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病学试题第一章:绪论A、型题1. 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A. 黃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 D.时后方E.诸病源候论2.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A. 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E.王叔和3. 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A. 王孟英B.叶天士 C.余师愚D.吴鞠通E.喻嘉言4. 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A. 广温疫论B.疫疹-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E.临证指南医案5. 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口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A戴天章B.叶天士 C.王孟英D.吴鞠通E.余师愚6. 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
2、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A. 罗天益B.王安道C.刘河间D.朱肱E.汪石山7. 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A. 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新中国成立后D.战国到唐代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8. (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A. 王孟英B.叶天士 C.吴鞠通D.薛生白E.吴乂可9. 提出”病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BA.汪石山B.吴乂可C.李时珍D.李中梓E.王肯堂10. 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B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 D.朱肱E.罗天益11. 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CA.温热论B.温热经伟C.温疫论D.湿热病篇E.肘后备急方12. 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3、CA.湿热病篇B.温热论C.温病条辨D.温热经伟E.温疫论13.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朱肱E.王安道14. 被眷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A.王孟英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E.薛生白15. 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BA.王安道B.刘河间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16. 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A.朱肱B.刘河间C.汪石山D.吴又可E.王安道17. 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B.古方今病不相能C. 立新论、创新法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E.灵
4、活运用经方1&.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19. 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A.温病论B.温疫论C.温热经伟D.疫病篇E.温病条辨20. 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EA.唐代B.宗代C.元代D.明代E.清代21. (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A.余霖B.扬栗山C.戴天章D.吴有性E.俞根初22.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A.吴又可B.薛生白C.叶天士 D.吴鞠通E.陈平伯23. 是谁在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焦辨证理论:EA. 刘河间B.吴乂可C.雷少逸D.王孟英E.以上均不是24.
5、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影响最大的是:DA. 薛生白B.王孟英C.吴鞠通D.叶天士 E.陈平伯25.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CA. 温热论B.疫病篇C.湿热病篇D.温疫论E.外感温病篇26.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EA.病因学说的确立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D.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27. 认为温病有伏邪、新感之下不同,其主要导源于下列哪部医着:DA.卫生宝鉴B.医经溯涸集C.类证活人书D.伤寒补亡论E.外合秘耍2&下列哪项不是吴又可的主要学宋观点:AA.温疫致病的病因主要是时行之
6、气B.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C.感邪途经是从口鼻而入D.治疗以法邪为第一要义E.病邪致病有一定的选择性B型题A.薛生白B.王孟英C.王安道D.吴鞠通E.戴天章1 .(医经溯涸集)的作者是:C2. (温热经伟)的作者是:B3. (温热病篇)的作者是:AA.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B. B.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C. 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D. 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和 预防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E. 研
7、究四时温病的证候类型和辨治方法.4 .温病学的概念:A5 .温病学的任务:DA. “冬伤于寒,至舂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B. 运用麻黃汤、桂枝汤、等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C. “岁中有病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日温病”.D.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E. “人感乘戾之气而生病”6. 宋朱肱(类让活人书)提出:B7.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C8. 宋郭雍(伤寒补亡论)提出:AA. 伤寒六经传变皆为热证,治应以寒凉为主.B. 温病是伏热山里外发,治应清里热为主.C. 不独有伏邪温病,且有新感温病.D. 温疫的致病原因并非六气,而是”
8、病气”E. 温热之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9. 吴又可提出:D1 0.叶天士提出:E1 1 .王安道提出:BA.叶天士 B吴鞠通C.吴乂可D.王孟英E.薛生白1 2.组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的作者:C1 3.温病学发展史上建立了完整理论体系的最杰出的代表医家是:AI 4 .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温病治疗方剂,从而构成了各种温病辨证施治的完整体 系的温病学家是:BA.(外感温病篇)B.(温热论)C.(疫病篇)D.(温热经伟)E. (湿热病篇)1 5.余师愚着:CI 6 .陈平伯着:A1 7.薛生白着:EA. 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B. 提出六气皆从火化C. 首先提出温病
9、不得混称伤寒D. 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E.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昙、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1 8.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B1 9.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C2 0.汪石山在温病发病学上提出新感温病之说,认为:D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E.郭雍2 I .提出” 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D2 2 .提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医家是:B2 3 .提出”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的医家是:CA.温病条辨B.湿热病篇C.温热经伟D.温热论F. 温疫论2 4 .确立三焦辨证,完
10、善温病辨证体系的著作是:A2 5 .提出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的病气所致的著作是:E2 6.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证治作了专门的论述的医学著作是:B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伤寒温疫条辨D.温热逢源F. 时病论2 7 .戴天章著作有:A2 8.扬栗山着有:C2 9 .柳宝诒着有:DA. 温病的理法方药可以气括伤寒的内容.B. 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一脉相乘,是发展和补充了(伤寒论).C. 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的内容都在伤寒学说之中.D. 温病与伤寒同属外感热病,但病因、病机各异,治疗完全不同.E. (伤寒论)中的方药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3 0 .温病学派对温与伤寒的观点是
11、:B3 1 .伤寒学派对温病与伤寒的观点是:CC型题A.热者寒之B.温者清之C.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1 .(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C2 .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CA. 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 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C. 両者均是D. 两着均不是3. 吴又可是:C4. 薛生白是:CA.避其毒气,正气存内B.以药物熏烧袪温气C. 両者皆是 D.両者皆不是5. (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A6. (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预防温病的方法为:BA.温邪上受,首先犯肺B.辨治斑疹口痞的方法C. 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7.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C8.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D
12、A.认为六气皆从火化B.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C. 両者均有D两者均不能9. 刘河间对温病治疗上提出的观点是:A1 0.王安道对温病概念上提出的观点是:BK型题1. 刘河间对促进温病的发展的出了重大贡献,他最主要的学求主张有:A(1) 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2) 六气皆以火化(3) 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4)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2. 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A(1) 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2) 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3) 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4) 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
13、病者.3. 创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辫证纲领的医家是:(1) 叶天士(2)吴又可(3吴鞠通(4)柳宝诒4. 民国时期温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E(1) 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2) 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3) 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4) 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X型题1. 叶天士的主要著作:BCEA.温疫论B.三时伏气外感篇C.温热论D.尚论篇E. 临证指南医案2. 吴乂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ACDEA.病因方面B.预防方面C.流行特点方面D.发病方面E.治疗方面3 .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BCDEA.伤寒温疫条辨B.温病
14、条辨C.临证指南医案D. 温热经伟E.温热论4 .王安道温病学说主要论点是:ABEA. 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B. 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C. 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E. 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5. 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医家是:BDEA.吴又可B.叶天士 C.陈平伯D.薛生白E.王孟央6. 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BDA.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热条辨E.温热经伟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 时方2. 寒凉派3. 温病学派4. 经方5 伤寒学派6. 温病学
15、7. 时行之气8. 疫病二、填空题1.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2温病学发展史把、并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3. 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书4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时期:成长阶段是时期.5王孟英”以经为纬”编着了(温热经伟)一书.6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7王安道提出,温病不得,温病的表证多为而致.8吴乂可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及夭地间另有一种.9吴鞠通”历取渚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编着了创立了辨证理论.10学习温病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温病的病因、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
16、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A型题1. 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黃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时后方E.诸病源候论2. 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A.广温疫论B.疫疹-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E.临证指南医案3. 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口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A戴天章B.叶天士 C.王孟英D.吴鞠通E.余师愚4.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病因学说的确立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C. 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B型题A.(素问.评热病论篇)B.(素问.至真耍大论篇)C.(素问.玉版论耍编)D.(
17、素问.热论篇)E.(素问.生 气通天论篇)5.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6. ”热者寒之”出自:A. 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B. 提出六气皆从火化C. 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D. 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E.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署、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7. 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8 .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C型题A. 热者寒之B.温者清之C.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9 .(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I 0.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A. 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 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C. 両者均是D. 两着均不是1
18、 1 .吴又可是:1 2 .薛生白是:K型题1 3 .劉河間對促進溫病的發展的出了重大貢獻,他最主要的學求主張有:(1) 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2) 六气皆以火化(3) 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4)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1 4 .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1) 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2) 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3) 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4) 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病者.1 5.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A. 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热条辨I 6.民国时期温
19、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 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2) 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3) 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4) 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1 7.叶天士的主要著作:A.温疫论B.三时伏气外感篇C.温热论D.尚论篇E. 临证指南医案1 8 .吴乂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ACDEA.病因方面B.预防方面C.流行特点方面D.发病方面E.治疗方面1 9.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A.伤寒温疫条辨B.温病条辨C.临证指南医案D. 温热经伟E.温热论2 0.温病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A. 温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有发生,男
20、女老少皆可罗患.B. 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惜较重,大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人数威胁很大.B. 有全面系统理论知识和一整套辨证论治体系.C. 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防治多种急性热病,取得显著效果.D. 国内外医药界普遍重视.温病学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一般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所创立的方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效 大的发展,补充以前的不足.2. 金元时代医学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刘河间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 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3. 繼承並發展了張仲景(傷寒論)的學求觀點,對
21、溫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較深刻認 識,而逐步形成的一個較為完整的學術體系,稱為溫病學派.4. 经方指汉代以前所载方剂.其说有三:1.(汉书艺文志)医家类所载经方十一家,是指汉以前医家 的方药.2.指(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所载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5. 繼承和發揚張仲景(傷寒論)的學求觀點,並主張外感熱病的辨証治療必須遵仲景之說的醫家 形成的學派稱之為.6. 研究温病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称之为温病学.7简称”时气”、时邪”,指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病邪并具有季节时与气候相关.8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疾病
22、.二、填空题1. 叶天士吴鞠通2. 叶天士 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3. 吴又可温疫论4. 战国晋唐宋-金元5. 轩岐仲景之父叶薛诸家之辨6. 病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7. 混称伤寒里热郁表&非寒、非暑、非湿、异气所感9. 温病条辨三焦1().发病、病理变化治疗和预防三、选择题l. A 2.B 3.B 4.E 5.E 6.B 7.C 8.D 9.C 10.C ll.C 12.C 13.A 14.A 15.C 16.E 17.BCE 18.ACD E 19.B CDE 20.A BCDE第二章温病的特点A型题1. 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A. 以发热为主症B.热象偏重C.
23、易化燥伤阴D. 具有传染性E.由温邪引起的2. 温病的概念的外是指:AA.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B.外感类疾病的总称C. 指现代医学的传染病D.门学科名称E. 某一部经典著作的通称3. ”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 BA.刘河间B.王叔和C.张仲景D.吴乂可E.陆九芝4.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BA.王叔和B.庞安时C.吴又可D.雷少逸E.陆九芝5. 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E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传传性B.病因是感受温邪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E. 起能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6. 依
24、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BA.风温B.舂温C.暑温D.湿温E.伏暑7. 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EA.发热B.头痛C.脉数D. 口渴E.局部红肿热痛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其则破溃糜烂E. 病程中易耗伤阴津9. 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BA.风邪B.温邪C.湿邪D.寒邪E.疟邪I 0.温邪特异性的体现,下列哪项提法不对? EA.从外侵袭人体B.温热性质显著C.易消耗人体阴津D. 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I I .认为温病是许多外感热病之总称的代表医家是:DA.郭雍B
25、.王安道C.汪石山D.吴鞠通E.王孟英1 2 ”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温疟”,见于 下列哪部著作? DA.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热论D.温病条辨E.温热逢源I 3 .风温、湿温、暑温的命名,其主要依据是:BA.发病季节B.四时主气C.临床证候D.流行情况E. 季节与主气结合I 4 .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AA.大头癌B.秋燥C.伏暑D.春温E.温疫1 5.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DA中风B伤寒C.湿温D.暑温E.热病I 6 .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湿热类温病? EA.风温B.舂温C.秋燥D.昌温E.伏暑I 7.下列哪种温病是
26、属于温热类温病? EA.湿温B.署温C.伏暑D.霍乱E.大头瘟I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的临床分类方法? CA.根据病证性质B.根据发病迟早C.根据发病季节D. 根据表里不同E.根据发病部位1 9 .下列哪种温病不属新感温病? AA.舂温B.风温C湫燥D.大头瘟E.烂喉痂2 0 下列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A.暑温B.湿温C春温D.风温E.秋燥2 1 .对于广义伤寒的定义,下列哪一种提法较为妥当? CA.类外感热病的总称B.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C.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D.温热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E. 除外风寒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2 2.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A.
27、温疫乃温病之别名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属其中D.温疫是温 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E.具有传染性的温病可称之为温疫2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EA.流行的性大小B.发病的缓急C.病情的轻重D. 传染的强弱E.伤阴的程度2 4.”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与不传染耳”语出:EA.吴又可B.余师愚C.王孟英D.雷少逸E.陆九芝B型题A.舂温B.风温C.湿温D.暑温E.大头瘟1. 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温病是:A2. 以临床证候命名的温病是:E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论)E.(金匮要略)3. ”今夫
28、热病者,皆伤寒之类空,语出:A4.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语出:CA.风温B署温C.伏暑D.秋燥E.烂喉痂5. 上述哪种温病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C6. 上述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C.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E. 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之处的一种疾病7. 温疫的概念是指:D&陆九芝认为温病与温疫的区别是:BA. ”热病即温病也,乂名疫者,以其延门阖卢,乂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B. ”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C. 温疫是温病中具
29、有张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温病广义,温疫义狭D. 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以外的一种疾病E. 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9. 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现代医家认为:C10. 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陆九芝认为:BA.吴又可B.叶天士 C.戴天章D.陆九芝E.余师愚11. 所谓”热病即温病也,乂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乂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是哪位医家 所说? A12. 所谓”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别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是哪位医家所说? DA.所有的外感热病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A.具有传染性D.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预防方法E. 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1
30、3. 温病概念的含义中包括:B14. 温病学概念的含义中包括:DA.并列关系B.从属关系C.相同关系D.无关系E.继承与发展关系15. (难经)认为温病与广义伤寒是:B16. 温病与狭义伤寒是:AA.发病季节B.四时主气C.流行情况D.特殊的临床证候E.季节与主气结合17. 风温、湿温、屠温的命名根据是:B1&大头瘟、烂喉痂的命名根据是:DA.传染性强,流行显著B.多数具有传染性C.不具有传染性 D.病情较轻E.病情较重19.温病是:B20温疫是:AA.湿温、霍乱、暑湿、伏暑B.舂温、伏暑C.风温、秋燥、署温、春温D.大头瘟、湿温、疟 疾E.疫疹、烂喉痂、霍乱21. 属于伏温病的是:B22.
31、属于温热类温病的是:CA.湿温、伏昙、霍乱B.暑湿、霍乱、秋燥C.舂温、风温、大头瘟D.疫疹、伏暑、烂喉痂E. 暑温、舂温、疟疾23. 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A24. 属于新感类温病的是:BC型题A.湿温、伤寒B.风温、暑温C.两者皆有D.两者皆没有1. (难经.五十八难)中提到的疾病有:A2. (温病条辨)中提到的疾病有:BA.风温、昙温B.秋燥、大头瘟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3. 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D4. 属于新感温病的是:CA.温邪在人群中染易B.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C.两者皆是D.两者皆不是5. 温病的传染性是指:A6. 温病的流行性是指:B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发热为主症B.易出现险恶证候;病程中易耗伤阴津C.两者皆是D.两者 皆不是7. 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是指:C&温病病程发展具有的阶段性是指:DA. 某些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或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B. 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多见,而在其他地域则少见B. .两者皆是D.两者皆不是9. 温病的地域性是指:B10. 温病的季节性是指:AK型题1. 温病的概念是:DA.以发热为主症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C. 由温邪引起D.类急性外感热病2. 温病的特点是:DA.有特异的致病因素B.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C. 病程发展具有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位仪项目发展计划
- 税务筹划与合规管理策略计划
- 2025年磁共振成像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房屋整体质量无损检测分析系统项目建议书
- 加速网络传输的配置方法
- 文化艺术品交易免责协议书
- 宿舍舍长述职报告
- 货物铁路运输合同
- Tectoquino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O-2545-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基于杜邦分析的雅戈尔盈利能力分析9900字】
- 桥面系小型构件遮板等预制场施工方案
-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积累(1-20周)课件159张
- 2023版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规划收费标准
- 大连理工大学信封纸
- 读《教师成长力-专业成长图谱》有感
-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邵阳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胎膜早破的护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