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0701 0704000146 溥双媛 目 录目录 1摘要、关键字2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3(一)人力资源会计得概念、产生的背景3(二)人力资源会计在发展7(三)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传统财务会计的关系10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具体内容14(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15(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16三、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的关系18(一)知识经济的概念.特征18(二)人力资源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20(三)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1四、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陷入的误区24(一)混淆宏观和微观视角 24(二)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25(三)忽视国情,没有
2、从实际出发26(四)过于强求会计系统27(五)基于存在的问题的建议28五、参考文献30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然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会计诞生以来起,就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研究。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确认、计量、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一、 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基本理论(一)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背景人力资源会计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会计分支。美国会计学家弗兰
3、霍尔茨在其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把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人力资源会计基本概念的产生阶段(19601966年) 此间的理论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者们从其他相关理论中衍生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受到许多相关理论发展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舒尔茨为代表的有关人力资本的经济理论。 1964年,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企业经济研究所的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中最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并被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之中。他提出,人力资源构成了企业最有效的经营资产,为使会计报表更为完善,对企业管理公务员更为有用,其内容应该包括人力资本。1965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人
4、力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需要对人力资源费用成本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价,并交由密歇根州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实验。2)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模型的学术研究阶段(19661971年)此间,以开发计量人力资源成本模型(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模型(货币和非货币)及评价其有效性为标志,并且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部门经理、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的工具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用途。在此期间,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密歇根州大学进行。1967年,该大学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会计联合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在进行人力资源历史成本计量研究所在的巴里公司的年终结算中首次披露有关人力资源会计
5、的信息,这为小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美国会计学会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进行的实验取得了成果,利克特教授在人力组织一它的管理和价值一书中设专章论述人力资源会计。他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不包括人力资源项目,就像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市场价值之间巨大差异一样,会导致企业管理公务员做出错误的决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诺默特、弗兰霍尔茨等人在会计评论和管理会计等权威会计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人力资源会计具体实施的论文,论述了如何评估人力资源,提出了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的建议。总之,该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基本技术处理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开始尝试。3)人
6、力资源会计的迅速发展阶段(19711976年)此间,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迅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学术界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在会计和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了计量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会计制度的文章。不仅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展迅速,而且历史成本法和现时重置成本法等人力资源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也得到发展。4)人力资源会计的停滞发展阶段(19761980年) 此间,是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兴趣减退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前期结果已经完毕,所剩下来的会计难题需要由少数会计学家解决,而且需要企业自愿继续做实验对象。而参与试行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组织必
7、须花费相当大的成本,但其效益很难测量,因此企业的态度不够积极。这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低潮。5)人力资源会计的广泛应用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自1980年后,会计界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同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也增加了。尤其是美国海军研究署建议在海军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与企业相比,美国海军拥有充足的经费从事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这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停滞发展的势头得以好转。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潘序伦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建议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讲求效益,率先在国内提出人力
8、资源研究的问题。此后,会计学界发表了大量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倾向于介绍有关概念和问题。如1986年出版的陈仁栋翻译弗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张俊瑞在会计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七五科研规划”和会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转向系统研究,如1991年陈仁栋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1993年阎达五主编的会计准则全书将其作为准则来设计;1994年徐国君出版的行为会
9、计学,是一部从人的行为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著作;1997年徐国君出版的劳动者权益会计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研究,则在对现有会计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人力要素作为一项正式的会计要素,系统纳入会计体系加以核算和管理,精心构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一部开拓性的著作;1997年刘仲文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1999年张文贤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把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此外,近几年的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等杂志都发表大量论文,深入探讨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模式等问题。 所谓人力资本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的经济
10、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即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一国或某地区的收入分配造成影响。人力资本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这也是人力资本较物资资本不同的一个特点。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龄劳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所拥有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的总和。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人力资源要具备最起码的体质要求,如身体健康状况,防疫能力等。其次,人力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依据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解,“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
11、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会计包括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它属于社会会计的范畴,可以将其称作为人才资本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企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即狭义的人力资源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又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之分。前者主要对企业为取得、开发、保全人力资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投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摊和报告,后者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经济
12、价值进行确认、预测、计量、记录和报告。由于计量手段和方法上的原因,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确认、预测与计量,“目前依然困难重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形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知识生产,更谈不上知识经济。因此,人力资本已经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资产。而人力资本投资也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首先,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持久性动因;其次,人力资本的形成和配置是产业结构演进和变动的推动力;再次,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能为其自身提供更为自由的发展
13、空间和机会。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只反映物质资本,将人力资本置之度外。而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才能和智慧是生产力的提高的动力,是重要的生产手段。人们的劳动方式以逐步开始了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化,尤其是知识劳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要求很高程度的教育或培训背景,尤其是在高新科技产业中,如计算机工程、航天航空工程、生物工程、核电等都对技术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培训这些人员的花费有时占了企业投资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还有一些企业经理人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参加脱产培训,这种培训费也是相当之大。由此可见,对人力资本的巨额投资已经
14、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如果将这些巨额投资成本计入当期费用,直接冲减利润,而不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那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成果就会受到严重的歪曲,从而会使报表的使用者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而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因此,人力资源会计有必要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而产生、发展并不断成熟。 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也蓬勃发展,管理学中有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会计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揭示仅仅局限于物资资源信息,但这远远不能
15、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人们还迫切需要企业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于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成为历史必然。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就某个经济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的占用形式表现为“人力资产”,来源形式表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经济资源,即通过 人力资产的使用和支配能为经济组织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首先,是“人力资产”账户。这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由于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为了反映人力资产的质量,该账户应按劳动的“等级”设置明细分类账。其次,是“人力资本”账户,属劳动者权益类
16、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劳动者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贷方登记劳动者权益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劳动者权益的减少数,其余额在贷方。该账户应按具体的劳动者设置明细分类账。再次,是“人力费用”账户,属期间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应费用化的部分及人力投资的每期摊销数,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最后,是“人力资源开发”账户,该账户的借方归集劳动力受雇后其成本应予资本化的部分,包括招聘费、选拔费、培训费:开发费等项目,贷方登记雇员交给有关部门使用时结转到“人力投资”账户借方的金额,劳动力受雇后成本直接费用化的部分归集在“人力费用”账户的借方。从管理的角度讲,适度的人员流动可促进职
17、工之间的竞争,增强企业活力。但流动率过高对企业也有消极影响。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模式下高流动率仅反映员工对企业的低满意度和职工的低士气,而不能使人事主管们看到频繁的人员流动的经济性质和结果,加上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大于需求,企业较易得到替代者,所以很多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企业应开多高的价招聘人才,才能既吸引到优秀人水又不至于使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在一个正常的、成熟的人才市场上,各类人才的薪金即人力资源的使用价格由市场决定。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护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在目前的人力资源价值研究中,广泛地采用了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的方法
18、,这符合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人能为组织提供现在和将来的服务,而且这些预期的未来服务对企业具有经济价值。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口众多,而人口素质相对较差的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更具有必要性。 从会计的目标来看,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报表使用者掌握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而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二者没有什么本质的区
19、别。其实,早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就在其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提供“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方面的信息。也就是说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本来就应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目标。 从会计假设来看,依据首都经贸大学刘仲文教授的观点,人力资源会计除了仍采用传统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外,还有以下四个人力资源会计所特有的基本假设:人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是一个组织的有价资源;人力资源价值是可变的;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如果说这些可以成为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假设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说:“物质资产是货币性资本的载体;物质资产是一个组织的有价资源;物质资源价值
20、是可变的;财务会计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从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来看,刘仲文教授认为,“将人力资产确认、计量、登记入账和报告,与将物质资产确认、计量、登记入账和报告有着明显的区别。”“物质资产一般是由企业先支付价款购入企业之后用于生产过程的资产。而人力资产与物质资产不同,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者先无偿占有的,使用后支付其损耗价值的资产。这种区别使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人力资产的方法上有两种选择:其一是以人力资产为企业带来的预期总价值(即人力资产的产出价值)为基础计量人力资产的经济价值。这种方法不易被传统会计所接受。第二种选择是以企业对人力资产的投资(即人力资产的投入价值)为基础逐期累计计量人力资产的
21、成本价值。这种方法可以将人力资源纳入传统会计核算范围而且不影响传统会计的计算结果。”注(6)对此论述,虽然对前半部分的某些提法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关于人力资产计量方法的选择上,笔者是持赞同态度的。上述第一种方法所指的实际上是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第二种方法所指的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能够纳入传统财务会计之中的。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以后,对财务会计理论影响最大的是会计观念的变化。从人才等级的划分来看,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企业员工分为初、中、高三级。于是人们会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什么?是企业的所有员工,还是仅限于高级人才呢?这里所涉及的不单是一个核算成
22、本与效益的比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做出肯定回答,有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对不同档次的人才会计核算中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区别对待。第二,如何划分人才的等级,或者说初、中、高的划分以什么为依据呢?是以职务、职称的高低,还是有其他标准?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成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必需解决的问题。 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与计量以前,企业员工从企业中所得到的报酬主要是以劳务费形式计入企业经营成本的工资。随着会计对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情况出现了变化:一方面,企业肯定还需向员工发放工资;另一方面,由于所有者权益方增加了一项“人力资本”,需要参与对企业利润的分配。于是企业员工从企业中所得到的报酬包括两个部分
23、:工资与红利。资产负债表上具有相同人力资产价值的员工,其工资是否相等?为什么会有差异?工资与红利如何划分?等等,这不仅是经济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必须作出合理解释。 由于人力资源取得的特殊性,在同一技术岗位会有一些年龄相仿、能力相当的人,但企业为取得这些人才所花费的代价可能大不相同。比如:一部分是从外单位调进或自愿进入企业的,企业没有为其花费什么投资;一部分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企业为其花费了较多的投资。显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两者具有相等的价值。但依据目前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二者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人力资产”的价值是很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也是一
24、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将不利于客观反映企业所控制的人力资产的现状,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理论来自实践。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初期,其理论总是不成熟的。如果这种不成熟的理论不能广泛应用于实践,人们就无法取得验证并修改理论所需要的数据与资料,理论就不可能向前发展,更不可能得到完善。显然,在市场经济中,这种“广泛应用”绝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所能强加的,必需来自于实践的客观需要。可以认为,实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深度。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
25、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其目标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诬陷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史,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和
26、经理人市场的支持。然而,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推动企业整理提供发展的同时,却始终存在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的冲突和争论。按照生产力要素 理论 可知,只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两者缺一不可。企业资本产权是由物质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构成的。工人同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以及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都拥有企业资本产权。 人力资源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却不享有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这是物质资本稀缺的纯 工业 经济 时代 的特征。“资本雇用劳动”是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博弈的初始均衡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的剩
27、余权益的索取者。而在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进行过渡的 历史 阶段,人力因素逐渐超过物力因素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资本雇用劳动”这一模式已经不能正确的反映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真实角色。根据贡献决定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有理由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目前,随着会计学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日趋深入,普遍认为,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来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
28、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增设一些相应的会计科目,使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信息能够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传统会计程序变通取得。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这部分内容已经论证得较为全面,并且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可以以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为计量基础,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它所能反映的人力资源价
29、值既可以是人力资源过去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人力资源将来能够创造的价值。3、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出价值的分配权。首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来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
30、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核算的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成本,可以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伴随人力资源的获得、拥有、使用、安置和流动,对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记录和核算。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是指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因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必须考虑的,尚未发生的潜在成本,这是一种非现实成本,它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只能根据重置职务和人员的具体情况、参照劳动力市场的现有条件加以预计,并不精确。其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
31、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程序。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可以以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为计量基础,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它计量和报告的不是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付出的成本,而是人力资源本身的价值。最后,劳动者权益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是在承
32、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并且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人力资源所有者应同物力资源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出价值的分配权。劳动者权益会计主要研究人力资源参与分配的方法及相关的会计处理,人力资源会计的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特点是通过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安置、培训等成本,将有关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的成本进行资本化形成人力资产,然后按受益期转作费用。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历史成本法:以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安置、遣散等实际成本支出为依据,并将其资本化的计价方法
33、,历史成本法操作简便,数据确凿,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2)重置成本法:在当前的物价条件下,对重置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员所需成本进行计量的计价方法。(3)机会成本法:企业员工离职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为依据进行计量的计价方法。这种计价方法接近于人力资源的实际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的加强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对人才竞争的加剧,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人力资源价值管理方法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实施。这既是对传统体制下把“人力”仅仅作为成本费用观点的突破,更是确立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投资的关系,从而实施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确认、计量和记录,并对
34、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管理。因此,可以预见,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必将会获得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耕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是以大量自然资源和矿藏原料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常常似为生产的外在因素;而知识经济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和技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从而使经济效益可以持续递增,因此,农业经济时代,
35、人们梦想占有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知识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知识劳动者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农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农民,知识分子游离于社会财富创造活动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工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生产的指导者或组织者;而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者已成为庞大的知识阶层,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的农民已成为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知识劳动者,新时代的工人也是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高技术工人。拥有足够知识的脑力劳动
36、者创造出数倍于体力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81年至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增长了1倍多,而同期其它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了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1997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总值已接近商品出口总值的40%。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以上,而汽车工业只有4%。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全方位变化。知识经济
37、条件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体现着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高新技术为杠杆,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知识化;以高新技术为武器,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就微观经济组织企业而言,知识密集型企业居于主体地位。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1、人力资源会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评价人力资源决策方案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人力资源投资的效能和效益,并加以追踪评估。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为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是从外界招聘还是在内部培训专业人才?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应当裁减还是保持其人力资源?裁减职工可以立即降低人工成本,并相应增加本期效益
38、,可是到了经济复苏时,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增加,企业有可能为重新雇用新职工花费巨额费用,即被裁减职工的重置成本。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显然,传统会计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会计。2、人力资源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制定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所需的信息。传统会计报表并不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损益表中,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列为本期费用,而未予以资本化列为资产,未在预期使用年限内按期摊销,从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产总额,以及企
39、业的未来盈利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注企业员工素质、构成,特别是企业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确切地分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物质资产的比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3、人力资源会计向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细胞,政府主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披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求企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争取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经营的有力支持,
40、企业也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谋求投资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力资源安排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企业要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劳动就业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 我国人力资源存在人口众多、素质低下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存在人才浪费和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存在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投资比重十分低下,知识分子收入水平偏低,人才流动困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较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深入理论研究,澄清模糊认
41、识,更新传统观念。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会计资产,必须用货币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价,人们会误以为对人明码标价,似乎是对人格的贬低,所以难以接受。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各概念的范畴、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及资本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现有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集团的切身利益。会计界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42、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才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转变管理人员传统计会计模式下形成的旧观念。 其次,吸收借鉴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新成果,洋为中用。一方面,我国会计界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考察和研究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作一般性介绍,为最终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照抄。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各不相同,进而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劳动用工制度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在吸收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理论和方法时,必须与国情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最后,开展人力资源会计试点工作。试点单位一般应是人力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投资较大,
43、既要有完善的人事档案资料,又要有完善的会计组织和较好的会计工作基础。例如,可选择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试点。这些企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它们往往为招募、选拔和培训人才投入巨额资本,人事部门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档案材料,可为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重要依据。也可有目的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更易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人力资源会计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借助国外的管理人员,为我国培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试点的业务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建立起各行各业的人力
44、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的构想 ,现有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会计理论界必须尽快研究新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重计量手段,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于涉
45、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计量等一些“禁区”问题,它仍然未纳入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
46、步入90年代,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还停留于“纸上谈兵”,无法付诸于实践。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界至今尚未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尤其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 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一)混淆宏观和微观视角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会计学家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了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却忽视了人力资源在宏观和微观视角下的不同。在经济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提出的人力资源,是基于整个社会经济管理发展中人的创新能力和高知识水平而言的,这其实是个宏观的概念。而宏观环境下,强调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是被事实证明了的,
47、但是将宏观层次上的概念和应用引入微观领域并不一定正确。在宏观层次上,人力资源的结构会自动趋于合理,但在微观层次上,未必如此,对单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国家就业政策、企业盲目扩张都可能带来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人力资源。如果会计研究者以宏观思维指导微观实践,得出的人力资源越多越好,人力资源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的结论,无疑是不合实际的。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其实最佳的人力资源应用应该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过于强调人力资源质量的观念是错误不正确的。(二)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正如早几年,刘大贤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看法所说,“介绍性的论文较多,实际研究并能知道实
48、践运用的论文较少;个人独立研究的较多,有组织的开展研究相对较少”。在现阶段,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例如,在谈到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时,大多数论文都以大篇幅的文章介绍成本计量模式和价值计量模式中的计量方法,而这些内容其实早就是国内外研究既定的成果了。提出新见解的论文很少,即使有学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介绍新的计量模式,也都是各家说各家话,缺乏针锋相对的讨论,以至于对于新计量模式没有统一的研究重心,使得研究过于分散化。当然,这可能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上的特殊性有关,各个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但这样导致缺乏统一的讨论平台。本文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强调研究的系统性,否则研究就只能是在各家的屋里打转
49、,花费大量精力,但缺乏效率,很难出成果,也不利于整个人力资源会计学术气氛的形成。(三)忽视国情,没有从实际出发人力资源的提出是基于西方国家整个社会都已经发展到较为发达的地步的背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必要性,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和全民教育体系都相当完善,其经济模式开始从以固定资产为企业核心资产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模式转向以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为企业核心资产的后工业经济模式,一些以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为企业核心资产的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即使是传统的企业也倡导创新性人才和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在这块时期,公司的成功已经不是单靠实体资产而是靠人力资本和实体资产共同作用的。而其的可能性是由于经济发达
50、国家的人才市场比较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比较规范,各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但纵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处于以固定资产为企业核心的工业经济模式,虽然已经有不少高科技企业的出现,但毕竟为数不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市场上不仅没有形成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人才市场,就连企业制度中人力资源体系都没有完全建立。在此基础上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和运用无疑好高骛远了一些,更何况用于指导实践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都没有系统的构建好。(四)过于强求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旨在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以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但会计工作并不是单独由会
51、计部门独立完成,还依靠很多其他部门的共同合作才可以提供出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系统只能保证自身产生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是正确合法的,得出的信息是可靠相关的,并不保证其他部门提供的材料在完全意义上的合法准确性。同样的,在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实施中,人力资源的考核方法和数据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会计部门对这些数据只是起到加工处理作用。因此,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应当把重心放在会计处理加工方法上,对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不需要考虑过多。因为,由于会计处理对象自身的缺陷“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是不可能通过会计处理来纠正其缺陷的,会计的工作就应该是公允的反映这些信息而已。否则,就
52、过于强人所难了。(一)应强从调微观视角出发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文认为,会计以企业作为主体,在考虑到人力资源的核算报告处理时,应该分清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然而当今很多学者在论述人力资源会计时,经常讲这两个视角混淆,或者相互交错,却恰巧忽视了以企业主体为出发点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在整个学术领域的研究,也应该积极的建立一个学术上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例如常规性的研讨会,这样可以促经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气氛的形成,利于整个研究系统性的构建,避免各谈各观点的片面研究行为。(二)强调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在现阶段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过分渲染传统会计没有恰当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的问
53、题。正如刘大贤所说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准确的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最终要通过其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价值来实现,故不需要单独在会计中确认。(三)从我国实际出发,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不管什么学科的研究,始终是倡导理论结合实际,而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更应该如此。一方面,人力资源如何与物力资本相结合,发挥创造财富的效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对其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另一方面,很多学者提出,人是制度的函数,人力资源发挥作用是受制度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外国的研究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提倡“从我国国情出发,与我国企业的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54、(四)加强和完善我国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数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和考核数据,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这样给会计研究的工作确实带来了很多不便,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而进行研究无疑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问题想得以解决,需要整个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人力资源制度应用的推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即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本的增量而导致的知识要素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规模经济和物质资本质量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
55、们必须合理借鉴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先进实践经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鼓励国内学术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探讨,尽快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鼓励企业试行并付诸实践。参考文献:1、达尔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2、曹成.论知识经济与我国的经济发展3、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难题j.会计研究,1995(12)4、中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1996(6).5、苑会详.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0(10).6、孙丰林.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一点设想j.会计研究,2001(6).7、张鸣,许竞.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入研究j.上海财经大
56、学学报,2001(3).8、杨有红,王仲兵.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2(9). 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薇螂肀节薆袅袂膈薅薄肈肄膁蚇袁羀芁蝿肆艿芀葿衿膅艿蚁肄膁芈螃羇肆芇袆螀莅芆薅羆芁芅蚈螈膇芅螀羄肃莄葿螇罿莃薂羂莈莂螄螅芄莁袆肀膀莀薆袃肆荿蚈聿羂荿螁袂芀蒈蒀肇膆蒇薃袀肂蒆蚅肅羈蒅袇袈莇蒄薇螁芃蒃虿羆腿蒃螂蝿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薇螂肀节薆袅袂膈薅薄肈肄膁蚇袁羀芁蝿肆艿芀葿衿膅艿蚁肄膁芈螃羇肆芇袆螀莅芆薅羆芁芅蚈螈膇芅螀羄肃莄葿螇罿莃薂羂莈莂螄螅芄莁袆肀膀莀薆袃肆荿蚈聿羂荿螁袂芀蒈蒀肇膆蒇薃袀肂蒆蚅肅羈蒅袇袈莇蒄薇
57、螁芃蒃虿羆腿蒃螂蝿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薇螂肀节薆袅袂膈薅薄肈肄膁蚇袁羀芁蝿肆艿芀葿衿膅艿蚁肄膁芈螃羇肆芇袆螀莅芆薅羆芁芅蚈螈膇芅螀羄肃莄葿螇罿莃薂羂莈莂螄螅芄莁袆肀膀莀薆袃肆荿蚈聿羂荿螁袂芀蒈蒀肇膆蒇薃袀肂蒆蚅肅羈蒅袇袈莇蒄薇螁芃蒃虿羆腿蒃螂蝿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薇螂肀节薆袅袂膈薅薄肈肄膁蚇袁羀芁蝿肆艿芀葿衿膅艿蚁肄膁芈螃羇肆芇袆螀莅芆薅羆芁芅蚈螈膇芅螀羄肃莄葿螇罿莃薂羂莈莂螄螅芄莁袆肀膀莀薆袃肆荿蚈聿羂荿螁袂芀蒈蒀肇膆蒇薃袀肂蒆蚅肅羈蒅袇袈莇蒄薇螁芃蒃虿羆腿蒃螂蝿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薇螂肀节薆袅袂膈薅薄肈肄膁蚇袁羀芁蝿肆艿芀葿衿膅艿蚁肄膁芈螃羇肆芇袆螀莅芆薅羆芁芅蚈螈膇芅螀羄肃莄葿螇罿莃薂羂莈莂螄螅芄莁袆肀膀莀薆袃肆荿蚈聿羂荿螁袂芀蒈蒀肇膆蒇薃袀肂蒆蚅肅羈蒅袇袈莇蒄薇螁芃蒃虿羆腿蒃螂蝿肅蒂蒁羅羁薁薃螈艿薀蚆羃膅蕿螈螆肁薈薈羁肇薇蚀袄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