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_第1页
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_第2页
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_第3页
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_第4页
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由146份鲜血作证:她有1000个活下去的理山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她患上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快乂恶化成口血病, 骨髓移植成了活下去的惟一希望。面对父母无力承担的巨额手术费,她决定为自己 开辟一条自救之路,一点一点积攒活下去的希望。在和死神赛跑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自己倒下,她给自己找了 1000个活下去的 理山她的故事,引发了 146份鲜血为底色的浩浩荡荡的爱心行动一一坚强面对,给自己1000个活下去的理曲2005年4月,夏丽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被一场噩梦击碎了。夏丽今年24岁,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系学生。她的父亲夏海静是一名建 筑工人,母亲李菊华是家

2、庭妇女,一家人过着普通却幸福的生活。2005年4月,正在读大二的夏丽连续多日低烧,在南京打零工的母亲忙带着她 去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检查。很快,结果出来了,夏丽得的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血,这种病再往下发展就是口血病。李菊华顿时傻了,她要求重新抽血检查,可结 果还是一样。鉴于夏丽的家庭经济情况,医生只能对她进行保守治疗,一个星期输两次血, 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医生说很难预料。但如果不治,夏丽熬不过三个月。住院后,夏丽整个人都变了,总是望着天花板发呆。短短儿个月,父母为她花 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把惟一的一套住房以6. 5万元的低价卖了出去。她不能让 父母倾尽家产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啊住院四个月后,

3、夏丽坚决不愿再输血, 让妈妈带她回家。可一旦不输血,夏丽的生命就危在旦夕,李菊华怎么舍得她和 丈夫轮流守在女儿旁边,哄她劝她,但夏丽就是不听,连饭也不愿吃。2005年9月13 0,夏丽从昏睡中醒来,她听见母亲悄声对父亲说:“你动作轻 一点,丽丽好不容易才睡着。”父亲点头,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外。这一切,都被夏 丽看在眼里,她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生病以来,她只顾感受自己的痛苦,何曾想 到父母的痛苦,父母的心里肯定比她苦得多啊她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只有她一 个孩子,如果她不在了,他们能活得下去吗,夏丽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镜头:若干年后,风烛残年的父母生病了,相互 搀扶着去医院挂号、拿药,医生不解地问

4、:“你们家孩子呢,”老两口摇摇头直掉眼 泪”,,夏丽泪流满面,她不敢再往下想,她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写道: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因为我有1000个理由:1、我还年轻,有大好的前程;2、爸 爸妈妈需要我,我是他们的宝贝疙瘩;3、我要给爸妈买一套大房子,必须治好病去 挣钱;4、爸妈退休后,我要带他们去国外旅游;5、妈妈老了,我可以帮她剪指屮; 6、我要生个孩子,像妈妈疼我一样疼他(她);7、我要去看海,牵着我的baby,夏丽写啊写啊,写了满满一本子,直到写得自己泪流满面。晚上,母亲坐在她 的床头,一页一页翻看她的本子,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本子上”艰难自救,很多人陪着一点也不寂寞2006年1月,

5、夏丽病情恶化,由再生障碍性贫血转为白血病,骨髓移植成了她 活下去的惟一办法。医生告诉李菊华:“移植手术大约需要三四十万,不包括后续 治疗费用。”为了给女儿看病,李菊华已经求遍了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过了,现 在还欠着人家十儿万没还。李菊华试探性地问夏丽:“要不,咱们去找一下记者,请他们帮助呼吁一下。” 夏丽一把拉住了她:“得病的人又不止我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咱们谁也不 找”女儿的话说得斩钉截铁。李菊华以为女儿要放乔治疗,心都要碎了,她“扑通” 一声跪在女儿跟前,儿乎要哭出声来:“丽丽,你答应过妈,要好好地活下 去,你不能讲话不算数啊”夏丽赶紧把妈妈扶起来,一点一点替妈妈拭去眼角的泪珠,说:

6、“妈,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女儿要自己救自己我有一个计划,正要和你们商量。” 夏丽的计划是:休学,在学校里摆一个小吃摊,凭自己的劳动筹集手术费。这 个计划已经在夏丽的脑子里盘桓了很久,自从那天她给自己列出了 1000个活下去 的理由,她就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不拖累父母,不拖累同学,依靠自己的力量活 下去,不到医院输血的时候,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只要身体允许,她喜欢 在校园里走走,她发现学校里虽然有食堂,但校门口的小吃摊更受学生欢迎。自己 何不也摆个小吃摊,别人能挣到钱,她也一定能挣到钱。“这能行吗,一个小吃摊能挣多少钱,要挣到何年何月,还有,你的身体能吃得 消吗,”李菊华不无担忧地看

7、着夏丽。夏丽拿起妈妈的手,让她把手贴到自己的心 窝上,说:“妈妈你听,女儿的心脏跳得多欢啊,你不用担心我的身体。能挣多少 是多少,总比歇着等死好,就是挣不够做手术的费用,总算跟命运拼了一回,死了 也不留遗憾。”“行,爸爸支持你”夏海静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为有这样坚强而乂自信的女儿感到骄傲。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李菊华留下来帮夏丽,夏海静回去上班。夏丽找到了学校后勤部经理,问能不能在食堂门口摆个小吃摊。学校规定不许 在校内摆摊设点,经理很为难,但鉴于夏丽的特殊情况,他决定跟学校领导作一次 汇报。学校领导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同意了夏丽休学开店的请求。夏丽乐坏了,立即忙活起来。儿天后,在学校食堂门口,夏丽

8、的早点摊开张 了。早点是她自己摸索着做的煮鸡蛋和煎饼,由于品种单一,生意很不好,第一天 只卖了六元钱。拿着这六元钱,夏丽再次品尝到了绝望的滋味,这样下去,就算攒十年也凑不齐手术费啊医生说她最好的手术时机只有一年,错过这个时机,自己 活下去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夏丽想了一个点子,她制作了一张问卷调查表,散发给到食堂来打饭的学生。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小吃是鸭血粉丝。可鸭血粉丝对配料要求特 别严格,夏丽吃过但并不会做。根据网上下载的制作方法,夏丽做出来的鸭血粉丝 不仅样子难看,味道也很怪,好儿天都无人问津。经过多方打听,夏丽得知南京市口下区有一家小吃店的鸭血粉丝特别美味可 口,每天来吃的

9、人都排起了长龙。夏丽决定去取取经,她扮作顾客去了那家店。小 吃店里挤满了人,老板娘忙前忙后,生意好得不得了。夏丽也点了一份,鸭血滑嫩 可口,烫菜味道鲜美,汤底不咸不淡,还有股特别好闻的香味。回到家,夏丽乂摸 索着做了一份,可做出来的味道还是很难吃。端着失败的鸭血粉丝,夏丽问妈妈:“如果我去找那家店的老板,让她教我, 她会同意吗,”李菊华觉得女儿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别人的秘方哪会随便传人。 夏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去“卧底学艺”,去那家店里应聘做服务员。夏丽的身体哪受得了这样的重负,她只坚持了两天,便累倒在厨房里。老板娘 吓得不行,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李菊华赶来后,老板娘问是怎么回事,李菊华不敢

10、 隐瞒,含泪说出了实情。老板娘一边听一边抹眼泪,她哽咽着抓住李菊华的手 说:“大嫂,我也是有儿有女的人,等孩子出了院,你让她去找我,我教她。”夏丽一出院就投在了老板娘门下,经过老板娘手把手的调教,不到一个星期夏 丽就“毕业” 了。小吃摊重新开业。山于得到了真传,夏丽的鸭血粉丝很快火爆校 园。她和妈妈两个人忙不过来,乂从老家喊来一位亲戚帮忙。考虑到光卖鸭血粉丝 品种太单一,夏丽乂推出了青团子、糯米饼、烤肠、玉米等很多适合学生口味的新 品种,小吃摊更火了。多日的劳累让夏丽的身体有点吃不消,更多的时候小吃摊只能靠李菊华和亲戚 两个人维持,很多客人等不及,只得离开。夏丽班上的同学看了都替夏丽着急,他

11、们自发组建了一个志愿小分队,每天轮流来帮夏丽。有个同学想到了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在小吃摊旁边贴出一张海报,把夏丽生 病需要钱治病的事写了出来,呼吁大家都来照顾夏丽的生意。夏丽看到海报后,不顾同学们的反对把海报撕了。同学们不理解夏丽的做法, 但夏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顾客仅仅是冲着她的病来吃小吃,那吃一回、吃两回, 不会吃三回,谁也犯不着为了献爱心老是让自己的胃遭罪啊相反,如果自己的小 吃做得好,不要人家献爱心,人家也会来,这样的生意才能做得长久,而且自己赚 每一分钱心里都踏实。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知道了夏丽筹钱治病的事。有一天,夏丽在顾客留 言簿上看到了这样一句留言:“不管前面有多少苦难,我们

12、都会陪着你,很多人 都会陪着你。”念着这句朴实的话,夏丽觉得有股涓涓细流,暖暖地从她的心底流 过。她拿出那本随身带着的本子,在“为什么我要活着”的第697个理由后面写到: 因为有很多人陪着我,我一点也不寂寞。每天晚上从小吃摊回到家,夏丽都要把赚来的钱一元一角一分地放进一个大盒 子里。她对妈妈说:“等这个盒子攒满了,我就可以动手术了。”生命暖阳:146份鲜血为她助跑夏丽的故事借助她的鸭血粉丝,从一个班级传到另一个班级,从一个系传到另 一个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同学们被这个坚强自救的女孩感动着,一场荡涤灵魂 的爱心行动在一个温热的午后开始酝酿。这一天是2006年4月22日。夏丽班上的同学帮夏丽将小

13、吃摊的桌子抬回出租 屋,然后乂帮夏丽把中午赚到的钱一张一张铺平,准备放进盒子里。李菊华不无遗 憾地对夏丽的同学说:“中午赚的钱不要放进盒子里了,夏丽下午要去换血。”尽 管同学们知道夏丽每个星期都要换两次血,每次换血都要花好儿口块钱,但眼睁睁 地看着刚刚赚到的钱乂要被取走,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十分沮丧。这样下去,这个 盒子何时才能攒满,攒不够钱,夏丽何时才能做手术,“不如咱们给夏丽献血,夏丽换多少次,咱们献多少次,发动全校的人都来 献。” 一位姓曹的学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儿个同学立即回去张罗,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愿意献血的人不少,但他们中很多人 的血型与夏丽血型不

14、相符。有同学想到了一个办法: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协商,请求“以血换血”,就是把 他们献出来的血换成与夏丽血型相符的血浆后再输给夏丽。大家派出了两个同学做 代表,立即去南京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 时拿不定主意。两个代表知道他们肩负着全班乃至全校学生的希望,不能轻易放弃,他们拿着 夏丽的照片,径直找到红十字会的领导,指着照片上的夏丽说:“她才二十二岁, 如果你们不救她,她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红十字会的领导最终被打动了,同意 了“以血换血”的方案,并承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采血车开到学校里面 去釆血。回到学校后,儿个同学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制作了一份海报

15、,贴在食 堂门口。海报是这样写的:“”,,她从一张煎饼、一个鸡蛋开始,默默积攒活下去的希 望,她的鸭血粉丝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坚强,什么叫信念,什么叫无畏;上帝留给她 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争分夺秒地同死神赛跑,我们不希望她的步伐慢下来,那 么,请你也进入跑道,用我们澎湃的血液为她助跑”,,”海报贴出去才两天,已有一百多名同学前来报名,要求献血。他们中有的人连 夏丽的面都没见过,可他们都听说过“鸭血粉丝的故事”。红十字会的献血车开进校园的那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学校的操场上排起 了两条长龙,每个人临到自己时都对医生说:“多抽一点,我身体能行。”红十字 会的工作人员被这样的话语感动着,眼里总是湿漉漉

16、的。当天,有146个人参与了这次“以血换血”的行动。献血车开走后,同学们把 146张献血证送到夏丽手里,这146张献血证可以为夏丽节省近四万元的输血费 用。夏丽双手捧着证书,全身颤抖,泪水一次乂一次模糊了双眼。她明白,从现在 开始,她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这146个同学、师长,属于爸爸妈妈,属 于那个教她做鸭血粉丝的阿姨。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权利放乔自己的生命,她必 须好好地活下去,这是她的责任和义务夏丽知道自己不能太累,但是为了尽快挣够手术费用,她只能强撑着,往往在 寒风中一站就是两个小时。2007年1月的一天早晨,夏丽倒地昏了过去。医生检 查后说再不做手术,她随时有可能死亡。可夏丽的

17、小吃摊到现在只攒了 6万元,离 三十万的手术费还差很远。原本以为有时间和死神赛跑,可谁知死神已经没有耐心 To夏丽不能死同学们不愿放弃,老师们不愿放弃,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不愿放 乔,他们准备集全体师生和南京市民的力量作最后一搏:一场名为救救卖粉丝的 女孩的爱心义演,于2007年2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礼堂举行。很多市民到 现场观看演出,江苏经济台男生宿舍栏口主持人成思杰担任主持人。“曾经,我觉得阳光都冷,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等待奇迹,还是绝望和 死亡,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活着成了我最卑微的念头。可有你们,我觉得 脚下的路不再孤独,是你们一点一点拨亮了我生命的烛光,和你们为我所做的事比

18、起来,谢谢两个字的分量那么轻,可我也只能说声谢谢。”当李菊华代表 女儿朗读这封信的时候,台下的每个人都哭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生捐款十余万元;无锡慈善志愿者协会捐款10万元;此外 还有部分小额捐款。无锡慈善志愿者协会在一封给夏丽的邮件中写道:“你感动了 南京,所以南京给了你生命。”2007年3月21日,夏丽终于筹够了手术费用,在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 院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夏丽的病床前贴满了红纸条,那是同学们去市中心央求999 个陌生人写的小纸条,象征长长久久,他们希望这些红纸条能给夏丽带来好运。陌 生人的祝福,同学们的祈愿,汇成一股足以同死神抗衡的力量,不仅帮助夏丽顺利 完成了手术,还陪伴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