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1页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2页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3页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4页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夏铸九鼎与饕餮原型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435002)【摘要】 夏人铸九鼎传说的主角应该是启而不是禹,这个传说源自远古夏人创世神话构成的一部分,光明天神启在最后完成了世界的创造后,率领诸神在天穆之野举行隆重盛大的创世庆典,他创制了神舞神乐九辩、九歌,铸造了九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天下的所有权和主宰权。九鼎上的图案纹饰饕餮是以虎为原型的,其威严、凌厉、恐怖、神秘的特征积淀了压抑与暴力内涵。启的神性形象就是寅虎,即东方早上的光明太阳神。后世商周青铜鼎上的饕餮纹饰与夏鼎纹饰有极大的继承性,都是以虎为原型的,同时,后世青铜鼎铸造中,一些其它动物如牛羊等也可能成为饕餮纹饰图案的原

2、型,但这些动物形象都被“泛虎化”了,都带上了虎所具有的那些特征。 【关键词】 启 九鼎 饕餮 虎 泛虎化(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叙事原型重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JA751023)本文研究的是一个数千年的历史悬案:夏人九鼎上的饕餮原型问题。先秦典籍中夏人铸鼎的说法最早见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著名的楚子问鼎的历史事件,王孙满回答鼎的来历就提到最早是夏人所铸:“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卷二),

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69-671页。 这里并没有明确说九鼎是夏禹还是夏启铸造的。但在古代文献中,几乎有一个成例,就是言及夏人做何事,如果没有指明具体的对象,那一般都是指启。仅举一例:屈原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一句,当代学者对这里“夏”的疏解都是启:汤炳正:“夏,实指夏启。此乃屈赋常用之借代格,即借朝代名称代指该朝帝王。”. 汤炳正等注: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褚斌杰:“启,夏后启,禹的儿子。夏,夏代,夏王朝,这里即指夏后启。. 褚斌杰著: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因此,上引左传中关于夏鼎的那段话中的“夏之方有德”,

4、其实也就是说启有德,制鼎者当是传说中夏人开国君王启。大体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墨子也谓夏鼎是夏启所铸:“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王焕镳撰: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93-1002页。但夏鼎的铸造者亦有说是禹的。古代典籍中明确提出大禹铸鼎的最早为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他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5、 (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夏本纪第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5页。 其后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小畜之九亦谓“禹作神鼎,伯益衔指”。. (汉)焦赣撰:焦氏易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四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版,第294页。 到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中亦明言“禹铸九鼎”。.(东晋)王嘉撰:(梁)萧绮辑编:拾遗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四八卷小说家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版,第320页。 此后,九鼎为大禹所铸造,遂成定论。那么夏鼎到底是禹所铸造还是启所铸造呢?我以为应该是启所铸造更合适。原因是:1.按照文献先后的原则,

6、启铸九鼎的说法在先,禹铸九鼎的说法远远后出,当然应该是取先说合适;2.启又传说是夏朝的立国者,通过铸鼎行为象征自己的无上权力是最合适的;3.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启是世界创造的最后完成者,也是至上天神,作为神话的一个关目,叙述他在最后完成世界的创造之后,铸造九鼎,纪功立威,以象征世界创造的完成、以及他对整个世界的主宰权和控制权,也是最为合适的行为。因此,启铸九鼎的说法更符合逻辑和历史。但到后世,禹铸九鼎的说法则更为流行,原因大约是在先秦到秦汉,禹被塑造成了一个临危受命、公而忘私的国家政治伦理楷模,他不辞辛劳、平治洪水、拯救万民的行为为后世所推崇和敬仰。启因在离骚等诗歌中被指责为“康娱自纵” 的形象

7、,所以在后世多为负面评价,其地位被大大被削弱,因而,禹成了夏人神话传说中的主角,人们把一些重大的活动归结到他的名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本文而言,九鼎为何人所铸并不重要。从真实的历史角度讲,鼎可能既不是禹也不是启所铸造,后世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文化创造移植到一些最重要的传说和历史人物身上,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已是屡见不鲜,说夏鼎为禹或启所铸造,当是这种现象之一;本文采用启铸九鼎的说法,主要是将其作为夏人创世神话的一个关目来探讨这个行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在我还原性建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禹铸九鼎的神话片段,当属于夏人创世神话庆典环节中的一个片段。铸造九鼎的神不是禹而是启。天神启最后完成了世界的创

8、造之后,他率领众神在天穆之野举行盛大庆典,欢庆创世完成、确认启对世界的主宰权和控制权。在这个庆典过程中,启自己(或命人)创制并演奏了美妙的神乐神舞九歌、九辩、九招等,同时命人铸造了九只大鼎,配享九州下民之供奉,以象征自己对天下九州的统治权和主宰权。九歌、九辩、九招(即九韶)这些神乐神舞的原始构成和内容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已不可知,但我们可以推测,先秦楚人的九歌体制应该是从遥远的夏人那里延续过来的,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推测夏人九歌的有用信息。从楚人的九歌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断,这是歌颂众神的歌,而且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具体的对象,楚人九歌的具体内容(如祭祀的神祇对象)应该与夏人九歌应有很大区别,但这种体制和

9、目的我相信应该基本沿袭不变,就是以一定数量的歌曲祭祀、歌颂本部落或民族最重要的神祇。如果这个推断不错,那么,启制定的九歌、九辩、九韶等,应该具有天神排座次的意味,就是在世界创造完成之后,根据诸神在神界的地位和重要性,遴选出若干个(很可能是九个)最重要的大神作为夏人祭祀的最重要的神,配享神歌神舞和下界人类的祭祀,就象希腊的俄林帕斯山十二神和埃及赫里尤布里斯太阳城九神一样。关于九歌、九辩、九招等神乐,一些学者按照山海经中“开上三嫔于九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的记载,认为是天帝之乐,是天帝赏赐给启的,这都是夏人创世神话本相淹失之后流传的结果。在原初,九辩、九歌、九招等神乐神舞的创制者当是启本人,因为,

10、他就是最高帝神。戴震在给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句作注时就说:“言启作九辩、九歌,示法后王。”. (清)戴震注:屈原赋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3页。 这个说法无意中暗合了夏人创世神话的原始本相。在这个框架中,我们来讨论启铸九鼎的神话片段。夏鼎上的图案纹饰是怎样的?提出这个问题,乃是因为左传在记载王孙满答楚子问鼎时有这样一段话:“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卷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69-671页。按照王孙满的这个说法,夏人神器九鼎上是铸

11、有各种图案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2页。 但这种说法看来是想象性和夸张性的。以区区九鼎,何以能刻铸那么多动物、植物、人、神、螭魅魍魉?而因为夏王朝的存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能确认的问题,部分学者认定为夏都的二里头发掘出来的青铜鼎也很少,无法让我们准确断定夏人铜鼎上刻铸的图像有哪些。但有学者如李学勤先生研究认为,商周青铜器与远古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器物的的形制和纹饰有相当明显的继承性,这个观点应该是能成立的。我们也可以据此推断作为商人宗主国的夏人的青铜鼎形制和纹饰,也在总体上被商人、继而也

12、被周人相当程度地继承(当然商青铜鼎也有一定地域和时代独特性)。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那么,夏鼎上刻铸的图形纹饰应该与商周青铜鼎上主要的类型大体差不多。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商周青铜器,一只鼎一般只有一个主图纹饰,辅饰以几种其它纹饰而成,可以推断,夏鼎的纹饰应该也是这样的规范。若如此,九只鼎即使各有不同纹饰,那所铸刻的纹饰也十分有限,远不可能达到“百物为之备”的状态。而况,按照一般情形,夏之九鼎所铸刻的纹饰主图极可能都是一样的,统一的。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说,王孙满对九鼎图案纹饰的说法是虚构性和夸张不实的。据学者研究,商周青铜鼎上的纹饰图形尽管式样较多,但主要的类型是云雷纹、饕餮纹(一作兽

13、面纹)、夔纹、龙纹、鸟纹、涡纹(火纹)、乳钉纹等,其中,饕餮纹不仅在青铜鼎、而且在其它青铜器上也被广泛采用,是一种重要的纹饰。那么,夏鼎的纹饰主要是哪一种呢?这确实是我们目前无法确定的事情。由于在众多青铜鼎纹饰中,所谓饕餮纹(兽面纹)分布最广,且在商周其它各种青铜器具上都多有刻铸,流布广泛,纹样构图也极其稳定,在历史上也最为著名,所以,我推断,它应该是有着遥远历史和继承性的一种纹饰,这种纹饰很可能是从夏人铜鼎的纹饰中流传和继承下来的。有些国外学者甚至主张把我国早期铜器时代定名为饕餮时代,认为我国早期铜器的时代是以饕餮纹为象征,以鬼神为先,以人文为后的神圣王国时代。所以,本文在此推断夏启所铸造的

14、九鼎上,最主要的纹饰图案就是饕餮纹。关于饕餮(兽面)纹饰的来源,学者们已有丰富研究成果。一般讲来,都会将这种纹饰的起源追溯到原始时代的动物面纹饰中。在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发掘的器物中,多见一些兽面纹饰形象,而被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夏都的二里头文化器物中,也有一些兽面纹饰,其中一个绿松石镶嵌的铜牌最为典型(见图4),李学勤先生认为,史前日照石锛、良渚玉琮、玉冠、二里头绿松石铜牌到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个看法也是大多数研究饕餮纹饰的学者共同的观点,也就是说,饕餮这种纹饰图案,有极其遥远的继承性,同时,不同时代的人们也会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对他们做出部分改变。我们说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

15、纹与良渚文化的兽面纹饰之间有明显继承性,这主要是就其构图原则而言的,即它们的构图最核心的部分都是遵循对称中分原则(或称二分原则),都夸张地突出了鼻梁的中分地位和眼睛的成分。至于它们所依据的动物原型,那可能是很不一样的。良渚器物的兽面纹饰不像是猛兽,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是鸟或鸟与人的面部器官组合而成(见图1、图2、图3)。而商周青铜器饕餮纹饰多像猛兽形象(见图5、图6、图7)。关于饕餮纹的性质,历来学者争论颇多。从文献角度讲,饕餮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性恶兽,饕餮之名,最早见于左传:“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

16、(卷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40页。 晋人杜预解释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此为贪婪极恶之辈,是人而非兽。左传又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1页。 至吕氏春秋先识篇则云:“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以言报更也。”.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947页。 第一次将神话中的饕餮形象和周鼎中的某种形象结合在一起了。但众多周鼎上所铸兽面形象颇多,饕餮究竟指那种周鼎的哪种形象,则无法确切指认。将古代文献中这种神性恶兽与商周青铜

17、器上的兽面纹建立确切对应联系则是在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该书将商周以来的青铜器上那种兽面纹命之为饕餮,那以后,这一命称就被历代文化人接受。关于饕餮纹的称谓是否合适,当代学者们已经有持续的讨论,著名学者马承源建议将饕餮纹饰的称谓改为兽面纹,得到不少学者认同。本节还延续饕餮纹的称谓,只是因为这种称谓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而且在中外学术界已经广泛传播。使用这个命称并不意味着我认同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古代典籍中那种神性恶兽的说法。本处使用这个概念,只是用它特指商周青铜器上某种特殊的兽面纹饰类型(如下图5、6、7类型的纹饰)。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构图的动物原型是什么?众多学者对此的判断莫衷一是。认为是鸟、夔

18、、龙、羊、牛、虎、鹿的都有。近百年来的研究对它的构成细分为越来越多的类型,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饕餮纹饰不同的构成特征和来源是十分有益的。但不管哪种类型的饕餮纹,大多数学者都能感受到,商周饕餮纹构图具有神秘、威严、凶狠甚至狞厉的特征,是一种综合了多种猛兽特征的纹饰,从各种饕餮纹构图看,这个感觉总体是不错的,但我们还需要区别不同时代兽面纹的不同特征,这些不同特征积淀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比较下面几种兽面纹饰,我们将很容易发现,原始文化时期的良渚文化器物(图1、2、3)上的兽面(或鸟面、或鸟人结合面)纹饰具有某种神秘、单纯、天真、轻快的特征,但二里头发掘的那个绿松石铜牌(图4)上的兽面纹就完全没有这种

19、单纯、天真、轻快的感觉,而具有一种沉重、威严的特征和某种神秘压抑的感觉;到了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图5、6、7),它们构形上的那种神秘、威严、凶猛、沉重、狞厉的特征就十分突出了,给人强烈的威慑和逼压感。 人类从平等的原始社会进入到以暴力镇压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其历史内涵在良渚兽(或鸟、鸟人)面纹二里头兽面纹商周青铜器饕餮纹饰特征的变化中无意识积淀下来。作为阶级社会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夏代,其兽面纹饰与良渚纹饰的区别是那么明显,至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种区别就更明显了。我们不知道启所铸的九鼎上是怎样的兽面纹,但可以推测,那应该是与已经发掘出来的夏商青铜器物上的饕餮纹大体相同的纹饰。神秘、威猛、凶狠、狞

20、厉、恐怖应该是夏鼎饕餮纹饰的主要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纹饰,不少学者们都认为其原型是猛兽,很可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虎。只有虎才能够给人这种感觉。很多饕餮纹很可能是在虎的基础上,综合了其它多种野兽的形象特征之后形成的纹饰类型。当然也不是一切饕餮纹饰的原型都是虎,许多动物可能成为不同器物上不同饕餮纹的原型,但它们共同呈现出的神秘、威严、凶猛、狞厉的特征,使这些纹饰都“泛虎化”了。而这似乎是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的一个现象,现当代不少中外学者对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类,有的甚至将它们分为一百多种,同时也确认不同类型所依据的动物原型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准确了解商周青铜器

21、饕餮纹饰的复杂性十分有益。但在进行细致繁复分类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构成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的动物原型可能有很多种,比如有的饕餮纹明显类似羊角或牛角,有的鼻子明显类似羊鼻或牛鼻。但它们在纹饰中都被严重地“泛虎化”了,就是说都带着猛虎特有的威严、凶猛、狞厉和恐怖的特征。下图5、6、7这些纹饰的动物原型,不管是否是猛虎,但都具有这一特征,这正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饰泛虎化的典型表现。尤其是将它们和良渚文化中的那些纹饰比较,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图一: 良渚文化的兽面纹饰玉冠图二: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兽面纹饰玉钺图三: 良渚文化的兽面纹饰玉琮图四: 二里头绿松石铜牌兽面纹图五: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22、图六: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图七: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 而作为许多青铜器上饕餮纹饰的主要原型之一的虎,正可能与夏人创世神话中世界创造的最后完成者启有关,是启的神性形象。启是什么形象,诸书未有明言,大约是在历史化的文献中,启已经是人王而非天神,人王其形象自然是人形了。但实际上,在原初夏人创世神话中,启并非纯粹的人形,而很可能是人面虎身、或者就是老虎的形象。所谓启者,开也,明也,故作为神祇的启,乃是东方开启光明的天神。而在中国古代神山昆仑山上,有一只面向东方的开明神兽,是司掌东方启明的神兽。山海经海内西经对这个神兽有这样的描述: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23、.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8页。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4页。对此袁珂校注曰:“开明兽即西次三经神陆吾也。”.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9页。 陆吾亦作肩吾,按庄子大宗师称肩吾亦省称“ 开明 ”。而我认为,这个开明神兽的形象来源可能很古老,应该来源于夏人神话系统。昆仑山在周代神话中是周人至上天神黄帝之下

24、都,这个开明兽在周人神话中已经变成一个不知名的小神了。但在夏人神话中,这个开明神兽应该地位显赫,它就是至上天神、东方光明之神启。夏人神话中天帝启所居之山为何,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在夏人神话的神山上,开明天神启是至上主神,那个主神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应当与这个开明兽这样的形象相关:“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我说启的神性形象就是这个开明兽的形象,理由如下:1.“启”的本意,就是“开”、“明”之意,即光明、朱明之意(亦即祝融神之本义);而昆仑山这个开明神兽是“东向立昆仑上”,面向东方光明诞生的方向,暗示了其司职与光明相关;2.开明即祝融,光明天神,而祝融神的形象据山海经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身

25、人面,乘两龙。”.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06页。 这与海外西经中“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 .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09页。大荒西经中“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14页。 的形象,十分相近。这个祝融神最早的来源应该就是夏人神话中的最高天神启,在周人神话系统中才演变为后起神系中黄帝的属神。而这个祝融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兽身人面”,什么兽没有明说,但作为具有主司东南方向的光明神、同时也是具有巨大神力的杀伐之神,应该是虎才是合适的,也就是说,他的原型应该是虎

26、。而那个开明兽也是“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8页。 人面兽身,形象完全一样。而且开明兽的名字“陆吾”,与“祝融”音声相近,应该是祝融的误读或变音。3.这个开明神兽“身大类虎”,其实就是以虎为原型的神兽,而在中国神话系统中,虎是与东方相关的神兽,对应的时间是“寅时”,即清晨,也就是太阳东升的那个时辰,故有“寅虎”之称。同时,虎还对应于太阳沉落的西方方位(西方白虎),所以虎具有既主新生又主刑杀(后世主要突出了其刑杀的职能和形象)的辩证职能。而昆仑山的这只虎形神兽是面向东方而立的,是主管清晨的开明神兽,即“寅虎”,这和“启”的本义也是一致的:由昏蒙到光明曰启,正是早晨东方升起的的光明天神。4.夏人始祖神鮌、禹和涂山氏的构形中,其实都内含有“三”或以之为基数“九”的构成(详见本章第三节),启其实也应该是这样,他在夏人神话中,应该是那个人面九首身大类虎的形象,这个形象的组构,和其他夏人始祖神的形象遵循共同的规则;5.虎的形象因其凶狠威猛,所以主刑杀的职能十分突出,而在夏人创世神话中,三代始祖神中,启是杀伐最多的一位:杀祖父(母)鮌(“帝令祝融杀鮌于羽郊” .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72页。 ); 杀母亲涂山氏(屈原天问:“启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宋)朱熹集注:楚辞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