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_第1页
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_第2页
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_第3页
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_第4页
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第三节第三节 资金汇划与清算的核算资金汇划与清算的核算 1、概念 2、联行往来的组织体系 3、清算的基本要求 4、基本做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1、概念 联行往来是同一银行系统内部各行处之间由于办理结算、资金调拨等业务,相互代理款项收付而发生的资金帐务往来。 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支行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分理处总行分行分行分行分行2、联行往来的组织体系 (1)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由总行管理,凡经总行批准、

2、颁发有全国联行行号和联行专用章的行处,对异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按全国联行制度办理。 (2)分行辖内往来 分行辖内往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管理。凡经分行核准、颁发有省辖联行行号和省辖联行专用章的行处,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按分行辖内往来制度办理。 (3)支行辖内往来 支行辖内往来,由县支行管理。凡经县(市)支行核准,有辖内行号和辖内联行专用章的行处,对本县(市)内各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按支行辖内往来制度办理。 1)树立全局观念 2)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保密制度 复核制度 交接制度 对账制度 事后稽核制度 重要单证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

3、度 3)及时处理联行帐务 1)联行往来的基本做法 (1)日常往来 是指当银行资金划拨业务发生时,由划拨资金的双方银行直接往来,发报行寄发联行报单并处理往账业务,收报行受理报单并据以记载联行账务。 (2)集中监督 日常直接往来虽然有利于资金迅速划拨,但会出现故障,使资金划拨不能顺利实现,通过对集中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发、收报行在联行往来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以便查明原因,及时改正。 (3)划清资金 直接往来的行处,其资金并没有实际划拨,而是来取相互记账的方法,记录下来由于资金划拨而产生的应支付或应收回的资金。 (4)年度结清账务 联行业务以年度划分,这样可以分别查清各年度的联行未达账项,确保联行

4、往来核算的正确无误。每年年度终了各行应迅速将上年度发生的联行往来账务与本年联行账务划分开,对上年联行账务进行清查、核对。查清后逐级上划到总行,由总行汇总结平。 (1)实存资金,是指以清算行为单位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开户单位汇划款项时资金清算。 (2)同步清算,是指经办行汇出汇人资金要同时进行清算,即当发报经办行通过其清算行经总行清算中心将款项汇划至收报经办行的同时,总行清算中心每天根据各行汇出汇人资金情况,从各该清算行备付金账户付出资金或存人资金,从而实现各清算行之间的资金清算。 (3)头寸控制,是指各清算行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的备付金存款账户,保证足额存款,总行清算中心对各行

5、汇划资金实行集中清算。清算行备付金存款不足,二级分行可向管辖省区分行借款,省区分行和直辖市分行、直属分行头寸不足,可向总行借款。 (4)集中监督,是指在资金汇划清算体系中,总行清算中心对汇划往来数据发送、资金清算、备付金存款账户资信情况和行际间查询、查复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二、有关凭证 三、日常业务核算 1、发报行的核算 2、收报行的核算 3、计算机中心监督 4、收报行对帐的核算第二节第二节 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 (1)“联行往账”科目,由发报行使用。发报行划拨款项、填发联行报单时,其联行账项的借、贷,用本科目核算。如为代他行收款业务,该科目记贷方

6、;如为代他行付款业务,该科目记借方。 (2)“联行来账”科目,由收报行使用。收报行在接到发报行寄来的联行报单时,其联行账项借、贷,用本科目核算。记账方向与联行往账相反。 (3)“已核对联行来账”科目,由收报行使用,收报行接到电子计算中心的对账表,经与联行来账卡片核对,办理转账手续时,用本科目核算。转账时,应根据对账表所列的全部发生额转入本科目。其中,与报单核对相符部分,与“联行来账”科目对转;未与报单核对部分,与“未核销报单款项”科目对转。 (4)“未核销报单款项”科目,由收报行使用。收报行在接到电子计算中心寄来的对账表,经与联行来账卡片核对后的待查款项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属于过渡性科目,其余

7、额应借贷双方同时反映,不得轧差。 (1)邮划的借方报单和邮划的贷方报单,由三联凭证组成。第一联(来账卡片)由发报行寄收报行;第二联(报告卡)由发报行随往账报告表寄总行电子计算中心;第三联(留底卡片)由发报行留存。 (2)电划借方报单和电划贷方报单,由三联凭证组成。第一联(缺);第二联(报告卡)由发报行随联行往账报告表寄总行电子计算中心;第三联(留底卡片)由发报行留存代联行往账科目卡片账。 (3)电划借方补充报单和电划贷方补充报单电划借方补充报单和电划贷方补充报单,由收报行根据发报行的电子信息填制,由三联凭证组成。第一联(来账卡片)收报行转账后,代联行来账科目卡片账;第二联(转账凭证)收报行做联

8、行来账科目对应科目的转账凭证;第三联(收付款通知)由收报行交开户单位代收、付款通知。 (4)联行行号、联行密押及联行专用章联行行号、联行密押及联行专用章 联行行号,是办理联行业务的行处使用的行名代号。联行往来电划业务时,联行行号又是拍发电报行处的电报挂号。 联行专用章,是证明联行资金划拨凭证真实性的图章。 (1)填制报单 报单是处理联行账务的基本凭证,当业务发生时,根据联行往账科目的记账方向,确定报单性质(借方报单或贷方报单)。 结算业务付款单位在本行开户,收款单位在他行开户,为代收业务,必须填写贷方报单;收款单位在本行开户,付款单位在他行开户为代付业务,须填写借方报单。 如汇兑业务,汇出行为

9、代收报告收款,则填发贷方报单。会计分录为: 借:X X存款X X户 贷:联行往账 (2)编写联行往账报告表 发报行对每日填制的联行报单第二联,加计报单总笔数和总金额,凭以编制联行往账报告表。 联行往账报告表一式二份,一份附第二联报单寄交管辖分行,另一份与第三联报单一并留存。管辖分行核对相符后,根据联行往账报告表及第二联报单逐一录磁,经校验后,将磁盘输入电子计算中心。联行往账报告表及第二联报单,由分行另寄电子计算中心以备事后查考。 收报行是联行报单的收受行,它的任务是认真审核报单,迅速办理转账,切实核对账务,及时查清未达账项。 (1)审查报单)审查报单 收报行收到发报行寄来的联行报单时,应审查报

10、单内容,如报单上收报行行号、行名是否为本行;报单与附件的收(付)款单位的账号或名称以及金额是否一致;联行专用章有无遗漏、是否真实;密押是否正确等。 (2)完整报单的处理完整报单的处理 完整报单即经审查符合要求,当时可以办理转账手续的报单。对收到的贷方报单,其会计分录为: 借:联行来账 贷:X X科目 例1: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开户的持卡人张明到上海分行提取现金10000元,不考虑手续费,双方的会计分录为: 上海分行: 借:联行往账北京 10000 贷:现金 10000 北京分行: 借:活期储蓄存款张明 10000 贷:联行来账上海 10000 例2: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开户的持卡人张明在上海分行存入现

11、金5000元,不考虑手续费,双方的会计分录为: 上海分行: 借:现金 5000 贷:联行往账北京 5000 北京分行: 借:联行来账上海 5000 贷:活期储蓄存款张明 5000 (3)不完整报单的处理不完整报单的处理 不完整报单,是指报单内容填写不完全,填写有错误或内容与附件不相符的报单。由于总行电子计算中心是按照收报行的行号编制对账表,因此,对收报行行名、行号不符的报单,收报行必须坚持以行号为准进行账务处理。 报单的收报行行名、行号是本行的,报单的内容和附件是他行的,或行号是本行的,行名和报单内容及附件是他行的,应按本行报单记入联行来账,然后再另发与原来借方或贷方报单相同的报单转划有关行,

12、原报单附件作转划报单附件。如原报单为借方报单,其会计分录为: 借:联行往账收报行 贷:联行来账发报行 报单的行号不是本行的,而行名和附件都是本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收报行应留下附件凭以转账并将原报单按行号填发反方报单冲转,同时将发报行寄来的报单作转划报单附件寄有关收报行办理冲账手续。如收到的是借方报单,其会计分录为: 借:X X科目 贷:联行往账 如收到的为贷方报单,则会计分录相反。 报单上的收报行行名不是本行,但行号及附件是本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收报行可以更正行名办理转账。 收到报单内容清楚具体,仅缺少附件,收报行如根据报单内容能代补附件,可以代为补制附件后办理转账。 (4)错误报单的处理 收

13、报行收到的报单如发现收(付)款单位账号或户名不清楚,无法肯定应记账户;附件和报单金额不一致;没有加编密押,或加编了密押,密押的押码不符;没有加盖联行专用章等错误,均属于暂时不能转账的错误报单,收报行应立即向发报行查询,并登记“未转账错误报单登记簿”。待接到发报行寄来的查复后,再按正常手续转账,并销记“未转账错误报单登记簿。” 总行电子计算中心是对全国联行往来账务进行集中监督的部门。它根据发报行寄来的联行往账报告表,监督全国联行往账;根据第二联报单按收报行编制对账表交收报行对账,监督全国联行来账,从而保证全国联行往账、来账双方一致。 当电子计算中心收到各发报行寄来的往账报告表及所附第二联报单,应

14、进行有关项目的核对。核对相符后,将联行往账报告表所列笔数、金额、顺序号及编制日期等项逐项登人“往账报告表登记簿”,以监督各发报行的往账。然后,打印编制对账表。对账表应一式二份,一份留存,一份寄收报行对账。 收报行收到电子计算中心的对账表时,应首先审查收报行行号是否为本行,确认是本行的对账表后,再审查对账表的内容是否正确。审查时,如发现寄来的对账表所列行号不是本行的,应向电子计算中心和有关发报行查询。 对账表经过审查无误之后,即可办理对账,然后根据对账的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如果经认真核对,对账表所列的报单与卡片箱未核对的第一联报单全部核对相符,则按对账表内的贷方报单、借方报单的本日合计发生

15、额,分别转入“已核对联行来账”科目。 贷方报单转账分录: 借:已核对联行来账 贷:联行来账 转销已核对借方报单,会计分录相反。(2)未核销报单款项的处理未核销报单款项的处理 收报行对账时发现未核销报单,经检查非本行错误时,应逐笔登记未核销报单款项登记簿,并在对账表该笔报单数据旁注明“已转入未核销报单款项”字样,然后办理转账。 如果贷方报单未能对上,转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已核对联行来账 贷:未核销报单款项 收报行对未能对账的报单,应及时填制联行往来查询书,向发报行和电子计算中心查询。经查询找到原因后,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经收报行查询,由发报行纠正了不能转账错误报单的错误;或经查询,追回了

16、误寄他行的报单,经审查无误后,应先按收到报单的正常手续办理转账,然后,再转销未核销报单款项科目。 如果未核销报单款项为贷方报单,转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联行来账 贷:X X科目 借:未核销报单款项 贷:联行来账 收到补制报单的处理。收到补制报单的处理。未核销报单经查找,确属丢失,收报行应要求发报行补制第一联报单。收报行收到补制报单后,应先检查“未核销报单款项”登记簿有无记载,经查确已记载,并尚未转销时,应在该笔报单查询书留底与“未核销报单款项登记簿”备注栏注明“已于X月X日根据补制报单核销”字样。然后按上述办法办理。 如果以后又收到原报单,应在后到的报单上注明情况,加盖“作废”戳记,退回发报行

17、。 接到冲正对账表的处理。接到冲正对账表的处理。经收报行向电子计算中心查询,查明未核销报单是属于电子计算中心在编制对账表时串户引起的,应由电子计算中心在编制下次对账表时冲正。 收报行收到包括冲正报单的对账表时,应将冲正报单与“未核销报单款项登记簿”核对。经核对确有记载,并且尚未转销,则编制红字冲正凭证,转销未核销报单款项科目。 如果冲正贷方报单,办理转账的会计分录为: 借:已核对联行来账(红字) 贷:未核销报单款项(红字) 转账后,销记“未核销报单款项登记簿”。一、科目设置二、帐务处理第三节第三节 资金汇划与清算的核算资金汇划与清算的核算一、科目设置1、系统内上存款项:资产类科目,核算下级行存

18、放上级行的资金,凡是各清算行和省区分行在总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以及二级分行在省区分行开立的调拨资金户均使用该科目核算。 各清算行包括直辖市分行、总行直属分行和二级分行均应在“系统内上存款项”科目下设置“上存总行备付金”帐户,用于核算资金调拨和清算辖属行处的汇划款项;二级分行还需要设置“上存省区分行调拨资金”帐户,用于核算在辖内集中调拨资金。2、系统内款项存放:负债类科目,是各上级行用以核算下级行备付金存款和调拨资金的科目。 总行在“系统内款项存放”科目下按清算行和省区分行设“备付金存款户”;省区分行在该科目下按二级分行设置“调拨资金存款户”。二、帐务处理1、各经办行每日营业终了,及时轧记汇差,向管辖分行上划。如为应收汇差,会计分录为: 借:系统内上存款项上存管辖分行调拨资金 贷:联行往账 如为应付汇差,则作相反会计分录 管辖分行收到辖内各经办行的上报 如收到贷方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