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_第1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_第2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_第3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_第4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拓创新 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 按照福建省委、 省政府构 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数字福建”的宏伟蓝图,把水利信息化作为实现 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围绕我省水利工作 “一个中心两个保障” 的目标,以服务防汛为主要任务,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 施,联合建设,软硬并重,创新发展”的建设原则,及早起步,因地制 宜,开拓创新,整体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各项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尤其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和传统水利产业信息 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利现代

2、化建设的发展。一、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从 1994 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启动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建设开始, 到近年来信息采集、 应用系统、 网络建设、通信建设、电子政务等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洪水预警报系统不断发挥新效益我省河流多为省内发源、独流入海,洪涝灾害频繁,建设洪水预警 报系统的重要性、 必要性、紧迫性得到了省委、 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6 年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建成, 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应用的流域洪水预警 报系统,而后我省不断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国内设备,分流域 推进系统建设,于 2000 年全面建成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实现了从无

3、到有,从点到面,从流域到全省的历史性的突破。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 由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和木兰溪六大主要河流的子系统组 成,建有 986个站点,站网密度达 120平方公里 /站,覆盖全省 98以 上的陆域面积, 并在所有的市县防汛办和水文分局建立了信息接收处理 中心,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对实时雨水情信息的实时同步共享。 闽江洪水 预警报系统先后获得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 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8.6闽江大洪水过后, 我省开始着力研究开发闽江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通过与河海大学密切合作, 2002 年闽江全流域洪水预报和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建成, 是全国第一个建成

4、的以流域为单元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系统运用实时的雨水情信息,对全流域 19 个重要控制断面做出实时滚动洪水预报, 自动对流域内 6 座大型水库提供优化联合调度方案,为科学调度洪水奠定了基础, 使洪水预警报系统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汀江、晋江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也已建成,再经一至两年的建设,我省主要江河都将实现洪水预报和水库群调度的自动化。洪水预警报系统和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相继建成使洪水预 报提前了 10-30 小时,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江河、水库暴雨 洪水的实时有效监控和科学调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成以来在历次洪 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的减灾效益超过 500 亿元,并取得

5、了显著的 社会效益,使全省的科学防灾减灾能力与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我省闽江流域发生大洪水。 6月 23日,闽江洪水第五个洪 峰流量达 32500立方米 /秒,省防汛办充分利用洪水预警系统、洪水预 报调度系统,通过实施水库群优化联合调度, 削减洪峰 3500 立方米/秒, 降低水口下游水位 0.6 米,减少夜间转移人口 9000多人,在确保水库安 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水口水库的防洪作用,有效降低了防御代价。洪 峰安全通过省会福州,福州市城区安然无恙,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 失。今年我省汀江流域发生较大洪水。 6月 1日 17时,棉花滩水库入 库洪峰达 6060立方米 /秒,为建库以

6、来最大入库流量,省防指针对汀江 洪水预警报系统提供的汛情, 在珠委的指导下,及时与广东省三防指挥 部沟通协调, 利用实时收集的洪水预警信息和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组织 对棉花滩水库的防洪调度, 发出 7 份调度令。经调节,水库拦蓄洪水 1.45 亿立方米, 削峰率达 42%,相当于降低下游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 洪峰水位 2.5 米以上,洪峰过后,针对下游地区洪水不利组合,又及时 调整泄洪流量错峰,为最大限度减少下游洪灾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防台风预警报系统全面建成 台风灾害是我省的主要灾害, 平均每年有 4-5 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 省。根据防台风工作的实际需要, 通过利用已建成的洪水预警报系统

7、通 信网络资源,相继建成了全省风情监测系统、台风路径监视系统,大大提高了我省防台风预警报水平, 为省市县三级防抗台风指挥决策提供了 科学的依据。我省风情监测系统建成于 2002 年,是全国第一个防汛部门为主建 设的风情自动监测系统。系统覆盖全省沿海各县(市、区)和九个设区 市所在地。全省共设立风情站 24 处,其中沿海平均 20多公里设有一个 遥测站。首次实现全省规模的风速、风向自动遥测,开发了满足风情实 时监测需要的新型风速风向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机, 可配接风速、风 向、水位、雨量传感器,也可接入闸位、流量、温度、气压、电导等传 感器;采用超短波和计算机网络混合组网方式建立风情信息传输网;

8、开 发了风情信息传输软件和查询系统, 实时动态地监视全省各地风情变化 以动态画面实时反映全省风情遥测站点任一时刻风速和风向变化。 该系 统填补了福建省沿海风情布点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省台风到来 时,沿海风力不清的难题,为防抗台风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防 台风风情监测系统 2003 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 我省还开发了台风路径监测预报系统。 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 收集中国、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台站的台风路径预报信息,自动 生成综合预报路径图、自动传输到数据库供用户查询, 从而提高了台风 预报信息的时效性。此外,还建设了 1949 年以来生成的台风数据库, 并通过 GIS 技术

9、分析台风可能影响范围、 与我省的距离和估计台风登陆 的时间, 确定部署区域和沿海渔排养殖人员的撤离时刻,提高了防台风 指挥决策水平,该系统已在全省市、县(区)级防汛办全面推广应用。防台风预警报水平的提高在防抗台风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 9月 7日下午 6时 30分,第 16号强台风“森拉克”在福建、 浙江交界处登陆。 依据台风路径监视系统和风情监测系统的信息, 宁德 市据此作出部署, 要求沿海四县 7 日 12 时以前海上所有船只进港避风, 海上非养殖人员全部上岸, 17 时以前海上养殖人员也全部撤到岸上。 由 于决策及时、准确,海上未造成一人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减少了直接 经

10、济损失约 8.2亿元。 2006年 8月10日,第 8号超强台风“桑美”袭 击我省。 全省各级防汛部门对沿海风力变化进行了实时跟踪, 对防台风 工作进行多轮部署, 根据信息变化适时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御。 台山 岛风情监测站点在超强台风登陆期间的实测最大风力达到了史无前例 的 70.5米/秒(福鼎市合掌岩实测最大 75.8 米/秒),为防抗超强台风发挥 了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日趋完善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除了洪水预警报系统和防台风预警报系统之外,我省还开展了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系统试点建设、 风暴潮预报软件开发。 在初步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防汛部门

11、与省水利信息中心一起致力于开发建设以信息运用辅助决策为核心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一是建成了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2003 年我省建成了省和 9 个 设区市、78 个县之间的远程异地视频会商系统, 在暴雨洪水和台风来临 的关键时刻,省防汛指挥部领导能通过视频会商系统与各设区市、县(市、区)的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会商、交流、决策和指挥,全面提高了 防汛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卫星云图实时接收系统。 由于我省 85%是丘 陵山地,一旦发生大洪水或山地灾害,通讯网络容易中断,以计算机网 络的方式共享卫星云图信息可靠性不高,不能适应我省防汛工作的需 要。2001 年,我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

12、防汛办、 市水文分局和全省大型 水库 105 套卫星云图实时接收系统的建设, 全面提升了各级防汛部门对 高空天气实时监测的保障水平。三是通讯系统建设为应急反应提供了保障。 九十年代中后期, 我省 陆续开始使用微波和卫星作为防汛应急通讯。省、市、县防汛部门和水 文部门大力开发和使用电信部门的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进行雨情、水 情、工情、云图等防汛信息的传输。针对我省暴雨洪水多发且极易因灾 通讯中断的情况,我省还在省、市、县三级防汛办和大型水库共配置了 先进的海事卫星电话 102 部,建立了防汛应急卫星通讯网, 提高了防汛 指挥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在今年防抗超强台风“桑美”中,在重灾区 福鼎市通讯中断

13、的情况下,正是有了防汛应急卫星通讯网, 才保障了灾 区与外界的联络,为抗灾救灾赢得了时间。四是加快建设防汛远程视频监视系统。 2004 年我省建成了稳定可 靠、简便实用的防汛远程视频实时监视系统,用于监视全省17 座大型水库的重要防洪部位,以便指挥部实时了解汛情、 险情及调度命令执行 情况等,方便指挥决策,确保水库工程防洪安全。用于监控重要水利枢纽、重要城市防洪部位、重要渔港码头、鱼排集中地的防台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当中,预计明年初即可投入使用。五是建成了防汛 PDA 查询系统。 通过 PDA 手机向领导发布云图、 暴雨、洪水、风情、台风、天气等重要实时汛情信息,为领导和技术人

14、员提供实时防汛信息查询, 方便一线指挥的领导随时随地了解汛情信息 和指挥决策,进一步提升防汛指挥决策的自动化水平。六是建成了手机短信息发布系统。 在台风暴雨洪水期间, 该系统可 以向防办的工作人员、省市县乡领导发布汛情,让一线人员及时了解汛 情状况。综合集成以上系统和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 我省构建了防汛指挥决 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以 3S 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核心, 集成了水情、 雨情、风情、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工情、物资队伍、地质灾害、多媒 体、病险水库、防汛 PDA 等 17 个子系统,对各种防汛综合数据进行结 构化处理、整合与分析,以各种防汛预案为主线,建立科学合理的会商 模型,运用智

15、能体技术( AGENT ),对防汛事件进行人机会商与移动 办公,为防汛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不断增强实时监测、分析决策、应急 反应和科学管理等“四项能力”。围绕服务防汛这个中心,水利信息化 建设全面推动了防汛现代化。全省水利系统电子政务水平显著提高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 以为各级水利部门科 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目标, 开展了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统 筹规划与建设。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福建水利信息网网站受到广泛关注。 2001 年建设的福建省水 利信息网站,经多次改版,因其界面友好

16、,内容丰富,先进实用,服务 社会,特色突出,向全社会发布实时云情、雨情、水情、风情、台风预 测信息和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动态, 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受到 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建站 5 年来,访 问量突破了 580万人次,在洪水台风期间日访问量最高达 20 多万人次, 成为全国同行业网站及省直政务网中有较大影响的网站之一。 2005 年网 站入选全国水利通信、信息化行业十大要事,我厅 2005 年荣获福建省 政务信息建设先进单位。二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 为了推进我省水利电子政务的应用 水平,以信息化促进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 2004 年实施

17、了厅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过半年多努力,完成了公文运转、日常办 公、个人事物、信息服务、档案管理和系统管理共 6 大部分的软件开发 和调试。该系统通过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 我省水保部门还建设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 逐步实现 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 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 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 水政部门完成了水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系统中的十个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 正在进行模块分类、 数据库整合、 系统链接,做好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并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做好全省水政监察人员的证件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 水利科技外经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也初步

18、实现了部门管理的信息化, 实现了网上申报、 进度管理、成果管理等功能。二、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我厅领导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领导 亲自抓,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近年来,厅党组书记杨 志英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水利信息化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全省水利信息化 工作,强调信息化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建设,项目带动、分步实 施、引进技术、开拓创新、保障经费、 加快进度、加强管理、务求实效。规划先行、规范建设我省理清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认真制定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1 年,省防汛办与省水利信息中心组织编写了 “数字福建水利” 建 设规划(2001-201

19、0 年),其中对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做了详细规划, 为近年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2004 年,编制了福建金水工程” 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设报告 ,该项目报省数字办组 织专家评审后, 由省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实施; 2005 年,编制了福建 省水利“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福建省水利“十一五”防汛抗 旱减灾非工程措施专项规划、福建省抗旱减灾“十一五”规划” 和福建省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水利资源分中心可行性研究报 告,明确了福建省“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规划先 行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及制度,建立技术审批 制度,统一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20、规范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避 免重复建设。项目带动、分步实施我省突出项目带动战略, 逐年制定重点项目, 确保抓一个、 成一个, 通过抓好一个个项目, 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例如,2005 年我省 提出了水利信息化“ 320”工程即重点实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应用 软件建设和信息自动采集等三个方面的 20个应用项目。在省厅的示范 带动下,全省各设区市都开发建设了对应的项目, 有力地促进了水利信 息化。多年来,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实效。投入资金较大的项目,我 们根据财力,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分步实施,逐 渐推广。引进技术、开拓创新信息化建设初期, 我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21、在运用技术的过程 中,我们十分注重消化吸收,开拓创新。中日合作的闽江洪水预警报系 统建成后,为推进其他流域系统建设, 省水利信息中心从事水利信息化 工作的技术人员刻苦学习,深入钻研,迅速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不 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依靠自身的技术和设备, 成功完成了其他 五个流域的系统建设。为了对水文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解决传统水文测 报传输速度慢的缺点,以满足防汛抗旱的需要,我省南平水文分局组织 技术人员刻苦攻关, 开发了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 WJF-2 型水文自动测报 仪器,各测站可用GPRS、短信和PSTN自动报汛,在

22、15分钟内完成测 站逐级到分局、省局和中央的自动报汛,实现了水文数据自动采集、长 期记录、存储信息的数字化,解决了水情和测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WJF-2 型水文自动测报仪器于 2002 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我省利用这项新技术新设备对传统水文进行了改造, 实现了全省 320 个水文报 汛站数据的自动采集。保障经费、加快进度在每年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我省积极创新机制保证信息化建 设的资金有效投入。一方面通过将“数字福建水利”建设项目积极纳入 国家“金水工程”以及“数字福建”的建设范畴以获得信息化建设资金 支持;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省里以补助设备资金鼓励各地开展水利 信息化建设。例如,利

23、用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我省“五江一溪”洪水预 警报系统近 3亿元的建设资金。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保证了水利信息化资 金的有效投入,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加强管理、务求实效认真实施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审查、批准,规范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每个项目都成立了 项目小组, 确定项目负责人, 确定了项目整体进度, 通过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负责制, 从而保证每个项目建设的高质高效。 我们注重过程控 制,加强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硬件集成、软件测试和系统上 线等阶段和环节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将项目风 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在注重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信 息化项目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项目的管理和维护单位, 确定项目 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工程师,分别举办管理员、 使用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班,出台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三、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打算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六水六千 一配置”的水利发展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的目标任务,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