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_第1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_第2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_第3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_第4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专项规划(公示稿)3,规划编制遵循原则充分分析北京市供热行业现状,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注重与北京市.:第一章 总 论1、规划编制目的 为保障“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城市供热,推进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全面实现,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特编制本规划。通过编制供热专项规划,在确保充足和稳定供应的基础上,根据需求预测,制定供热发展目标,优化调整能源结构,落实节能措施,以期建立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供热体系。2、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以建设部关于“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发展与改革员会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关于“坚持节能优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供热体制。以调整供热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挖掘现有设施能力,推进供热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现有城市燃气、燃煤大型集中供热设施为基础,以其它能源作为补充和备用,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立

3、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供热体系。积极培育供热市场,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强化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促进节能和环境治理,全面提升供应与保障能力,保证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规划编制遵循原则充分分析北京市供热行业现状,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注重与北京市能源、环保和土地利用的规划相衔接,考虑城八区和远郊区县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及重点发展区域等特点,编制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供热发展规划。(1)确保供热安全可靠,促进环境质量改善(2)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供热方式(3)统筹考虑供热用能,发展与节能相结合(4)协调发展整合关系,优化供

4、热资源配置(5)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引导培育供热市场(6)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 第二章 “十五”时期北京市供热回顾1、供热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北京城市供热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燃煤为主发展成为煤、气、电、油等多种能源的供热体系,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幅提高,使得北京市大气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年好于二级的天数逐年递增。“十五”期间我市供热能力持续增强,供热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拥有了全国最大的城市供热管网和全国最多的燃气供热面积。还积极开展了地热、太阳能、热泵、燃气空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用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截至到2004年底,全市供热建筑面积为42850万

5、平方米,其中城八区供热建筑面积为34140万平方米,远郊区县供热建筑面积为8710万平方米。 2、供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供热能源结构尚不够合理“十五”期间,由于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北京市供热能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了燃煤、燃气、城市热网、电、燃油、地热、太阳能等供热方式“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燃煤供热比例仍占42.1,且相对分散不利于排放物的有效治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很低,供热能源结构尚不够合理。(2)供热资源利用率低、供热发展不平衡热源布局不合理,供热设施分散,供热设备闲置率高,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供热质量参差不齐。 特别是远郊区县燃煤供热设施过度分散,致使热效率低,能源浪费,不

6、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3)部分供热设施年久失修,安全保障能力下降供热体制面临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收费困难问题依然存在,致使部分供热单位设施改造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全市冬季供热设备事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供热安全保障能力下降。(4)在供热发展的同时,节能挖潜力度不够“十五”期间,由于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审批、监督、执行和验收环节还存在漏洞,造成了供热节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现行供热体制已不能满足供热发展的需要 现行供热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现行供热收费制度严重制约了供热节能水平的提高,供热行业缺乏竞争机制,制约了供热事业的发展。第三章 “十一五”时期供热发

7、展目标 1、初步形成以不同供热方式优势互补的供热体系,适应能源供给变化,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供热更加安全稳定。2、全市供热能源结构基本合理。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供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进一步扩大,逐步取消中小型分散燃煤锅炉房供热。2、单位面积供热能耗降低10%。 3、促进供热行业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4、供热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第四章 “十一五”时期供热需求预测 1、规划建筑面积预测根据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北京城市规划人口为1800万人,规划用地为163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90000万平方米。经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算,2010年北京城市规划人口为1420万人,规划用地为

8、141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64500万平方米。2、综合设计热指标和耗热量指标 民用建筑综合热指标采用既有建筑综合热指标与规划新建建筑综合热指标加权平均得到。既有建筑综合设计热指标为60w/m2;根据节能标准的相关要求,新建建筑综合热指标应为45w/m2。2010年全市民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综合热指标为5550w/m2,综合节能率达到10。3、规划热负荷根据预测的规划建筑面积和设计热指标计算2010年全市及城八区、远郊区县规划热负荷分别为32725mw,21819mw,10907mw。第五章 “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工作重点 “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新北京、新

9、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以调整供热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对现有供热设施进行整合、优化供热系统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开展工作。1、积极调整供热能源结构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保护大气环境,提高优质能源比例,对现有供热能源结构应进一步调整。2010年前逐步取消分散燃煤供热,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稳步推进以热电联产为主的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逐步实施供热资源整合,鼓励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调整供热结构,燃气供热比例达到45.2,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比例达到22.3,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5。(1)

10、积极发展燃气供热 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在保证城八区的天然气供应的同时,亦庄、通州、顺义、昌平、大兴、门头沟等远郊区县也将具备良好的天然气供应条件。其中亦庄、通州、顺义重点新城的新建建筑积极发展燃气供热。燃气供热的主要范围是城八区及亦庄、通州、顺义重点新城,此外昌平、大兴新城的部分新建建筑采用燃气供热;其他区域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发展燃气供热。公共建筑鼓励发展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或燃气直燃机,居住建筑的燃气供热以发展规模适度的燃气锅炉房供热为主,在低密度住宅区域可以适当发展燃气分户采暖。经预测,“十一五”时期燃气供热面积将由2004年的15239万平方米,增

11、加到2010年的26700万平方米,增长75.2%。其中城八区燃气供热面积由2004年的14265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8767万平方米,增长31.6%;远郊区县燃气供热面积由2004年的974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7933万平方米。(2)充分发挥城市热力网供热作用从“十一五”时期新建和扩建的城市热力网热源供热能力以及供热管网输送能力看,2010年城市热力网供热能力可达到7347mw,供热面积可达到13300万平方米。2004年城市热力网供热面积为8487万平方米,以每年700万平方米速度发展,到2010年供热面积达到12647万平方米。城市热力网的供热范围主要在城八区。近期重点

12、发展区域为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的奥运村地区,并兼顾发展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现状城市热力网周边区域。 “十一五”时期应稳步推进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系统网、源建设,通过改造和加密供热管网,充分发挥和挖掘城市热力网的供热能力,同时加快热源建设,新建草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和太阳宫燃气联合循环热电厂、郑常庄热电厂(第二热电厂易地更新),扩建华能北京热电厂。(3)逐步推广清洁煤集中供热按照“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全市终端煤耗量不突破2500万吨煤,其中采暖用煤为480万吨,折合标准煤为368万吨。城八区按照大气环境治理要求取消20t/h以下燃煤锅炉供热;对现状

13、20t/h(含)以上具备条件地大型燃煤锅炉房,逐步进行升级、整合、改造和挖潜。现状保留的大型燃煤集中锅炉房逐步实现与其周边的燃气锅炉房联合供热,有条件的也可与城市热力网联网运行。以实现双燃料热源供热,提高供热安全度。远郊区县除亦庄、通州、顺义新城外,其他远郊区县重点发展清洁煤燃烧集中供热,逐渐取消分散燃煤锅炉房供热。燃煤供热面积2004年为18030万平方米,到2010年为16580万平方米。其中城八区燃煤供热面积由2004年的10374万平方米,减少到2010年的6000万平方米,下降42.2%;远郊区县燃煤供热面积由2004年的765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0580万平方米。(4)

14、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利用”十一五”时期,将积极研究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供热面积力争达到203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具有节能、环保特点,但受到地热资源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因此,”十一五”时期,采取因地制宜方式,积极科学发展深层地热水及浅层的水源热泵及土壤源热泵。另外,”十一五”时期,积极鼓励发展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开展采暖辅助热源的研究和试点示范;与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相结合,开展利用污水源热泵、垃圾焚烧供热的试点研究工作。(5)限制发展燃油供热、有条件地采用电供热由于经济性差、污染相对燃气高以及运输、储存安全等因素,将限制发展燃油供热。由于电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综合经

15、济性差,因此不易大量推广电采暖方式,应因地制宜在城市热力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条件敷设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平房集中地区发展。2、逐步实施供热资源整合和供热节能工作“十五”时期城市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能源消费浪费严重,表现为热能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供热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运行管理水平低下,节能管理机制未形成。因此,“十一五”时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是供热工作重点,其中包括依靠建筑围护结构、供热系统设备设施和管理的节能。2010年力争达到能耗比2004年降低10的目标,使供热用能消耗的增长比率低于城市供热面积的增长。“十一五”时期对既有建筑和供热设施实施节能改造;逐步建立供热系

16、统节能的监测、评估和审计体系;制定和完善供热管理标准、规范。以提高供热设备设施及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供热系统水力失调,有效促进供热节能,进一步改善供热质量。 3、做好能源需求平衡充分考虑北京市供热行业现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等各有关专项规划,科学预测“十一五”时期各种供热方式的供热面积和热指标,据此测算2010年全市供热用能需求。第六章 区域供热规划根据专项规划编制大纲要求,考虑地理位置、环保要求、供热方式发展和能源供应的情况,供热区域发展规划按照城八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远郊区县分别描述。1、城八区供热规划通过大气环境治理措施煤改清洁供热和供热资源整合,城中心区(东、西、崇、宣)充分利用城市热

17、力网集中供热,逐步形成以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主,适宜地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的供热方式。 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位于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周边地区,积极发展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方式;对具备条件的20t/h(含)以上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进行升级改造,并与周边热源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多燃料、多热源并网运行的供热模式;其他地区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方式。此外,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 2、历史文化保护区供热规划鉴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大部分街区比较狭窄,难以具备供热管线的路由条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选择供热方式。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

18、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清洁能源供热规划研究,可采用天然气、城市热网、电采暖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热方式。 3、远郊区县供热规划远郊区县除亦庄、通州、顺义重点新城和延庆县外,其他远郊区县通过供热资源整合,逐渐取消分散燃煤锅炉房供热,重点发展煤清洁燃烧集中供热,辅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通州区、顺义区重点新城的新建建筑积极发展燃气供热,老城区的供热发展同其他远郊区县。亦庄核心区发展燃气集中供热、辅以燃煤集中供热。延庆县除以煤清洁燃烧技术集中供热为主外,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优势,统筹考虑、科学运用、稳步发展地热及热泵技术供热。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积极推进供热事业改革,建立

19、健全市场体系(1)改革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福利用热,实行用热商品化。合理确定采暖补贴的范围、标准、发放办法、收费方式和总体补贴水平;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供暖保障政策,保证其采暖需要。(2)积极推进城镇现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设施改造,逐步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3)推进特许经营制度,促进供热市场化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推进供热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引导供热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加强城市供热危机的管理,保障供热安全(1)建立北京市供热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运行保障体系,该体系涉及的环节包括安全策略指导、安全标准规范、安全防范技术、安全管理保障和安全支持体系。 (2)建立冬季供热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

20、应急保障系统。针对北京市冬季供热可能出现的供热能源短缺、供热系统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应急保障系统,保证稳定供热。(3)建立供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对供热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应对供热突发事件的信息采集系统及信息报告制度,为政府和企业用最短时间掌握及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提高应对供热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3、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1)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供热事业发展 政府将以提供服务为主,主要职能是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有效和有序。(2)加强供热行业监管,改革项目管理方式建立进入城市供热行业须事先取得监管机构许可证的制度。许可证的授予应遵循客观、透明和非歧视的原则,重要项目的经营许可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发放。 (3)强化新时期规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