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人教新资料4.2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_第1页
历史ⅱ人教新资料4.2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_第2页
历史ⅱ人教新资料4.2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_第3页
历史ⅱ人教新资料4.2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_第4页
历史ⅱ人教新资料4.2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人教新资料4.2 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学案6知识梳理【一】背景1. 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理论及方针 1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新经济体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3中共十六大指出要建成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 特征 1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

2、用的经济, 不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2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3. 措施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全面开放粮食价格。 3改革金融体制:实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 4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外汇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 5改革企业所得税: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为内资企业所得税。 6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加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制

3、度的改革,完善失业保障制度。4. 基本建立: 至 2000 年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三】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1. 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 市场经济建设的成效 1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稳定增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知识导学1. 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

4、经过措施影响” 这一主要线索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2. 关于市场经济的特征有这样几种说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原那么进行交换的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个别利益的经济。3. 通过比较的方法, 以身边的、 具体的实例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后的体制变化。 如企业管理和产权的变化, 粮食等生活用品的管理体制的变化等。 在改革后到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双重体制, 即“双轨制”。4. 调查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5、立以来的显著成就。5. 结合政治学科的知识理解一些概念,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疑难突破1. 如何看待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 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必要的、 合理的。 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农业生产萎缩,全国交通阻塞、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民困苦;帝国主义进行经济封锁、 军事包围。 合理性: 我国必须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改善人民生活,尽快发展国防事业, 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以保证重工业、 国防工业的优先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中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6、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取得突出的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了基础。(2)(3) 体制弊端的主要表现: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4) 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改革。 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政企分开。 1985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十四大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发展年,城市中共2.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

7、经济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特点、原因和历史地位 11946 1952特点:原因:地位: 21953 1956 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特点:原因:地位: 31956 1966特点:原因:地位: 41966 1976特点:原因:地位: 国民 5特点: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十三地位:典题精讲例 1 以下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思路解析: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产品分配的原那么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8、下的都是自己的” ,因此说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是错误的。答案: A绿色通道:解答反向选择题的关键是注意选择错误选项。 最可靠的方法是确认错误选项,同时辅之以排除法把正确的选项排除。变式训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A. B. C. D. 思路解析: 农业改革变统一经营为分散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是错误的。答案: C例 2 阅读以下材料:邓小平在 1987 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

9、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给基层自主权, 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7238 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思路解析: 要求回答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的措施和内容,二是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参考答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绿色通道:

10、 解答这类题的解题技巧是将归纳的材料观点和所学相关内容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变式训练 1985 年邓小平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思路解析: 改革的实质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答案: A问题探究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有何不同?导思: 从社会主要矛盾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关系两个方面探究分析。探究: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结构。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和关系不同:过渡时期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当时社

11、会主义经济还未占优势,资本主义经济还占相当大比重,个体经济那么像汪洋大海;现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已占绝对优势, 其他经济成分同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并受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影响,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主要矛盾不同: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胜负问题还没解决;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谁战胜谁”的问题已由于社会制度的建立而解决了。三点剖析【一】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

12、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作出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 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二】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下生产管理过分集中, 分配平均主义, 农业产量处于长期徘徊的状态。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3、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时助长了平均主义,产生了严重的“一平二调”现象。长期以来以为所有制形式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 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那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 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

14、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 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 大批国有企业

1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拓展延伸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1.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如: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 年的 74000 亿元增至 2002 年的 102000 亿元;全国粮食产量 1998 年达到 5 亿吨,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在2002 年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2. 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3.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学以致用【例 1】以下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

16、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B.C.D.前者解析: 此题考查比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具体史实运用排除法,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而土地改革那么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到经营方法等彻底改变,故排除 A、 B、 D答案: C【例2】“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A.B.C.D.解析: A、C 两项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D 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但不是经济改革的答案: B【例 3】以下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 .解析: 项中“全部”二字过于绝对化,是错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产品首先要答案: A【例 4】 1985 年邓小平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B.C.D.解析: 邓小平说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两者都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的。故正确答案为 A 答案: A【例 5】以下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B.C.D.国有企业改革和解析: 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