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4/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1.gif)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4/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2.gif)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4/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3.gif)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4/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4.gif)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4/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d1d46eaa-54c5-4b69-8907-f565e6c342f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1 题目分析与方案设计1.1 题目分析 在铁路的站场上,站线、侧线、到发线总是并入正线的。如果线路设一个道岔, 那么接触网就必须设一个线岔。 就像道岔的形式多种多样, 线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的。目前,在我国的普通线路上使用的是普通交叉线岔,而在武广、郑西、京沪客专 等高速铁路接触网上,除部分交叉线岔外,大多数都采用高速无交叉线岔。无交叉线岔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网悬挂无相交点。 随着无交叉线岔方式的提出, 线岔的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今,线岔应理解 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在站场轨道道岔上方两组接触悬挂汇交(过渡)的特殊结构。有交叉线岔是电气化
2、铁路创建之初便采用的结构形式, 在我国施工、 运营也已有 约 40 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可靠,便于施工和维修,适于低速和 中速运行,故在我国得到普遍采用。对于电气化铁路而言 ,要提高电力机车运行速度,必须通过减少离线率来提高受 电弓的受流质量, 这就需要通过改善接触网的弹性来改善弓网关系。 有交叉线岔的集 中重量、 硬点及受电弓相对于两支接触线压力的不均匀性, 成了改善接触网弹性的制 约点,从而制约了电气化铁路的提速与发展。 为了适应电气化铁路提速的需要, 无交 叉线岔应用而生。无交叉线的优点:无交叉线岔的优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线既不相交、 不接触,也没有线岔设施, 因此既不
3、会产生刮弓事故, 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 提高了接触网悬挂的弹性均匀 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车时,消除了打弓、钻工及刮弓的可能性。无交叉线岔的主要表现为: 道岔处两支悬挂在空间是分开的, 不像普通线岔那样 有交点, 相对于交叉线岔, 无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比较麻烦, 但它能满足高速电气 化铁路的要求,机车经过线岔时平稳良好的受流优越性是其他结构无法替代的。无交叉线岔应能保证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同时在机车从 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的过渡。1.2 方案设计在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位于正线线路中心以外999mm因为,机车受电弓一半宽度为673mm考虑受电弓摆
4、动200mm富余量100mm即运行机车受电弓在侧 线侧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 673+200+100=973(mm)其值小于999mm如果受电 弓向侧线反向摆动200mm则673-200=473(mm),其值大于定位处拉出值333mm因 而机车从正线高速通过岔区时,与区间接触网一样受流,而与侧线接触悬挂无关系。由于在悬挂布置时, 已充分考虑了受电弓工作长度和摆动量, 因此在正线通过时, 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中心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之半加上 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因而正线高速行车时,受电弓滑板不可能接触到侧线接触线, 从而保证了正线高速行车时的绝对安全性,并且在道岔处不存在
5、相对硬点。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 126526mn之间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 始触。此时,因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 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 -3/1000 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 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过渡时, 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有较大的抬高, 因此, 受电弓不会接触侧线接触线而从正线接触线上受流。 随着机车的前进, 由于在 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正线接触线之间的距离较小, 受电弓经过等高区后逐渐降低至 正常高度。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测线接触悬挂。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 126526mn之间为受电
6、弓与侧线接触线的 始触。此时,因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 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 -3/1000 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 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过渡时, 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有较大的抬高, 因此,受电弓不会接触侧线接触线而从正线接触线上受流。 随着机车的前进, 由于在 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正线接触线之间的距离较小, 受电弓经过等高区后逐渐降低至 正常高度。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测线接触悬挂。当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在线间距8061306mn之间为受电弓与正线接触线的 始触区。此时,因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高 4/1000
7、 的坡度,过岔后,渡线被抬高 下锚,正线接触线高度又低于侧线,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在机车从侧线向正线开始过渡时, 由于侧线低于正线, 所以仍由侧线供电, 受电 弓进入正线接触悬挂的始触区, 受电弓滑板的侧面与正线接触线开始接触。 经过等高 区以后, 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 随着机车的继续前进, 受电弓将逐步脱 离侧线接触悬挂而平滑地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2 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平面布置2.1 线岔的作用线岔是电力牵引中电气化接触网的关键部位 , 其质量的高低定张力应相同且线索 的伸缩方向应一致。 交叉线岔平面布置将直接关系到电力机车的安全过岔速度。 线岔
8、 在道岔处对接触图线起定位作用 , 能够保证机车受电弓从一支悬挂顺利地过渡到另 一支悬挂 , 目前在我国电气化铁道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交叉线岔和无交叉线岔。 2.2 高速接触网对线岔的要求机车在正线可实现高速行车,不受站线接触悬挂的影响;必须保证两支悬挂过渡 线间距线间距图1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平滑,机车从正线驶入站线,受电弓可以平稳过渡到站线线,不出现打弓、钻弓等现象; 必须保证线岔处的弹性,减少硬点;要求施工时安装简单,运营时减少维修,事故时容 易恢复。2.3交叉线岔平面布置道岔定位不分标准和非标准,道岔柱一般设在两线间距 200 mmr 400 mm范围内, 两支接触线在间距 5
9、00 mm-600 mm处交叉,并尽可能向岔心侧靠近。始触点处,两 支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侧且间距尽可能小 ,以免钻弓。两支接触线采用正线与站 线交叉吊挂形式,交叉吊弦把两支相互交叉的接触悬挂有机地联系起来。两支互相交 叉的接触悬挂,其额定张力应相同且线索的伸缩方向一致。2.4无交叉线岔的平面布置标准定位时接触网支柱位于两线间距 600mn处,正线支拉出值为400mm站线支 拉出值为350mm站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 950mm两接触线水平距为550mm交叉线岔与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上的一个明显区别便是两支接触悬挂是否相交。 由于交叉线岔两支接触悬挂相互交叉, 平面布置相对复杂,施工难度大,
10、事故状态下 不易 恢复,但无明显效果。无交叉线的布置规则:(1)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远离正线线路中心,使其处于从正线高速通过的受电弓 的动态包络线之外,保证受电弓以最大允许抬升量和最大允许摆动量高速通过正线接 触线时碰触不到侧线接触线。(2)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靠近侧线线路中心,使受电弓能顺利地在正线接触线与 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3)道岔区域上空的正线接触悬挂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形式尽量与道岔区域外的悬 挂一致,以保证受电弓在正线上的受流环境不产生变化。950 mm,侧线支接触线(4)为便于受电弓在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侧线接触悬挂应按一定坡度布置,使侧线悬挂在道岔前端高于正线接触线,
11、道岔后端低于正线接触线,保证受电弓无论从正线进侧线或从侧线进正线都是由低向高运行。(5)为降低外界因素对无交叉线岔的影响,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的悬挂 类型、线索和零部件型号、技术参数应尽量一致。 对于350 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 0。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 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 线夹。(7)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 600-1050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以保证 在受电弓限界范围内无接触网零部件。2.5无交叉线岔工作原理列车沿正线通过时,由于侧线接触线相对正线拉出值为在受电弓运动范围以外,受电弓只与正线导线接触,与
12、侧线接触悬挂没有任何关系。 列车沿侧线进入正线时,当机车受电弓进入始触区范围内(两接触线间距1 025 mm前 后各1 m),受电弓的侧面与正线接触线开始接触,由于侧线接触线较正线接触线略高, 因此正线接触线位于受电弓导角下方。随着机车前进,正线支接触线由于拉出值的不断变小,将顺着受电弓导角逐步上滑到工作面,侧线支由于越抬越高而终于在某一点 脱弓成为非工作支。这样,受电弓就由侧线支顺利地过渡到正线支接触悬挂。列车沿 正线进入侧线时,在定位点处正线接触线的拉出值为 200 mm(600 mnv 400 mm),侧线 接触线的拉出值为350 mm ,二者都位于受电弓上方,此时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
13、 触线有较大的抬高,机车不会接触侧线而从正线取流。随着机车的前进,正线接触线将 慢慢滑离受电弓,同时侧线接触线高度逐渐降低与受电弓接触,受电弓顺利地过渡到站线接触悬挂。交叉线岔与无交叉线岔在工作原理上各有其特点,首先,机车在高速通过正线时,交叉线岔与侧线接触,并有相当长的一段始触区,如果调整不当容易产生硬点及发生 钻弓事故,而无交叉线岔由于受电弓始终不与侧线接触,如同区间行车一样,不会产生 以上问题;其次,机车由侧线进入正线时,交叉线岔利用始触区侧线、正线同时抬高顺 正接触线正中心线利地完成过渡,而无交叉线岔时正线接触线则利用受电弓导角的弧度强行上滑到接触 面,这就要求两线的高度调整必须精确,
14、否则极易发生钻弓事故。图3无交叉线岔工作原理示意图3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计算3.1无线夹区的确定对于350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 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 在距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为无线夹区,在此区域内接触线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包括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等。在道岔区,当接触网无线夹区内有接触悬挂时,此区域称为道岔始触区。3.2无交叉线岔“三区”的确定无交叉线岔有两个始触区和一个等高区。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和正线线 路中心的距离大于两接触线间的距离。以1/18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
15、岔为例,受电弓最外端尺寸的半宽为 673mm 摆动量为250mm考虑350km/h速度),升高后的加宽为120mm所以受电弓在侧线侧 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673+250+120=1043(mm)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考虑到整个渡线的长度及道岔布置的对称性,单边采用一根道岔定位柱和一组硬横梁定位,其中B柱正线拉出值 200mm侧线拉出值-1000mm支柱位置处道岔导曲线两外轨之间的距离150mm受电弓在侧线侧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1043mmv1000+150=1150mmC2柱侧线拉出值-300mm支柱位置处道岔导曲线两外轨之间的距离 1400mm 受电弓在侧线侧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
16、寸限界为:1043mm1400-300=1100mm因而机车从正线高速通过岔曲时,与区间接触网一样正常受流,不会触及侧 线接触线,而与侧线接触悬挂无关。1445图4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后定位分析岔后定位柱距理论岔芯 25m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受电弓由正线通过时,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中 心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之半加上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因而正线高速行车时,受电弓滑板不可能接触到侧线接触线, 从而保证了正线高速行车时的绝对安 全性,并且在道岔处不存在相对硬点。表1两线技术数据对比内容广深线京沪线道岔布置形式单道岔双道岔关节式定位间距线间距600mm600mm处1380mm1380
17、mm 处(1)正线进度线的始触区: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距悬挂点约 6.5米范围内 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因侧线接触悬挂在道岔定位点处被抬高, 且经道岔 定位点后被抬高下锚,所以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 触线高度又以4/1000坡度始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2)侧线进正线的始触区:当机车由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存在约9m的始触区 域。受电弓由侧线经 C2处悬挂定位点后与正线接触线接触,因 C2位置处,侧线接 触线高度比正线接触线高度要低(约30mm)因此,受电弓能够顺利的从侧线过渡到 等高区。此时,因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要低,
18、且正线接触线偏离侧线线路中心较远,受电弓由侧线接触线取流。受电弓滑过等高区后,受电弓逐渐滑离侧线接触 线,同时,侧线接触线高度又以 4/1000坡度开始抬高,过等高区后,侧线接触线比 正线接触线要高,所以受电弓能够顺利的过渡到正线接触线上。这时,受电弓将逐步脱离侧线接触悬挂而平滑地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一 -*.;门81 11 11 1510016 t200 i- -1 1:975-770 -*!*!1 11 11 1CX=3.10mr1 11 11 11 11245* *正线接触线725正线线路中心侧线线路中心侧线接触线I I3.3无交叉线岔的三区”图4为无交叉线岔进出正线时受电弓始触区范围示
19、意图,无交叉线岔有两个始触区和一个等高区。在两线路中心线线间距126mm至526mn之间为第一始触区,在此区内渡线接触线 比正线接触线高。在两线路中心线线间距526mmg 806mn之间为等高区,在此区内两接触线等高;在两线路中心线线间距806mmg 1306mn之间为第二始触区,在此区内正线接触线比 渡线接触线高。不同型号的道岔,其线间距相同的点距理论岔心的距离是不同的。确定始触区, 除了研究线间距的范围以外,还要确定所研究点距岔心的里程坐标点。确定受电弓始触区的位置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受电弓的工作宽度,在直线上考虑受电弓 中心与线路中心相重合,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一半为673m m,
20、加上机车横向摆动量左右各为200mm,再考虑100mm富余量,计为b/2=673+200+100=973(mm),其二是 道岔相关参数,不同型号的道岔,岔心角不同。若道岔的理论岔心为A,P R TR2x2道岔圆曲线的终点为B,则有(1)XA Rtantan 2 2XBRsisin n提速工程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布置为例,3.17983.1798 ,PC 至 PS距离为 31.729m, PE 至 PS距离为 69m, 岔后定位距PC点25m,具体见图10,先假设受电弓中心与 b/2,受电弓标准宽度为1950mm。250km/h以京沪线上海安亭段R=1100717.5mm 岔心角岔前定位距PC点
21、16m,道岔导曲线线路中心线是重合的,受电弓半宽为从图6中,可以得知:岔前定位柱F1距PS的距离为X XF1=31.729-16=15.729m,岔后定位柱F2距PS距 离为,XF2 =31.729+25=56.729,将XF1带入公式(1)中,可得岔前定位柱处的线间距, 此线间距即为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的始触点,由公式 (1)得:R = R JR2 X21100717.5 J1100717.52 157292112.39mm则,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的始触点为,线间距 112.39mm处。其值为P ,4 结论结合高速高速网对线岔的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交叉线岔和
22、无交叉线岔 都能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的要求,但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简单,对侧线没有特殊要求, 列车正线通过时不与侧线接触,弹性好,没有硬点,更适合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要求; 无交叉线岔侧线与正线没有联系,互相独立,更方便运营维修和事故抢修。因此,在 高速电气化铁道中应优先采用无交叉线岔。5 体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 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 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 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 有点太片面。 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 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 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自己要学习的东西 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发员工学习动力商业领域的策略
- 科技助力教室清洁智能清洁设备的应用
- 高效排风系统在学生餐厅的应用研究
- 饮食与孩子免疫力的关系研究
- 精准教育下的作业量与学业压力
- 科技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
- 科技助力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 2025年度退股协议全新版:养老产业股东权益转让与养老基金管理合同
- 科技辅助教学技能提升方案
- 2025年度股权抵押投资顾问服务合同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法律援助》课件
- 《高处作业安全》课件
- 春节后收心安全培训
- 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课件
- 电梯操作证及电梯维修人员资格(特种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词汇及常用表达法(课本同步)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核医学内分泌系统课件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