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第五章 体液葡萄糖检验体液葡萄糖检验2n本章内容概要:本章内容概要:第二节第二节 体液葡萄糖测定体液葡萄糖测定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3n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1 1、掌握掌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推荐方法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推荐方法及临床意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程序和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程序和临床应用。2 2、熟悉熟悉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诊断程序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诊断程序 3 3、了解了解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糖代谢紊乱。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糖代谢紊乱。41 1、氧化供能:、氧化供能:分解代谢提供人体分解代谢提供人
2、体75%75%能量;能量; 2 2、人体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组成成分之一:糖占人体干重的糖占人体干重的2%; 2%; 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与肌肉中;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与肌肉中; 形成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激素、酶、受体等)、糖脂(神经组织和细形成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激素、酶、受体等)、糖脂(神经组织和细胞膜重要组分);胞膜重要组分); 3 3、转变:、转变:其它糖及糖衍生物(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非糖物其它糖及糖衍生物(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和核酸)。质(脂肪、氨基酸和核酸)。 p糖的生理功能(能量资源和结构材料)糖的生理功能(能量资源和结构材料)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
3、 一系列代谢变化一系列代谢变化5p体液糖的测定项目:体液糖的测定项目:血糖浓度测定血糖浓度测定口服糖耐量试验口服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糖化血清白蛋白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测定胰岛素测定胰岛素测定C-C-肽测定等肽测定等6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p血糖及正常血糖水平血糖及正常血糖水平: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 空腹波动在空腹波动在3.893.896.11mmol/L6.11mmol/L(7070110mg/dl110mg/dl) 餐后餐后2h2h内应内应7.8mmol/L7.8mmol/L(140mg/dl140mg/dl)。)
4、。 7p 8(一)(一) 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3.896.11 如果血糖的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阈(8.9mmol/L)葡萄糖由尿液排出,出现糖尿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要动态的平衡,需要体内神经系统、内公泌激素、肝、肾等组织器官的协同作用10二、血糖浓度的调节二、血糖浓度的调节1 1、肝脏调节作用、肝脏调节作用: :肝内有许多糖代谢的特异性酶,当机体需要肝内有许多糖代谢的特异性酶,当机体需要时,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这些酶的活性改变,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时,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这些酶的活性改变,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相对恒定
5、。双向调控功能:从器官水平通过神经双向调控功能:从器官水平通过神经- -激素的作用,使激素的作用,使肝细胞内各种糖代谢的酶活性改变。肝细胞内各种糖代谢的酶活性改变。升糖调节升糖调节1 1:具有活性很高的葡萄糖:具有活性很高的葡萄糖-6-6-磷酸酶,可促进肝糖原水解,磷酸酶,可促进肝糖原水解, 补充和升高血糖。补充和升高血糖。升糖调节升糖调节2 2:肝脏具有活性高且易诱导的糖异生酶类,禁食或饥饿时能肝脏具有活性高且易诱导的糖异生酶类,禁食或饥饿时能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占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占55-90%55-90%)。)。降糖调节降糖调节: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合成、和抑制肝:促进
6、组织摄取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合成、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112 2、神经调节作用、神经调节作用部位部位 1 1、下丘脑、下丘脑 2 2、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感神经) 内脏神经迷走神经 方式:方式: 1、直接作用于肝脏发挥调控作用;直接作用于肝脏发挥调控作用; 2、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核具有相反的效应、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核具有相反的效应,它们通过内脏神经和迷走神经,引起激素的分,它们通过内脏神经和迷走神经,引起激素的分泌而影响血糖。泌而影响血糖。133 3、激素调节作用:两组、激素调节作用:两组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降低血糖浓度的
7、激素 胰岛素胰岛素(主要)(主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降血糖机理胰岛素降血糖机理: :1 1、加快葡萄糖转运速率、加快葡萄糖转运速率2 2、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原合成3 3、加速糖氧化分解、加速糖氧化分解4 4、促进糖转化为脂肪、促进糖转化为脂肪5 5、抑制糖异生、抑制糖异生14 胰岛胰岛细胞细胞 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 胰岛素胰岛素 C C肽肽 有活性有活性 无活性无活性胰岛素结构胰岛素结构:51个个aa的蛋白类激素的蛋白类激素 等摩尔等摩尔15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16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取决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取决于:1 1、靶细胞上胰岛素受
8、体的绝对或相对数量、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绝对或相对数量2 2、到达靶细胞的胰岛素浓度、到达靶细胞的胰岛素浓度3 3、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亲和力、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亲和力4 4、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细胞内改变情况、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细胞内改变情况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 皮质醇皮质醇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升高血糖的机制:升高血糖的机制: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肝糖原分解 加强糖异生加强糖异生 抑制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合成 减少葡萄糖氧化供能减少葡萄糖氧化供能18n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9、低血糖症低血糖症 酮症酮症 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二、二、 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19( (一一)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高血糖症: :空腹血浆血糖(空腹血浆血糖(FPGFPG)浓度超过)浓度超过7.27.2 mmol/Lmmol/L生理性:包括生理性:包括饮食性饮食性(高糖(高糖饮食)或饮食)或情感性情感性(情绪紧张,(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肾上腺分泌增加)病理性:见于病理性:见于糖尿病;内分泌腺糖尿病;内分泌腺(甲(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胰岛细胞状腺、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胰岛细胞功能亢进);功能亢进);颅内压颅内压升高刺激血糖中升高刺激血糖中枢;呕吐、腹泻、高热等
10、引起的枢;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的脱水。脱水。尿糖:尿糖:若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值若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值8.9mmol/L8.9mmol/L,出现尿糖。,出现尿糖。20、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diabetes mellitus,DM) 定义:定义: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系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系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足,或利用缺陷引起。临床特征:临床特征: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出现糖尿。长期患有糖尿病常有脂类、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出现糖尿。长期患有糖尿病常有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眼、肾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
11、等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眼、肾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并发症。严重者。严重者还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酮症酸中还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酮症酸中毒等,重者可致死亡。毒等,重者可致死亡。212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 1、胰腺、胰腺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2 2、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DMDM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血糖测定、尿糖测定、血糖测定、尿糖测定、OGTTOGTT、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测定、肽测定、胰血清蛋白测定
12、、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测定、肽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及相关代谢产物测定。岛素释放试验以及相关代谢产物测定。 糖尿病的分型(国标糖尿病学会推荐)根据病因分四型 1.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占糖尿病的5-10%,主要病变在于胰岛细胞破坏使胰岛素绝对缺乏,对胰导素治疗敏感 2.型糖尿病 多见于中年人(肥胖者)病因不明确,可能是存在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细胞的功能减退,占糖尿病的90%以上 3.特殊类型糖尿病 见于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糖 24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不主张作第三次,不主张作第三次OGTT试验。试验。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对妊娠24-28周有D
13、M倾向(肥胖、尿糖阳性、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妊娠期妇女可在空腹条件下口服50克葡萄糖,测定1小时血糖浓度,若7.8mmol/L,需进行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空腹血糖5.3mmol/L糖尿病的代谢变化 糖尿病会导致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改变,表现为 1.高血糖症:血糖来源增加而去路减少 2.糖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而出现尿糖,进一步出现酮体,多尿,水盐的丢失 3.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由于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转变成乙酰CoA生成酮体和胆固醇 4.酮血症:当酮体产生过多,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会形成酮血症和酮尿症27(二)低血糖症(二)低血糖症 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是指血糖浓度低于3.89m
14、mol/L3.89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时临床出现时临床出现( (心悸、出汗、精神失常、休克等)一系列因血糖心悸、出汗、精神失常、休克等)一系列因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症候群。浓度过低引起的症候群。n发病原因:来源发病原因:来源 去路去路激素效应:升血糖激素缺乏,降血糖激素过剩。激素效应:升血糖激素缺乏,降血糖激素过剩。肝病变:肝功严重损伤致肝糖原减少和糖异生严重障碍。肝病变:肝功严重损伤致肝糖原减少和糖异生严重障碍。长期饥饿或剧烈运动时代谢率增加,血糖消耗过多。长期饥饿或剧烈运动时代谢率增加,血糖消耗过多。28n分类:分类:低血糖症低血糖症空腹性低血糖:临床常见(如果反
15、复发作常提示有器质性疾病如空腹性低血糖:临床常见(如果反复发作常提示有器质性疾病如胰岛素瘤)胰岛素瘤)刺激性刺激性低血糖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症反应性低血糖症外源性低血糖症外源性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症半乳糖性低血糖症半乳糖性低血糖症餐后性低血糖症餐后性低血糖症功能性低血糖症功能性低血糖症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伴有的低血糖症受损伴有的低血糖症营养性低血糖营养性低血糖29(三)酮症(三)酮症1、概念:概念:n酮体:酮体: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羟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羟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20%78%2%n酮血症:酮血症:酮体形成过多引起血中含量增高,称为酮血症。酮体形
16、成过多引起血中含量增高,称为酮血症。酮体形酮体形成过多成过多的原因的原因糖尿病:糖尿病:糖摄取不足:脂肪动员糖摄取不足:脂肪动员糖原贮积病:脂肪动员糖原贮积病:脂肪动员碱中毒:代偿碱中毒:代偿302 2、酮体的生成:、酮体的生成: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脂肪酸分解脂肪酸分解3 3、酮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酮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不能同时检测酮体三种成分)(不能同时检测酮体三种成分)Gerhardts 氧化铁试验氧化铁试验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硝普纳反应硝普纳反应丙酮丙酮n测定测定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如有酮体存在,需确定酮酸中毒状态、如有酮体存在,需确定酮酸中毒状态 2、酮血症的诊断对指导胰岛素治疗
17、最有价值。、酮血症的诊断对指导胰岛素治疗最有价值。31(四)半乳糖血症(四)半乳糖血症1、概念:概念: 半乳糖血症是机体半乳糖血症是机体不能转化利用半乳糖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不能转化利用半乳糖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种常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血和尿中半乳糖增高血和尿中半乳糖增高。2、生化缺陷:生化缺陷:酶的缺陷酶的缺陷半乳糖半乳糖半乳糖半乳糖-1-磷酸磷酸葡萄糖葡萄糖-1-磷酸磷酸UDPGUDP-半乳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半乳糖激酶半乳糖激酶半乳糖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磷酸尿苷转移酶 (最常见)(最常见)UDP-半乳糖半乳糖-4-差向酶差向酶n
18、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酶缺乏导致酶缺乏导致半乳糖和半乳糖半乳糖和半乳糖-1-磷酸沉积在磷酸沉积在肝脏、肾脑、眼晶状体肝脏、肾脑、眼晶状体和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引起相应的病变。中,引起相应的病变。n代谢过程:代谢过程:32第二节第二节 体液葡萄糖测定体液葡萄糖测定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清或血浆,抗凝剂选择草酸钾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清或血浆,抗凝剂选择草酸钾-氟化钠抗凝剂氟化钠抗凝剂标本处理:标本处理:1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血糖在室温下以每小时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血糖在室温下以每小时5%的速度在下的速度在下降),如不能及时检测要分离后放置降),如不
19、能及时检测要分离后放置2-8度冰霜保存度冰霜保存一、血糖测定一、血糖测定测定测定方法方法无机化学法无机化学法有机化学法有机化学法酶法酶法33(一)无机化学法:(一)无机化学法:Folin-Wu法,基于葡萄糖醛基的还原性法,基于葡萄糖醛基的还原性(二)有机化学法:邻甲苯胺法、联苯胺法、氨基联苯法等(二)有机化学法:邻甲苯胺法、联苯胺法、氨基联苯法等Cu2+OH-Cu+ Glu磷钼酸磷钼酸显色显色邻甲苯胺邻甲苯胺 + Glu 葡萄糖基胺葡萄糖基胺 希夫氏碱希夫氏碱 蓝绿色化合物蓝绿色化合物缩合缩合脱水脱水分子重排分子重排特异性差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干扰因素多(三)酶法(三)酶法(1 1)己糖激酶法(
20、)己糖激酶法(HKHK)(2 2)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ODGOD法)法)(3 3)葡萄糖脱氢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GDHGDH)34 葡萄糖葡萄糖ATP己糖激酶己糖激酶葡萄糖葡萄糖-磷酸磷酸ADP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NADP G-6-PD -磷酸葡萄糖内酯磷酸葡萄糖内酯+NADPH NADPH在在340nm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与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与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n原理:原理:、己糖激酶法(法)、己糖激酶法(法)评评 价价 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 干扰因素少,干扰因素少,不受溶血、脂血、黄疸、尿酸、维
21、不受溶血、脂血、黄疸、尿酸、维生素生素C、肝素、肝素、EDTA等干扰,等干扰,适用于自动化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分析,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 试剂较贵。试剂较贵。362、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分为质谱法(速率法)、比色法分为质谱法(速率法)、比色法n原理:原理:葡萄糖葡萄糖O2+H2O GOD 葡萄糖酸内酯葡萄糖酸内酯2O2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用氧电极监测溶液中氧的消耗量,氧消耗量与葡萄糖浓是用氧电极监测溶液中氧的消耗量,氧消耗量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度成正比22O2 + 4-氨基安替比林氨基安替比林+酚酚 POD 红色醌类化合物红色醌类化合物 + 2O +O
22、2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是与过氧化物酶(是与过氧化物酶(POD)偶联,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偶联,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同时使色素原性氧受休氧,同时使色素原性氧受休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即化合物,即Trinder反应反应,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比评评 价价 特异性较低特异性较低,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VC、胆、胆红素、溶血、红素、溶血、 GSH等可消耗过氧化氢,使结果等可消耗过氧化氢,使结果偏低,偏低, 操作简单操作简单,准确度与精确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准确度
23、与精确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 线性范围较好,适用于常规检验,是线性范围较好,适用于常规检验,是卫生部临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方法检验中心推荐方法。38二、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二、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一)(一) 生理性高血糖生理性高血糖 见于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也可见于见于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也可见于 一次性食入大量糖。一次性食入大量糖。(二)(二) 病理性高血糖病理性高血糖1. 1. 糖尿病糖尿病 血糖测定是糖尿病最简单的筛查试验血糖测定是糖尿病最简单的筛查试验 糖尿病治疗效果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评价 血糖水平监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摄入量和
24、胰岛素注射量,对血糖水平监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摄入量和胰岛素注射量,对降低其长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降低其长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2. 2. 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及髓质功能亢进等引起的升高血糖的激素分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及髓质功能亢进等引起的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过多出现高血糖。泌过多出现高血糖。3.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 如如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4. 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增高。使血糖轻度增高。5.严重的肝病严重的肝病,使葡萄糖不能转化为肝糖原。使葡萄糖不能转化为肝糖原。6.胰腺病变胰
25、腺病变(三)血糖降低(三)血糖降低: : 1.生理性:见于饥饿、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 (1)胰岛细胞增生、肿瘤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对抗胰岛素分泌不足 (3)严重肝病使肝的异生作用降低或肝糖原储存缺乏 药物影响:41 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 概概 念念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胰岛胰岛细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二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42一、糖耐量和葡萄糖耐量试验一、糖耐量和葡萄糖耐量试验(一)糖耐量(一)糖耐量正常人由于体内有一套完善的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正常人由于体内有一
26、套完善的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即使一次摄入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也仅暂时升高(一即使一次摄入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也仅暂时升高(一般不超过般不超过8.9mmol/L)8.9mmol/L),不出现糖尿,且于,不出现糖尿,且于2h2h内恢复到正常内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此即为血糖水平,此即为耐糖现象。耐糖现象。若调节功能失调,口服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若调节功能失调,口服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在一定时限内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此种血糖急剧升高,在一定时限内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此种现象称为现象称为糖耐量降低糖耐量降低。反之给予大量葡萄糖后,血糖升高不明显,或缓慢地反之给予大量葡萄
27、糖后,血糖升高不明显,或缓慢地轻度上升,称轻度上升,称糖耐量增加糖耐量增加。 4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静脉葡萄糖耐量试(IGTT)(二)葡萄糖耐量试验(二)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进行分析。临床常用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进行分析。临床常用OGTTOGTT,静,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测定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性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测定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性和能力的试验,但不适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和能力的试验,但不适用于临床常规诊断。 44
28、1 1、空腹血糖水平在临界值(、空腹血糖水平在临界值(6 67 7mmol/L)mmol/L)而又疑为糖尿病患者;而又疑为糖尿病患者;2 2、空腹或餐后血糖浓度正常,但有发展为糖尿病可能的人群;、空腹或餐后血糖浓度正常,但有发展为糖尿病可能的人群;3 3、以前糖耐量异常的危险人群;、以前糖耐量异常的危险人群;4 4、妊娠性糖尿病的诊断;、妊娠性糖尿病的诊断;5 5、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做出合理解、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做出合理解释者;释者;6 6、作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手段。、作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手段。pOGTT试验适应证:试验适应证: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9、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45 试验前三天,受试者每日食物中糖含量不应低于试验前三天,受试者每日食物中糖含量不应低于150g150g,且维持正常活,且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受试前应空腹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受试前应空腹101016h.16h. 坐位取血后坐位取血后5 5分钟内饮入分钟内饮入250250mlml含含7575g 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无水葡萄糖的糖水,妊娠妇女用量妊娠妇女用量为为100g100g,儿童按,儿童按1.75g/kg1.75g/kg体重给予,不超体重给予,不超75g75g。从服第一口糖开始计时。从服第一口糖开始计时, ,每隔每隔3030分钟取血分
30、钟取血1 1次,共次,共4 4次。必要时可延长时间,可长达服糖后小时。于采血次。必要时可延长时间,可长达服糖后小时。于采血同时,每隔同时,每隔1 1小时留取尿液作尿糖试验。整个过程不可吸烟、和咖啡、喝茶小时留取尿液作尿糖试验。整个过程不可吸烟、和咖啡、喝茶或进食。或进食。pOGGT方法:方法:H标准化标准化p曲线绘制:曲线绘制:一般应有一般应有5 5次测定结果。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次测定结果。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腹时为0h0h),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46p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mmol6.1mmol;服糖后;服
31、糖后30306060分钟血糖升高达峰值,分钟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一般10mmol10mmol;2h2h7.8mmol。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糖均为阴性。糖均为阴性。p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糖尿病性糖耐量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浓度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7.0mmol/L,服糖后,服糖后303060min60min血糖急剧升高,血糖急剧升高,峰值超过峰值超过10mmol/L10mmol/L,并出现尿糖;随后血糖浓度恢复缓慢,并出现尿糖;随后血糖浓度恢复缓慢,2 h2 h后仍高于空腹水平。后仍高于空腹水平。 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但2h血糖在7.8 mmol/
32、L-11.1mmol/L为糖耐量减退(IGT); 空腹血糖浓度在6.1 mmol/L-7.0mmol/L,OGTT 2h血糖7.8mmol/L为空腹血糖损害(IFG)。 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48三、妊娠期糖尿病三、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方法:诊断方法: 在孕在孕24242828周内,周内,口服口服50g50g葡萄糖后,测定葡萄糖后,测定1 1小时血糖浓度小时血糖浓度, ,若在若在7.8mmol/L7.8mmol/L以上者,则提示妊娠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应作以上者,则提示妊娠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应作OGTTOGTT:测定空: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腹血糖浓度,糖负荷量糖负荷量100g100g,然后每小时检测一次
33、血糖浓度,连续,然后每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浓度,连续3 3小小时。时。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空腹空腹5.8mmol/L5.8mmol/L、1h1h10.5 mmol/L10.5 mmol/L、2h2h9.2 mmol/L9.2 mmol/L、3h3h8.0 mmol/L8.0 mmol/L,2 2个结果超过以上检测值,方可诊断为妊娠性糖尿病。个结果超过以上检测值,方可诊断为妊娠性糖尿病。49四、糖尿病诊断程序四、糖尿病诊断程序7.87.87.8 正常人正常人Hb是由是由HbA1、 HbA2、 HbF组成。层析分析组成。层析分析HbA1显示它含有数种微量显示它含有数种微量Hb成分(成分( HbA1c
34、、HbA1b 、HbA1c), HbA1c是是HbA1的主要成分。红细胞内的的主要成分。红细胞内的Hb可缓可缓慢地与糖类结合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慢地与糖类结合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GHb),), GHb是是HbA1合成后化学修饰的结果。合成后化学修饰的结果。 GHb的形成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及血糖与的形成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及血糖与Hb的接的接触时间触时间,其生成量与血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而糖基化,其生成量与血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而糖基化过程非常缓慢且不可逆,过程非常缓慢且不可逆, GHb一旦形成不再解离。红细一旦形成不再解离。红细胞寿命约为胞寿命约为120天,因此天,因此GHb的浓度可
35、以反应测定前的浓度可以反应测定前1-2个月内受试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血糖的短期波动无个月内受试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血糖的短期波动无关。关。第三节第三节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方法:一类是将一类是将HbA1从从HbA中分离出来对中分离出来对HbA1进行定量分析,常用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常用比色法、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层析法、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层析法一类是分离和定量分析一类是分离和定量分析HbA1c ,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等电聚焦法、免疫学方法电聚焦法、免疫学方法 评价: HbA1c分离过程耗时,要求技术水平高、必须有高精密分离过程
36、耗时,要求技术水平高、必须有高精密度的专门仪器,一般不作为常规测定方法度的专门仪器,一般不作为常规测定方法免疫学方法现已有成品试剂盒供应,可以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免疫学方法现已有成品试剂盒供应,可以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行测定。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亲和层析法技术简单、操作快速、结果可满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亲和层析法技术简单、操作快速、结果可满足临床对糖尿病监控的要求,是目前推荐的常规方法足临床对糖尿病监控的要求,是目前推荐的常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参考方法)为参考方法 参与区间: 离子交换层析法:健康成年人5.0-8.0%均值6.5% HbA1c免疫法:
37、IFCC:2.8-3.8%53临床意义: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的评价指标。临床意义: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的评价指标。 1.GHb1.GHb可反映可反映测定前测定前1-21-2个月(个月(6 68 8周)的血糖水平周)的血糖水平 , ,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糖尿病监控达标的金标准。素无关,是糖尿病监控达标的金标准。 2.2. GHbGHb测定也可用于测定也可用于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前者,前者GHbGHb水平多增高,后者正常。水平多增高,后者正常。 3.3.在糖尿病门诊在
38、糖尿病门诊, , 常用常用GHbGHb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平,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GHbGHb可高达正常可高达正常2 2倍以上。倍以上。 4 4. . GHbGHb测定对测定对监测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慢性并发监测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症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积极意义。都有积极意义。 5 5. GHb. GHb测定在糖尿病筛选普查中测定在糖尿病筛选普查中对轻型、对轻型、“隐性隐性”糖糖尿病有早期提示尿病有早期提示作用。作用。四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n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清清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与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血清清蛋白和其
39、他蛋白质与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反应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清蛋白是血清中最多的成分清蛋白是血清中最多的成分,葡萄糖与清蛋白结合产物葡萄糖与清蛋白结合产物为果糖胺,浓度与血糖呈正比。为果糖胺,浓度与血糖呈正比。半衰期为半衰期为15-19天天,可通过测定可通过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来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来反映映1-2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n方法: 化学比色法、亲和层析法、果糖胺法化学比色法、亲和层析法、果糖胺法55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清蛋白比血红蛋白半衰期短,约为清蛋白比血红蛋白半衰期短,约为1 1天,测定天,测定AlbAlb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周内周内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敏感指标,对糖尿病人近是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敏感指标,对糖尿病人近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指导作用。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指导作用。56五五 胰岛素(胰岛素(INSINS)及)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INSI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