主张“中观”之说。认为只有中观之道才是至上之境界。而所谓“中观”即主张不偏不倚,不即不离,一种精神上的“临界”状态,佛所主张的不悲不喜,不嗔不怒的情的境界,也就是达到了“中观”境界了。三白在书中有“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此言似乎是劝世人不可用情太浓。其实是三白历经无常的命运所体悟到的天命的调和之道。三白所有的所求而不得的人性的美好需求转化为精神的宁静,凄婉又似乎淡然物外。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回看往事烟尘,平添无限凄凉。从三白身上,读到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与伟大。法国著名数学
7、家兼思想家布雷兹帕斯卡尔有一段著名的话:“人类只是一棵芦苇。原是世间最脆弱的东西;但那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用不着全宇宙武装起来把人类轧碎了;一股气流,一滴流水足以灭亡他。然而,即使宇宙轧碎他,他也比灭亡他的宇宙更其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亡,知道宇宙的优势,而宇宙什么都不知道。” 三白正是封建社会中的一棵芦苇,脆弱不堪封建宗法与礼法的重击,但他的高贵恰恰在于他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存在于浮生六记中。他没有依附于任何一种封建社会制度,所以他没有求取功名以得到社会的 政治 认可,他畅游在自己情感的理想世界中,与芸娘一起成为明清文学中一对美丽的并蒂花。二、闲情中的不堪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在仅存
8、的四卷中,此卷内容最为简短。在“记趣”中,三白首先认识到自己的一种亲身体验:美好的事物终究不会长久,不是人为地遭人嫉妒而遭到被毁灭的命运,就是冥冥中的天意的嫉妒也竟不能够容忍。如卷中三白记叙的一件花事: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按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日,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兰,虽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死。 再如卷中另外一件典型的
9、事情:三白与芸娘执著于生活的情趣,苦心经营花盆屏架,放置于堂中,曾博得两人展眉而笑,然而怜爱赏惜之际,“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碎之”,三白叹云:“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忌耶?”两人不禁洒泪。 这两件事情,无论是人为的破坏还是天意的忌妒,都宣泄出一种“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美好终究只是转瞬即逝的无可奈何。于是,三白试图用那些表面和谐的闲情逸致来消解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不和谐,从而在自己的主观精神领域里人为地用语言文字建立起一种平衡:用审美愉悦的方式去缓解人生存在的痛苦,以避免纵欲狂欢的情感发泄。转贴于 三、悲剧中的壮美 浮生六记四卷中,情感最为悲凄的即坎坷记愁,卷首,有这么一段叙述:
10、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这一段文字,字字有如血泪,悲愤之气现于纸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引用尼采的话,以说明自己对文学的见解:“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如果说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还能够给读者一种自由的精神、平等的婚姻、美好的生命等审美享受,那么坎坷记愁里的审美阅读体验则只有:悲、愤、痛楚。 此卷中,所有的生命的闪光点全部暗淡了。芸娘作为一个才女、贤淑的妇人,却终究由于“衅起家庭”被迫离开夫家家
11、族。甚至于到生命临终,芸娘的身份仍然是一个“弃妇”的身份。“衅起家庭最可怜,暮巢飞燕影凄然,呼灯黑夜开门去,玉树枝头泣杜鹃。”三白丧妻,亡子,遭友人诬,且父亲临终之际,犹困顿于外,为生计辗转流离他乡,背上了不孝之罪名。 但是,正如是苦难而不是幸福造就了人类,幸福只是苦难的间歇和偶尔停步一样,坎坷记愁造就了沈复,毁灭了沈复看似平静的理智。作者非常强烈地营造出来一种悲剧美。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行为,没有什么伟大而崇高的悲剧精神,也没有充满矛盾的悲剧性格,只是到处可见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琐碎所造成的悲剧。 三白和芸娘都具有善良的品德和行为,也具有作为一个普通人最起码的生活的合理要求。在不合理的 社会 制
12、度下,这些却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所击倒,这是悲剧美生发的最根本原因。在三白和芸娘的身上,无疑他们具有的“善”冲击而且消解了社会所要求他们的“道”,三白,个性落拓不羁,追求爱情幸福、自由、平等,与朋友之交多情重诺,爽直,为了追求“善”的最高境界,竟然陪伴着芸娘一起离开家族,漂泊异乡。三白是否真正能够抛弃“道”而在心中安然地追求“善”了呢?因此,三白陷入了一种“两难的选择”之中,从而倍受着比单纯地违背“道”更为痛苦的煎熬。如卷中一段文字记录如下: 至甲子三月,接青君信,知吾父有病。即欲归苏,又恐触旧忿。正趑趄观望间,复接青君信,始痛悉吾父业已辞世。刺骨痛心,呼天莫及。无暇他计,即星夜驰归,触首灵前,哀
13、号流血。呜呼!吾父一生辛苦,奔走于外。生余不肖,既少承欢膝下,又未侍药床前,不孝之罪何可逭哉!吾母见余哭,曰:“汝何此日始归耶?”余曰:“儿之归,幸得青君孙女信也。”吾母目余弟妇,遂嘿然。余入幕守灵至七,终无一人以家事告,以丧事商者。余自问人子之道已缺,故亦无颜询问。 在“道”与“善”之间,三白选择了“善”,与芸娘一起离开了家族。此时,人性的本能情感追求与道德伦理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反过来,如果三白选择“道”而放弃了芸娘,弃二人的夫妻感情于不顾,那样势必也是令三白更是痛不欲生。这不仅是三白一个人的两难选择,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整个人类一直处于的一种两难选择境遇。犹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人类总是
14、在徒劳地做出努力的选择,而其实无论如何抉择,我们都得做出牺牲:不是放弃善,就是妨碍道;不是放弃这一方,就是放弃另一方。所以,不仅仅是三白,其实整个人类都在经受着“选择”的苦痛,正如西西弗斯的劳作一样,永远地没有尽头 三白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坎坷记愁中,他没有以自身的苦难,以自身理想毁灭的结局唤起他人的生存努力和生存价值感,相反,因为他的多愁、多情的性情,在个人徘徊缠绵于心中怨愁之余,三白写下了很多愤激之语句。例如,芸娘病死他乡,三白幸福生活的唯一精神支柱倒了以后,在万分悲痛之余,他记叙道: 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
15、。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四、山水中的寄情 从坎坷记愁的血泪中走出来,迎面而来的是三白的一段叫人心思之神往之的浪游记快,似乎文章一改了坎坷记愁里的悲苦之气。经历了坎坷记愁的苦之煎熬,三白的浪游记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对自己精神的抚慰,是一种痛苦的畅快宣泄,经过了人生生离死别,丧妻亡子之痛,三白退回到自身的精神世界里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庇佑。本来,山山水水的大 自然 是人类直接的生活之外的一切,是人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不多的 内容 。
16、寄情于山水的写意生活是超越于生活之上或者生活之外的产物,人类只有舍弃或者否定原来的生活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才能进入山水的境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如果在自然山水中寻求和谐,那么就意味着人类自己自身生活的某种不和谐,一种否定生活的状态就出现了。 这种寄情于山水自然,忘我地对生活,对生命快乐的追求,使得人类对自己的痛苦可以暂时忘却。幸福与痛苦原本就是生命之花的两朵并蒂花,人类感受到生命之愁苦,生命之烦琐,生命之无奈,却永远不会为之所拘束,正如书中三白在记一次快游后叹道:乃愁苦之中之快游也。 作为一个典型的 中国 式小人物,三白是无能为力为自己个人的幸福,积极、自由、主动地采取什么有效行动的,
17、所以,他转头移情于自然山水之中,愉悦乎性情,陶陶然暂忘人生琐碎与失意,这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命形式。五、结语 以上,笔者尝试着以读者主体的身份阐述了浮生六记前四卷的审美体验,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出现了一种文学审美思潮接受美学。这种思潮的重要 方法 论意义在于:鲜明地标出审美主体是 艺术 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而接受主体的特征表明接受不是对作品“原意”的追索或还原,而是主体的理解、阐释过程,是主体自身独特存在方式的体现。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的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触摸,去体验审美主体,通过作品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对于其他欣赏者来说不具备必然性和普遍性。 整部浮生六记中,三白的情感一直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河北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聘考试真题
- 2023年福建厦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2024至2030年宝塔弹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储罐抽屉式阻火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高纯稀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工业氟硅酸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灰指甲专用产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产褥期产妇饮食护理
- 畜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考核试卷
- uml课程设计界面
- 市场主体迁移申请书
- 园林绿化种子进场检验记录
- 2022年奇石协会会长讲话稿模板
- 国开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4:撰写课程学习总结(第1-9章权重25%)参考033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案
- 酒店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表
- 南方地区 同步教案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 五人相声好好好相声《好好好》台词
- 2022年广西南宁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 围棋入门课件(专业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