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_第1页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_第2页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_第3页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_第4页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英语课 金厂沟梁中心校 刘晓春摘要:备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备课的过程有动、有静。所谓“动”即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以及同伴对话;所谓“静”即备课的结果最终以静态的文本“教案”呈现出来,备课的过程即有形又无形。所谓有形即它最终以看得见的教案呈现出来,供随后的教学过程参考。所谓无形即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考虑是没有办法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比如说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教法等,这些无形的内容只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状况以及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正文:那么怎样备课呢?备课可以分为五步:1、学期备课 2、单元备课 3、课时

2、备课 4、课前备课5、课后反思。在这里我重点谈一谈课时备课: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法,最后形成教案。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依据,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中介。教材体现了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完成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材的编排不仅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文本资料,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系统性,遵循教材的逻辑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同时教师钻研教材的目的还旨在开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扩展教

3、学内容,使教学成为生动的超越文本的生成性建构活动。 1、通览全局,整体把握 教师在拿到一本新教材后,首要的一件事情是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惟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了编写者的思路,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打个比方:整体教材就像是花园,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个要求就像花草。惟有在对整个花园的造型了然于心,才有可能把每一株花草植在适当的地方,使花园呈现出最美的景色。 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每章节的编排意图,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内化成教师自己心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

4、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重点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对学习主体而言的,是指学生难理解、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的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关键是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言的。是指理解、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中介与桥梁。 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教学条件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千万别害怕挑战权威,千万别以为教材是不可修改的“金科玉律”,教材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得,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才是赋予教材“生命”的人。该“大刀阔斧”

5、时别“手软”,就像雕刻一样,除了讲究艺术性,更要讲究力度,因为我们所要呈现给我们学生的应该是一件适合他们的艺术品。 2、适度修补(amend something)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或活动进行修补。例如,在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三课中编排了一组图及相应的对话,其对话主要是该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主要句型。针对本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a. 呈现图片,但不出示对话;b.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使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is thegirl?” “Is the pe

6、n on the desk?”等已经学过的句型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c.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要求他们重新组织语言,对图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或描述;d. 让学生根据图意,自由表演对话。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一句话的回答问题到一小段的简要描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并逐步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再把看图描述或介绍视为“畏途”。3:合理调整(replace something)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前置、或顺延,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如儿童节,圣诞节之类

7、,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正在填写学生的点名册,惊奇地发现班中一位女生的出生日期刚好是当天,于是就随口提了一句。当时我正在备课,内容刚好是关于生日聚会的,但那个单元的内容按计划是下个星期的。本来我还在思索该怎么引出“birthday”,没想到“天赐良机”,在确定内容的难度与词汇量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内容,那堂课,我舍弃了原本的教学内容,而给那个学生办了个“birthday party”。全班同学在赠送自制礼物活动中,熟练地掌握了“Happy birthday! This p

8、resent is for you.”等句型,最后我们以一首生日歌结束了这堂课。下课后,那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是如何得知她的生日的,看着她红红的眼眶,我告诉她:“这是秘密!”直到现在,我都还没告诉她。4:适当补充 (add something)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比如在学习Were from China. We speak Chinese.时,学生能够很快能理解并接受,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Imfrom England. I speak English. Theyre from America. They speak American.但事实却并非如他们所想的T

9、he American speak American. ,but English.当然,也许,你会向学生解释美国人说的不是美语,而是英语,并且让他们死记硬背,但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换个角度考虑,假如你是学生的话,你是否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人和英国人一样都是说英语呢?他们之间是不是有某些关系或相似之处?这时,作为老师,你会放任学生继续存疑还是解惑呢?我选择了后者。我向他们介绍了有关美国的建国经历,以及英美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仅解开了心中谜团,更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他们更是积极查阅各种资料,了解英美两国的情况。二、 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

10、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教学对象的确定性及其固有的独特性,都决定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新授课的传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固着点,目的在感动将新的知识内容纳入其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同时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其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也带有不同的群体特点和群体需求,教学活动总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教材的编排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活动必然也要从学生的原生态生活出发,使学习和生活相联系。三、 选择教法方法是在一定的目

11、的指导下作用于对象的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保证。教学方法受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受教学物质条件的制约,受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制约。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上好课同样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会因其教学观念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作为保证教学过程的得要媒介,在备课过程中轻视不得。精备了学生和教材却忽视了教法的选择,教学活动仍然是不完满的教学活动。甚至会因为教法的选用不当,而使得精备学生,精备努力付之东流。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当才能将教师在备课过程所把握的学生特点及对精确分析体现出来,才能准确高效又充满激情地将教材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备教法,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在上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使其行之有效地为教学双边服务。另外,现在有些教师还在实行分层次教学,它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容易造成差生心理悲观,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既然我们把着眼点放在中间学生身上,那么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面向大多数的中间学生,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