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 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2、然。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只有王戎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_3.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
3、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
4、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 (_)(3)光持石击瓮破之 (_)2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水迸儿得活。(2)光持石击瓮破之。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
5、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阮(ru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遂焚之: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不皆给。_(2)意欲借而不敢言。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的品质。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戎_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注释 纵:任凭。承间:趁机。辟易颠仆:惊慌闪躲,摔倒伏地。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1根据古文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虎
6、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_3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_;王戎的反应是_。(用原文回答)4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_7.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欲:将要,想要。履:鞋。度(du):测量。置:放置。之:量好的尺码。坐:同“座”。操:携带。持:拿。遂:于是。以:用。宁:宁可。自信:相信自己。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是一则_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7、)。A.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B.遇事不能嫌麻烦8. 课外阅读。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注释:1比:连续,接连。2贾:同“价”。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
8、?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9. 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10. 文言文阅读。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注释:旦:早晨 百住:数以百计。住
9、,数。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C.从鸥鸟游 从:听从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译:_1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的故事,本文选自_。文中的夸父是一个_的人。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_12.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注释:雏:小鸡。
10、异:不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A它的,指母鸡的。B别的,其它的。(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A它,指母鸡。B它,指小鸡。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画出来。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13.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唯()()()。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
11、,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_14. 阅读文言文。滥竽充数(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充数:凑数。说:通“说”,喜欢。廪食(ln s)以数百人:官府供食。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A.命令,派B.出使C.假使D.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A.善,好B.友好C.喜欢,喜爱D.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
12、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A.因为南郭先生聪明。B.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C.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15. 阅读理解。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昔:从前。止:留住。求:寻找。俟(s):等待。为:坚守。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A.吴起B.朋友C.食物D.军队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度合同范例
- 单位租凭员工车辆合同范本
- 中粮销售合同范本
- 化工散水出售合同范本
- seb采购合同范本
- 华为销售合同范本
- 农业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伐树施工合同范本
- 代理业主房屋合同范本
- 写作委托协议合同范本
- 地理-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四省联考(陕晋青宁)试题和解析
- 小巴掌童话课件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
- 中学生班干部培训方案(共4页)
- 净土资粮——信愿行(11)第六讲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 美的集团公司分权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