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学论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2016 年 6月 1日摘要因果关系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刑事 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关键。一旦对危害行为或者危害结果二者其中之一认识错误,则会对 定罪量刑产生错误的判断。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社会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才能造成危害结 果,而如果未认识到该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且产生了危害结果,那么就是在因果关系 的判断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就是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包括介入被害人的行为、介入第三者的行为、介入行为人的行 为,如若对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介入因素认识模糊,则会在刑
2、 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出现误判或者量刑错误。因而要弄清楚危害行为中是否介入了被害人、 行为人或者第三方的具有影响结果的行为。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的查明是定罪量刑的标准之一,也是刑事责任的划分方法。因 而在刑事案件查明过程中定要谨慎,因为他关乎定罪量刑以及法律的公平正义。关键词: 因果关系;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刑事责任;认识错误目录1. .引言. 11.1选题背景 . 11.2研究意义 . 11.3主要结论 . 11.4文章结构 . 12.刑法上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 . 12.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 . 12.2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 . 22.2.1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 . 22.2.2因
3、果关系的断绝 . . 22.2.3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 . . 22.2.4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 . . 42.3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 . 43.认识错误的一般理论 . 43.1认识错误在刑法上的概念 . . 43.2认识错误的分类 . 43.2.1法律认识错误 . . 43.2.2事实认识错误 . . 54.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剖析 . 54.1对因果关系的概念认识错误 . . 54.2对因果关系的特征认识错误 . . 54.2.1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掺杂主观因素 . . 54.2.2对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模糊 . . 54.2.3对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的颠倒 . . 54.2.4对因果关系的条
4、件性和具体性一概而论 . . 64.2.5对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的单一认识 . . 64.3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认识错误 . . 64.3.1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 . 64.3.2对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认识错误 . . 64.4刑事责任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 . 6II4.5因果关系的错误 . 65.研究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意义 . 75.1避免在刑事案件查明因果关系中出现误区 . . 75.2对于定罪量刑提供了参考价值 . . 75.3促进法律的进步和法制的发展 . . 7参考文献 . 7致谢 . . 7III1.引言1.1选题背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当下以及
5、未来二十年中法律界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之 一,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刑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培养。1.2研究意义 对于刚刚入门的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有必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多加的巩固和练习,因 此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刑法学习来讲有很深刻的实践意义。1.3主要结论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也是定罪 量刑的参考条件之一。因而因果关系的研究和判定在解决各种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起着非 常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如若对危害行为或者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则会 对行为人产生不公平或者不合时宜的判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学术、社会影响。1.4文章结构 本文采取先分后总的形式。首先从
6、因果关系的概念、特征、判断标准、与刑事责任 的关系入手来全面分析因果关系;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认识错误的一般原理;最后再从二 者之间分析他们的联系及意义。2.刑法上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2.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是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 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也有的学者认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关系, 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我们通常采用后者的意见,并由此分 析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一)客观性。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表明因果关系是不会因个人主观意识而改变的, 他遵从的是已发生的客观的行为以及危害结果,同时也要求司法工作人
7、员在刑事案件的 因果关系查明中要客观、公正、公平。(二 )相对性。刑法因果关系的相对性也就是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 只能是人的危害 行为所对应的某一危害结果。而这里的危害结果指的是由行为人的不正当行为直接导致 的,并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危害行为引起的后果。(三)时间序列性。俗话说,凡事有因必有果。因而刑事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也理所应当 的有因有果。但这因果二者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所以时间序列性也是其基本的特征之(四)条件性和具体性。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相一致的是, 任何刑事案件 的因果关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复杂性。刑法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果多因
8、”或“一因多果”。一 种危害结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多个危害行为所导致。比如,甲和乙在没有意思联络的 情况下同时向丙开枪,并且都击中了丙的心脏,丙死亡,这里丙的死亡就是由于甲和乙 二人的两个危害行为所导致的。同样的,一个危害行为也可能导致多种危害结果。因此, 因果关系也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2.2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2.2.1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危险行为必须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如果这种危险是社会所允许的,就不存 在因果关系。另外,危险必须是行为人所制造的,如果危险并非是行为人所为的,一般 也不存在因果关系。如,甲希望乙死亡,又听说某地经常发生
9、雪崩,就向乙推荐去该地 游玩,乙遇到雪崩而死,这里甲的行为属于前者,因为雪崩是为社会所允许的,因而甲 的行为不构成犯罪。2.2.2因果关系的断绝 如果前条件对某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在此 情况下,前条件就不是结果的原因。如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 置。女友如驾车外出, 15 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 出 5 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这就属于典型的因果关系的断绝, 死亡结果和甲的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2.2.3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 如果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介入了其他因素,这就使得因果关系的判断变
10、得非 常复杂。所谓介入因素,是指介于先前行为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因素。介入因素在因果链 上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直接产生了结果,而且使得某些本来不会产生这种结果的先在行 为和结果发生了某种联系。(一)介入被害人的行为 第一,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不得不,或者几乎必然实施介入行为的,或者 被害人实施的介入行为具有通常性,无论该介入行为是否具有高度危险,行为人的行为 与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第二,行为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介入了异常行为,最终造成了结果;但结合被害人 的心理恐惧或者精神紧张等情形,其介入行为仍然具有通常性时,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 之间仍有因果关系。第三,介入了被害人不适当或者异常的行为,但
11、该异常行为属于行为人的管辖范围 之内的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介入了被害人不适当的行为造成了结果,如果该行为是依照处于优势地位的 行为人的指示实施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并不处于优 势地位, 而是被害人自我冒险导致结果发生地,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 系。第五,行为人实施行为后,介入的被害人行为对结果的发生只起了轻微作用的,行 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六,如果介入了被害人对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异常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七,外在暴力结合被害人特异体质引发结果,暴力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二 ) 介
12、入第三者的行为 第一,与前行为无关的介入行为导致结果提前发生的,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 关系。第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高度危险,医生或者他人的严重过 失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有 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高度危险,介入医生或者他人的过失行为而未能挽救伤者生命的,行 为人的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第三,行为人实施行为后,通常或者必然会介入第三者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 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实施行为后,介入了有义务防止危险现实化的第三者的行为,如果第 三者能够防止而没有防止危险,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
13、关系,第三者的行 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五,行为人的行为与介入的第三者行为都对结果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二者的行 为与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三 ) 介入行为人的行为 第一,故意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的高度危险,介入过失行为造成结果的,前行为与 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二,过失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的高度危险,介入故意或者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结果 的,介入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三,故意或者过失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发生的高度危险,介入的故意或者过失行 为不对结果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后行为对结果 的发生起决定作用,而且前行为通常不会引起后行为的,后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
14、因果关系。如果前后都是过失行为,对结果的发生都起决定作用的,则前后行为与结果都有因 果关系。2.2.4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一)假定的因果关系。 A 行为导致结果的发生,但是即使没有 A 行为,由于其它情况 结果仍会发生。(二)二重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能导致结果发生,即两个以上的行为,没有意 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导致结果的发生。(三)重叠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不能导致结果发生,相互之间没有意思联络, 数行为共同作用而导致发生危害结果。2.3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是刑 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也就是说,如果刑法上因果关系不存在,行
15、为人就不需要对危害结 果承担刑事责任;但同时,如若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他因素介入导致的, 也不一定会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是不能完全分开,也不 能完全等同的。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包括两点:第一,刑法的因果关系决定着刑事责任的有无。如若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 没有因果关系,自然不必负刑事责任,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产生,则 必须要负所应当负的刑事责任。第二,刑法因果关系通过行为人主观认识对刑事责任产生影响。根据主、客观相一 致的原则,只有在行为人对特定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或具有认识可能的情况下,这种因 果关系才能真正成为影响、决定刑事责任的
16、客观基础。3.认识错误的一般理论3.1认识错误在刑法上的概念 刑法上所说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 情况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错误可能影响罪过的有无与罪过形式,也可能影响行为人 实施犯罪的既遂与未遂,从而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3.2认识错误的分类 认识错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指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形态,刑法学上将这种主管意 识形态分为两类,包括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以及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3.2.1法律认识错误 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理解(一)假想的犯罪 即误认无罪为有罪。
17、意思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认定的范围内不是犯罪,但是行 为人却误认为构成了犯罪。而对行为人行为的认定是依据法律来判断的,并不能因行为 人本身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行为作出变化。(二)假想的不犯罪 即误认为有罪为无罪。行为人的该行为在法律上已经构成了犯罪,但该行为人却误 认为不是犯罪。这种情况不能因为行为人本身的误解而不追究其法律责任,仍然要按照 其危害结果来定罪量刑。(三)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的误解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表示确认,但是究竟应当被处以什么样的刑法存在 不正确的理解。而这种情况,只能根据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结果来定罪量刑, 不能因其主观上对自己行为的错误认识
18、而受影响。3.2.2事实认识错误 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不正确理解。包括对客体、对象、行为实际性质、工具和因 果关系的认识错误。4.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剖析4.1对因果关系的概念认识错误 前文讲到因果关系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 识是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关键。一旦对危害行为或者危害结果二者其中之一认识错误, 则会对定罪量刑产生错误的判断。4.2对因果关系的特征认识错误4.2.1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掺杂主观因素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在前文讲过是因果关系的首要特征,也是基础性特征,如果在定 罪量刑过程中对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产生的危害结果方面掺杂过于主观性的判断,则会 影响量
19、刑的公正性,同时也违背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4.2.2对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模糊 因果关系的相对性是针对某一危害行为对应的危害结果的特定性,因而在刑事案件 查明因果关系的过程中要对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有相对性的认识,认清原因和结果。4.2.3对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的颠倒 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是具有先后顺序的,如果将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时间颠倒, 就会因缺乏逻辑性而对案件的查明和审判造成困难。4.2.4对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一概而论 每个刑事案件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都是有自己的特殊条件的,如若将其都一概而 论,就会混淆因果关系,从而对因果关系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错误的结果。4.2.5对因果关系
20、的复杂性的单一认识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在前文讲到他有“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两种表现形式。如 果只是单一的认识到某一方面,比如对多个危害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仅仅只是单一的认 识其中一种危害行为,那么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以及案件的性质来讲都会产生影响或者 错误的审判。4.3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认识错误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包括三个要素: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因果关系的断绝、 介入因素。而关于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和因果 关系的介入因素来说。4.3.1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社会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才能造成危害结果,而如果未认识
21、到该 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且产生了危害结果,那么就是在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中出现了错 误,也就是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4.3.2对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认识错误 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包括介入被害人的行为、介入第三者的行为、介入行为人的行 为,如若对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介入因素认识模糊,则会在刑 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出现误判或者量刑错误。因而要弄清楚危害行为中是否介入了被害人、 行为人或者第三方的具有影响结果的行为。4.4刑事责任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的查明是定罪量刑的标准之一,也是刑事责任的划分方法。比 如说,行为人的所知重于所犯,以所知认定犯罪未遂;所犯重于所知,以行为人对于实 际造成的危害结果,来决定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4.5因果关系的错误 因果关系的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以及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的认识,主要包括四种情况:第一,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达到犯罪结果,但是事实上并未发生这种结果。 在客观上该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但在主观上该行为人却有主观上的故意。第二,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该行为人却误认为是自己的行为造 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广东金融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消防-实务复习测试有答案
- SMIC ERP BPR项目软件版本升系正式变更 接口单点测试 6-1-367-某大型企业SAP ERP方案21
- 中级会计实务复习试题
- 美的置业合同范本
- 科技前沿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挂职交流合同范本
- 新版加油站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脑出血课件完整版本
- 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试题(真题+训练)
- 长护险定点机构自查报告
- GB/T 6003.2-2024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 2025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课件
- 人工智能大模型
- 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重庆市江北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考聘用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 让我们一起去追“星”!两弹一星之核弹老人魏世杰课件高二下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