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_第1页
历年高考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_第2页
历年高考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_第3页
历年高考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建国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据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尚有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

2、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

3、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

4、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1 / 4”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

5、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

6、重。小学虽无升学压力,但对教师的评估主要还是要通过考试。老师便把一些儿童作文经典之类的程式塞给学生去套,去抄,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这确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笔者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

7、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误区三:语文作业“熟能生巧” 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除了如邹静之女儿所作的如对“灰溜溜”的解释,对按照“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来写出的唯一正确的成语“惟妙惟肖”一类的刻板和无谓的作业外,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他们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

8、思,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的小学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广泛实验,研究一个合理的练习量和练习间隔。搞清楚想通过某一次课外作业就使学生终身不忘是有悖记忆规律的。如果这种研究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靠行政手段去划一地减负,必将走入另一个极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业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