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融资模式的法律制度探索 本文 一、BOT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BOT这一名称是对Build-Own-Transfer(建设拥有转让)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的简称。BOT一般的定义是: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人投资者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将无偿移交给政府1143。BOT的概念是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的,并首先应用于该国的公共设施的私有化项目26。 (一)BOT投资方式具有的特征从上述一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BOT投
2、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特殊性。BOT投资方式的主体一方为政府,另一方为企业。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通过特许协议来确定的。2客体的特殊性。BOT所涉及的标的一般为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大,投融资风险高,收入来源稳定,建设周期漫长,且通常为东道国政府垄断经营,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权利与义务的复杂性。BOT项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合同安排,如特许协议、贷款协议、建设合同、经营管理合同等,参加者也涉及政府、项目公司、投资者、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供应商、设计者等。4财产权利的特殊性。加工承揽合同的加工承揽方对加工承揽的材料只有使用权,BOT投资方式中的项目公司对项
3、目财产拥有所有权。5投资者回报方式的特殊性。合同通常的对价是金钱、实物或劳务,BOT特许协议中政府支付的对价是项目财产的收益。6风险责任的特殊性。除政治风险或其他约定的风险外,通常东道国政府不承担风险,经营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其他投资的风险一般由合同当事人共同承担。 (二)BOT作为项目融资的特殊性BOT是一种特殊的项目融资,其特殊性表现在:1项目融资有无追索权和有限追索权两种方式,BOT通常为无追索权的融资方式;2项目融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全部来自贷款,而BOT的资金通常由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两部分组成。 二、BOT投资方式的合同当事人 (一)政府政府在BOT投资方式中是特许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利用
4、BOT投资的基础设施由政府决定,BOT的招标和评标由政府主持,项目公司的营运期限由政府决定,项目的不竞争保证、经营期保证、不对项目实行征收或国有化的保证也只能由政府作出。 (二)项目方主要包括:项目主办人,即项目公司的投资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是项目发起人根据项目所在国法律为建设、经营某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而设立的独资企业或合营企业;项目贷款人,BOT投资项目发起人的自有资本往往难以满足项目的资金要求,项目发起人一般以有限的资金作为出资,其余部分由项目公司向国际银团贷款;项目工程建设公司,项目工程建设公司要完成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机器、设备技术。 (三)中间方包括项目产品、服务的购买人或设施使用人
5、,项目工程供应商两者。项目工程所需原材料、燃料、设备所涉数量巨大,项目工程供应商应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提供原材料、燃料、设备等。 三、BOT项目中的法律关系 (一)项目主办人与项目公司的法律关系项目主办人是项目公司的股东,项目公司是项目主办人投资所形成的经济组织。项目主办人与项目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一般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当项目主办人为一个投资者时,项目公司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项目主办人由境外投资者与中方投资者共同组成时,项目公司就为项目主办人的控股子公司。 (二)政府与项目主办人的法律关系BOT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需要授予经营权的法律文件。这个法律文件就是特许协议。特许协议的内容以项目公司的权
6、利、义务的确定为核心。项目主办人是特许协议可能的当事人。尽管学界对特许协议的性质有不同看法,但对政府和项目主办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没有疑议的。 (三)政府与项目公司的法律关系在BOT项目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安排中,项目主办人与项目公司是两个不同的行为主体。政府与项目主办人之间有可能形成涉外经济法律关系,但项目公司却是东道国法人。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国内法基础上的行政法律关系。 (四)项目主办人、项目公司与项目贷款人的法律关系由于BOT项目融资中贷款比例较高,贷款落实与否是项目是否能够成立的重要因素。因此,贷款人是BOT项目的重要当事人,项目主办人、项目公司与贷款人的关系是BOT项
7、目中重要的法律关系之一。项目主办人、项目公司与贷款人的关系是基于资金借贷而形成的法律关系。项目主办人和项目公司在BOT项目贷款中的角色区别是:项目主办人往往是项目贷款的筹措者,项目公司则往往是项目贷款的借款人。在BOT项目的前期谈判中,项目主办人与外国银行商谈,取得其为项目提供贷款的承诺;项目公司设立后,就往往由其作为借款人与贷款人签订贷款合同。项目主办人往往还承担项目工程完工担保的义务,主要内容是保证项目工程投资不超预算,不超工期。贷款人和项目公司的关系是借贷关系。 (五)项目公司与项目建筑商的法律关系这是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内,以项目工程为标的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项目工程建筑商的选择通常
8、是BOT项目谈判中“一揽子”安排的组成部分,由项目主办人、贷款银行、政府等事先协商确定,并非完全由项目公司确定。这是BOT项目建设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的特殊性。 (六)项目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项目产品或服务购买人的法律关系这是直接涉及项目效益和投融资回报的重要法律关系。对于项目公司来说,在项目工程的建设费用确定后,原材料供应价格、产品出售或服务提供的价格就成为BOT项目经营中影响回报收益的重要因素。这两个合同的签订,也是项目经营风险的再分配。这两个问题一般在项目特许法律协议中有专门约定,或附加专门合同成为特许法律文件的一部分。例如,深圳沙角电厂B厂的特许协议中,就有关于保证煤炭供应的专项内容和电
9、力收购的专项内容。 四、BOT投资制度设计中的法律问题 (一)BOT的投资准入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的领域逐步放开,部分原属“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开始纳入“允许”之列。2002年,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领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指导目录的规定,电网的建设、经营属于禁止类项目;大中城市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经营属于限制类项目,且不允许外商独资;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支线铁路、地方铁路及其桥梁、隧道、轮渡设施的建设、经营,城市地铁及轻轨的建设、经营等,虽纳入鼓励类产业项目,却不允许外商独资或要求中方控股。这些规定限制了BOT投资方式运用于
10、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能性。笔者认为,BOT项目的外资准入应当不同于一般外商投资项目的外资准入,因为项目公司的财产最终将为中国政府所有,所以不需要严格的准入管制。 (二)BOT投资的注册资本制度BOT项目中的项目公司都为外商投资企业,应遵守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法律规定。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7年3月1日公布的关于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暂行规定,注册资本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应在1/10和1/4之间。其中,投资总额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为7:10,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为1:3。这个比例不符合世界各国BOT投资的通例3。BOT项目资金的主要
11、来源只能是借贷资本,不可能是注册资本。当然,我国法律只需对BOT项目注册资本的最低标准作出规定,如同法律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中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相等,因为东道国承担的风险是和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成反比的。应当注意的例外是,当BOT项目主办人和项目公司为同一人时,如果此时业已存在的项目主办人不增加用于项目的股本资金,项目资金中就没有股本资金,也就不存在特定项目的注册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比例问题4。笔者认为,BOT项目的法律制度中应当包括这样的制度设计:在项目主办人和项目公司为同一人的情况下,BOT项目中可以不包括股本资金。这意味着BOT项目中的全部资金来源是借贷资金。 (三)BOT项目公
12、司的融资渠道受限制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以及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发行债券,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只能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BOT项目公司通常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这样,BOT的项目公司几乎不可能采用发行债券方式融资。笔者认为,法律应当允许BOT项目公司发行债券,向公众募集资金。 (四)BOT投资的商业性保证关于政府对投资回报的商业性保证,我国的相关法律也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项目公司要承担融资、建造、采购、运营、维护等方面的风险,政府不能提供投资回报率的
13、保证。在BOT的国际实践中,政府的商业性保证并不少见3。国际上,BOT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固定比例式”,即政府按照事先商定的投资回报率承担投资回报数额,而不管经营情况如何。另一种是“浮动比例式”,即由政府和项目发起人通过谈判来确定投资回报率的上限和下限,经营收入高于投资回报率上限的部分归政府所有,低于投资回报率下限的部分由政府补贴,上限和下限之间部分的收入归项目公司所有。如香港西区海底隧道项目,项目经营开始前三年的投资回报范围为15%165%,以后的投资回报范围为15%18%,当项目收入低于下限时就采用价格上调的措施,当项目收入高于上限时就推迟通行费年度上调的时间5。有人认
14、为,我国政府作出投资回报率的保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我国担保法和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都不允许政府机构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这种承诺有别于民事法律制度中的担保,不会违反担保法的规定,因为政府的这类担保和民事担保有明显的区别:1内容不同,民事担保的内容是品质担保、权利担保和履约担保,此类担保的内容是无法控制的风险;2责任不同,民事担保的责任是担保人代为履行,此类担保的责任是政策支持,如延长特许权的期限或调整产品的价格等。笔者认为,此类担保可以理解为履约担保。我国法律不应该将投资回报率的保证作为一项政府义务,同时,也不宜绝对禁止政府作出这种保证,政府是否作出这种保证,
15、可以由特许权协议作出规定。 (五)BOT投资的政策性保证对于项目主办人或项目公司提出的政策性保证要求,应加以分析,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任意拒绝。在我国BOT投资的法律制度设计中,应当规定以下政策性保证为政府义务:1不竞争保证。BOT项目有投资回收慢、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投资的回收和利润的取得取决于项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政府应承诺在同一地区不过多地设立同类项目,以避免过度竞争影响项目效益213。2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包括为项目提供土地。因为在我国政府是征用土地的唯一合法主体,土地被征用后项目公司才可能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3保证项目公司的经营期限。由于BOT项目的投资回收时间长,保证B
16、OT项目的经营期限尤其重要。如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的特许期为55年,苏伊士运河项目的特许期为99年。4“稳定性保证”。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的改变,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收,甚至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政府应当保证不推行对经营中的项目公司不适用的措施。这也称为“稳定性保证”。 (六)BOT投资的抵押制度通说认为,BOT项目本身不能作为抵押物而成为贷款人的利益保证,如果允许项目作为抵押物,贷款人作为抵押权人可以优先实现债权。这样,在特许权期满以后,东道国政府得到项目资产的期望就会落空,此结果和BOT项目的内涵要求相悖。应当注意,在其他BOT项目的某些变通形式中,项目公司并不都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如TOT(转让
17、经营转让)项目。在这种形式中,是由东道国政府将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转让给项目公司经营,所以只是使用权的转让,不是所有权的转让。在此情势下,项目公司就无权将项目作为抵押物。 (七)特许权协议的性质关于特许权协议性质的讨论,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特许权协议是公法上的协议还是私法上的契约,二是特许权协议是国际合同还是国内合同。特许权协议究竟是公法上的协议还是私法上的契约?由于特许权协议主体的特殊(国家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和内容的特殊(体现政府职能),学术界有人将其称之为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是指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而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意6。有人认为行政合同为公法上的合同,并认为国家在此合
18、同关系中可以享受特权,可以单方中止或修改合同。这种观点似乎有违法理。关于合同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早就指出:“我在分析商品流通时就指出,还在不发达的物物交换情况下,参加交换的个人就已经默认彼此是平等的个人”,“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就获得了契约这样的法的形式”7。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在其古代法中也认为:“在人法中所提到的一切形式的身份都起源于古代属于家族所有的权力和特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到现在仍旧带有这种色彩。因此,如果我们依照最优秀著者的用法,把身份这个名词用来仅仅表示这一些人格状态,并避免把这个名词适用于作为合意的直接或间接结果的那种状态,则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
19、,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8。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合同,只要是合同,就不能违反合同内涵的本质特征:合同的当事人是平等的主体;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合同对当事人构成强制性义务。行政合同也不能例外,更何况我国法律制度中尚没有行政合同的独立概念,行政合同的法律归属尚未合理定性,行政合同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尚待论证。即便在存在行政合同概念的国家,作为行政合同当事人的国家并非当然具有单方修改和中止合同的权利。所以,特许权协议无论是公法上的协议还是私法上的协议,都不赋予国家单方中止或修改协议的特权。国家这个特殊的主体,一旦进入私法领域的契约关系,就应当和私法主体一样承担义务。特许权协
20、议是国际合同还是国内合同?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是不承认特许权协议的国际性。“特许协议不是国际协议,而属于国内法契约。特许协议都是根据东道国的立法(如石油法、矿业法等)确定其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内容,并经东道国政府依法定程序审查批准而成立的。协议的一方虽然为东道国政府,他方为外国私人投资者,但凡不是国际法主体间订立的协议均不属国际协议或条约,不受国际法支配,而受国内法支配。”1113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协议按照哪个国家的法律订立,对判断该协议是国内合同还是国际合同并没有意义,一个中国企业和一个日本企业签定的买卖合同,无论其是按照中国法还是按照日本法签定,它都是国际买卖合同。其次,国际商事合同显然是国际合同,但它并不要求其主体必须是国际法主体。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无疑应当是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该法第1条规定,如果买卖合同的当事人的营业地在不同的缔约国,则公约适用于该买卖合同。可见,不同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可以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尽管它(他)们不是国际法上的主体。特许协议的一方当事人是东道国政府,另一方可能是项目发起人,也可能是项目公司。但在实际上,项目发起人只有在得到项目特许以后才可能设立项目公司。根据我国的审批程序,项目公司也是在特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教联盟合同样本
- 智能化农业设施施工方案
- 证券化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 跨境电商物流风险
- 轮毂电机的课程设计范文
- 2024至2030年中国织物密度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种植业购销合同
- 养老院褥垫层安全施工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口径环形灯显微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摄像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裸眼3D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统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一课时 课件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教学设计表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对民法中正当防卫的思考(论文)6800字】
- 喷涂设备租用合同模板
- 终极战略规划指南:深度剖析Cross SWOT分析、市场洞察与内部能力优化的综合行动方案
-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2023解读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详图
- 2021至2024年广东新高考化学真题考点分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