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降水施工方案_第1页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_第2页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_第3页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_第4页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滨海园区围垦北区横二路(春晓路) 工程 (一标段) 1 一.工程概述 横二路由于均位于圉垦吹填土内,项目场地表面以下L7-3.1m 为最近吹填土,为确保道路通车期间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平整度,路 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次设计采用“排水固结+强夯”的 综合处理法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即先釆用井点降水降低路基 范围内地下水位至吹填土层以下,而后采用强夯法进行连续夯击,夯 击完成2周后,待土体稳定,即可实施路床及路面结构。 自上而下土层结构! 2、冲填土:灰褐色,松散,稍理一湿,密实度不均匀,以粉土 为主充填;层厚1.00-2.60m,层底标高0.41-2.91m. 2、淤泥质粉质粘土

2、夹粉土:褐黄色,具微层理构造,见Fe、Mn 质氧化斑痕,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摇振反应慢,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层厚240530m,层底标高 25020m木层土除在名塘处有所损失外,其余全场地分布。 3、粉砂夹粉土: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 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選性好,级配较好,粉土夹层厚度约 58cm,层厚730780m,层底标高-W2:l-965m。木层土全场地分布。 4、粉砂: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矿物成 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选性好,级配较好,质地较纯,本层土未钻 穿。 吹填土工程特征: 吹填土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所

3、吹填泥砂的来源及吹填时的水力 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吹填的物质是粘土和粉砂, 在吹填管口处,沉积的土粒较粗,远离管口方向逐渐变细,在吹填区 排水口(喇叭口门)位置最细,一般分布为淤泥质土,反映岀水力分选 作用的特点。有时在吹填过程中,市于泥砂的来源有所变化,造成填 土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吹填土由于土的颗粒粗细的不均匀分布 1 其含水量也是不均匀的,土的颗粒愈细,排水愈慢,土的含水量也越 大。吹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其颗粒组成有密切关系,对于吹填管口附近 含砂暈较多的区域,透水性好,地下水排泄通道通畅,排水效果好一 些;距离吹填管稍远区域,砂粒减少,粘粒含量增多,透水性减弱, 含水量

4、较大,吹填初期土粒通常呈过饱和状态;在远离吹填口,接近 出水口处,通常是厚层的含粘土颗粒较多的粘性土,含水量较大,一 般大于液限,由于土粒很细,水分难以排出,土体形成初期呈流动状 态,经自然蒸发后,表面形成龟裂,但下部仍然处于流塑状态,稍加 扰动,即会出现触变现象。木场地吹填土由于吹填后固结时间短、含 水量大、地下水埋深浅,其天然地基承载力很小,给施工造成极大困 难,因此对该土层进行强夯处理,必须首先解决降水、排水问题。 料关清的置设 材有查理布等H内 If 2.1.现场准备 陰闿第俾輕位、劳动力安排、场地规划、 ,”矗艇。晋:SS 薔馳璘龜要求便于管 鳞盛显療瀚小五金、电料等则堆放在材料库

5、材料选用合格产晶。 2.2、技术准备 斡贝齒 小五金.电料等则堆放在材料库 (1)会同有关单位搞好现场交接工作,详细复核有关红线点, 布设现场控制点。 3 (1) 真空系统运行时,应保证负压真空的连续性,正常出水规律为 “先大后小,先浑后清X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如岀现不出水 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检查管路是否漏气、真空管是否堵塞,发现情况 后及时纠正,若情况严重时要求重新埋设。 真空管口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掉入管内。 为防止滤网损坏,在水平向真空体管线放入前,应认真检查, 以保证滤网完好; (4) 埋设时确保管道的顺直、并有一定的松施度,按设计要求将真 空排水体埋设到准备位置; (5) 真空

6、排水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满足土体对其的压力及 强夯击密时的挤压力。 (6) 真空排水体排水,强夯击密前包括强夯过程中均应运行,运行 时间与第二遍强夯击密同时结束。 3.3.夯实 331、试夯区选择与试夯目的 在强夯范围内不同区域各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区域(20m X 20m) 作为试夯区,由各方现场共同确定,采用夯锤直径D=202.2m,夯 锤重15-26T,夯击能星和每点夯击数暂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 证,然后最终确定。 本次试夯区和主要目的是:检验土的加固效果:施工设备性能和 考核;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施工参数,根据试夯结果指导大而积强夯 施工。 试夯区收锤标准如下: 1、总击数$1

7、5击(4000 kN仲 以下),总击数220击(4000 kN仲 以上)或最后2击平均夯沉MlOcm; 2、试夯区强夯效果检验包描现场2X2m2承载板试.动探、土工 试验检测。夯实后地基进行承载板试验,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leOkPao 332、确定和调整强夯施工主要参数 强夯施工参数根木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 定。强夯施工前,在现场选取长度不小于50m的片区试夯,以确定 相应的施工参数。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间隔时 间.夯点布置及夯距夯锤起吊高度。 单点夯击能:设计要求主夯与副夯采用lOOOKN.m,满夯时采 用 800KNm。 (2)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

8、夯击次数和夯沉星关系曲线 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T 50mm; 夯坑周围地而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设计采用4击。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 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 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3)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 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4)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第一 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设计 夯点间距为4m。夯点

9、平面布置见详图。 (5)夯锤高度计算: 由于木工程缺少参考资料,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参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业标准执行,即建筑地基处理技宋规范(JGJ 79-2002) P24 页执行。查表可知:设计单击夯击能为lOOOKN.m时,表而为填石土 层,有效加固深度取5m计算。根据公式H=0.5 7(H为加固 深度,h为落锤高度,M为落锤重量)计算可知理论落锤高度为 h=10(2H)VM Mh/lO =10X(2X5)7(10X10) =10m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设计图纸和试夯情况作适当调整 以满足工程所需。 333.工艺流程 6 334、强夯施工要点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强夯区域两边挖

10、临时排水沟。 (2)标设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星原地而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 落后,放下吊勾钩,测星夯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 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资料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 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依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35. 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1、 (1)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 致岀现挤岀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挖好明沟 排水,以确保施工质量。 (3)对强夯区域及时进行表而碾压。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土虚上或低 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而i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 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 336、质量保证流程 强夯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见下图: 前期准备 1 开工 报告 场地 淸理 i! 控制施工 场地 回填石渣 标高 设 图 计 纸 方 及 案 报 编 机 进 械 场 人 安 技 全

12、 术 教 场 测 地 量 布 量、 制 标 粒 普夯 CD 径 重复 t f I I 5 1 11 J . i i 含 控 it 泥 制 1 核 J 3 3 6、注意事项 1城层的铺设:在推土机场地平整之后,有坑洼或软土层的, 采用强度高的土层整平或换填,以方便机械通行及夯击。场地平整后, 标岀夯点位置,并量测场地高程。 2、强夯施工:在点夯时,要对每一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 次夯坑沉陷量.夯击坑周围土的隆起量以及埋设测点要进行量测和记 录,并注意夯击振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点夯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 满夯。 (1)在有建筑物段设置观测点,观测对相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2)起重机就位后,夯锤对

13、准夯点,并测量锤顶标高后开始施 工。根据计算得岀的夯锤下落高度进行锤击施工。 (3)夯击并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 夯,向夯坑内填料直至坑顶平齐,填料采用强度高的风化石,并记录 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 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岀影响施丄时,用挖机可随时清理。 (4)强夯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的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5)重新推平场地,用低能ft满夯,将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 量夯后场地标咼。 3s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 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 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

14、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7天; 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4、点夯时要保证夯锤的下落高度,确保夯击力。满夯时应遵循 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进行 防止漏夯并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 5、强夯产生的振动、操声、飞石对周边的建筑物、生产设备、 人居生活.休息等都有一定影响,根据现场情况,强夯场地左侧有圉 墙建筑物,需设减振沟。在K3+080处有一地方道路横穿过,需在道 路两侧设安全挡板,防止石子、泥浆飞溅伤人。 6、强夯施工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 象,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返工或换填处理。 7s强夯施丄必须专人指挥。机械作业时,配合

15、作业人员严禁处 在机*戒屜业和行走范W内,配合人员程机械行走范甬祚业時,机械必 须停止作业。 8、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 总结。同时配合业主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荷载板试验,检测路基加固的 效果,检验点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9、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 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 锤困难。 10、夯击遍数根据地质土的性质确定。设计采用4击,夯击遍数 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 击次数可增加,最后再以低能星满夯

16、2遍,满夯时可采用轻锤或低落 距多次夯击,锤印相切。 11. 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 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 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12. 根据初步夯击的参数,提岀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 应根据现场不同的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到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 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 的各项强夯参数。 13.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 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a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确定。 337、机械设备及

17、仪器设备情况 序 号 机械或设备 名称 型号 台套 数 性能 备注 1 全站仪 II术拓晋 康 GTS-102N 1 良好 2 水平仪 苏州一光 DSZ-2 1 良好 3 水平仪 苏州一光 DSZ-2 1 良好 4 履带式理車 机 25t 2 良好 5 夯锤 10 2 良好 6 发电机 250kW 2 良好 7 挖掘机 PC-220 2 良好 8 压路机 18YZ 1 良好 9 推土机 140KW 1 良好 1 0 抽水机 4 良好 1 1 铲车 ZJ50 1 良好 1 2 运输车 3 良好 11 四、施工进度 12 五、安全保证措施 强夯施工是使用特种设备进行施工的,因设备本身和外界因素的

18、影响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 失,本公司将在保持以往施工中良好安全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 全而控制安全措施,保证人员、机械设备及场周边建筑.交通等的安 全,保证在施工期不出现安全事故。 (1)首先健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由项目经理在现场全面管 理负责。从派往项目实施的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包插临时雇请的民 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必须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 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人人有责。项目经理是安全生 产的第一责任人。现场设置的安全机构,应按施工人员的1%3%配 备安全员。专职负责所有员工的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及预防事故的发 生。安全机构人员,有权按有关规定发布指令,并采取保护性措施防 止事故发生。设立专职安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巡视施工现 场安全情况,对项目部负责。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厂必须管安全”的 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 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 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领导、工程技 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木条款的各 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3)采取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