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_第1页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_第2页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_第3页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_第4页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 对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收录及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1(一)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收录情况1(二)初中语文老舍作品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21.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及分析2 2.教师访谈与分析5二、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形象的建构6(一)老舍多重身份的拓展6(二)课文背后老舍多重性格的还原8三、初中语文老舍作品教学的策略与途径探究10(一)拓展加深学生对老舍的认识10(二)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及策略111.诵读吟咏,促发审美体验11 2.以景入境,以境悟情12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13四、总结14参考文献15致 谢17摘 要纵观初中语

2、文教材,老舍的作品入选较多,体裁多样,在给学生提供广阔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老舍提供了一定的途径。但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深刻领悟老舍作品的蕴含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老舍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情况入手,分析教材所构建的老舍形象,通过调查法了解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从加深学生对老舍的认识入手,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更系统地对老舍作品展开学习。关键词:老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AbstractThroughou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Lao shes work

3、s have been selected many times, and the genres are diverse, which not only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road reading space, but also provide a certain wa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ao she.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todays society, it has become a realistic problem to truly perc

4、eive the connotation of Lao shes works in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collection of Lao shes work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nalyze the image of Lao she constructed b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rough

5、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Starting from establishing the link between students and Lao she, this paper enriches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ands teaching strategies to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ter and more systematically study Lao shes works.Key words:Lao S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6、research.II字数:9177引言老舍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的作品历来受到语文教材编选者的青睐。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追求物质生活成为社会主流,也影响了语文教学中阅读目标的实施。教育目的的扭曲,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对老舍的个性化认知。笔者从老舍作品在教材中的收录及教学分析入手,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初中阶段老舍作品的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老舍作品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针对老舍作品的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更系统地对老舍作品展开学习,并能够为今后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1、 对

7、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收录及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老舍的作品体裁丰富,风格多样,符合初中生的阅读视野,因此被大量选入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为了了解初中生对老舍作品的学习情况及教师对老舍作品的教学策略,笔者对老舍作品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一)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收录情况伴随着时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入选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近年来,老舍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个别版本涉及到话剧。以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和浙江版为例,首先是散文入选较多。在散文作品中济南的冬天入选最多,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和语文版,浙江版还收录了我的母亲过年养花几篇散文。其次是小说

8、入选较多。其中根据骆驼祥子删减改编的小说最多,分别为人教版的:旧北京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苏教版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浙江版的祥子和他的车,北师大版还收录了小说第一堂课。最后是话剧入选较多。语文版收录了话剧茶馆(选场),其他版本中,话剧大多出现在选读课本中。(二)初中语文老舍作品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1.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及分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初中生对老舍作品的学习情况,更准确地掌握老舍作品的教学现状,本人采取了整体抽样法对宿迁市某初中10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从学生对老舍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情感态度以及教学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设计。表1题目选项人数比例(1)老舍原名是?A.舒乙1

9、616%B.舒庆春4545%C.李尧棠1414%D.朱自华1616%未选99%(2)老舍的籍贯是?A.江苏99%B.湖南88%C.浙江66%D.北京6565%未选1212%学生问卷(1)(2)小题的设计是为了考察初中生对老舍基本信息的了解情况。题(1)中B选项即正确选项的比例只占总比例的45%;题(2)中正确选项D占总比例的65%,有一大半的同学选择正确。这些调查数据从侧面反映出,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仍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老舍的基本信息。表2题目选项人数比例(3)你喜欢老舍的文章吗?A.非常喜欢1414%B.不喜欢1212%C.大部分喜欢4747%D.小部分喜欢2525%未选22%(4)

10、你对老舍的文章感兴趣吗?A.非常感兴趣1717%B.有一点兴趣3131%C.一般3636%D.不感兴趣1616%未选00(5)济南的冬天和在烈日和暴雨下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A.济南的冬天2828%B.在烈日和暴雨下3939%C.一样喜欢2626%D.不确定77%未选00学生问卷(3)(4)(5)小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老舍作品的喜好程度。根据题(3)的数据显示,非常喜欢老舍作品的只占 14%。从题(4)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老舍作品的兴趣并不十分浓厚。与此同时,相对于散文济南的冬天,学生更多喜欢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表3题目选项人数比例(6)你是通过哪种途径接触到老舍作品的?A.上

11、网搜索1117%B.语文课堂5858%C.课外阅读1717%D.其他1313%未选11%(7)你阅读过老舍多少作品?A.三篇3232%B.四到十篇5151%C.十几篇1515%D.更多22%未选00学生问卷(6)(7)小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老舍,接触老舍作品的途径以及他们对老舍作品的阅读量。通过题(6)可以发现,B选项即语文课堂的选择高达58%,这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了解老舍的途径还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在阅读量方面,从题(7)中可以看出 A选项三篇和B选项四到十篇相对较多,阅读量在十篇以上的只有17%,学生对老舍作品的课外阅读量还是较为匮乏。表4题目选项人数比例(8)经过课堂的学习,你

12、愿意阅读更多的老舍作品吗?A.愿意4646%B.不愿意3535%C.无所谓1616%未选33%(9)在课堂学习老舍作品后,其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A.简单55%B.难易适中6464%C.较为复杂2121%D.非常复杂1010%未选00(10)通过课堂的学习,你对老舍作品所持的态度有无变化?A.更有兴趣4848%B.无变化3636%C.兴趣减少1313%未选33%学生问卷(8)(9)(10)小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后,学生对老舍作品的态度产生了哪些变化。表(8)可以看到有46%的学生表示通过课堂学习他们愿意阅读更多的老舍的作品。第(9)小题中,64%的学生都表示老舍作品难易适中

13、,少部分学生认为较复杂。经过课堂学习48%的学生对老舍作品变得更有兴趣,36%的同学表示并无变化。从这几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近一半的学生对学习老舍作品有了更高的兴致,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老舍作品的意愿不够强烈。表5题目选项人数比例(11)你觉得老舍的作品怎么样?A.非常好5858%B.一般1919%C.不好99%D.差劲11%未选1313%(12)如果语文教材中要删除老舍的作品,你所持怎样的态度?A.坚决反对6666%B.支持1212%C.无所谓2222%未选00(13)拿起课本看到老舍作品感到无奈时,是因为?A.3535%B.2727%C.2929%D.99%未选00学生问

14、卷 (11) 至 (13)小题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老舍作品的态度。表(11)可见,58%的同学认为老舍的作品非常好,19%的同学则表示一般。表1(12)中,有12%的学生表示支持在语文教材中删除老舍作品,66%的学生则持反对态度。而在1(13)题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老舍作品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表6题目选项人数比例(14)你认为老舍作品应重点学习什么?A.语言2424%B.写作方法3232%C.情感表达4242%D.其他22%未选00(15)你认为老舍文章应该怎么教?请写出一些建议。学生问卷调查的(14)(15)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老舍作品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取向。

15、在调查中,24%的学生认为老舍的语言值得学习鉴赏,32%的学生认为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很重要,42%的学生认为学习老舍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作品的思想感情。在开放性问题(15)题中,多数同学表示在课堂中如果增加一些对老舍个人背景人生经历的教学,会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文本,体会情感。2.教师访谈与分析(1)教师访谈的内容设计。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老舍作品的教授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本人对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对此,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您读过多少老舍的作品;您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吗;您喜欢老舍的作品吗;您最喜欢的是哪部作品或哪篇文章;在对老舍文章

16、进行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您在教授老舍文章时,认为其作品的难易程度如何;在讲解老舍文章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及会遇到哪些问题;您认为学习老舍作品对学生来说有何意义,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2)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设计题是为了了解教师对老舍了解程度,也就是教师的语文素养。在访谈中发现,有一小部分教师,出于某些原因,对老舍的了解并不到位,这显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题是为了了解教师对老舍作品的态度。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喜欢老舍的小说,其理由是老舍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十分传神,细节描写十分生动,情感深厚真挚,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水平。至题主要是为了了解在老舍作品的实际教学中

17、的感受以及会遇到的困难。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较为功利,课堂教学较为机械,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固化,缺少创新与个性,容易让课堂丧失活力。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是一大难点,对老舍作品的内容的理解,写作技巧的学习以及思想情感的体验难以达到平衡,容易多而不精或顾此失彼。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影响着教学的内容与进度。第题是为了了解在教师的认知中,老舍作品对当代学生的意义及影响。访谈了解,大部分教师认为老舍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对血神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因为老舍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形象的建构由于教材内容的

18、有限,教材中塑造的老舍形象必然是不全面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老舍的片面认知。只有对老舍形象形成整体观照,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老舍,理解作品。(一)老舍多重身份的拓展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老舍作品主要为小说、散文、话剧,几乎没有其他体裁的作品,因此广大师生都把老舍定位在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上。作为一名散文家,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过年我的母亲等文章,语言朴实优美,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动人。无论是充满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是对儿时年味的怀念,又或是坚韧刚强的母亲,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作为一名小说家,他的小说骆驼祥子第一堂课塑造了典型人物,以此反映社会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骆驼祥子中最典型的人物是满

19、怀希望到城市打拼的祥子,而这样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在遭受生活的大起大落和沉重打击后,终于不堪重负,沦为了个人主义的陌路鬼。老舍也借由祥子悲剧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表达他对广大底层百姓的同情悲悯。第一堂课中的典型人物是祁瑞宣,通过普通教员祁瑞宣对亡国的表现折射大众层面的觉醒,表达他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剧作家,他的话剧人物形象鲜明,人物语言生动贴切,戏剧冲突合理深刻,其中茶馆堪称经典。语文教材在向学生展示老舍的同时也局限了学生对老舍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以教材和考试为中心,以教参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只介绍考试可能会考的内容总结考试所需的答案,忽略了对老舍其他方面的介绍与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20、,对老舍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显示的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的身份上。然而,老舍不仅仅是一位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还是诗人、曲艺家。 老舍所作新体诗八十多首,旧体诗三百多首,十二万字左右,题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老舍的思想情感。其新体诗的代表作剑北篇是长篇叙事诗,当时老舍随着慰劳团访问北方战场,途中经历种种艰辛,而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老舍的心情可谓悲愤交加。他将自己的一腔爱国心与对共产党的赤诚都融入了这首诗中。读老舍的新诗对了解老舍战时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全面了解老舍有指导意义。旧体诗是老舍诗歌创作的主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少年时期,老舍的旧体诗多展现其才气与豪情,是“来日神州正多难,男

21、儿赤臂仍吞碳” 张桂兴:老舍旧体诗辑注,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的雄心。到了抗战时期,他的笔墨间都是捍卫祖国的豪言,是“莫任山河醉,男儿当请缨” 张桂兴:老舍旧体诗辑注,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第6768页。的呼声。晚年则以赠答诗和游记诗为主,充盈着对祖国的自豪与赞美。他的诗不仅记录了生活还记录了思想与情感,对师生更全面地认识老舍、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老舍诗歌的语言富有文学性,其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对初中生学习和理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曲艺家,老舍的曲艺创作内容十分广泛。抗战以来,他认为想要与底层百姓联系起来就必须创作通

22、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曲艺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他创作的曲艺语言幽默自然,明白如话,符合初中生的阅读接受能力,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对学生认识老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教材中对老舍的身份定位是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正确认识老舍,给学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老舍。只有在更全面地了解老舍后,学生才能走进老舍,走进课文,深刻地体味语言,把握思想。(二)课文背后老舍多重性格的还原文学是一种载体,作品背后多少都折射了作者的性格心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由于老舍作品选取的篇幅有限,教师又多以能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对老舍的印象多停留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舍悲天悯人。

23、苏教版在烈日和暴雨中,着重描写了祥子与两种极端天气搏斗的场面。烈日下,“一跑,便喘不过气来”“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暴雨中,他甚至“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祥子询问客人是否要先避雨时,客人却毫不体谅,不耐烦地让祥子快走,“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老舍对祥子报以深切的同情,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他自身性格的体现,与他悲剧性的人生密不可分。二是老舍热爱祖国。在他的文章中,有对黑暗社会的痛斥,对底层百姓的体恤。在北师大版课文第一堂课中,老舍塑造典型人物祁瑞宣,通过祁瑞宣的一反常态,害怕怕铃声,说不出话,迈不动腿,手指发颤,表达了对北平被侵略

24、者占领后的悲痛。三是老舍有赤子之心。老舍对万物的喜爱与赞美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如课文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特点,语言自然清新。他以赤子之心感受大自然,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以上是教材中主要呈现的老舍性格,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解的老舍的性格特点,因此学生自然而然认为老舍仅有以上的性格特点,视野严重受限,阻碍了学生对老舍的整体感知。课文的选取有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全面感知老舍的可能性。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复杂性,老舍也不例外。他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十分重要,因此了解老舍的人生经历是不可或缺的。而他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外圆内方、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的外圆是经历生活的苦

25、难洗礼后造就的,因此他给人留下宽厚温和的印象,内方是他抵抗磨难的依靠,因而他坚持与刚强。老舍作品的语言大多幽默风趣,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老舍:老舍全集16,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02页。 。老舍的幽默与常人不同,带有其独特的悲剧性。茶馆不仅仅具有悲剧性,也具有幽默性,这种幽默不是一目了然的,也不是读后让人捧腹的,更多的是一种“含泪的微笑”,是带着血和泪的,是引发我们对时代命运思考的。松二爷一句“宁可叫我饿着,不能叫鸟饿着”,幽默而讽刺,是含着血泪的微笑。由此可见,老舍的性格是多面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老舍的多面性,从整体上把握老舍的性格,多角度地进行

26、分析。并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在全面的阅读理解中认识老舍。如此,才能更深入的走进课文,掌握内容,理解主旨,感受魅力。三、初中语文老舍作品教学的策略与途径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一)拓展加深学生对老舍的认识 在学习一位作者的文章时,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理解并且感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与

27、此同时消化与文章情感基调融于一体的作者的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作者和他的作品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想要深刻地理解文章就必须先走近作者。老舍的一生是带有悲剧性的,而恰是他的悲剧体验,使他的许多文章都蕴含着悲剧的力量,而这正是他许多作品的情感基调与精神内核。对老舍生平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定位他的身份,洞察他的性格,从而进一步理解他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考与情感。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老舍的认识仅局限在教科书上展现的老舍,加之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生活时代的差异,学生心中的老舍与实际存在偏差。与此同时,有些教师对老舍的认知也只是浮于皮毛。因此,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老舍,并在教育教学的工

28、作生活中,多读老舍的作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搜集老舍的资料,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学习中,逐渐了解老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建立起学生与老舍的链接。如此,才能真正地知人论世,理解文章的内涵。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大部分教师在总结该文的思想感情时,通常会说“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倘若联系老舍与济南的渊源,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就不仅如此了。济南可以说是老舍的第二个故乡,他在此居住了四年,并在此娶妻生子。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文化上,老舍都对济南产生了认同感。在此期间,老舍进行了

29、大量的以济南为背景的创作,即“济南系列”。倘若教师把济南的冬天放置在“济南系列”中进行团战教学,学生必定会有更丰富的感受。在一些印象中,老舍通过幽默的语言描述了表面繁荣富饶,景色秀丽,实则一边衰败的济南,讽刺了社会的黑暗。而对济南秋天的描写,又让人看到了老舍的希冀“倘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老舍为我们营造了静谧闲适的意境,显然这也是他幻想中的理想之境,也为济南的冬天作了铺垫。“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

30、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老舍对安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适当联系“济南系列”的文章,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量,感受济南的美丽景色,还可以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二)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及策略1.诵读吟咏,促发审美体验老舍的语言是富有美感的,且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诵读,这一特点在他的散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语言等方式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美的向往。随着教学的深入,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重点段落,感受老舍遣词造句之美。例如苏教版济南的冬天

31、第三段对济南雪后初晴的描写,十分传神。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雪不仅没有给读者寒意,反而更显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发的青黑”;“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只有“山尖”上才“全白”了。老舍一笔一景,一景一态,从山上、山尖、山坡再到山腰,一步一景:雪是白的,是“一髻儿白花”;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又给大自然带来了别样的色彩“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是动的“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它还有动人的容色“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样色彩丰富,静中有动,富有情韵的济南雪景,让人沉醉。老舍还

32、用上了语气词,“呀”、“吧”这样的语气词,正是老舍对济南雪景的喜爱及对静谧安逸生活向往的体现。学生们通过诵读吟咏,便可进一步体会老舍散文的语言美,感受到济南冬天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2.以景入境,以境悟情老舍的文章十分注重对景物的描写,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懂这些景语便能更好的体察情感,进而走入文章,获得更深刻的体悟。苏教版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中,环境描写颇多。老舍把主人公祥子置身于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随着天气的变化,道出祥子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这些环境描写不仅仅交代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显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推动情节的发展,还暗示着在这特定背景中的

33、人物命运。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如此,我们便看看树叶和祥子的联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是课文对树叶的第一处描写,这样无精打采的柳叶,不就是烈日下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的车夫的真实写照吗?“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这暗示着祥子们就像柳条一样,社会上随意一处变化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两个“像”,昭示了他们什么都抓不住的结局。“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祥子们就像柳枝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

34、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面对生活,他们无力反抗,只能在惊疑恐惧中任由苦难砸到自己的背上。老舍写柳叶,不仅仅反映了天气的变化,更暗示着祥子们的命运。在教学中,关注这些景物的描写,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更深刻地理解。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老舍作品的取材立意、谋篇布局及遣词造句都大有文章,这也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教学重点。以苏教版济南的冬天为例,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老舍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独有的体验,写济南冬天的“温晴”。他的立意与布局突出了散文“形散而意不散的”的特点。第一段就通过北平与济南冬天的对比,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赞它是“一个宝地”,这既是济南冬天的

35、整体特点,也是全文的线索。第二段一个过渡便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首先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接着是薄雪覆盖下的山,这里又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在写城外远山,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以水藻的绿衬托水的清,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最后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结尾,简明有力,含义丰富。整篇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老舍是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的语言运用十分生动传神,值得学生积累感悟。例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写,山尖用的是“镶”,山坡用的是“穿”,山腰则是“露”,既准确又生动。全文还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和的修辞,形神兼具,生动贴切。老

36、舍称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为“摇篮”,山坡上的雪景为“水墨画”,这些比喻形象生动,颇具美感。拟人句亦是如此,山坡上的色彩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夕阳下变成粉色的薄雪则成了害羞的少女,等等。单纯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感受老舍作品的魅力但并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技巧并运用。可以联系实际,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观察,以“写家乡某一季节风景的一个片段”为主题,进行实际的写作锻炼。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技巧层面感受老舍文章的美感。四、总结老舍作品的教学研究,对初中生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老舍作品的阅读理解,还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论文将老舍作品的教学聚焦到初中这一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