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4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教案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教学目标 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 境界。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诗歌思路,感受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沁园春雪导入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 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 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 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引入诗歌,板书课题。二、朗读1 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2 学生自由朗颂三、介绍背景(略)并明确目标沁园

2、春长沙 是毛泽东于 1925 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 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介绍介绍词相关知识 明确目标: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四、学习全词1 学习上片 导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 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开头三句“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调整语序,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 来。明确:深秋时节,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分析品味开头三句。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词? 引导:主要领会“独”的意

3、蕴(1)联系背景,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2)联系唐代诗人柳宗元 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改革,被贬永 州,身处逆境而写,表露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独钓寒江”与作者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其他伟人 的的胸襟境界又不可同年而语。)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面对湘江, 在秋风中伫立,颇有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意蕴,状写了一 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寒秋”一语既点季节,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奠定 了全诗沉雄的基调。联系沁园春雪,说说“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共七

4、句。古 诗词中称这为“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 有一字。说说沁园春雪领字:望 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朗读句子,指点,正音。 (板书) 分析景物特征:(略作讲析)可让学生讨论得出。 明确:作者视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视,近景“鹰击长空”仰望,高景“鱼翔浅底”俯瞰,低景 讨论: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 明确: 是兴 味盎然地品味观赏。想象将秋景文字转为实物,可分四步: ( 1)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出;(2)染上色彩: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画面动化:秋风送爽,吹动满山枫叶,江流缓缓写镜头):鹰、

5、鱼等4)画面细致、逼真(特从而成就了色彩绚丽的立体画面。品词:哪几个词用得好? 动词:染、击、翔 明确:染,拟人手法,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 引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击,与“飞”比较(“飞”显得平淡),“击”能显示 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翔,比“游”更准确。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水天相 映之境。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 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形象生动。“浅底”非真, 乃清澈所致。(秋水共长天一色)自由品味其他字词:遍、尽、争、竞简评:秋景 - 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引导: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写得萧杀苍凉、清 冷惨淡。“自古

6、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 雨愁煞人”等等。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诗 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 高下。联系作品背景。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 - 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 自由,那么作为人类呢?(呼唤与号召)在上阕的最后,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 的问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作分析。明确:“主沉浮”之意: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 前途。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

7、,表现出诗人的 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这即是全词的“诗眼”,通过上阕“写景提出”。阅读上片,鉴赏艺术手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对景物的 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明确小结上阕,写景提问,为下阕抒情议论作准备。 齐读并背诵上阕。2 学习下片分析下阕前两句。“百侣”对应上文的“独立”。“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 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 多了。借此对往昔的回忆,突出同学少年的激情。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明确: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

8、。朗读下阕。从诗文中读出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句。明确:“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回顾沁园春雪同一词牌、格式、字数相等、句数相 似的特点。说说下阕的领字。(恰)。赏析同学少年的特色。分析:“恰”意为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 华旺盛勃发。他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国家大事,“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 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 僚视若粪土(粪土:以 为粪土,意动用法)。明确:同学少年即革命青年,他们年轻、热情。激情慷 慨,奋笔疾书,为革命,为理想,英勇斗争。这几句是以回忆往事来回答“谁主沉浮”。那么,为什么这几句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根据

9、你的 理解解释一下。引导: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 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 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指什么人?(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那么,现在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是 什么人物?(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有才华,有能力,能文 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 浮。这样的人不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与斯人,更与 何人?)明确: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

10、同学一起到水深的 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 (夸张)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明确:激流勇进、奋发向上、 敢作敢为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 负主宰大地的重任。这三句气魄宏大,如此大的气魄当然能主宰沉浮,毛泽 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 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下阕通过抒情,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但 又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明确:诗歌艺术宜形

11、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 性。或诗歌讲究艺术形象,不能像散文那样,太直白了就不 像诗。齐读全词,并背诵。3 领会作者情怀综上所述,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讨论明确:询问大自然的命运 - 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 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塑造革命青年形象 - 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 命精神和伟大抱负。齐读,体会感情: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五、想像小结 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 为主,用 300 字左右写出意境来。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 么、回答了什么问题?参考: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

12、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 江水不停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千山万岭,火红的枫林,重 重叠叠;近观满江碧水,无数船只争相竞驶,抬眼望,雄鹰 在长空中奋力搏击;低眉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词人思绪万千,不禁提出:谁 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 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是关心国家命运,蔑视 反动统治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正是他们,主宰而且 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 希望,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六、巩固延伸1 练习背诵:齐读 - 指名背诵(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写景的句子,回忆早期革命生活的句子,你认

13、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概括秋景的句子,你印象最深 的句子 - 齐背,再熟悉,准备默写。)2 与雪比较阅读:根据提示,讨论回答。 提示:结构,主旨内容,侧重方面,表现方式,风格 结构:相似,字数相同,上十三句,下十二句; 主旨内容:同是写景抒情,赞美大好河山,抒发豪情壮 志、理想抱负。侧重方面:雪长城内外的雪景,宣告中国人民将创 造出更伟大的业绩。长长沙橘子洲头的秋景,激励同志激流勇进,勇担 革命领导重任。长表现方式:雪“数风流”显,联系背景,是写 于 1936 年,长征刚结束,党中央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 隐性的 , 写于是 1925 年,是毛青年立志。风格:都豪迈、旷达,足见其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改 造旧中国,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 总结: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 - 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 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 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 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