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1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2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3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4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主讲教师:涂洁 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主要考点梳理现代文阅读题目基本类型:归纳题、含义题、作用题、思路题。金题精讲题一: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

2、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

3、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

4、,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是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

5、。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取材于余秋雨同题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

6、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3、文中引用陶渊明的饮酒和形影神赠答诗,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题二:新年拉开雪幕的一瞬间陈染2006年最后一天的早晨时,忽然间大雪茫茫,浑然一片。我隔窗向外眺望,柔软的白雪作为这一年的终结,拉上了静悄悄的帷幕。大雪的后面,是一片阔大无际的空无。我站立窗前良久,转了转疼痛的脖颈,颈椎立刻发出轻微的咔咔声。这疼痛已经持续绵延多日了,我无法

7、写作,无法长时间坐着注视书本和电脑。这莽天阔地之间的帷幕,使我忽然感到该给自己告一个段落,也该和自己谈一谈了。一直以来,我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但它是什么,我似乎并不清楚。在家里时,我急着出去,出去了又急着回来。长久以来,我被那模糊不清的什么事物剥夺了,心不在焉,神不守舍,即使在轻松的聚会上也好像有什么事在脑子里抹也抹不掉,即使到了我喜爱的商城,琳琅满目的物品在我的顾盼间,也分明有一种讲不清楚的什么在我的视线后边隐藏着。特别是,为了生活,我常常费尽力气地给自己设定理由,说服自己遵循某种人际规则,即使我是如此地厌恶某些事物,但我总是做得恍恍惚惚、磕磕绊绊,费了很大力气却依然没有别人做得好。从现

8、实生活某种实惠的角度而言,我不能算是成功的。那个经常占据我的是什么呢?难道我真的有什么急事吗?我为何要被它左右?现在想来,在生活中,我经常会冒出一些想法,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常常使我神游事外,目光游离,显现出一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样子。糟糕的是,我急于把它们写出来,落在纸页上,好像唯有如此,生活的痕迹才能确确凿凿地留下来,生活本身也才确确实实地经过了,好像那些字本身才是生活。可是,很多时候,我却不能把它们付诸文字。从窗口望出去,一个年轻的红衣女人从对面白雪覆盖的童话般的楼洞里走出来,她抬头看看天空大片的雪花,有点束手无策、踟蹰犹疑的样子,雪花立刻吞没了她帽子的红色或者粉色,她仰着头,往她刚刚走

9、出来的那幢楼的一个窗口眺望。一会儿,一个高大的男人匆匆从楼里奔出,过来牵住她的手,两个人相倚着往外边白皑皑的街道走去又一个老妇人披着深色的披肩,提着菜篮,蹒跚着从我的视线中走过去,她面朝着被雪片切碎的斑驳的阳光,脸上镶嵌着金色的皱纹。她的篮子里装满红红绿绿鲜脆欲滴的瓜果菜蔬、装满她结结实实的日子以及她沉甸甸的辛苦也许,她们这一生,什么也不曾书写过。写下来有那么重要吗?追问探究有那么重要吗?问题正是缘于此吧。很多时候,我把思考生活当作了生活,清理生活的时间剥夺了生活本身的时间。我在想,那些若隐若现躲在我的目光后面的文字是什么呢?从外表上看,它们是一本本书,是追问和探究;可实际上,那些清晰的墨迹,

10、那些零乱的片段,它们算不上什么,他们永远抵不过生活本身的强大。而且,真实的事物写不写出来都存在于那里,意义本身也存在于那里。在这新年雪幕拉开的一瞬间,伴随着颈椎发出的疼痛的咔咔声,我忽然决定,不要再让那些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般的文字捆缚在身上吧!有一件事我必须立刻让自己明确下来,那就是:我要和正在写作中的僻室笔记长久地、心平气和地相处下去没有时间的捷径,没有身体本钱的捷径,更没有任何意义的捷径,可以囫囵而就,急切成章。我伫立在岁末的窗前,漫舞的雪花使我失神滑落一个一闪之念:让我把它当作一个珍爱的人,耐心地、长久地相处下去,彼此守候。只是因为,生活本身的意义,比探究生活意义的意义,更为重要。1、下列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岁末的一场大雪如同拉上了帷幕,成为一年的终结,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B因为“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作者做事总是恍恍惚惚、磕磕绊绊,没有别人做得好。C作者急于要把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写下来,是因为只有付诸文字,生活才确确实实地经过了。D作为一名作家,作者认为思考生活并不等同于生活,清理生活也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内容。E漫舞的雪花使作者领悟了生活和写作的真谛,作者决定要把它当作珍爱的人长久相处下去。2、文章第三段说“一直以来,我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这“急事”指的是什么?3、文中刻画的“年轻的红衣女人”和“老妇人”两个形象具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作者

12、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4、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没有时间的捷径,没有身体本钱的捷径,更没有什么意义的捷径,可以囫囵而就,急切成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题三:榕树,生命进行曲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13、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

14、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

15、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

16、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梳理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

17、)总说榕树是我永恒的爱恋。第二部分:(4-12)具体描述榕树的精神品质。第一层:(4-7)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放弃希望,无畏、顽强、坚韧,不断突破,奋发进取,战胜困难。第二层:(9-10)受到伤害时,果断、机敏地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第三层:(11)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能够从容不迫,坚守自我;遭遇摧折时,能够顽强坚持,百折不挠。第四层:(12)即便遭到再重大的挫折,仍然保持顽强的精神,永不言败,传承信念。第三部分:(13-16)我希望大家都有榕树的精神。1、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6分)2、“进行曲”是一种旋律

18、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文中将榕树比喻为“生命进行曲”,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课后拓展练习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题一: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宇,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那是县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

19、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

20、,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

21、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可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

22、,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

23、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2、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请加以归纳。3、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题二:又见鹭鸶陈忠实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

24、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

25、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至今我也搞不

26、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又见鹭鸶!又见鹭鸶!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

27、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

28、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

29、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3、简析第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4、第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题三:泥土的声音樵夫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

30、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

31、,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还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

32、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人,狂

33、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选自2005年第1期中华散文)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第2段用“匍匐”“紧紧地攥起”“凝视”“贪婪”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热爱之情。B文章标题叫“泥土的声音”,以听到泥土的声音起笔、收笔,文中又多次提及,仿佛使人听到了泥土深切的呼唤。C四五六几段放下泥土的声音不写,而把笔触转向了庄稼和农民,但文章的表现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D作者以反复

34、的修辞手法四次写了“又”听到泥土的声音,四个“又”字虽然含义相同,却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E文章结尾呼吁人们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用以消弭都市尘嚣的侵扰,使人的心灵回归本真,可谓情真意切。2、第4段中作者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结合全文看,他的心为什么会“狂躁不安”?“此时”为什么会“完全安顿下来”?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的作用。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参考答案金题精讲题一:1、AE2、魏晋名士以个体的生命与这整个世俗相对抗,以绝对不合作的态度表演人生,以极端的方式充分展示“人”的个体需求和个性魅力。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比喻文化上

35、真正的高峰,本文指陶渊明这座文化高峰,他由于某些原因被遮盖,离人们很遥远,人们没有真正认识他。3、引用陶渊明的饮酒的作用:承上启下,(结构)证明上文“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并引出下文的分析,说明陶渊明能保持“安静”,关键在于“心远”。(内容)引用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的作用:收束全文,(结构)借这首诗点明陶渊明的思维起点就是“依顺自然”,所以他的“田园”生活才保持得那么安静。(内容)题二:1、AD2、探究、发现生活的意义,并用文字表达、记录下来。3、相同特点:认真生活(或“享受生活”)。用意:与作者的生活状态作对比,表明了“生活本身的意义比思考和记录生活的意义更重要”的主旨。4、岁末年

36、初使作者意识到了不能用赶时间的方式来加速完成作品,(1分,要点“不能赶时间”)颈椎疼痛使作者意识到不能用透支身体的方式来加速完成作品,(1分,要点“不能透支身体”)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使作者意识到不能用探究生活意义代替生活本身的方式来加速完成作品。(1分,要点“不能用探究生活意义代替生活本身”)因此,自己的写作是不能急于求成的。(1分,要点“写作不能急于求成”,表达1分)题三:1、“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榕树的精神品格”。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放弃希望,无畏、顽强、坚韧,不断突破,奋发进取,战胜困难。 受到伤害时,果断、机敏地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能够从容不迫,坚守自我;遭遇摧折时

37、,能够顽强坚持,百折不挠。即便遭到再重大的挫折,仍然保持顽强的精神,永不言败,传承信念。2、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榕树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寄托了作者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这个比喻作为文章的题目,形象鲜明,引起阅读兴趣。这个比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课后拓展练习题一:1、CE2、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3、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详解:1、A项,以偏概全。“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错,后来作者见到小花小草后,“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后,就不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了。B项,曲解文意。作者引用“朝菌”、“蟪蛄”,目的是抒写人生的渺小与短暂。D项,分析行文思路错误。选取了三个场景,分别是巨大的银杏树、崂山顶的小花和长白山林场的白头翁;但只有两个角度,即浩歌的境界与寂寞的境界。2、美丽/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