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初探同位角移步法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初探同位角移步法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初探同位角移步法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初探同位角移步法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探同位角移步法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通过在原地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教学中,使用同位角移步法(以下筒称新教法),与随意后移步的方法(以下筒称惯用法)进行教学实验对比研究发现,教学成绩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得出新教法更合理、教学效果更显著的结论。关键词:同位角移步法 实心球 技术教学1前言投掷实心球是我市这几年来重要考试项目之一,但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很少有较为具体的技术动作要领,以致在教学训练中,各中学的体育教师对原地正面投掷实心球的技术有较大的凝虑。在广东省1997年初中升学考试体育手册中,对投掷实心球的两脚动作规定是原地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站位姿势,经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两脚前

2、后站位,在蹬伸、发力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方面优于左右开立站位,因此,在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原地两脚前后站位。但两脚前后站位是随意站位还是有规定的标准站位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一种同位角移步法(即是新教法),为两脚前后站位提供一套量度标准,这种新教法技术要比两脚前后随意移步站位(即是惯用法),在蹬伸、发力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方面更合理,方便教学,容易提高实心球成绩。因此,本人对此新法进行了实验对比与技术分析,方便为广大师生在实心球教与学中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发行,有关实心球投掷技术方面的书刊,认真战研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本文研究方法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

3、.2 体育测量统计法:对学生实心球成绩进行测量,将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依据。2.3 教学实验法:2.3.1 实验时间: 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2.3.2 实验对象:本校今届初三级两个班各23名男生。2.3.3实验条件控制:实验前(9月初),对本校初三年级其中两个班男生(46人),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不限方法投掷实心球的测试。经统计学处理,大检验p0.05,说明这两个班的身体形态与素质无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可比性(见表1)。2.3.4 实验对比法:对上述两个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实验a组和对照b组,在两个班采用不同方法的教

4、学, 实验a组班采用新教法教学即是:见表4图(3)所示,左右两脚先并靠组成一个角1,后沿反投掷方向延长线平行移步,组成2,因为12是同位角,所以此法称为同位角移步法。对照b组班采用惯用法教学(即是习惯性随意后移步的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与训练,11月底进行考核成绩(实心球重量为2kg),12月进行数据统计。表1实验前测试数据表(n=23)项目 体重(kg) 身高(m) 50米(s) 立定跳定(m) 不限方法投掷实心球(m)实验a组 47.36 166.51 7.34 2.32 7.79对照b组 47.48 166.79 7.40 2.27 7.81表2 实验a组和对照b组实验前后成绩对照表实

5、验a组 对照b组 t p实验前 7.79+1.01 67+1.11 0.065 0.05 实验后 9.07+1.27 8.53+0.80 1.97 0.05 t -13.35 -5.62p 0.05 0.05 表3实验后两组合格率优秀率数据表合格以人数优秀人数合格率%优秀率%实验a组191082.643.5对照b组15565.221.7说明:合格标准(8.2一9.2)米,优秀标准9.2米以上表4投掷方向与人体移动重心方向分析图c3d3d2c2d1c11a3a1a22o3o2o1b3b1b2图(1) 图(2) 图(3)说明:a:为左脚支撑地面的作用点b:为右脚支撑地面的作用点c:为实心球可能性方

6、向的作用点o:为人体重心在地面的投影点d:为垂直投掷线方向真实成绩距离的作用点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不同方法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与训练,由表2可见;实验组平均成绩是9.07m,对比实验前提高1.28m,对照组平均成绩是8.53m,对比实验前提高0.72m,可见实验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实验后ab组经检验(p0.05),说明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的差异。b组学生实验前后的成绩经t检验(p0.05),说明b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实验组及格率82.6%、优秀率43.5%均比对照组要高,也说明了应用新教法效果优于惯用法。3.2 原因分析3.2.1 从人体重心移动力学上分

7、析;表4中图(1)、(2)是惯用法动作平面图示,图(3)是新教法动作平面图示。图(1)惯用教法右脚随意向后移步,有可能会偏离正面投掷方向靠向左至b1点,根据运动力学原理,人体重心也会偏离正面投掷方向靠向左至o1点,当用力投球时,实心球的落点就会偏离正面投掷方向靠向右至c1点,实际丈量的成绩a1d1a1c1。同理从图(2)可见,有可能会偏离正面投掷方向靠向右边时,实际丈量的成绩a2d2a2c2。采用新教法如图(3),右脚靠近正投掷方向后延长线,这样人体重心就会落在靠近左脚后沿长线上,当用力投球时,人体重心就不会或左或右移动,实心球的落点就会靠近正面投掷方向上,这样实际丈量的成绩a3d3a3c3。

8、因此由表中3个图可见;当投掷距离a1c1a2c2a3c3的情况下,真实仗量的距离a3d3a2d2a1d1,所以采用新教法的成绩就会优于惯用法。3.2.2从物体抛射运动学分析;物体抛射的公式: s=v02sin2/gs器械飞进的距离 v0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器械出手的角度 g重力加速度(常数)本文引用此公式,目的为了说明实心球的成绩与实心球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有关。而新教法能够有效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当上肢动作一样教学时,下肢脚步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能充分发挥出手的初速从而提高实心球的成绩。3.2.3 从动作使用的度量标准上分析;前后脚站位投掷实心球,左脚方向与右脚方向的角度最好在(40一60)度之间为

9、合适,在新教法动作教学上,学生首先把右脚靠在左脚傍,就能够目测度量好左右脚方向的角度,现后大小角度(即是同位角)不变地平行移步,步长(35一55)cm为合适,并且右脚能紧靠投掷正方向,量度适当的步长。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教学的量度标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4结论和建议41结论4.1.1 从技术角度说新教法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教学上成绩提高幅度能更大。 4.1.2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新教法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脚步动作的动力定型,保证投掷实心球完整技术动作的发挥.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练习灵活,符合初中学生运用。4.2.建议4.2.1应用新教法教学时,同位角的大小、后移步步长的长短,与人体身高有关,建议同位角的大小最好在(40一60)度之间,步长在(35一55)cm之间为适而,让学生根据自己身高准确选择。4.2.2本新教法还可以继续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