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口_第1页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口_第2页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口_第3页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口_第4页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道路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设计概述:平面交叉设计概述: 1.平面交叉设计内容:平面交叉设计内容: 选择交叉口形式、拟定尺寸、选择交叉口形式、拟定尺寸、 布设交通设施、交叉口竖向设计布设交通设施、交叉口竖向设计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分析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分析 分流点分流点合流点合流点冲突点冲突点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办法: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办法: (1)交通管制)交通管制 (2)渠化交通)渠化交通 (3)设置立交)设置立交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3.交叉口

2、几何形式与选择交叉口几何形式与选择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4.不同交通组织方式交叉口的选择不同交通组织方式交叉口的选择 (1)无信号管制的简单平面交叉口:适用于路口高)无信号管制的简单平面交叉口:适用于路口高 峰小时车流量在峰小时车流量在500辆辆/h以内的道路交叉;以内的道路交叉; (2)有信号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适用于高峰小)有信号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适用于高峰小 时交通量在时交通量在8003000辆辆/h的干路交叉或干路、支路交的干路交叉或干路、支路交 叉口;叉口; (3)实施分流渠化并配以信号管制的干路交叉口:)实施分流渠化并配以信号管

3、制的干路交叉口: 其高峰小时通过流量可达其高峰小时通过流量可达30006000辆辆/h。 (4)环形平面交叉口:适用多路交叉且高峰小时车)环形平面交叉口:适用多路交叉且高峰小时车 流量在流量在2700辆辆/h以内的交叉口。以内的交叉口。 (5)高架桥下的交叉口有其特殊性。)高架桥下的交叉口有其特殊性。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一节第一节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 一、交叉口平面布置及设计一、交叉口平面布置及设计 方法:方法:1.平面交叉路线宜采用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平面交叉路线宜采用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 须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须

4、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 2.交叉口内的车道条数及车道宽度应不小于路交叉口内的车道条数及车道宽度应不小于路 段数量及宽度;段数量及宽度; 3.交叉口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缘交叉口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缘 石半径应满足见表中的最小半径,对于有石半径应满足见表中的最小半径,对于有 非机动车道处的缘石半径不能小于非机动车道处的缘石半径不能小于5m。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4.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 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

5、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 度等确定,不宜太短。度等确定,不宜太短。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二、平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原则:二、平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原则: 1.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困难 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但相邻两路段不宜取平坡;,但相邻两路段不宜取平坡; 2.桥梁引道处应尽量避免设置平面交叉口;桥梁引道处应尽量避免设置平面交叉口; 3.两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两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 纵坡度服从于主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于主要道路; 4.交

6、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 调;调; 5.应合理确定变坡点(方法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应合理确定变坡点(方法见交叉口竖向设计)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三、交叉口视距三、交叉口视距 1.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 碍物应清除;碍物应清除; 视距三角形概念、绘制:视距三角形概念、绘制: (如图)(如图) 找出行车找出行车 最危险最危险 冲突点冲突点 从最危险的从最危险的 冲突点向后冲突点向后 沿行车轨迹沿行车轨迹 各量取停车视距各量取停

7、车视距 连接末端连接末端 构成视构成视 距三角形距三角形 寻找十字形交叉口的最危险冲突点的方法寻找十字形交叉口的最危险冲突点的方法: 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 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左转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左转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 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S停 S停 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 的作图绘制的作图绘制 方法:方法: 2.各进口车道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各进口车道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 -规定值规定值 。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

8、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四、交叉口竖向设计四、交叉口竖向设计 1.原则原则 2.基本形式基本形式 3.设计方法及步骤设计方法及步骤 计算图示 A O2 O3 E2 E3 E FF3 D3 M3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1.设计原则 n行车舒适行车舒适 n排水畅通排水畅通 n与周围建筑屋的标高协调与周围建筑屋的标高协调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2.基本形式(标准图示,可借鉴) n凸形地形交叉口凸形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

9、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凹形地形交叉口凹形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分水线地形交叉口分水线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谷形地形交叉口谷形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斜坡地形交叉口斜坡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马鞍型地形交叉口马鞍型地形交叉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10、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3.设计步骤 n第一步第一步,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测量资料测量资料 (1:200或或1:500地形图)地形图) 交通资料交通资料 (交通量、交通构成、各向交通比例)(交通量、交通构成、各向交通比例) 排水资料排水资料 (已建成和拟建的排水管线位置、尺寸、标高)(已建成和拟建的排水管线位置、尺寸、标高) 道路资料道路资料 (相交道路尺寸、类型、标高)(相交道路尺寸、类型、标高)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二步,绘出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图和方格线第二步,绘出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图和方格线 平面设计图反映交叉口平面尺寸:中心线、

11、车行道、平面设计图反映交叉口平面尺寸:中心线、车行道、 人行道宽度、缘石半径人行道宽度、缘石半径 方格线要求以相交道路中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线要求以相交道路中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 (55m或或1010m),并测出各方格网节点的地),并测出各方格网节点的地 面标高。面标高。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三步,定出交叉口的设计范围第三步,定出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一般为缘石半径切点以外一般为缘石半径切点以外510m(相当于一个方(相当于一个方 格),以便于双向横坡过渡到单向横坡提供所需长格),以便于双向横坡过渡到单向横坡提供所需长 度,以及与相交道路

12、路面标高衔接。度,以及与相交道路路面标高衔接。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四步,拟定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式第四步,拟定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式 根据交叉口地形条件、相交道路等级和纵坡,拟定竖根据交叉口地形条件、相交道路等级和纵坡,拟定竖 向设计等高线图式,选定相邻等高线之高差(一般向设计等高线图式,选定相邻等高线之高差(一般 为为0.020.10m)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五步,绘出相交道路路段竖向设计等高线第五步,绘出相交道路路段竖向设计等高线 (关键在于:路拱坡度、路拱曲线、道路中心线的纵坡、(关键在于:

13、路拱坡度、路拱曲线、道路中心线的纵坡、 街沟的沟底纵坡)街沟的沟底纵坡)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六步,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第六步,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对于十字形交叉口,取路中线为路脊线相交道路中线对于十字形交叉口,取路中线为路脊线相交道路中线 的交点即可定为交叉口设计标高。的交点即可定为交叉口设计标高。 交叉口内的控制标高,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叉口内的控制标高,应该根据交叉口的 地形条件、地形条件、 相交道路纵坡、路面厚度相交道路纵坡、路面厚度 、车辆流向以及周围建筑、车辆流向以及周围建筑 物布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14、一般要求相交道路纵坡之物布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要求相交道路纵坡之 差不超过差不超过0.5,以便于竖向设计的处理。,以便于竖向设计的处理。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七步,建立标高计算线网,加密设计标高点。第七步,建立标高计算线网,加密设计标高点。 比如:方格网节点即可作为设计标高点,比如:方格网节点即可作为设计标高点, 计算图示 A O2 O3 E2 E3 E FF3 D3 M3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n第八步,确定标高计算线网上的设计标高第八步,确定标高计算线网上的设计标高 n第九步,勾绘等高线、检

15、查调整标高第九步,勾绘等高线、检查调整标高 (按照原选取竖向设计图式,连接交叉口内各等高(按照原选取竖向设计图式,连接交叉口内各等高 点,即得初步等高线图,然后按照排水和行车要点,即得初步等高线图,然后按照排水和行车要 求,检查道路纵坡、横坡和合成坡度、检查街沟求,检查道路纵坡、横坡和合成坡度、检查街沟 沟底纵坡和进水口布置是否合适;然后调整等高沟底纵坡和进水口布置是否合适;然后调整等高 线疏密,修改不合理得设计标高,完成交叉口的线疏密,修改不合理得设计标高,完成交叉口的 竖向设计。)竖向设计。) n第十步,计算施工高度第十步,计算施工高度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

16、号控制交叉 口 竖向设计举例(沥青路面两例)竖向设计举例(沥青路面两例)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例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例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斜坡地形上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斜坡地形上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例题: n某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已知相交道路的路中心线、某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已知相交道路的路中心

17、线、 街沟纵坡街沟纵坡i1=i3=0.03,路面横坡,路面横坡i2=0.02,车行道,车行道 宽度宽度B15m ,缘石半径,缘石半径R10m,交叉口中心标,交叉口中心标 高为高为2.05m,等高线间距采用,等高线间距采用0.10m,试绘制交叉,试绘制交叉 口的竖向设计图。口的竖向设计图。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

18、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二节第二节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交通组织) 一一.交叉口的交通指挥信号设计交叉口的交通指挥信号设计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环形交叉方式环形交叉方式自然交叉方式自然交叉方式 交通量不大的城市道路路口,交通量不大的城市道路路口, 和大多数公路平交路口和大多数公路平交路口 交通规则:后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应让先进入交叉口交通规则:后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应让先进入交叉口 的车辆通过。的车辆通过。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1.交通信号的基本类型交通信号的基本类型 按交通信号的按交通信号的 变换方式

19、划分变换方式划分 人工操作的人工操作的 定周期自动循环的定周期自动循环的 不定周期自动控制的不定周期自动控制的 按道路网节点按道路网节点 联系程度划分联系程度划分 点控制点控制 线控制线控制 面控制面控制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按信号灯装置按信号灯装置 的方式划分的方式划分 竖直式竖直式 横式横式 色灯管理规则:色灯管理规则: (1)绿灯亮:准许车辆直行或右转弯;在不妨碍直行)绿灯亮:准许车辆直行或右转弯;在不妨碍直行 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准许车辆左转弯。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准许车辆左转弯。 (2)黄灯亮:清楚已越过停车线在交叉口上的车辆。)黄灯亮:清

20、楚已越过停车线在交叉口上的车辆。 (3)红灯亮:禁止车辆通行;在不妨碍放行车辆行驶)红灯亮:禁止车辆通行;在不妨碍放行车辆行驶 的情况下,准许右转弯;的情况下,准许右转弯;T字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字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 辆,在不妨碍放行车辆的情况下,准许通过。辆,在不妨碍放行车辆的情况下,准许通过。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2.色灯的显示:色灯的显示: 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 两色显示:两色显示: 东东 南南 西西 北北 三色显示:三色显示: 东东西西 南南北北 东东西西 南南北北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

21、信号控制交叉 口 二二.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 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像流入渠道中的水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像流入渠道中的水 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进,这种交通称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进,这种交通称 为。为。 渠化交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渠化交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它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尤为减少交通事故。它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尤为 显著,渠化交通还可以缩小冲突区。显著,渠化交通还可以缩小冲突区。 第五

22、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1.适用于:交通量大和使用多相位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适用于:交通量大和使用多相位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宜依据信号控制要求进行拓宽渠化。宜依据信号控制要求进行拓宽渠化。 2.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n(1)应根据交通流量及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应根据交通流量及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 侯驶车道数;侯驶车道数; n(2)进出口道分隔带或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渠化)进出口道分隔带或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渠化 要求布置,做到导向清晰,避免分流、合流集中于要求布置,做到导向清晰,避免分流、合流集中于 一点,造成相互干扰;一点,造成相互干扰; n(

23、3)无汇合点和交织点的穿越车流,应以直角或接)无汇合点和交织点的穿越车流,应以直角或接 近直角相交汇,汇合和交织交通流的交叉角应尽可近直角相交汇,汇合和交织交通流的交叉角应尽可 能小。能小。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3.交通岛交通岛 应根据交叉口的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应根据交叉口的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 件设置交通岛。件设置交通岛。 按功能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按功能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分隔岛 (1)分隔岛)分隔岛 用来分隔机动车用来分隔机动车 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 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 的车流,

24、保证行车速度的车流,保证行车速度 和交通安全的长条形交和交通安全的长条形交 通岛,有时也可在路面通岛,有时也可在路面 上划线来代替分隔岛上划线来代替分隔岛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2)安全岛)安全岛 安全岛 安全岛供行人过街时避让车辆之用。在宽安全岛供行人过街时避让车辆之用。在宽 阔的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阔的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6条,条, 或人行横道长度超过或人行横道长度超过30米),宜在人行横道中央米),宜在人行横道中央 设置安全岛(不少于设置安全岛(不少于1m),以保证行人过街安全。),以保证行人过街安全。 第五

25、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中心岛 (3)中心岛)中心岛 中心岛是设在交叉中心岛是设在交叉 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 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的交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的交 通岛交通通岛交通 导流岛 (4)导流岛)导流岛 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用以指引行车方向, 可以组织好交通,减少或可以组织好交通,减少或 消灭冲突点,导流岛还可消灭冲突点,导流岛还可 用于约束车道,使车辆减用于约束车道,使车辆减 速转弯,保证行车。速转弯,保证行车。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

26、信号控制交叉 口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4.专用车道的增设条件:专用车道的增设条件: (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 于于3或或4辆(小交叉口为辆(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时,应增设 左转专用车道左转专用车道。 (2)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 辆时,应增设辆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 5.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交叉口的车道宽度: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宽度应与路段相同,小型汽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宽度应与路段相

27、同,小型汽 车车道可采用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 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最小3.25m。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6.专用车道设置方式:专用车道设置方式: *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 (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停车线 人行横道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压缩较

28、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 左转车道,但缩窄后的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左转车道,但缩窄后的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 为为0.5m,其端部宜半圆形;,其端部宜半圆形; 压缩中央分隔带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停车线 人行横道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3)进口道中心线向左侧偏移,新增一条专用左)进口道中心线向左侧偏移,新增一条专用左 转车道;转车道; 中线偏移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停车线 人行横道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4)加宽进口道,以便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加宽进口道,以便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拓宽进口道

29、宽度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停车线 人行横道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7.拓宽车道长度拓宽车道长度 进口道 出口道 LtLd LaLt Ly Ly Lt渐变段长度渐变段长度 Ld相邻行驶车队长度相邻行驶车队长度 和车辆减速车道长和车辆减速车道长 度两者的最大者。度两者的最大者。 Ly拓宽右转专用减速拓宽右转专用减速 车道长度车道长度 La车辆加速所需距离车辆加速所需距离 L1y拓宽加速车道长度拓宽加速车道长度 *注:注: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计算方法同上。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计算方法同上。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例题

30、: n已知某交叉口的右转车道宽度为已知某交叉口的右转车道宽度为3.5m,卡车行驶,卡车行驶 速度为速度为40km/h,右转车速规定为,右转车速规定为20km/h,一次红,一次红 灯受阻直行车为灯受阻直行车为4辆。若减速度用辆。若减速度用2.5m/s2,加速度,加速度 用用1.0m/s2,试计算右转车道长度和加速车道长度。,试计算右转车道长度和加速车道长度。 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第一节无信号 控制交叉口、第二节信号控制交叉 口 mmL m a VV l l mmL m mml m l m a VV l l m sm bV l sm l Y RA a a Y d d RA d d A t t 854639 46 126 2040 26 . 3 753639 36 3694 126 46.18 5 . 226 2040 26 . 2 39 1 5 . 3 6 . 3 40 /16 . 3 /1 . 1 2222 2222 专专用用右右转转加加速速车车道道总总长长 加加速速车车道道长长度度 专专用用右右转转减减速速车车道道总总长长 。道道长长取取二二者者取取大大值值,则则减减速速车车 车车取取高高值值),小小型型车车取取低低值值,大大型型,一一般般取取(等等候候车车辆辆所所占占的的长长度度 车车辆辆的的车车队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