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_第1页
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_第2页
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_第3页
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_第4页
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乳制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目录1 引言 12 概况 12.1 设计规模 12.2 设计进水水质 12.3 设计出水水质 12.4 设计依据 12.4 设计原则 23 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 2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说明 34.1 工艺流程 34.2 工艺流程说明 44.2 处理效果分析 45 工艺设计与计算 55.1 格栅计算 55.2 集水池提升泵 75.3 集水井设计计算 75.4 事故池设计计算 85.5 水解池设计计算 95.6 调节池设计计算 105.7 UASB 反应池设计计算 115.8 沉淀池 265.9 清水池 296 鼓风机房设计计算 296.1 设计计算 296.2 风机选

2、择 297 污泥处理系统 297.1 污泥井 297.2 污泥浓缩池 308 带式压滤机 318.1 设计说明 318.2 设计计算 328.3 污泥投配设备 328.4 加药系统 328.5 反冲洗水泵 339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33第 II 页 共页9.1 平面布置 339.2 高程布置 3510 主要构筑物尺寸、钢筋用量及设备清单 3610.1 主要构筑物清单 3610.2 主要设备清单 3711 经济核算 3911.1 设备安装部分 4011.2 土建部分 4412 废水处理单位成本计算 46结论 48第 1 页 共 47 页1 引言乳制品废水是典型的工业废水, 因为近些年来国家积极

3、倡导人们消费乳制品, 使其 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必不可少的营养食品 1,同时乳制品行业也成为我国 新兴的而且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食品行业,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乳 制品工业废水,该废水如果排入水体可以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给水生植物和动物 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乳制品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车间设备加工、 容器、管道清洗所产生的较高浓度 的废水,以及生产车间与场地清洗产生的较低浓度的废水。废水常常是间歇式排放, 水质水量随时间、生产班次有较大的波动。乳制品废水含有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主要 为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2-4 。也含有大量的酸、碱和无机盐

4、类等。其 中大部分物质都有比较好的生化性, 废水的 B/C 比值约为 0.5以上,生化性能好, 适合 进行生物降解。本设计的处理工艺需要有流程简单、处理的效果好、运行的费用低、占地面积小、 节约成本、工程投资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乳制品废水经处理后 达标排放,有利于减少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概况2.1 设计规模废水处理站的设计规模为 1500m3/d。2.2 设计进水水质设计进水水质: pH 69;COD 3000mg/L;BOD 1500mg/L;SS 500mg/L;动植物油 脂 30-100mg/L;氨氮 30mg/L 。2.3 设计出水水质设计

5、出水水质:排水水质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的一级排 放标准,即: pH 69;COD 100mg/L;BOD 20mg/L ;SS 70mg/L;动植物油脂 10mg/L; 氨氮 15mg/L。2.4 设计依据第 2 页 共 47 页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排水工程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排水工程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 CECS97-9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GB8978-1996);2.4 设计原则(1)污水厂应满足每天 1500吨污水的处理能力及排放要求,要尽量减少构造物, 减少工程投资,从而降低污水的处理成本。(2)污水处理单元负荷应考虑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污水处理单元负荷应考虑一定 的抗冲击能力,平面布置上合理化,节约用地,最大限度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并 考虑以后增大水量,需增加污水厂规模做好联通。(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构筑物的高程和平面布置上力求 合理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 5 。(4)在废水处理工程中根据不同生产环节对所用水质的要求不同,可将部分出水 循环使用。(5)控制和仪表部分要求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程度,包

7、括远程报警和现场控制等方 式。(6)污泥处理作合理考虑,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3 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通过各种乳制品废水处理资料的查询,本工艺终选用 “水解+UASB+A/O ”为主体的 处理工艺,具有吨水处理能耗较低、运行稳定、运行成本较低等优点。厌氧工艺采用 UASB 反应器,反应器由布水系统、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 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利用颗粒污泥降解污染物,由于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 去除效率。第 3 页 共 47 页设计产水水质优良,其出水 COD 满足要求。 主要处理单元,采用分组式设计,在水量较小时可开启其中一组系统,当进水量 较大时将系统同时开启来满足系统要求 6 。以上

8、设计既可节省动力消耗, 也可以为项目 初始运行提供方便,同时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便于检修时的备用,保证系统稳定性。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说明4.1 工艺流程本设计主要生产构筑物有格栅井,集水池,水解池,调节池, UASB 反应器, A/O工艺,污泥浓缩池,二沉池等。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第 4 页 共 47 页图 1 工艺流程图4.2 工艺流程说明生产污水首先通过回转机械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后进入集水池, 在此进行短暂的停 留,然后经集水池提升泵送入水力细筛后通过布水系统流入水解池,该池起水解酸化的 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初步分解,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有降解有机污染物 的作用。单元设置在

9、调节池前端有节省一级提升作用, 水解酸化池出水溢流进入调节池, 该池起到调节水质和水量的作用,可以确保应对企业排水不规律的特点,同时该池有部 分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出水经调节池提升泵提升进入厌氧反应池,厌氧池是利用大 量厌氧微生物,通过布水和产气搅拌,使污水和污泥充分混合,因而具有较高的负荷, 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的分离,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处理效果良好。 厌氧反应池出水自流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中,通过好氧微生物对COD、 BOD 等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好氧出水进入沉淀池,通过辐流沉淀池的沉淀作用,使微生物等悬 浮物与水充分分离,沉淀出水直接排放。沉淀池和厌氧反应池产生的污泥

10、进入系统的污泥处理系统,由污泥池存储,进入带 式脱水机压成泥饼外运处置。厌氧反应池中产生的沼气经过水封罐后,进入火炬燃烧处理。 系统设应急池,车间非正常生产时,排水进入集水池,然后经集水池提升泵提升进 入应急池内进行收集 7 。4.2 处理效果分析项目CODBODSS氨氮进水水质标准3000150050030格栅 +集水去除率( %)0000出水3000150050030水解调节池去除率( %)3030100出水2100105045030UASB 厌氧去除率( %)6065300第 5 页 共 47 页出水84036831530好氧+二沉去除率( %)90968060出水84156312出水水

11、质标准100207015表 4-1 处理效果5 工艺设计与计算5.1 格栅计算5.1.1设计说明 格栅是由平行的金属栅条所制成的,安装在污水渠道上、泵房的进口或污水处理厂 的端部上,用以截留污水中大块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可以保护后续单元中的水泵或构筑 物等。格栅按形状分为曲面格栅和平面格栅;按照格栅栅条的间距也可分为粗格栅 (50-100mm)、中格栅 (10-40mm)和细格栅( 3-10mm)。按照格栅除渣方式分为人工清 渣和机械清渣。根据污水数据的了解和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本工艺用平面格栅,并采 用细格栅;且用机械清渣。5.1.2细格栅设计计算1. 格栅间隙数:Q sinnehv式中: n

12、-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格栅倾角( );Q- 设计流量( m3/s);h-格栅栅前水深( m);e-格栅栅条间隙( m);v- 格栅过栅速度( m/s)。设计中取变化系数 k=1.4 所以 Q=1500m3/d 1.4=2100m3/d=87.5m3/hh=0.3m, e=5mm, =60,v=0.7m/s则:n 87.5 sin60 21.5 个0.005 60 60 0.3 0.7第 6 页 共 47 页取 n=22 个2. 栅槽宽度: B S(n 1) en式中: S-每根栅条的宽度( m),取 S=0.01m;则:B 0.01 (22 1) 0.003 22 0.27m6将B加入0

13、.3m,最终取 B=0.6m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 B B12tan 1式中: -渐宽处角度一般取 1030,取 15;B1-进水渠道的宽度( m),取 B1=0.5m; 则:0.6 0.5L10.19m2 tan154. 出水渠道渐窄部分长度:L1L20.095 m24s 3 v2sin e 2g5. 过栅水头损失:2v h1 k sin 1 2g带入数据得:4h1 3 2.42 (0.01) 3 0.490.021m0.05 2 9.816. 栅后明渠总高度:H= h+h1+h2式中: h2-明渠超高( m), 取 0.4m;则:H=0.3+0.021+0.4=0.721m 取

14、 H=0.8mH17. 栅槽总长度 : L L1 L2 1.0 0.5 H 1tan0.8代入数据得: L 0.19 0.095 1.0 0.5 0.8 2.79mtan608. 每日栅渣量:第 7 页 共 47 页W QmaxW186400K 1000式中, W1-每日每 10 m3 污水的栅渣量( m3/10m3污水),一般采用 0.01-0.1,本 设计采用 0.05m3/10m3 污水,则:W 86400 87.5 0.05 0.0 7 5m3/d1575m3,符合有机负荷要求tHRTV有效168062.526.9hUASB 体积有效系数:1680 100% 93.3 ,在 70%95

15、%之间。18003 水力停留时间( HRT )及水利负荷率( Vr )Q 62.5 3 2Vr 0.26m3 /(m2 h)r S 24032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 Vr 0.1 0.9m /(m h) ,故符合要求。 三项分离器构造设计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的表面负荷率 q0.7m3/(m2h),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 2.0m3/(m2 h).本设计工程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设置 6个集气罩,则 1 个池子设置 6 个三 项分离器。图 5-1 是单元三项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 5-1 三相分离器结构示意图第 14 页 共 47 页b l 12 2m三项分

16、离器长度 B=10m,每个单元宽度6 6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 120m2沉淀区的表面负荷率:Qi 31.25 0.26 m3/(m3h)1.02.0m3/(m3 h)S 120回流缝设计 如图所示,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 为 55,取h3=1.0m;h3tan1.0tan550.70mb2 b 2b1 2 2 0.70 0.60式中 b1下三角集气罩底水平宽度, mh3下三角集气罩的垂直高度, mb2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一),m;b 单元三项分离器的宽度, m。 下三角集气罩之间的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 v1: a1 nb 2l

17、 6 0.70 10 42mQia131.25 0.74m/h42式中 v1下三角集气罩之间的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a1 下三角集气罩回流缝的总面积, m2l 反应器的宽度,即三相分离器的长度 B,m n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的宽度, m 为使回流缝水流稳定,固液分离效果良好,污泥能顺利回流,一般v14kgCOD/(m 3d),每个布水点服务 25m2,出水口流速 25m/s。第 17 页 共 47 页配水系统形式采用多管多孔配水方式, 每个反应器设 1 根 D=100mm 的总进水管, 12 根 d=50mm 的支水管,支管分别位于总水管两侧,同侧每两根支管之间的中心距为 2.5m,配水孔

18、径取 15mm,孔距 2m,每根水管有 3 个配水孔,每个孔的服务面积22.5 2 5m2 ,空口向下。布水孔孔径流速4Qi3600 D 24 31.2536000.121.11m / s 1m/ s布水孔 3 12 36 个,出水流速为 2.2m/s,则孔径计算为:4Qi3600n u4 31.253600 36 3.14 2.211.8mm ,取 15mm ;本设计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为了增强颗粒污泥污泥和废水之间充分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堵塞发生,故设计时进水点应距反应器池底 200mm 处。验证温度 35,容积负荷 2.0kgCOD/(m3d),沼气产率 0.4m3/kgCOD;满足空塔

19、水流速度 1.0m/h ,空塔沼气上升速度 g 1.0m/h。空塔水流速度Q 62.5 符合要求 u0.26m / h 1.0m/hS总 240空塔气流速度QW沼气 62.5 (2 0.4) 0.4g 沼气 0.17m/h 1.0m/h 符合要 S总240求2.排泥系统的设计计算UASB 反应器中污泥总量计算一般 UASB 污泥床主要由沉降性能较好的厌氧颗粒污泥组成,平均浓度为 15VSS/L,则两座 UASB 反应器总泥量为:G =VCss= 168015 =25200kg/d=25.2t/d。 产泥量计算厌氧生物处理污泥产量取 0.08kgVSS/kgCOD。33流量 Q=120m3/h;

20、进水 COD 浓度 Co=2100mg/L=2.1kg/m3。COD 去除率 E=60第 18 页 共 47 页 UASB 反应器总产泥量X rQCoE 0.08 62.5 24 2.1 0.6 1 5 1.2k gVS/Sdkg式中: X:UASB 反应器产泥量, kg VSS/d ;r :厌氧生物处理污泥产量,VSS/kg COD; Co:进水COD 浓度 kg/m3; E:去除率,本设计中取 60%151.2 据 VSS/SS = 0.8, X 151.2 189kgss / d0.8单池产泥 Xi X 189 94.5kgss/ di 2 2 污泥含水率为 98%,当含水率 95%,取

21、 s 1000kg / m3 ,则污泥产量为Xs(1 P)1899.45m3 / d1000(1 0.98)单池排泥量 Ws 9.45 4.8m3/ d s2故可用 150mm的排泥管,排泥总管用 200mm 的钢管。 污泥龄G 25200c 133.3dc X 189排泥系统设计在 UASB 反应池底部 400mm 高出设置一个排泥口。两个池子共两个排泥口, 排泥一次。5. 出水系统设计计算出水系统的作用是把 UASB 反应器的出水均匀的收集并排出。出水是不是均匀 对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且其形式与三相分离器及沉淀区设计有关。出水槽设计对于每个反应池,有 6个单元三相分离器,出水槽共有 6条,

22、槽宽 0.2 m。单个反应器流量: qi Qi 31.25 0.0087m3 /s3600 3600设出水槽槽口附近的水流速度为 0.2m/s,则第 19 页 共 47 页qi 0.0087槽口附近的水深 = 6 6 0.0363ua 0.2 0.2取 槽 口附 近的 槽 的 深度为 0.20m ,出 水 槽 的坡 度为 0.01;则 出 水槽 尺寸 10m 0.2m 0.2m ;出水槽数量 6 座。溢流堰设计出水槽的溢流堰应该有 12条(62),每条长 10m;设计 90三角堰,堰高 50mm, 堰口宽 100mm,则堰口水面宽 50mm。每个 UASB 反应器处理的水量为 8.7L/s,查

23、资料可知溢流的负荷为 12L/(ms),设 计溢流负荷 f 1.0L/(m s) ,因此堰上水面总长为: L qi 8.7 8.7m。f 1.0三角堰数量:L8.7n L8.7 3 174 ,取 190个。b 50 10 3每条溢流堰三角堰的数量: 190 15.8 ,取 16 个12一条溢流堰上共有 16个 100mm的堰口, 15个525mm的间隙堰上水头校核每个堰出流率:q qi 8.7 10 4.58 10 5m3 /s n 190按 90三角堰的计算公式 q 1.43h2.5则堰上水头:h ( q )0.4 (4.58 10 )0.4 0.016m1.43 1.43UASB 排水管设

24、计计算6 条出水槽的出水直接用 D=150mm 的钢管接到 D=200 的总排水管上。Q=8.7L/s,充满度(设计值)为 0.4。则管内水流速度为: 4 0.02087 0.7m/s0.22 0.46 沼气收集系统设计计算 沼气产量计算第 20 页 共 47 页沼气主要产生于厌氧阶段,设计产气率取 r=0.4m3/kgCOD( 去除 )。总产气量G rQC oE 0.4 62.5 24 2.1 0.6 756单个 UASB 反应器产气量: Gi G 756 378m3 /di 2 2集气管每个集气罩中的沼气用一根集气管收集,单个池子共有 13 根集气管。每根集气管内最大气流量 378 3.4

25、 10 4m3/s24 3600 13据资料,集气室沼气出气管的最小直径 d=100mm,取 100mm。沼气主管沼气主管每池 13 根集气管先通到一根单池主管, 然后再分别汇入两池的沼气主管。 采用 PE 管,单池沼气主管管道坡度为 0.5%。单个池子沼气主管内最大的气流量为 qi378 4.4 10 3m3 /si 24 3600取 D=150mm ,充满度(设计值),则4.4 10 3 4流速 2 0.31m/s0.152 0.8沼气总管内最大气流量: q 756 8.8 10 3m/s24 3600水封罐设计水封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调节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中气液两相界面的高度,因为当 液面

26、过高或波动大时, 反应器中的浮渣或浮沫可能会让出气管堵塞或者使部分气体进入 到沉降室,同时还有隔绝和清除冷凝水作用 13 。水封高度H H1 H 0式中 H0反应器至储气罐的压力损失和储气罐的压头。为保证安全取储气罐内的压头, 集气罩中出气气压最大 H1取 2mH2O, 储气罐内压强 H0 为 400mmH2 O14 。水封罐第 21 页 共 47 页取水封罐高度为 2.5m,直径 1500mm,进气管,出气管各一根, D=200mm, 进水管, 放空管各一根 D=50mm,并且设液位计。5.8 A/O 池设计计算5.8.1设计说明A/O 工艺将曝气池分为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缺氧段不曝气,

27、利用空气搅拌装 置,溶解氧不大于 0.5 mg/L15 。好氧段进行曝气充氧, DO 在 2 mg/L 左右在好氧段中的 有机碳得到生物氧化降解的同时有机氮转变成 N -N ,并被消化菌消化,将好氧段含大 量 NOX-N 的混合液部分回流到前端缺氧段,在反消化菌的作用下,利用进水 BO 作为 碳源将 NOX-N 还原为 N2由水中逸出,因此实现脱氮, 然后进入后段好氧段去除水中的 有机物和 N N 的消化16 。A/O 工艺的脱氮效率一般为 70%80%,如果好氧池运行不当 ,则会在沉淀池内发生 反硝化反应 ,造成污泥上浮 ,使出水水质恶化。 A/O 工艺由前段缺氧段与后段好氧两部分 组成,两

28、端能分建,也也可以建于一个反应器中,但中间用隔板隔开。其中,缺氧短的 水力停留时间为 0.5 1h,溶解氧小于 0.5 mg/L。5.8.2参数选取设计水量: Q=1500m3/d=62.5m3/h 取变化系数 h=1.4预处理效果:表 5-2 预计处理效果项目CODBODSS氨氮进水水质 (mg/L)84036831530去除率 (%)90968060出水水质 (mg/L)841563125.8.3设计计算(1) BOD污泥负荷: NS 0.20kgBOD /(kgMLSS d)(2 )污泥指数: SVI 150(3) 回流污泥浓度:106X SVIr(r 1)式中 r 与停留时间、池身、污

29、泥浓度有关的系数Xr 106 r 1501 6600mg / L第 22 页 共 47 页(4) 污泥回流比: R 70% ( 5)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R 0.7XXr6600 2717.6mg / L1 R r 1 0.7(6)TN 去除率:TNO TNeTNO30 15100% 50%30(7)内回流比:100% 100%1 0.52. 池主要尺寸计算 A1 /O: 超高0.5m,经UASB处理后, BOD5按降低 25%考虑。(1) 有效容积:QhLo 15 102 1.4 (1 0.25) 180V o 613.6mNS X0.17 2717.6(2) 有效水深: H1 3.0m(

30、3)曝气池总面积: A Y 613.6 204 .5mH1 3.0A2 (4)分两组,每组面积: A1102.3m22(5) 设 2 廊道式曝气池,廊道宽 b=5m,则每组曝气池长度:10.2mA1 102.3L11 2b 2 5(6) 污水停留时间:V 613.6Q 62.510h核算 2 HB 53 1 ,符合设计要求(7)采用A1 :O 1: 4,则A1段停留时间为 t1 2.04h , O段停留时间为 t2 8.16h3. 剩余污泥量:第 23 页 共 47 页W aQ平 Lr bVXV 0.5Q平 Sr(1)降解 BOD 生成污泥量:2W1 aQ平Lr 0.55 15 102(0.1

31、35 0.02) 94.9kg /d(2) 内源呼吸分解泥量:XV fX 0.75 2717.6 2038.2mg/LW2 bVXV 0.05 613.6 2.038 62.5kg/d(3) 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量 NVSS该部分占总 TSS 约 50%,经初沉池 SS降低 40%,则:W3 0.5Q平Sr 0.5 15 102 (0.12 0.03) 67.5kg / d(4) 剩余污泥量为:W W1 W2 W3 94.9 62.5 67.5 100kg /d每日生成活性污泥量:XW W1 W2 94.9 62.5 32.4kg/d(5) 湿污泥体积: 污泥含水率 P 99.2% ,则W

32、1000(1 P)1001000(1 0.992)312.5m3 /d(6) 污泥龄:VXV613.6 2.038XW32.438.6d 10d4. 最大需氧量:AOR aQLr bND cXWaQ(LOLg)bQ(NKoNKg)0.12XWQ(NKoNKgNO )0.12XW 0.56cXW式中 a/、 b、/ c分/ 别为 1、 4.6、 1.42;第 24 页 共 47 页AOR 1 15 102 (0.135 0.02) 4.6 15 102 (0.03 0.015) 0.12 32.4 1.42 32.4 212.1kg / d同样方法得知,最大需氧量AORmax 为流量为最大流量时

33、的需氧量,则此时的XW W1 W2 30.2kg /d则 AORmax aQLr bNr bND cXW 22AORmax 1 15 102 1.2 (0.135 0.02) 4.6 15 102 1.2 (0.03 0.015) 0.12 30.21.42 30.2271.6kg/d则得 AORmax : AOR 227112.61 1.3CsbPb2.066 105Q1)42(1) 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EA 为氧利用率取 21%。Qt 7221(211(1EAE)A) 100% 7921(211(10.20).2) 100% 17.5%(2)查表得,确定 20C和30 C (计算水温

34、)的氧的饱和度CS(20) 9.17mg/L,CS(30) 7.36mg/L 。曝气池中溶解氧平均饱和浓度为(以最不利条件计算)5PbbQt1.43 10517.5CSb(30) CS(b 5 t) 7.36( 5 ) 8.16mg / L2.066 105 422.055 105 42C Sb(20 ) CS(Pb2.066 105Qt4Q2t ) 9.17(51.43 1052.055 10517.5) 10.18mg / L42第 25 页 共 47 页6.曝气装置(1)标准需氧量。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离池底度 4.3m ,将实际需氧量 AOR 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

35、 SOR。0.2m ,淹没深SORAOR CS(20)1.024T 20 (CSb(T) C)式中 CSb20 水温 20C时清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度, mg/L;CSb T 设计水温 T C 时好氧反应池中平均溶解氧的饱和度, mg/L ;T 设计污水温度, T 30 C ;C 好氧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取 2mg /L;污水传氧速率与清水传氧速率之比,取 0.83;压力修正系数,工程所在地区大气压51.013 105该工程所在地区大气压为1.013 105Pa ,故此处 1; 污水中饱和溶解氧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之比,取 0.95则标准需氧量 SOR为:212.1 10.1830 201.0243

36、0 20 0.83 (0.95 1 8.16 2)356.8kg /h相应最大时标准需氧量为: SORmax 1.3SOR 1.3 356.8 463.8kg / h(2)好氧反应池平均时供气量为:第 26 页 共 47 页GS SO R 100 356.8 100 594.67m3/ h S 0.3EA0.3 20则好氧反应池最大时供气量为:GSmax 1.3GS 1.3 5946 .7 7730 .7m3 /h 128.8m3/mi n(3) 曝气器个数:42 好氧部分总面积 F 2 102.3 163.7m25 每个微孔曝气器的服务面积为 0.5m2,则总曝气器数量为: n 163.7

37、327.4 个0.5 为安全计,本设计采用 360 个微孔曝气器。5.8 沉淀池5.8.1设计说明 二沉池的作用是使好氧池的出水泥水分离 ,混合液澄清 ,污泥浓缩,将分离的污泥回 流到缺氧池。其工作效果关系到回流污泥的浓度和好氧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用于初沉池的辐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管板式沉淀池,原 则上可作为二沉池使用,但由于二沉池中污泥含水量高,浓度小,呈絮状等特点,使用 时稍微有不同。本次设计选用辐流式二沉池,其进水装置有三种布置方式: 周边进水中心出水;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本次设计选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沉淀池的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38、。当好氧出水为自流进入时,设计流量为最大 设计流量;沉淀时间不能小于 1 小时。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在 24m 之间,超高 0.3 m, 缓冲层高度 0.3 0.5 m。第 27 页 共 47 页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按小于等于 2h 污泥量来计算。污泥斗斜壁与水平的倾角, 方斗为 60o,圆斗为 55o。沉淀池出水最大堰的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1.7L/(ms) 5.8.2设计参数设计水量:3 3 3Q=1500m3/d 1.4=2100m3/d=87.5m3/s表面负荷: q 范围为 1. 0 1.5 ,取 q =1.3 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 :T =3.5 h 出水堰负荷: 2. 5L/ s.m,中心进水管 下部管内流速取 1. 2m/s上部管内流速取 1. 0m/s 出管流速取取 0. 8m/ s池底坡度 i=0. 05数量 1 座 沉淀池型 圆形辐流式5.8.3设计计算(1)辐流式二沉池(见图 2-6)出水图 5.8-1 二沉池示意图D2(2)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F = Q/ ( nq)= 87.5/(1 1.3)= 67.3m2(3)二沉池直径:2 67.3 9.(2 m)取 D =10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