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改良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作者:单位:邮编:)作者:潘洪阁,韩焕长,张家茂【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 折105例。结果102例病人随访17年,平均3.5年,97例获得 骨性愈合,未见股骨头坏死征象,优良率95.1%。结论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改进,截骨线高,内移少,肢 体短缩小,骨折稳定,愈合率高,改变了局部血运循环,降低了股骨 头缺血坏死的发生,是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麦氏截骨;框架结构自199
2、9年1月2007年1月,对105例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 骨折,根据年龄、职业的特点,采用麦氏截骨对其截骨面进行技术改 进,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男76例,女29例,年龄2245岁,平均38岁。左 侧65例,右侧40例。其中搬运工人29例,建筑工人41例,农民 3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7例,坠落伤52例,运动伤12例, 其它原因伤4例。按骨折部位分类,头下型49例,头颈型56例。按 Garden,分类标准,皿型骨折69例,W型骨折36例。伤后到手术时 间2 d 68例,37 d 37例。2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患者取仰卧位,患髋垫高,取髋外侧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及阔筋膜
3、,分离股外侧肌,切开关节囊,直视下见到骨折线,助 手行牵引复位骨折成功后,用1枚骨圆针临时固定骨折,透视下经大 粗隆向股骨头拧入1枚导针,位置在张力骨小梁线上,待导针位置良 好,空心钻头打孔,用1枚空心螺丝钉沿导针拧入固定股骨头。再以 骨折线远骨折端下缘为点,作股骨颈皮质内缘延长线,以此线为标识 用电锯截骨,截骨面内上外下,前高后低,然后内移支撑股骨头下骨 质。取2枚骨园针从大粗隆下方23 cm经股骨颈向股骨头打入。再 取1枚空心螺钉或骨园针经大粗隆向小粗隆下方打入,与前3枚钉针呈交叉固定。钉、针尾用钢丝连接捆绑。深层放置负压引流管,分层 缝合切口。术后不需外固定,7 d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床上练
4、习屈伸活 动。2周拆线,6周后用步行器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35个月根据 X线检查情况决定是否负重。3结果3.1本组病例得到随访102例,随访时间17年,平均3.5年。有 97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有1例术后1年患肺癌,骨折未愈,1.5年后死亡,97例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征 象。术后摄双髋X线片,测量小粗隆上移距离:股骨头下型骨折47例,短缩0.51 cm,平均0.6 cm ;头颈型骨折55例,短缩0.7 1.2 cm,平均0.9 cm。临床结果采用优良可差标准评定1,优, 行走无跛行,无疼痛,下蹲正常。良,长距离行走时局部轻度疼痛, 下蹲正常,一般,工作及生活自理无困难
5、。可,行走时伴有轻度疼痛 和跛行,下蹲无困难,生活完全自理。差,休息时也有疼痛,跛行, 下蹲受限,生活自理困难。结果优87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 优良率95.1%。3.2典型病例患者,男,29岁,农民,河北省青县人,病案号 65843,主因左髋 部高处坠落伤致左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皿型。左股骨头下型骨折线,大粗隆上移2.5 cm于2004年10月5日入院。2004年10月 8日行改良式麦氏截骨术。术后测量左下肢短缩0.8 cm,术后14 d出院,术后2个月下地活动,术后3个月负重。无跛行,术后1年, 于2005年10月入院,取出内固定。X线片检查,截骨线愈合良好, 股骨头无缺血
6、性改变。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现术后 2年,股骨头无缺 血坏死,功能恢复满意(图14)。图1术前X线片示左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图2改良式麦氏截骨术后 X线片所示 图3术后2年股骨头无缺血改变 图4术后髋关节功能 良好4.1青壮年高位股骨颈骨折,因其骨折时所受外力较大,股骨头经 受的撞击力也大,囊内骨折压力的增加,其局部血管损伤亦重1, 所以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一旦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多不明显。笔者在传统麦氏截骨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启发 下,作了技术改进,从而降低了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骨折复位 成功后,用1枚空心螺钉沿张力骨小梁走行打入,加压固定骨折。截 骨内移0.71.2 c
7、m,截骨面与股骨头下骨皮质支撑,使之通过股骨 头和髋臼将骨折面变为水平,变不稳定为稳定性骨折。骨的内移加大 了骨折处的接触,重新矫正了负重力线,改善局部血供条件,恢复臀 中肌张力,使髂腰肌与内收肌张力减弱。这些条件的改变皆有利于骨 折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重建,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截骨复位后, 从截骨线以远沿压力骨小梁呈150分别经股骨颈向股骨头打入2枚 骨园针,再取1枚骨园针或空心螺钉从大粗隆向小粗隆斜形固定,钉针在骨内形成立体三角框架结构。沿压力骨小梁打入的骨园针贴近股 骨距,在头颈偏后方走行,针由坚厚的股骨外侧皮质和颈内侧Adams弓两点支撑,针骨结合牢固不易退针。因此增加了对抗骨折端的张
8、应 力和剪切力的能力,扩大了轴向压应力,重建了股骨内负重系统。4枚钉针横截面小,对股骨头骨质损伤少,降低了血运破坏因素。稳定 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端再血管化血运的重建,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内固定失败等医源性股骨头坏死因素。4.2本组病例均选择为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活动量 大,劳动强度亦大。股骨近端骨质结构坚强,发生股骨颈骨折需要较 大暴力,骨质损伤重,临床上多为不稳定型,对其年龄组的治疗更为 困难。传统手术方法多为单钉,多针,空心螺钉固定,或带血管皮瓣 植入2, 3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多因固定不牢易出现并发症;人工关 节置换年龄组偏小,本组病历多为重体力劳动者,不是适应证。所以 笔者根据
9、以上特点,设计了用麦氏截骨技术改进的方法治疗青壮年不 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此方法优点是:(1)能变不稳定骨折为稳定骨折;(2)截骨用远端支撑近端,并改变了局部血运循环,再血管化后易 于骨折愈合;(3)力线的内移,加大了颈干角,稳定了髋关节,适合 于重体力劳动者;(4)固定为框架结构,稳定性好,能早期练功,关 节功能恢复快;(5)髋关节股骨距解剖未变,即使出现股骨头坏死及 骨不愈合也不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6)解决了青壮年重体力劳动 者,不适合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矛盾。笔者认为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 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改进是一种具有可行性、实用性的新方法。 4.3改良的方法较原麦氏截骨,截骨面高,向内推移的少,骨面接 触多,肢体短缩小。经临床测量,内移的距离基本是肢体短缩的长度。 本组病例肢体短缩0.51.2 cm,符合下肢骨折复位的长度标准。由 于骨盆及脊柱的代偿,患者行走基本上无跛行或轻度跛行,关节功能 恢复满意。【参考文献】:1伍 凯,张明贵,曾云,等.股骨颈骨折后关节囊压力对股骨头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量对策与优化方案
- 民政系统档案管理办法
- 征用法律客体范围界定研究
- 医药耗材流通管理办法
- 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 材料采购预算管理办法
- 体育从业机构管理办法
- 教科书内容组织与科学设计
-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策略
- 监理通知回执单新
- 母婴保健-助产技术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保洁服务考核表(仅供参考)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教师进企业实践三方协议书
- 施工现场隐患图片识别合集
- 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 煤矿在用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制度
- GB/T 24632.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 GB/T 20428-2006岩石平板
- GB/T 11363-1989钎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