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绪论_第1页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绪论_第2页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绪论_第3页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绪论_第4页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学第一天,古希腊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 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 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老师示 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 300下。大家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 :每天甩手300下,哪 些同学坚持了?”有 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 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乘 日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告诉 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儿位同学坚持了?”这 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 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 柏拉图。 成功的秘

2、诀 第一次作业:第一次作业: 题目: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要求: 1.A4纸手写,双面,不少于 800字,下周上课前提交。 2.严禁网上抄袭、复制,每人都要认真准备,下次课随 机抽取三名同学上来演讲。 3.格式如下:不按照规定格式,酌情扣分。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 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 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m)、皇皇者华)三篇,表明学习的开始;

3、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认真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 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 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 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 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 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做官要尽职,学习要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学记精选学记精选 教师誓词教师誓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宣誓:忠诚党的教育 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

4、心,为教育发展、 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 宣誓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课堂纪律要求课堂纪律要求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桌上不得摆放与本 堂课无关的东西或书籍。 3、上课时,手机关机,不玩手机、打游戏、发短 信。 4、上课时,不吃零食,不交头接耳。 5、缺课须出具辅导员签字的请假条。 6、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选用教材选用教材: 教育学原理(第1版), 项贤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 核心参考书目:核心参考书目: 教育学(第七版), 王道俊,郭文安 主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教育学基础(第3版), 全国十二所重

5、点师范大学主编,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 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平时成绩 100 分,占总成绩30 % 1.学习态度: 100 分,占平时成绩30 % (考勤 100 分,缺勤1节课扣 5 分) 2.课堂参与: 100 分,占平时成绩 30 %。 (课堂讨论、提问等) 3.平时作业: 100 分,占平时成绩 40 %。 (课程论文、教案设计 等;) 4.试讲训练。参与一次加平时成绩 10分。 二、期末考试(闭卷)100 分,占总成绩70 % 绪绪论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

6、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Pedagogy)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活动(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一 般规律等)。 教育科学( Education Sciences)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 科的总称。另一权威定义: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外 显为专门的社会活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科学是以 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教 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 学质量国家标准(上

7、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P69) 在人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 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 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学校教育(Schooling) 学校教育:就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 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 预定目标。 学校教育的特点 1.职能专一。(专门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培养人、 教育人。 2.组织严密(组织性)。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3.作用全面。(全面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8、4.内容系统。(系统性)学生学习的是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 5.手段有效。(有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形式稳定。(稳定性)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 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等。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作为独立的科学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中国古 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 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关 于教育的论述。中国战国末期,出现中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但从总体看,都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 散在有关哲学或政治、伦理学著作中,并带有经验描述性质

9、。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5921670)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夸美纽斯一 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大教学论(1632 )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 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在教育学史上,一 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金言 柏拉图:理想国与美诺篇。 认为智慧、勇敢、节制、正 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重视早期教育“ 在

10、幼小柔嫩的阶段, 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提倡“ 寓学习于游戏” ,第一个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 哲学、社会学论著。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 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 他在教育方面的著作有论演说家等,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培养有文化修养的雄辩家,而训练的方法是实地练习。 康德康德: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德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德 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Kant,1724 1804)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康德

11、在 哥尼斯堡大学期间,先后四次讲授教育 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 交给学生编纂发表。1803年,康德论 教育一书出版。在该书中,康德明确 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 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否则就 会变成“机械的”东西。 康德之后,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就是 赫尔巴赫尔巴 特(J.F.Herbart ,17761841)。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 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 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 (1806)被公认为第一 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1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代表人物: 王国维:教育世界( 1901) 陈独秀:新青年( 1915)致罗素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 1917) 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晨报, 1919) 杨贤江:教育史 ABC(1928)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930)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王国维:教育世界(1901) 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 ,这是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他于1905年编 著了一本教育学,这是国人编著的第一本教育学。这两 个 第一, 王国维也足以名垂中国教育学史册了。 陈独秀:新青年(

13、陈独秀:新青年( 19151915)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 (今属安庆市)人。原名庆同,字仲 甫,号实庵。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青年杂志(后名新青年)创 始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 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 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 19171917) 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 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当 时所署的笔名为“二十八画生”。青年 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 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 在探索救国救民

14、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 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 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文中, 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 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 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 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 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今后 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 作用。 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晨报, 1919)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李大钊也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 论家和实践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