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种子”知识,上好“种子课”_第1页
选好“种子”知识,上好“种子课”_第2页
选好“种子”知识,上好“种子课”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好“种子”知识 ,上好“种子课”【摘要】“种子课”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在时间上, 它是一连串课的开始 ;在知识上, 它是一连串课的开篇。 每一 类知识的第一课都非常重要,特别是知识同化的课,它如同 “种子” 一般, 既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点。 上好“种子课” ,有助于实现后续知识的自然生成和学生的 自主学习。【关键词】“种子”知识 ;“种子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5)21-0013-02【作者简介】钱红明,江苏省无锡市硕放实验小学(江 苏无锡, 214142 ),一级教师。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

2、。 在教学中, 知识也具有由少到多、 由点到面、由此到彼、由弱到强的生长性, “种子”知识能 在一定条件下萌发成知识体。一、什么是“种子”知识和“种子课”? 在知识生长链中,知识的渊源、知识的本质都可以成为 知识的“种子” 。例如苏教版“找规律”的教学内容,从知 识渊源上看,“间隔规律”可以看作后续要学习的“周期规 律”的“种子”知识 ;从知识本质上看, “一一对应思想”可 以看作“一一间隔规律”的“种子”知识。由此可见, “种 子”知识不仅可以为后续知识提供生长的方向和方法,还可 以为后续知识提供思路启示和思想启迪。“种子课”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在时间上,它是一连 串课的开始 ; 在知识上,

3、 它是一连串课的开篇。 每一类知识的 第一课都非常重要,特别是知识同化的课,它如同“种子” 一般,既是后续知识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点。例如: 教学苏教版“乘法口诀”的内容, “2 的乘法口诀”无疑是这 个知识点的“种子”知识,其知识结构与教学结构都能成为 后续“39的乘法口诀”的模板。如果把乘法口诀表倒过来, 更能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整个乘法口诀表是由“2的乘法口诀”这颗种子生成的一棵树。那为何不把“ 1的乘法口诀”作为 “种子课”?因为这一知识点太单一,难以为后续教学播下 “种子”。二、哪些知识可以成为“种子”? 在一些知识教学中,特别是并列式知识, “种子课”未 必会选择最为原始的知识。

4、也就是说, 哪些知识可以成为 “种 子”,需要经过教学考量。它可以不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 即学习的起点不一定是知识的起点。例如:人教版“乘法口 诀”的教材编排是从“ 5的乘法口诀”开始的,然后分别向 “24的乘法口诀”和“ 69的乘法口诀”这两个方向生 长,相对而言,学生对 5 的累加更为熟悉。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两点:一是知识的生长可以有多种方向; 二是“种子”可播散在土壤的最肥沃处。这种从中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播种”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独例。又如: “长度单位”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并没有按照“米 分米 厘米 毫米”的知识演变 顺序来安排教学顺序,而是按照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一知识

5、点 的熟识度和使用率,先编排了“米和厘米” ,后编排了“分 米和毫米”。再如“角”的教学,苏教版教材也是先认识直 角,然后用三角尺中的直角重叠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 此处, “直角”就是“锐角和钝角”的“种子”知识。知识性质相反的两节课,前一节课同样可以成为后一节 课的“种子课” 。例如:学完“正比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由“正”及“反”摘到“反比例的意义”这一“果实” 。上述“乘法口诀”和“正、反比例”的教学,所含知识 点更多属于并列关系,把其中哪一个知识点上成“种子课” 都能让教学顺理成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识的生长方式 属于“节节高”的递进关系,此时, “种子课”的种子应该 更多地选择

6、知识的起点,教师不能随意改变知识的序列进行 教学。例如:教学“认数” ,教师必须依照知识生长图(如 图 1 )按部就班地进行。(图 1)上述知识的 “生长” 过程, 只需依次教完 “万以内的数”“整万的数” “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有了这样的根基,教 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知识的逻辑关系自行类推出“整亿 的数”和“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当学生找到知识的“种 子”之后,就能轻松地完成整体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化。其 中,对于“整万的数” ,“万以内的数”可以看作它的“种子” 知识, 实现由个级向万级知识的破土 ;对于“含有万级和个级 的数”,“整万的数”和“万以内的数”可以看作它的“种子” 知识

7、,实现知识的嫁接,之后, “整亿的数”“含有亿级和万 级的数”的知识生长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 “种子课” 是相对而言的,并且可以成组出现。“种子”除了可以共育,还可以共生。此时, “种子课” 就不止一节课了,而且它们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局面,相互呼 应,最终归结为一体。例如:现行教材中的“倍数和因数” , 学生已经看不到“整除”这颗知识的“原种” ,此时我们只 能把“倍数”和“因数”这两个知识点看作两颗相辅相成的 “种子”知识,平行生长(如图2),最终结成知识联盟。(图 2)三、知识的“种子”可以播散在怎样的土壤中? 知识的“种子” ,可以播散在同一领域、同一门类、同 一家族的土壤中,例如:长

8、度单位中“米和厘米”可以看作 “分米和毫米” 以及“千米” 的“种子” 知识;知识的“种子”, 也可以播散在同一领域、同一门类、不同家族的土壤中,实 现知识的跨家族生长,例如:长度单位可以看作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的“种子”知识 ;知识的“种子” ,也可以播散在同 一领域、 不同门类的土壤中, 实现知识的跨门类生长, 例如: 把长度单位放到计量单位这个更大的背景中,我们也可以把 以前学过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看成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的“种子”知识。用上述“种子杂交”思想去设计苏教版二下认识分米 和毫米一课,就会生长出这样的教学新面貌: ( 1)教师出 示“1-1=9”,学生认为此式不成立 ;( 2

9、)教师改写成“ 1( ) -1( )=9( )”,让学生填写学过的计量单位使等式成立, 学生在填写“元、角、分”的过程中猜想“米”和“厘米” 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度单位,与米和厘米之间也是十进制关 系;(3)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揭示“分米” (当然有学生在 生活中听说或看到过这个单位) ,然后抓住“1 分米=10 厘米” 这个进率关系让学生在直尺上找 1 分米。如此设计,在新知 与旧知之间建立起了“亲缘关系” ,那么旧知的内容构造和 学习方式就成了新知学习的“种子” 。知识的“种子” ,还可以播散在不同领域的土壤中,实 现知识的跨领域生长,例如:长度单位和货币单位都属于几 何领域,如果我们看得再

10、远一些,就会发现数的领域中的计 数单位有着类似的进率关系。如此生长,就使不同领域的知 识融会贯通了。综上所述,从时间上看, “种子课”常常是单元“第一 课” ;从地位上看, “种子课”常常是单元“第一”课。最后,或许有人会问:开学“第一课”能否成为“种子 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播下知识的“种子”呢?我认为, 也可以。尽管此处“种子”的性质已经属于知识的应用,但 只要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根发芽,它就具有“种子”的功 能。例如:五年级下学期,一位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给 学生表演了一个数学魔术让学生写出生日, 如 2004 年 3 月 6 日记作 20040306 ,再倒过来写成 60304002 ,然后用大 数减小数, 60304002-20040306=40263696 ,接着从得数中偷 走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