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1.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2.“瘦金体”的创造者是宋徽宗3.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生活的时代是汉代4.传世小楷名作黄庭经的作者是王羲之5.“初唐四家”除了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之外,还有一位是欧阳询6.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颜真卿祭侄稿7.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四家8.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淡雅 9.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汉隶峄山碑 10.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王羲之兰亭序8、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俗称“刻印章”,在小小的印面上表现出艺术独特的美感。印章最初是作为一种“凭证信物”出现的,商周时代就已存在
2、了。从篆刻艺术史的角度来讲,我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为古玺,秦代开始分为玉印、 溪印、印、章印等。 9、苏东坡(苏轼)代表作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黄庭坚以草书成就最高,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行楷代表作婴香方;米芾,人称“米南宫”,行书研山铭帖、苕溪诗帖名著天下;蔡襄楷书有茶录、荔枝谱两碑,墨迹有谢赐御书诗表。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占画瘦劲,体态舒展,世为誉为“瘦金 书体。 5、何为“转折”。 线条与线条的衔接、搭配关系,一种面积的存在。不同线型、不同字形之间在间隔上的衔接7、书法源于汉字,书法是汉定的书写艺术。汉字起源的四种说法:“结绳“说、”八卦“说、 “图画”说、“书契”说。
3、 8、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简单,一般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大篆是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的统称。小篆的代表作苍颉篇、爰 历篇等。 9、赵孟烦楷书人称“赵体”,其代表作有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小楷有汲黯传,行书有行书千字文;鲜于枢行草书秋兴诗册、进学解名世。 4、简述小篆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作。从整体来看,小篆确立了长方形的结体法和 圆起圆收的运笔法。其造形虽还保持有一定的象形文字特征,但已注重强调笔画的均匀分布,强调在对称中的变化,已具有图案式的装饰美。在运笔上,藏起藏落,逆锋入笔,提转运行,转角处均呈弧形,整体见方,行笔却圆,寓圆于方而无外拓的笔锋,只有横、竖、弧,而
4、无撇、捺,但笔势变化灵动,因而在肃整庄严之中又见挺拔劲秀之姿。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作博学篇。 5、何为“蚕头雁尾”。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7、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笔法包括执笔法和运笔法。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 抵。执笔要做到:、。书写的姿势要做到:、 、。 8、隶书是汉朝普及的字体,称汉隶,世称。包括秦隶、汉隶、汉简、清隶四类。隶书的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 鲁峻碑、曹全碑等。 4、简述隶书的发展、艺术特点与代表作。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 基础上
5、,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用笔首先应主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6、,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鲁峻碑等。5、何为“一波三折”。 书法术语。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7、章法指安排作品中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
7、8、晋代书家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书家,他的代表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草书有初目贴、小楷有黄庭经。人称“书圣”。同时他与魏钟繇被尊为钟王。 9、祝允明代表作有江海歼渠记;文征明有小楷赤壁赋;王宠有楷书半岩 潘君七帙序并辞4、简述行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表作。行书的艺术特点有1点画以露 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
8、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 5、何为“屋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8、八种病笔:鹤膝、钉头、竹节、鼠尾、蜂腰、蟹爪、折木、柴担。 9、王献之其墨迹有淳化阁帖,小楷有洛神赋,。 9 10、清代书家以金农、郑燮为首,金农善隶书,人称漆书,郑燮,号板桥,书法锐意革新,自评所书为六分半书。 4、简述草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
9、表作品。1、有着恢宏的气势;2、有着与 音乐一样的节奏和激情;3、书有着绘画一样的构图。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 5、何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 “无垂不缩”指写竖画时,笔画末端都要“缩”笔,即“回锋”收笔。不仅垂露竖如此,也包括悬针竖。悬针竖虽露锋出笔,但在提笔收锋时,也要有一个向上空回动作,以保持空回之势。使其笔锋虽露而笔力却不浮;“无往不收”指写横画时,在笔画末端要有一个向左“回锋”收笔的动作,使起笔、收笔得以前后呼应。使得笔画圆润、有力。 这条用笔方法
10、同样适用于汉字所有的点画。特别是对于像撇、捺、挑等露锋出笔的点画,也应保持空回之势。这样能使写出来的点画更加稳健、厚实。7、书体演变的基本脉络:商代的甲骨文。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篆书(金文与其它包括石刻、墨书等同时代文字的总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产生了小篆。产生于战国, 兴盛于汉。 8、智永和尚的代表作千字文。 9、著名的碑学理论家及作品有阮元作的两浙金石志、山左金石志;包世臣的艺舟双辑;康有为书有大同书。 10、任颐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吴昌硕的代表作岁朝清供图、黄宾虹的代表作:黄山画家源流考、刘海粟的代表作海粟油画、潘天寿的代表作山居图、张大千的代表作:爱痕湖。4、解释“题跋”。写在书
11、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5、何为“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 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9、楷书从字形上可分大楷、中楷、小楷,从风格上可分为南朝碑与北朝碑。魏碑是南北朝碑板的泛称,范本大代华岳庙碑、王神虎造像记、朱雄造像记、孙 12 恪墓铭、泰山金刚经等。唐楷法度谨严,典雅端庄。唐代楷书大家为、 、诸家。是晋朝时期的楷书。如仲繇的、王羲之的、王献之的等,古雅质朴、
12、势巧形密、风神疏朗。 10、初唐四家是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的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 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信行禅师碑;薛稷慈恩寺圣教序。 欧阳询的书法结构奇特人称“欧体”11、欧阳询、颜真卿、松公权、赵孟烦为中国楷书四大家。 1、简述书法及其艺术特征。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 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4、何为“九宫”。“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
13、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5、何为“一波三折”。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6、书法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笔、墨、纸、砚,所以称“文房四宝”,根据它们的出产地,又称毛颖、陈玄、陶乱、褚先生。我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笔按原料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几种;按长短之分为:长锋、中锋、短锋、斗笔。好笔的特征:尖、齐、圆、健此为笔的“四德”。 7、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近于楷者称行楷,近于草者称行草。最著名的有王羲之父子、李邕、张旭、杨凝式、
14、黄庭坚、苏 轼、米 芾、赵孟顺、文征明、董其吕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号称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 8、颜真卿,是中国古代继王羲之以来最杰出的书家,人称“颜体”。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等,行书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柳公权,人称“柳体”,代表作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 取法颜真卿,然稍瘦挺一些,帮称。 9、书籍、书画、碑拓前后的文字,前面的称为题,后面的称为跋。也统称书、画和书籍的题辞为题跋。 2、何为“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
15、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 14 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书法是运用毛笔书写汉字,以点线的书写构筑意境,从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 7、 墨的产地以安徽古徽州地区最为有名,墨的种类很多,大抵分为墨块和墨汁两种。 8、草书产生的时间和行书相近,这是书法中最富艺术性的书体。历史上草书大家有张芝、怀素、王羲之、孙过庭等。草书的种类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间于行书和草书之间。草书又分为小划、大草、狂草几种。汉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合同
- 2025年度外贸合同书样本: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地产产权转让与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园林绿化养护临时用工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移动宽带网络用户满意度提升合同
- 工业园区升级补贴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合同监理实施办法
- 2025年度商场顾客满意度调查与提升合同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安全免责合同(带宠物)
- 2025年导电银浆行业现状分析:导电银浆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0.12%
- PCB制程涨缩系数操作指引
- 标准 DB37T 3690.1-2019 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第1部分:香菇规范
- 2021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培优辅差计划3篇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课件
- DB11T 852-20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最新2022年减肥食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0课PPT课件[通用]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4)
-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架构图
-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