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教育文档_第1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教育文档_第2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教育文档_第3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教育文档_第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教育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强调以人为主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与创造能力, 使其具备在风云变幻的未来局势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而自我完善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各种精神品质集于一身:即踏实、大胆、长期磨练的毅力、 精细的观察力、 灵活的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结构合为一体 1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智力与个性化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以相应的教学举措激发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其兼具多种能力,实现通才与专才的完美结合。但在实际教学的 有限学分 条件下, 高素质创新

2、教育只能依托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扩展。 而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又存在只重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教学与改革, 对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与改革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加之学生、 教师个体的差异, 知识传授与人的塑造时常无法一一兼顾。 特别是近年来师者地位的逐步下降,教师教学激情不高,以至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 缺乏相应的教导, 复合型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如何在有限学分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近期,教育部提出逐步完成高等教育的 二元 模式改革,对人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却忽略了对人才全面发展过程中教育环境因素的改革。 教育在从初、

3、中级教育 以教为主 向高等教育 以学为主 转变的过程中, 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明显未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 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高等教育承担着知识积累、传承与知识创造、引领的多重重任。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教育知识传承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工业时代、 后工业时代对人才多样化培养的要求。 应逐步向 “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转型, 实施 “ 以教为纲, 以学为主, 以选为标 ” 的教学管理理念, 逐步实现从初、 中级教育 以教为主 向高等教育 以学为主 的平稳过渡。一、以教为纲,架构课程地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现有高校培养格局分为研究型大学、 研究教学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

4、大学、 教学型大学等几大类。 通识教育 使得不同类型高校在课程体系建构及人才培养目标中呈现出专业性与综合性、理论性与工程性、 完整性与特色性的矛盾。 特别是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后, 高校教学管理均要求课程建设的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使得这种矛盾在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教师在学分制框架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则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用课程, 而是否有必要开设此课程、 其布局是否合理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能否适应学生特征, 尚缺乏后期的科学论证与跟踪。 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构建一种能够将教学基层单位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校整体发展的目标定位相融合、 同时又能指引学生选课、指导学生学习的课程

5、地图 2 ,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系统性、结构性、逻辑性的指引。特别是对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更应借助课程地图描绘出清晰的课程教学脉络,助力学科发展。构建课程地图, 有别于传统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的制定。 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是教师个体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规划, 而课程地图则是描述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不以教师个人意志为转移。 相应地, 现有教学考核往往倾向于考核教师个体所讲授的某门课程, 缺乏对培养方案完整性的整体反馈机制。 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需要教学基层单位、 用人单位、 学科专家等多方共同把关, 建立长效动态调整机制, 实现教学质量监督与人才培养方式相

6、结合。构建课程地图,有利于避免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效应。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由教学名师构建的高标准课程地图, 了解所在学科的整体布局, 构建整体的学习框架与脉络; 并在课外时间参照学科课程地图,对听课过程中漏掉的知识节点进行类比补充,自行学习并完善其知识网络。 同时借助课程地图的课程体系发展脉络,使学生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逐步探索 - 延伸出符合自身兴趣的专业课程内容,将教师课程教学向学生自主架构多层次、多样化知识体系的自主学习转变。二、以学为主,统一现有课程设置称谓,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模式大数据知识背景下,知识、技术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离-可编辑修改-。不开人才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提高。

7、 更离不开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 但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式 必修与选修, 固化了相当大一部分课程, 除公共选修课以外, 很少留给学生自主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选择余地, 学生的求知范围被局限在有限的学分框架内。 同时与必修、 选修课程设置模式相对应的 考试、 考查 考核模式, 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学生对课程重要程度的认识,进一步缩小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范围。因此, 应逐步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 的课程设置观念, 将现有 必修课 与 选修课 的名称设置及 考试、 考查 的考核模式进行调整,代以 限选-修课与 自选-修课称之。即将课程设置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自身, 突出以 学生

8、为中心的课程称谓方式。调整后的 限选-修课及 自选-修课,均应视其为必修课程, 强化修课主体对自身选课的责任,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课程地图纲要的框架下, 选出符合自身条件的课程网络, 同时规划出知识结构层次, 明确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教学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应充分考虑课程地图、 学校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特点,打破现有的必修-考试、选修 -考查的僵化考核模式,构建适应课程地图教学模式的情景式- 内涵式考核方式,激发教学活力,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同时,藉以 学生 为中心的选课称谓调整, 弥补对选修课认识的偏颇, 让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9、。 三、以选为标,规划知识树,强化职业规划与选/修课之间的联系现有课程设置模式中, 专业选修课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 学生不甚了解具体专业内容及未来的就业情况, 选课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以至某些学生错误地认为专业选修课属于可选可不选的课程, 仅仅为了毕业学分而去选修某门课程, 没有充分认识到选修课对自身能力 -技能 - 素质的培养作用。高校课程地图的架构,既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的框架与主干内容, 又能作为学生选修课程的参考依据3 。学生在课程地图的指引下,以自主选课为目标, 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选课。 将所选课程的知识节点按照自身所需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侧重点, 理出职业生涯所需的

10、重要知识节点,以点线面的方式构建成学科知识树。通过规划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知识树,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程的知识脉络, 还可将其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的选择进行关联。 使学生明确所选、 修课程与自身未来职业生涯之间的相关性, 了解所选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每一个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 明确的选课学习目标, 自觉的不断学习行为,为学生对自身学科知识树进行拓展与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其专业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结语时代在发展, 意识形态在提升, 学生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管理也应紧跟时代步伐, 顺应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潮流。 对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以限选 -修课与自选 -修课代替现有必修-选修的课程名称称谓以及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