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件_第1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_第2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_第3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_第4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诊断学1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2 第五章第五章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2 2、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3 3、八纲证候之间关系、八纲证候之间关系 1 1、八纲概念、八纲概念 中医诊断学3 第五章第五章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重点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重点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掌握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掌握 证候相兼与错杂、证候真假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掌证候相兼与错杂、证候真假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掌 握阳虚证、阴

2、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握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 要点。要点。 2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八纲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八纲 辨证的意义。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辨证的意义。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 3 3、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4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王某,男,王某,男,40岁。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岁。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 年,冬季痛甚,痛时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今年,冬季痛甚,痛时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今

3、日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日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 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请作出八纲诊断,并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请作出八纲诊断,并 进行病机分析。进行病机分析。 【病例病例】 回回回回 中医诊断学5 第五章第五章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概说概说】 通过对四诊通过对四诊 所获得的各所获得的各 种病情资料,种病情资料, 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位、病性、邪正盛衰 和和病证类别病证类别的一种辨证方法。的一种辨证方法。 中医诊断学6 第五章第五章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4、 【概说概说】 因为任何一种疾病因为任何一种疾病: 从病位言从病位言不不外乎表证或里证;外乎表证或里证; 从病性言从病性言不外乎寒证或热证;不外乎寒证或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盛衰言从邪正斗争的盛衰言不外乎虚证或实证;不外乎虚证或实证; 从和证类别言从和证类别言总总的可纳为阴证或阳证。的可纳为阴证或阳证。 所以所以 是辨证的总纲。是辨证的总纲。 中医诊断学7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表里是辨别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对于外感病来说,的一对纲领。对于外感病来说, 其意义尤为重要。其意义尤为重要。 【概念概念】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指外感六淫之

5、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 (卫气)抗邪于肌表的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卫气)抗邪于肌表的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8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发热恶寒( (或恶风或恶风) )、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伴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伴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9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六淫邪气袭肌表,正邪相争六淫邪气袭肌表,正邪相争恶风寒、发热;恶风寒、发热; 邪郁经络

6、,气血流行不畅邪郁经络,气血流行不畅头身疼痛;头身疼痛; 肺失宣发,窍道受阻肺失宣发,窍道受阻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 邪未入里邪未入里薄白苔;薄白苔;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脉浮。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0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1 1、表寒证、表寒证以感受寒邪为主。以感受寒邪为主。 特点特点: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润,脉浮紧。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润,脉浮紧。 机理机理: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 寒性

7、凝滞收引寒性凝滞收引无汗,脉浮紧。无汗,脉浮紧。 因其无汗故称伤寒表实证。因其无汗故称伤寒表实证。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1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2 2、伤风表证、伤风表证以感受风邪为主。以感受风邪为主。 特点特点: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 机理机理:风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风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故汗出;故汗出; 腠开表虚腠开表虚恶风,脉浮缓。恶风,脉浮缓。 与伤寒无汗表实相对而言,又称中风表虚证。与伤寒无汗表实相对而言,又称中风表虚证。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2 第一节第一节

8、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3 3、表热证、表热证感受温热(风热)之邪感受温热(风热)之邪。 特点特点: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 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机理机理:热为阳邪热为阳邪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 耗津伤液耗津伤液口渴,咽痛,舌苔干口渴,咽痛,舌苔干。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接接 中医诊断学13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 受病所反映的证候。受病

9、所反映的证候。 所谓所谓“非表即里非表即里”。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4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难以说明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多种多样,难以说明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 表症状。本章的寒、热、虚、实辨证,以及后表症状。本章的寒、热、虚、实辨证,以及后 面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部分,面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部分, 均属里证的范畴。均属里证的范畴。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5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外邪直接

10、侵犯脏腑而成;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病证。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病证。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6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附:半表半里证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概念】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 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 中称为少阳病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寒热往来,胸

11、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 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7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症状症状 证型证型 寒热寒热其它症状其它症状二便二便 舌象舌象 脉象脉象 表证表证 同时出现同时出现伴有头身痛,鼻塞伴有头身痛,鼻塞 流涕等;内脏证候流涕等;内脏证候 不明显不明显 二便多如常二便多如常苔薄白苔薄白浮浮 里证里证 但寒不热但寒不热 或但热不或但热不 寒寒 少见头身疼痛;内少见头身疼痛;内 脏证候突出脏证候突出 便秘或溏泻;便秘或溏泻; 尿短赤或清长尿短赤或清长 舌色、舌舌色

12、、舌 苔有变化苔有变化 沉沉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18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 寒热寒热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 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 是是辨别疾病性质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的两个纲领。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中医诊断学19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指阴盛或阳虚所产生的以寒冷(机体机能衰退)为指阴盛

13、或阳虚所产生的以寒冷(机体机能衰退)为 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分类分类】表寒;表寒;里寒;里寒;虚寒;虚寒;实寒。实寒。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 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 滑,脉迟或紧等。滑,脉迟或紧等。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20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寒气侵袭,阳气被遏,或阳虚寒盛,形体失其温煦寒气侵袭,阳气被遏,或阳虚寒盛,形体失其温煦形寒形寒 肢冷,踡卧,面色白;肢冷

14、,踡卧,面色白; 阴寒内盛,气不化津阴寒内盛,气不化津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尿清。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尿清。 “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21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运化失司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运化失司大便稀溏;大便稀溏; 阳虚不化,寒湿内生阳虚不化,寒湿内生舌淡苔白而润滑。舌淡苔白而润滑。 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脉迟;脉迟; 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紧脉。紧脉。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接接

15、 中医诊断学22 【概念概念】指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指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机体机能亢进)(机体机能亢进)为主要为主要 表现的一类证候。表现的一类证候。 【分类分类】表热;表热;里热;里热;虚热;虚热;实热。实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或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汗出,发热或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汗出, 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 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或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或颧红、潮热、盗汗、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舌红少津、脉细数。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16、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23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阳热偏盛,气血壅盛阳热偏盛,气血壅盛发热,恶热喜冷,面发热,恶热喜冷,面 红目赤,脉数;红目赤,脉数; 热甚伤津液热甚伤津液口渴冷饮,痰、涕黄稠,小便口渴冷饮,痰、涕黄稠,小便 短赤,大便燥结;短赤,大便燥结;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24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热扰心神热扰心神烦躁不宁;烦躁不宁; 热迫津泄热迫津泄汗出;汗出; 舌红苔黄舌红苔黄热征;热征;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颧红、潮热、盗汗、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颧红、潮热、盗汗、咽干、

17、舌红少津、脉细数。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25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症状症状 证型证型 寒热寒热口渴口渴面色面色四肢四肢神态神态痰涕痰涕二便二便舌象舌象 脉脉 象象 寒证寒证 恶寒恶寒 喜热喜热 不渴不渴 淡白淡白 冷冷 踡卧踡卧 清稀清稀 色白色白 大便大便 稀溏稀溏 尿清尿清 长长 舌淡苔舌淡苔 白而润白而润 滑滑 迟迟 或或 紧紧 热证热证 恶热恶热 喜冷喜冷 渴喜渴喜 冷饮冷饮 红赤红赤热热躁动躁动黄稠黄稠 大便大便 干结干结 尿短尿短 赤赤 舌红苔舌红苔 黄而干黄而干 数数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

18、学26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 虚实虚实虚与实主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虚与实主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 气的盛衰。气的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指邪气。实指邪气 盛实,虚指正气不足。虚实是盛实,虚指正气不足。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的两个纲 领。领。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27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指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指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 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候的概括。虚证

19、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 不明显。以下仅介绍:阳虚证与阴虚证。不明显。以下仅介绍:阳虚证与阴虚证。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一)虚证(一)虚证 中医诊断学28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倦卧,面色淡白,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倦卧,面色淡白, 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细弱。可兼有神疲、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细弱。可兼有神疲、 乏力、气短等气虚证候。乏力、气短等气虚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阴寒内生,阳失温运、气化、固摄。阴寒内生,阳失温运

20、、气化、固摄。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一)虚证(一)虚证阳虚证阳虚证 中医诊断学29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心烦失眠,口燥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心烦失眠,口燥 咽干,形体消瘦,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咽干,形体消瘦,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 少津少苔,脉细数。少津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虚热内生,阴不制阳,失其滋润。虚热内生,阴不制阳,失其滋润。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一)虚证(一)虚证阴虚证阴虚证 回回 中医诊断学30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指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矛盾的

21、主要方面,邪正指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邪正 斗争引发的病理反应较为激烈的一类病症。斗争引发的病理反应较为激烈的一类病症。 【病因病因】 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 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痰、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痰、 饮、水、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聚积于体内。饮、水、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聚积于体内。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31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烦躁,胸闷气粗,痰涎壅盛,脘腹胀痛拒发热烦躁,胸闷气粗,

22、痰涎壅盛,脘腹胀痛拒 按,大便秘结或腹泻,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按,大便秘结或腹泻,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 淋沥涩痛,淋沥涩痛, 甚至狂乱,神昏谵语。舌质苍老,甚至狂乱,神昏谵语。舌质苍老, 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32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发热;发热; 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 邪阻于肺,宣降失常邪阻于肺,宣降失常胸闷气粗,痰涎壅盛;胸闷气粗,痰涎壅盛; 实邪积于肠胃,腑气不通实邪积

23、于肠胃,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33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湿热下攻湿热下攻下痢,里急后重;下痢,里急后重; 水湿内停,气化不行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 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脉实有力。脉实有力。 邪气内盛,湿浊蒸腾邪气内盛,湿浊蒸腾舌苔多见厚腻。舌苔多见厚腻。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34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症状症状 证型证型 病病 程程 体质体质精神精神声

24、息声息疼痛疼痛胸腹胸腹寒热寒热舌象舌象 脉脉 象象 虚证虚证长长多虚多虚萎靡萎靡 声低声低 息微息微 喜按喜按 按之不按之不 痛痛 胀满胀满 时减时减 畏寒肢畏寒肢 冷,长冷,长 期低热期低热 质嫩,质嫩, 少苔少苔 无无 力力 实证实证 短短多壮多壮亢奋亢奋 声高声高 息粗息粗 拒按拒按 按之疼按之疼 痛痛 胀满胀满 不减不减 恶寒,恶寒, 壮热壮热 质老,质老, 苔厚苔厚 有有 力力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35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概念概念】 阴阳辨证主要有两个方面:阴阳辨证主要有两个方面: 阴阳是最高辨证纲领,分别概括其余六纲;阴阳是最高辨证纲领,分别

25、概括其余六纲; 阴阳辨证有自己的特定内容。阴阳辨证有自己的特定内容。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中医诊断学36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阳证阳证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 实证;实证; 阴证阴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 虚证。虚证。 八纲中的阴阳两纲八纲中的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纲,阴阳是证候分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纲,阴阳是证候分 类的总纲。类的总纲。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一)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一)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 中医诊断学37

26、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阳虚证、阴虚(阳虚证、阴虚 证已在证已在“虚证虚证” 中介绍)。中介绍)。 阳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阴虚证、 阴盛证、阳盛证,阴盛证、阳盛证, 亡阳证、亡阴证。亡阳证、亡阴证。 中医诊断学38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1 1阴盛证(实寒证)阴盛证(实寒证) 【概念概念】指寒湿阴邪侵袭人体而致的一种病证。指寒湿阴邪侵袭人体而致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畏寒喜暖,四肢欠温,腹痛拒按,面色苍白,畏寒喜暖,四肢欠温,腹痛拒按,面色苍白, 肠鸣腹泻,或痰鸣喘嗽,口

27、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肠鸣腹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 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紧而有力。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紧而有力。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39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1 1阴盛证(实寒证)阴盛证(实寒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寒邪客于体内,阻遏阳气寒邪客于体内,阻遏阳气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四肢不温; 寒凝收引,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寒凝收引,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拒按;腹痛拒按; 阳气不能上荣于面阳气不能上荣于面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

28、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0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1 1阴盛证(实寒证)阴盛证(实寒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寒湿邪困脾,运化失职寒湿邪困脾,运化失职肠鸣,腹泻,口淡,多涎;肠鸣,腹泻,口淡,多涎; 寒邪客肺寒邪客肺痰鸣喘嗽。痰鸣喘嗽。 阴寒之征阴寒之征小便清长,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紧而有力。小便清长,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紧而有力。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1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2 2阳盛证(实热证)阳盛证(实热证) 【概念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

29、实热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鼻扇,烦躁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鼻扇,烦躁 或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起或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起 芒刺,脉洪数有力。芒刺,脉洪数有力。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2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2 2阳盛证(实热证)阳盛证(实热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热邪内盛,传入气分热邪内盛,传入气分身见壮热喜凉;身见壮热喜凉; 火热上炎火热上炎面红目赤,鼻扇,烦躁或神昏谵语;面红目赤,鼻扇,烦躁或神昏谵语; 热结肠胃热结肠胃大

30、便秘结;大便秘结; 热伤阴液热伤阴液小便短赤,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口渴饮冷; 实热之征实热之征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洪数有力。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洪数有力。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3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3 3亡阳证亡阳证 【概念概念】指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指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四肢四肢逆逆厥,肌肤不温,冷汗淋漓、汗质稀淡,厥,肌肤不温,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神情淡漠,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神情淡漠,呼吸

31、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 欲绝。欲绝。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4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3 3亡阳证亡阳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亡阳是在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亦可因阴寒亡阳是在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亦可因阴寒 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液消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液消 亡而阳随阴脱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或因剧毒、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 阳气暴脱。阳气暴脱。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

32、医诊断学45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3 3亡阳证亡阳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阳气极度衰微阳气极度衰微 而欲脱散而欲脱散 失却温煦、固摄、失却温煦、固摄、 推动之能推动之能 冷汗、肢厥、面色苍冷汗、肢厥、面色苍 白、神情淡漠、息弱、白、神情淡漠、息弱、 脉微等垂危病状。脉微等垂危病状。 中医诊断学46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4 4亡阴证亡阴证 【概念概念】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的危重证候。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

33、扰,面色赤,恶热;汗热味咸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恶热;汗热味咸 而粘、如珠如油;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而粘、如珠如油;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脉细数疾。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7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4 4亡阴证亡阴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亡阴是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亡阴是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 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致阴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致阴 液暴失而成。液暴失而成。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

34、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中医诊断学48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4 4亡阴证亡阴证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阴液欲绝,仍有阴液欲绝,仍有 火热阳邪内炽火热阳邪内炽 身体灼热,虚烦躁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 面色赤,脉细数疾。面色赤,脉细数疾。 阴液欲绝阴液欲绝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 油;皮肤皱瘪,小便极油;皮肤皱瘪,小便极 少,唇舌干燥。少,唇舌干燥。 亡阴若救治不亡阴若救治不 及,势必阳气及,势必阳气 亦随之而衰亡。亦随之而衰亡。 中医诊断学49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

35、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三)(三)亡阳证与亡阴证鉴别亡阳证与亡阴证鉴别 症状症状 证型证型 汗出汗出 四肢四肢 其它其它舌象舌象脉象脉象 亡阳亡阳 汗出凉汗出凉 而淡而淡 厥冷厥冷 面白,气微,面白,气微, 不渴不渴 舌淡而舌淡而 润润 微欲绝微欲绝 亡阴亡阴 汗热味汗热味 咸而粘咸而粘 温和温和 面赤,气粗,面赤,气粗, 渴喜冷饮渴喜冷饮 红干红干 细数疾细数疾 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 中医诊断学50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检测检测】 1 1、八纲不包括下列哪项、八纲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A、阴阳类别、阴阳类别 B B、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C C、邪正盛衰、邪正盛衰

36、D D、疾病性质、疾病性质 E E、病位内外浅深、病位内外浅深 2 2、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 A、脉浮缓、脉浮缓 B B、头身疼痛、头身疼痛 C C、鼻塞、鼻塞 D D、苔薄黄、苔薄黄 E E、新起恶寒发热、新起恶寒发热 3 3、微有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属于、微有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属于( ) A A、表热证、表热证 B B、表实证、表实证 C C、伤风证、伤风证 D D、里实证、里实证 E E、里虚证、里虚证 B E C 中医诊断学51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八纲基本证候 【检测检测】 4 4、下列哪项不是热证表现、下列哪项不是热证表现(

37、 ) A A、尿清长、尿清长 B B、口干口苦、口干口苦 C C、两颧潮红、两颧潮红 D D、舌苔黄腻、舌苔黄腻 E E、脉细数、脉细数 5 5、下述哪项不是寒证典型表现、下述哪项不是寒证典型表现( ) A A、畏寒喜暖、畏寒喜暖 B B、口淡不渴、口淡不渴 C C、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D D、舌淡苔白润、舌淡苔白润 E E、脉沉紧、脉沉紧 6 6、哪项不是阴虚证表现、哪项不是阴虚证表现( ) A A、低热潮热、低热潮热 B B、颧红、颧红 C C、无汗或自汗、无汗或自汗 D D、口燥咽干、口燥咽干 E E、舌红少苔、舌红少苔 C A C 中医诊断学52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

38、关系 可归纳为可归纳为 八纲证候间八纲证候间 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证候相兼证候相兼 证候转化证候转化 证候真假证候真假 中医诊断学53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 (一一) ) 表里同病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表里同病。 表里俱寒;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表里俱热; 表里俱虚;表里俱虚; 表里俱实;表里俱实; 表热里寒;表热里寒; 表寒里热;表寒里热; 表虚里实;表虚里实; 表实里虚。表实里虚。 一、证候相兼一、证候相兼 中医诊断学54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寒热错杂可分为表里与上下两部分。寒热错杂可

39、分为表里与上下两部分。 表寒里热;表寒里热;表热表热 里寒。里寒。 上热下寒;上热下寒;上寒上寒 下热。下热。 一、证候相兼一、证候相兼 (二)寒热错杂(二)寒热错杂 中医诊断学55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三)虚实夹杂(三)虚实夹杂 指疾病某一阶段,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指疾病某一阶段,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 实证夹虚实证夹虚实邪为主,正虚实邪为主,正虚 为次。为次。 虚证夹实虚证夹实正虚为主,实邪正虚为主,实邪 为次。为次。 虚实并重虚实并重正虚与实邪并重。正虚与实邪并重。 一、证候相兼一、证候相兼 中医诊断学56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

40、八纲证候间关系 ( (一一) ) 表里出入表里出入 指在正邪消长变化作用情况下,病邪由表传里或由里出表。指在正邪消长变化作用情况下,病邪由表传里或由里出表。 二、证候转化二、证候转化 表证入里表证入里指先有表证,后见里证,表指先有表证,后见里证,表 证随之消失。证随之消失。 里邪出表里邪出表指在里之病邪,有向外透达指在里之病邪,有向外透达 之势,是邪有出路的好趋势。之势,是邪有出路的好趋势。 中医诊断学57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 (二二) ) 寒热转化寒热转化 指寒证与热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指寒证与热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寒证化热寒证化热是指原为寒

41、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是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 的病变。多属正气尚强,阳气较为旺盛,邪气的病变。多属正气尚强,阳气较为旺盛,邪气 从阳化热。从阳化热。 热证转寒热证转寒是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是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的病变。多属邪气虽衰而正气不支,阳气耗伤的病变。多属邪气虽衰而正气不支,阳气耗伤 乃至衰败状态,邪气从阴化寒。乃至衰败状态,邪气从阴化寒。 二、证候转化二、证候转化 中医诊断学58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 (三三) ) 虚实转化虚实转化 指疾病的虚实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实证指疾病的虚实性质

42、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实证 转虚临床较常见。转虚临床较常见。 实证转虚实证转虚先为实证,因久病、失治、误治,先为实证,因久病、失治、误治, 以致正不胜邪,转化成虚证。以致正不胜邪,转化成虚证。 虚证转实虚证转实先为虚证,后转化为以实证为主的先为虚证,后转化为以实证为主的 证候。其病机为因虚致实,提示病证候。其病机为因虚致实,提示病 情发展与复杂。情发展与复杂。 二、证候转化二、证候转化 中医诊断学59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一)寒热真假(一)寒热真假 1 1真寒假热真寒假热 【概念概念】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危重证候。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危重证候。“寒极

43、似寒极似 热热”。亦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亦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既有四肢厥冷,胸腹欠温,下利清谷、小便清既有四肢厥冷,胸腹欠温,下利清谷、小便清 长,舌淡苔白等真寒之象,又有颧红如妆,身热欲长,舌淡苔白等真寒之象,又有颧红如妆,身热欲 盖衣被,口渴不欲饮,脉大无力等假热之象。盖衣被,口渴不欲饮,脉大无力等假热之象。 三、证候真假三、证候真假 中医诊断学60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一)寒热真假(一)寒热真假 2 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 【概念概念】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危重证候。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危重证候。“热极似热极似 寒寒”。“热深厥亦

44、深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亦称阳盛格阴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高热恶热,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尿赤,高热恶热,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尿赤, 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等热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等热 证,但又见四肢厥冷的寒象。证,但又见四肢厥冷的寒象。 三、证候真假三、证候真假 中医诊断学61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二)虚实真假(二)虚实真假 1真虚假实真虚假实 【概念概念】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实盛现象的证候,即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实盛现象的证候,即“至至 虚有盛候虚有盛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胸腹柔软喜按、神疲、气短、舌淡、脉弱,病胸腹柔软喜按、神疲、气短、舌淡、脉弱,病 久体弱等为真虚的表现,又见腹满、气喘、二便闭久体弱等为真虚的表现,又见腹满、气喘、二便闭 涩等因虚所致假实证。涩等因虚所致假实证。 三、证候真假三、证候真假 中医诊断学62 第二节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关系八纲证候间关系 (二)虚实真假(二)虚实真假 2真实假虚真实假虚 【概念概念】指本质多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的证候,即指本质多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的证候,即“大大 实有羸状实有羸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力等真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力等真 实表现,又见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并实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