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_第1页
《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_第2页
《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_第3页
《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摘要: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 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关键词:马踏飞燕艺术文化 现实生活汉代是我国开疆拓土、 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 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 使得西域各国慑服于大汉天威, 而纷纷遣使通汉, 广开经贸的交流大 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雷台汉墓青铜陪葬器物, 其中最令人赞 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铜奔马,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 妻合葬墓中青铜

2、器,于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 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 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 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这匹正撒开四蹄飞 奔的骏马体态矫健, 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

3、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 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 遇。这正是诗句“扬鞭只共鸟争飞”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以其精妙的神采表现和高明的铸造工艺使人惊叹,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的神速,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马踏飞燕的作者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

4、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如此一来,以燕衬马,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充满灵动鲜活的感觉。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 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铜铸工艺运用之巧 妙,都令人惊叹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 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 法,以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将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

5、,以飞鸟的迅疾衬 托奔马的神速,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腾飞的象征。有诗歌以“马踏飞燕”为话题,借其腾飞寓意讴歌祖国:马踏飞燕自远古的洪荒直奔太空嗒嗒蹄声与心脏地脉永恒地谐振 四溅的尘埃化做飞扬的苍云 择世出土的青铜马惊世绝伦于一只矫燕逸思成横空出世的中国魂腾云驾雾的长梦曾因陶醉于无际的幻想将金贵的季节错过把银质的岁月挥霍 皎皎白驹喃喃紫燕于高墙深院相对落寞 堆积成山的青铜黄铜铸成方孔的钱币 如串串佛珠令无数头颅低垂令无数双手查来数去 令瘦削的马背沉重不已 多少骁骏被懦夫驯服牵制鞭影如蛇枭骜不驯的江河几度结冰翘望的山

6、峰道道清泪浊泪流向碧波万顷的东方 秦时明月下依依鬃影 静成排排白杨汉时关隘外 声声嘶鸣号作长风 马是半条龙 久盼无雨难见祥云的困惑里 睁眼闭眼就是唐宋元明清 五千年如白驹过隙晨曦舒展旭日的硕翅断肠人与瘦马在漫漫古道上来不及歇息 夕阳西下的天涯即是历史 多舛的祖先几度挥别雏鹰乳燕绕梁的家园 千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铁马冰河令多少代人的梦变得潮湿 昂扬的青丝 一阵风吹过 垂成白发 脱缰的青骢骤雨初歇已是老骥伏枥曾经饮马长江的伯乐潮涨潮落罹难成驷马难追的传说 回望几曾破碎羁绊千重的故国 壮士的热血几度澎湃成咆哮的江河 马萧萧燕翩翩陶与铜的祀器上云烟渺渺仄仄祈愿在多少炎黄子孙梦中盘旋 历历云团久久凝伫

7、山巅似马非马片片落叶随风漫卷似燕非燕环顾城乡霄壤谁倍感深深的无言金子黄得泛滥银子白得苍茫出土文物呈现的再不是智慧的韶光 越来越多的奔马雕像可再也听不到气贯长虹的长啸望不见地平线的峥嵘里谁抖动灵魂深处沉重的翅膀世纪末的太阳隆隆作响马达声如浪高楼矗立成悬崖道路密织成膨胀的巨网守望大好河山守望相依为命的大自然守望千古文明濡染的心园情岸谁立于庠序柴门千遍万遍地呼唤马踏飞燕的国度啊盛产良马神马同时也盛产响马的国度哟横越千里横越万年路途已是血迹斑斑多少燕翅落如花瓣空留苍天幽蓝得清寒山前城后塞北江南多少足迹心痕被泪雨夹裹的落英絮羽填满曾几何时 于深深的雪原 翘望南天长城内外多少骏马卧成远山无数条道路自马蹄深

8、处通往未来多少代江山在马背上更迭转换从马群云集的北国到燕语轻盈的江南数不清的狼烟台走不尽的古驿站图腾的雄心立马昆仑涅槃的苍魂展翅东海我的从马踏飞燕到卫星闪烁的中国诗歌正是用踏燕奔马的气势与生命力来喻指崛起的中国。可见“马踏飞燕”这件精妙的艺术品对艺术领域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深刻影响。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足以彰显中国旅游文化的深 厚底蕴。而将“马踏飞燕”的寓意引申至现实生活,可以归结为四点:(1)志存高远。不甘于平地慢行的踏燕之马,之所以要踏燕,是心中渴望飞翔,要如天马一样行空,目标在天,在理想的尽头。是高远的目标点燃了它心中无限的激情,激发起它心中无限的斗志。惟有目标清晰,宏大高远,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2)理性务实。踏燕之马之所以能够踏燕而不倒,在于所踏之处理性而完美地实现动感的平衡,不唯心,不教条,不固守,不唯经,只唯理,及时把握住了一切发展的可能,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完 美结合。(3)行为划一。奔马之所以可以踏燕而起,在于它的四蹄、身躯、首尾都能随其心中理念而动,协调一致,身心如一。任何的自由散漫,都足以使自己失去平衡而毁掉心中的目标。(4)危机意识。飞燕正在高飞,能否踏得住尚不能确定,并且随时都有踏空的危机。必须具备强烈的危 机意识,准备充分,务实跟进,眼明蹄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