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工程自学考试大纲_第1页
分组交换工程自学考试大纲_第2页
分组交换工程自学考试大纲_第3页
分组交换工程自学考试大纲_第4页
分组交换工程自学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组交换工程(9128)自学考试大纲目 录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交换与通信网第二节 数据交换第三节 宽带交换技术第二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第一节 交换单元第二节 交换网络第三章 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第一节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第二节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第四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第一节 呼叫处理过程第二节 程控交换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第三节 呼叫处理软件第四节 程控交换的软件系统第五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第一节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第二节 分组交换技术第三节 通信协议第四节 帧中继(FR)第六章 信令系统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No.7信令系统第七章 ATM交换

2、技术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异步转移模式(ATM)基础第三节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第八章 路由器及IP交换技术第一节 计算机通信的演进和发展第二节 TCP/IP基本原理第三节 路由器工作原理第四节 IP交换技术第五节 标记交换技术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分组交换工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分组交换是为适应计算机通信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交换技术,它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通信协议,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从事通信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3、 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总的基本要求如下:1、理解数据通信的特点,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数据交换方式的发展概况。 2、掌握分组交换的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分组交换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3、理解数据通信网的分层结构模型和OSI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分组交换网的X.25建议。4、了解帧中继技术,ATM交换技术,路由器及IP交换技术。(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按照通信工程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等。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重点是分组交换

4、的工作原理和相应的通信协议,难点是X.25建议。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概 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要求理解交换设备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交换机的分类。理解数据通信的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组交换的概念和优缺点。了解宽带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和特点。本章的重点是:分组交换的概念和优缺点。难点是:各种宽带交换技术的特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交换与通信网交换设备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交换机的分类。电话交换的基本工作过程。第二节 数据交换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区别,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概念

5、和特点。第三节 宽带交换技术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发展背景和基本特点。(三)考核知识点1、全互连式通信网存在的缺点。2、交换机的分类。3、数据通信的特点。4、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5、电路交换的概念与主要优缺点。6、报文交换的概念与主要优缺点。7、分组交换的概念。8、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的概念。9、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0、帧中继的发展背景。11、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发展背景。(四)考核要求1、识记:交换机的分类,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概念,帧中继、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发展背景。2、领会:全互连式通信网存在的主

6、要缺点及交换设备在通信网中的作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主要优缺点,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的概念。3、简单应用: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4、综合应用: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第二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交换单元和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要求了解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类型和性能指标,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内部阻塞的概念。理解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以及TST交换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章的重点是: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难点是:TST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交换单元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类型和性能指标,空间接线器的结构、

7、工作原理,时间接线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第二节 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内部阻塞的概念,TST交换网络的结构、工作原理。(三)考核知识点1、 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2、 交换单元的类型。3、 交换单元的性能指标。4、 空间接线器的结构、工作原理。5、 时间接线器的结构、工作原理。6、 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7、 内部阻塞的概念。8、 TST交换网络的结构、工作原理。(四)考核要求1、识记: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类型和性能指标,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2、领会:内部阻塞的概念,TST交换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简单应用: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章 电路交换技

8、术及接口电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电路交换技术及其各种接口电路。要求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简况和电 路交换系统的分类。理解电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了解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理解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理解接口电路的类型和作用。本章的重点是:电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和各种接口电路的作用。难点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电路交换系统的分类。第二节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电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第三节 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模拟中继接口电路

9、,数字中继接口电路的功能。(三)考核知识点1、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简况。2、电路交换系统的分类。3、电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4、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5、各种控制方式的概念及特点。6、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7、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概念。8、数字中继接口电路的概念和功能。(四)考核要求1、识记: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简况。电路交换系统的分类。分散控制方式的概念。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概念。2、领会: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集中控制方式的特点。数字中继接口电路的概念和功能。第四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存储程序控制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10、了解程控交换的概念,程控交换机的组成,存储程序控制(SPC)的优点,理解呼叫处理过程,交换软件的特点,交换软件的组成及各种软件的作用。本章的重点是:呼叫处理软件。难点是:呼叫处理过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呼叫处理过程 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用规范描述语言(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第二节 程控交换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控制系统的一般逻辑结构,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形式。第三节 呼叫处理软件呼叫处理任务的三种类型,扫描与输入,扫描周期的确定,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输出驱动。第四节 程控交换的软件系统交换软件的特点和组成,程控交换机的操作系统,呼叫处理能力分析,数据结构。(三)考核知识点1、程

11、控交换的基本概念。2、存储程序控制(SPC)的优点。3、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4、呼叫处理的类型。5、路由选择的任务。6、通路选择的任务。7、交换软件的特点。8、交换软件的组成。9、进程的概念。10、忙时试呼次数(BHCA)的概念。11、忙时试呼次数(BHCA)的估算。12、数据的类型。(四)考核要求1、识记: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存储程序控制(SPC)的优点,路由选择、通路选择的任务,进程的概念,忙时试呼次数(BHCA)的概念,数据的类型。2、领会: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输入处理、内部处理、输出处理的概念及包含的内容,交换软件的特点,交换软件的组成及各种软件的作用。3、简单应用:忙时试呼次数(BH

12、CA)的估算。第五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分组交换的相关技术、通信协议,以及帧中继技术。要求了解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资源分配技术,掌握分组的形成及格式,熟练掌握交换虚电路的建立与释放,理解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技术。理解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熟练掌握X.25建议。了解帧中继技术。本章的重点是: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组的形成及格式、交换虚电路的建立与释放、X.25建议。本章的难点是:X.25建议。(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分组交换的

13、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 分组交换技术资源分配技术,分组的形成,交换虚电路的建立与释放,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路由选择技术,流量控制技术。第三节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概念与分层结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X.25建议。第四节 帧中继(FR) 帧中继与分组交换的比较,帧中继的协议结构与帧格式,帧中继技术的特点。(三)考核知识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3、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比较。4、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5、时分复用的概念。6、统计时分复用的概念及特点。7、分组的组合与分解。8、分组头的格式。9、分组的类型。10、交换虚电路的建立与释放。11、虚电

14、路和逻辑信道的概念。12、路由选择算法。13、流量控制的功能和目的。14、通信协议概念。15、分层结构的概念与优点。16、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17、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18、X.25建议的内容。19、X.25建议各层的功能。20、LAPB帧格式。21、帧中继(FR)与分组交换的比较。22、帧中继的帧格式。23、帧中继技术的特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数据的含义,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终端设备(DTE)的作用和分类,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的概念,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的作用,数据电路、数据链路的组成。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的概念。通信协

15、议的概念,X.3、X.28、X.29、X.75建议的功能。帧中继的帧格式。2、领会:分组装拆设备(PAD)的作用。分组的组合与分解。统计时分复用(STDM)的概念和优缺点。分组的类型及各类分组的功能,路由选择的必要性。虚电路与逻辑信道的区别,虚电路方式的特点。自适应路由算法,流量控制的原因和目的。分层结构的优点。帧中继技术的特点。3、简单应用: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比较。分组头的格式,固定路由算法。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4、综合应用:分组交换(数据报和虚电路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交换虚电路的建立与释放。X.25建议。第六章 信令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通信网中信令系统的基本概

16、念。要求了解信令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公共信道信令与随路信令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信令的传送方式和控制方式。本章的重点是:No.7信令系统。难点是:信令的传送方式和控制方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概 述 信令的概念与分类,信令的结构形式、传送方式和控制方式。第二节 No.7信令系统No.7信令的应用与发展,No.7信令的特点,No.7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信令单元格式。(三)考核知识点1、信令的概念与分类。2、随路信令的概念。3、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和特点。4、信令的传送方式。5、No.7信令的应用与发展。6、No.7信令的特点。7、No.7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四)考核要求1、识记:信令的概念,信令的分

17、类。随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No.7信令的应用与发展。2、领会: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公共信道信令与随路信令的特点比较。信令传送方式的种类和特点。信令控制方式的种类和特点。No.7信令的特点。No.7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第七章 ATM交换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ATM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ATM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掌握ATM的特点及其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关系。掌握ATM的信元结构,理解ATM的分层参考模型。ATM交换的基本原理。本章的重点是:ATM的特点、ATM的信元结构。难点是:ATM交换的基本原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引 言 ATM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第二节 异

18、步转移模式(ATM)基础ATM的特点,ATM的信元结构,ATM的分层参考模型,ATM信元传送处理原则,基于ATM交换的B-ISDN拓扑结构。第三节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ATM交换的基本原理。(三)考核知识点1、ATM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2、ATM的特点。3、ATM的信元结构。4、ATM的分层参考模型。5、ATM交换的基本原理。(四)考核要求1、识记:ATM信元的构成。2、领会:ATM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UNI、NNI的信头格式和编码。ATM的分层参考模型。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功能。ATM交换的基本原理。3、简单应用:ATM的特点及其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关系。第八章 路由器及IP交换

19、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路由器及IP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过程,掌握TCP/IP基本原理,路由器工作原理,了解IP交换技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TCP/IP协议。(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计算机通信的演进和发展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路由器的概念,网络互连。第二节 TCP/IP基本原理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 I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TC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IP的未来(IPv6)。第三节 路由器工作原理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第四节 IP交换技术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IP交换中所使

20、用的协议。第五节 标记交换技术 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标记交换的性能。(三)考核知识点1、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2、路由器的概念。3、TCP/IP协议的概念。4、TCP/IP分层模型。5、IP地址模式。6、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功能。7、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8、路由器工作原理。9、IP交换技术。(四)考核要求1、识记: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TCP/IP协议的概念极其在因特网中的地位。路由器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2、领会:TCP/IP分层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TCP与IP的关系,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功能,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v6的产生原因。路由选择表的维护

21、。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3、简单应用:TCP协议。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4、综合应用:IP协议。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自学教材(推荐选用):现代交换原理,金惠文、陈建亚、纪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参考书:(1)通信工程丛书分组交换工程,杜治龙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2)电信新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分组交换,高星忠、陈锦章、张有才编,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二)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

22、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己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共6学分。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开始阅读教材每一章之前,请先翻阅本大纲中关于这一章的自学要求、考核知识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2、阅读教材时,对相关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应有比较地进行理解,注意它们的联系与

23、区别,对基本原理必须深刻理解,有些问题不清楚,应参阅参考书。3、认真做好有关习题,对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4、教材中每章的小结是这一章的要点,应注意阅读和领会。(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本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2、辅导时,应以教材为基础,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3、考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是一个很艰苦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辅导时,应注意基础,突出重点。4、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考生的自学能力,着重阐述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善于帮助考生有比较地进行归纳小结。(四)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本课程的

24、考试内容在考试大纲中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来确定其考核要求。这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它们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或识别。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五)关于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1、考试方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