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0 1 0 年 宿 迁 市 教 师 职 称 考 试 试 题 及 含 答 案 一、 单选1. 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 , 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 教材的更新 B. 教师的发展 C. 学生的选择 D. 课程制度的变迁4.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

2、感,态度和价值观C. 知识 , 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 首倡 教师作为研究者 的学者是 ( A)A. 斯腾豪斯 B. 斯腾伯格 C. 杜威 D. 赫尔巴特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 其提出者为 (A )A. 加德纳 B. 推孟 C. 韦克斯勒 D. 加涅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 , 一般程序为 :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 式为(B )A. 讲解接受式 B. 示范模仿式C. 探究发现式 D. 情境陶冶式8. 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 ,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 教师是主体 , 学生是客体 B.

3、学生是主体 , 教师是客体C. 都是主体 D. 都是客体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B.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C.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D.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10. 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国家课程 D. 学科课程11.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A. 备课 B. 上课 C. 批改作业 D. 考试12.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 , 其中排在第

4、二位的是 (A )A. 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 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 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 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 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 学生 B. 学校 C. 教师 D. 校长14.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A. 学生 B. 教材 C. 教师 D. 校长15.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 B. 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 , 多选1. 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 改变课程功能 B. 调整课程结构 C. 精选课程内容 D. 改进教学方式2

5、. 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 , 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 ABC)A. 档案袋评定 B.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 表现展示评定 D. 成就测验3.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 , 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 情境 B. 协作 C. 会话 D. 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 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 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 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 民主的 B. 平等的 C. 对话的 D. 互动的6

6、. 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C)A. 学习者 B. 定向者 C. 促进者 D. 定论者7.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D. 平均性8.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 年,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 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A. 前沿性 B. 全局性 C. 基础性 D. 先导性10. 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A. 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7、B. 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 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 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 主要有( ABD)A. 家庭资源 B. 社会资源 C. 校园资源 D. 自然资源12. 当今世界 ,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A. 向学生回归 B. 向学校回归 C. 向教师回归 D. 向教育实践回归13. 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A. 可操作性 B. 验证性 C. 教育性 D. 探索性14. 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CD )A. 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 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 多方位研究

8、时期 D. 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 BCD)A. 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 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 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 , 判断(X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 ,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V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X)3 .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 ,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V )4. 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X )5. 自主学习就是自学 , 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X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

9、, 分科课程 , 必修课程 , 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V)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V )8. 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 ,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X )9. 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V)10. 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四, 简答1.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2. 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 本次课改中 , 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 实行 三级课程

10、管理 的作用是什么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五, 论述1. 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 以学为本 的设计思想2. 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3. 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4. 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四 , 简答1.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P8答:有六项具体目标 ,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 ,调整课程结构 ,精选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 ,改革考试和 评价制度 , 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 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5答:(1) 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 建立一支新

11、型教师队伍 .(3) 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 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5) 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 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P34-35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包含着三层含义 :(1) 以人 ( 学生 )的发展为本 ;(2) 倡导全人教育 ;(3) 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本次课改中 , 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P43答案 :(1) 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2) 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 综合性学 科, 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 , 对旧有

12、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 ;(3) 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 , 强调科 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 , 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 , 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 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 , 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 ,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 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 , 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 , 教材的权威消解了 . 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 地解读教材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P94 95答: 使学生通过实践 ,增

13、强探索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 和职业分工 , 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 的作用是什么 125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 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 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 , 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 的需求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首先 , 教师素质的高低 , 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教师通过自身

14、修养对学 生言传身教 , 学生通过 耳濡目染 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 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 果要好;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 , 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 , 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 ,对于缩小这个 落差 非常重要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 强调教师即研究者 ,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 , 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 ,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 , 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 发

15、选择课题 , 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P170 答:一,重视发展 , 淡化甄别与选拔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 重综合评价 , 关注个体差异 ,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 强调质性评价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 强调参与与互动 ,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 注重过程 ,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 , 论述1. 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 以学为本 的设计思想 P26 答:第一 ,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 , 新增加的两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突出了

16、作为学 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 , 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 学习的态度与情 感, 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 目中有人 , 以学为本 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 ,从学习领域 , 学习主题 , 目标要素 的学的角度 ,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 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 学生和学生发展 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 ,从教更好地为 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 学生发展 , 从教更好 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 自主探究 , 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 , 提供教学环境

17、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P50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 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 预设, 完全封闭 ,一切尽在 教师掌控 之中的现象 ,又要避免不适当地 ,漫无边际地 生成,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 引导, 塑 造 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详略得当 . 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 尽可能地将 三维目标 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 ,而不能仅有 知识点 ; 二是尽量考虑周到 ,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 况及多样化的对策 .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 ,宁可 粗一点 , 给现实的 ,活生

18、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 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 ,在教学后完善 , 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 ,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 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 ,教师要 与时俱进 , 与境俱进 , 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 生成价值 的问题 ,回答, 细节,情境等 ,让教学充满灵动 ,智慧与活力 ;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 ,学习主题有某种内 在联系 (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 ), 或是拓展 , 或是深化 , 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 教学的 开放与灵活, 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 ,创造性地学习 , 又

19、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 求.( 举例略 )3. 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P67 74)答案要点 :(1)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2) 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 ;(3)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4) 灵活运用多种教 学方法 ;(5) 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 ;(6) 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 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P180答 : 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 一 )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 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关注学生 , 教师 , 学校和课程发展 中的需要 ,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 ,激发学生 ,教师, 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促进其不断进

20、步 , 实现自身价值 .( 二 )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 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 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 施.( 三 )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全人的发展 , 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 ) 评价内容综合化 ,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尤其是创新 , 探究 , 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标准分层化 ,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 促进其在 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 五) 评价方式多样化 ,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

21、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 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如成长记录袋 ,学习日记 ,情景测验 ,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追求科学性 , 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B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DA.14 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 六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从单向转为多向 ,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 ,教师,家长,管理者 ,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 评价者的发展 .( 七 ) 关注发展过程 ,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

22、来, 使学生 , 教师 , 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 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 , 进入被评价 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宿迁市 2008 年中小学、幼儿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 60 小 题,每小题 0.5 分,共 30 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BA7 周岁B6 周岁C5 周岁D3 周岁2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DD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4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

23、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 是 B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 的教育应该培养 C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A.BC.D5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公德BD教育理论素养C.教育思想D职业道德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A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7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8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 学校、学生的要求,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24、体制。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9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A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C.16 周岁以上不满 17 周岁 D.18 周岁以下这三级课程是 DA.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 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12. 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表明教学中应贯彻DA.直观

25、性原则B 导向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启发性原则1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14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 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A 健康权B名誉权C 受教育权D隐私权15 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A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 教师已经

26、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16 小学儿童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 、“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说明他们较差。CA 观察的目的性B 观察的顺序性C 观察的精确性D 观察的深刻性17 新理念下的班主任, 是“学科专家”、“人生导师”、“学生的知心朋友与知己” 、“班级文化设计师”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BA 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B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C 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D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18 按

27、照有关法规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A 5B1C 2D3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BA 稳定性B 独特性C 整合性D功能性20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相互促进关系A 民主平等关系21.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C 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C.授受关系相互制约关系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B 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22.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工作的教师。A.教学德育C 学生团队23. 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C.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28、24.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书育人25.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的发现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探索未知领域2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A.环境遗传C 教育27.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A.顺序性C 稳定性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社会活动,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28. 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坚持性29.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B.激情A.心境C 应激D.移情30. “足智

29、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A.独立性BC.灵活性D31“知之深,爱之切”说明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D32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B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33.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BA.衣着整洁BC.举止端庄D逻辑性创造性A情感是认识的基础情感是意志的基础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言行一致谈吐文雅38.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7 小时. 10 小时C复式教学场教学B对外界的教育影有选择性被动地接受教育A.交往能力B .研究能力42. 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 管理能力 D 学习能力开始的A. 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30、C. 了解和研究学生D. 组建班集体43. 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A. 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 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44.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信条是“带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表达了教师应有 B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定的C.热爱学生A.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34.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 ,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35. 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BA.形状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深度知觉36.按照教育有关法规规定,小学生每日在校

31、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AA. 6 小时BC. 8 小时D37.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电化教学B.C. 课堂教学D.A. 消极地接受教育B.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39. 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 . 随意性B.娱乐性C .自觉性D.系统40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 C .陶冶教育法D .说理教育法41. 教 师的 教 育 专业 素养 除了要 有先进的 教 育 理念、 良 好的 教育 能力外 ,还要具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4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2、”体现了德育的B 导向性原则46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47三字经说: “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CA.信任学生B.了解教育对象C.严格要求学生D.和学生交朋友48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注意的CBB .小学、初中阶段D .幼儿园、高中阶段A.聚合思维B55.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C.思想品德教育D56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D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为主,校长、教A.广度 B.稳定性 C .分配D

33、.转移49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A.幼儿园、小学阶段C.初中、高中阶段 50.学生只根据教师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月照松林、清泉 流泻”的美丽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A.记忆B.想象C.注意D.知觉51 .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C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 加强“双基”教学52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CA讲授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循循善诱法53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最佳。AA

34、民主型B专制型 C放任型D集权型54“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B发散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抽象思维A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5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DA .说服法 B .榜样法C .锻炼法D.陶冶法5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A.顺序性B.阶段性59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BA.学校综合评价B教师自评C.教学实绩评价D学校领导评价60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作者是BA.秦观B 李清照C 苏轼

35、D 王勃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 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61新课程区别于现行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BCC.应对学生进行连续追问D 应对学生答及时评价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是ABCDA.依法执教,爱岗敬业C.团结协作,尊重家长63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ABCDA 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C 教学媒体的选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64下列表述中符合新课程评价功能的一种是ABCA.促进学生发展B.促进教师提高C改进教学实践D 应强调甄别与选

36、拔65.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A.行为观察面的评价方法中属于质性评价方法的是考试ACD学习日记BCDA 均衡性C 综合性B选择性D差异性62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下面属于中小学职C.成长记录袋66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仅仅做蜡烛、春蚕、火炬,原因是A.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淡化B. 时代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因为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C. 课程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从而与学生一道,同成 长,共进步D. 教师不但需要无私的奉献,而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67在课堂上出现令教师尴尬的突发事件时,教师

37、应该这样做ABDA 调控自我情绪B因势利导C.严肃地整顿纪律D.及时反省自问68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凡工作中要做到ABCDA.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BC.主动反思总结D69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努力做到A.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BC.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D70新时期学生的时代特点 BCDA.知识面狭窄BC.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多元化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ACD用成人的价值规范学生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见解是有价值的现代意识显著增强D .心理问题增多71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CD

38、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学生接受学习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72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BDA 问题应难度适当B 问题应有具体针对性( )。 ABCD生产力发展水平教师实际水ABD.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A. 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小组学习73. 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 教育目的 B.C. 儿童的年龄特征D.74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 使用教育教学

39、设施、设备、图书资料C.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D. 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7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CD )A. 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76. 新课程三维目标包括( )A.知识与技能BC.学生自主发展D77.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 ) ABC78. 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范,下面的行为没有违反规范的是 ACDA .提前候课,准点上课B.让影响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反省。C.严格课堂纪律D.按时下课不拖堂。79. 中小学的“双基包括ACA.基础知识 B .基本能力 C .基本技能D.基本技巧80.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 ( ) ACDA. 执行者 B. 主宰者 C. 创造者D. 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