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将对绿化技术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简要阐述室外环境集成应用和室内环境集成应用,以期对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读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绿化技术;生态建筑设计;集成应用 1绿化技术与生态建设设计 生态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切入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绿化技术能够对建筑的环境进行补偿,同时提高建筑外围结构的节能效果已经改善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应强调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并对集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解决。按照作用环境

2、的不同,可以将生态建筑的集成应用分成两大方面,分别为室外环境集成应用和室内环境集成应用。 2室外环境集成应用 室外环境的集成应用主要包括场地绿化、建筑立体绿化和人工湿地系统三个方面。 21场地环境绿化 (1)配置原则。绿量率。指单位绿地面积内植物的全部叶片面积总和。该指数可以合理直观的对绿色设计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复层结构。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场地绿量、植被、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绿化配置。地方树种。与非本地树种相比,本地树种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从根本上来讲更具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多样性指标。它主要是通过保护建筑外部环境和最基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以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发展。(2)工程案例

3、分析。本工程为某市一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工程所在地区为华北平原西北部。该地区的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以下将结合该工程阐述绿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该项目中进行场地环境绿化的主要设计要点为:建筑场地的四周充分考虑抗风和防晒的影响;根据城市噪音控制的要求对场地南侧进行噪音控制。建筑物的四周不仅需要满足夏季隔热通风和冬季热挡风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遮阴效益对植物的影响。 22建筑立体绿化 (1)技术要点。一般情况下,建筑立体绿化的主要技术包括两项,分别为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附加层上应用立体绿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改善室内环境,同时

4、还能确保生态效益,这对于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重要的补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时,主要是考虑其应用的可能方式和综合效益。(2)工程案例分析。在本工程中进行建筑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考虑绿化与非绿化技术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三套外围护结构的绿化系统,分别为屋顶绿化的能源屋顶系统、垂直绿化系统以及组合遮阳系统。本工程的能源屋顶系统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复合型免维护屋顶绿化,和花园型屋顶绿化。花园型屋顶绿化可以作为人们的休息活动空间。垂直绿化系统主要是利用锅炉房上部剩余空间以对建筑的整体进行完善。该系统可以作为室外休息区。垂直绿化系统中所应用的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热工性能

5、,同时还可以为整个城市增添色彩。组合遮阴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穿孔遮阳板、窗台绿化以及绿化走廊。遮阳板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的光环境;窗台绿化可以为室内环境提供色彩,并且起到声屏障的作用。 23人工湿地系统 (1)技术要点。在建筑景观的用水中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水质污染。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三项技术,分别为人工湿地技术、毛管渗滤技术以及生态桶技术。这三项技术是共同在整个系统中起作用的,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美观环境的效果。人工湿地是指按一定的方式对基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配置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水污染进行处理,同时日常的运行费用较低,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毛管

6、渗滤技术和生态桶技术主要是指生活污水在作为景观用水之前进行预处理的计算。通过这两种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水体的污染。毛管渗滤技术所处理的污水是在地表下进行流动,较为安全,但是占地面积较大,而生态桶技术占地面积小,经过效果好,但是会散发一些异味。(2)工程案例分析。本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人工湿地系统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污水是在土壤下进行流动的,不会与空气进行接触,因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处理污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水与空气接触而散发异味。在进行湿地植物的选择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的湿地植物以根系长、耐阴、易于管理的挺水、沉水植物为主,这种植物品种主

7、要来自工程所在地区。 3室内环境集成应用 31技术要点 在室内环境中,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有效的对空气质量和人心里状态进行调节。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对室内湿度和噪音进行调节,同时对于居住人而言,还可以对缓解心里紧张的情绪。植物作为一种生物,同样需要对室内环境提出一定的要求,不利的日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为了有效的确保植物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生态核”的环境控空间模式理论。“生态核”是指以中庭空间为载体,利用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以改善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从而对中体和周边空间的整体环境质量进行控制。在“生态核”环境空间模式理论中,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植物的

8、生长;(2)植物对其他环境控制技术的影响;(3)植物的生态功能;(4)群落规模的确定。 32工程案例分析 在本工程中的某一栋建筑中采用了“生态中庭“的技术。该中庭主要是位于建筑的南侧,总面积达到400m2。在中庭中主要设置了阳光房、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从而有效的确保了中庭周围办公室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生态中庭“的技术方案设计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室内光环境和室内风环境的模拟。通过室内光环境的模拟分析,最终决定在建筑向阳面增设遮阳设备,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中庭四周环境的日照条件,同时还可以满足植物生长对阳光的需求,但是夏季存在过热的问题。通过室内风环境的模拟分析,中庭虽然能够满足合理组织日照的要求,

9、同时仍然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以消除夏季中庭过热的问题。经过分析,主要采取的消除过热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利用烟囱效应组织热压通风技术。在对中庭环境中的植物进行配置时,主要考虑的是在确保植物景观效应和生长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其中重点考虑的是办公建筑和人流复杂空间的典型环境问题。 4结语 随着建筑温室效应加剧,生态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思路,其更多地强调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文章通过结合某市一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项目,针对该工程所在地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建筑室内外环境方向来探讨该工程的生态设计思路,总结出可行的生态设计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1王志军,董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09):227229 2崔英姿,赵源持续发展建筑中的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J山西建筑,2004(04):5256 3黄涛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