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储量核实报告_第1页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储量核实报告_第2页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储量核实报告_第3页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储量核实报告_第4页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储量核实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贵贵州州省省盘盘县县 乐乐民民镇镇六六科科焦焦化化厂厂大大田田 煤煤矿矿 资资源源储储量量核核实实 报报告告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 二 o 一一年六月 贵州省盘县 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 煤矿 资资源源储储量量核核实实 报报告告 工作起止日期:2011 年 4 月 10 日至 2011 年 7 月 20 日 编写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主 编:田 利 编制人员:田 利 王 果 梅 英 叶 云 王小芳 微机处理:王果叶云 王辉迎 梅英 审 核:何光强 总工程师:王遂正 院 长:黄维清 提交报告单位: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 提交报告时间:二 o 一一年

2、六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言言 .1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 .1 第二节第二节 概况概况 .1 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3 第四节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4 第五节第五节 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4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井田地质区域地质及井田地质 .6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6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地质井田地质 .7 第三章第三章 煤层、煤质煤层、煤质 .11 第一节第一节 煤层煤层 .11 第二节第二节 煤质煤质 .11 第一节第一节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13 第二节第二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 .13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号图号 顺序号顺序号 图图 名名 比例尺比例尺 1 1 区域地质图 1:200000 2 2 地形地质图 1:2000 3 3 水文地质图 1:2000 4 4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 1:2000 5 5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 6 6 1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2000 6 7 2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2000 7 8 12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7 9 17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7 10 18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7 11 19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4、1:2000 8 12 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 附件目录附件目录 -1:委托书 -2:盘县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承诺书(盖章)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言言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大田煤矿矿权范围内现有的煤炭资源;为矿山开 采生产计划的编制及矿井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盘县乐民六科焦化厂 大田煤矿特委托我单位对大田煤矿矿权范围内开展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已有探矿工程、本矿山生产地质资料,调 查

5、核实兴黔煤矿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的厚度、稳定性、产状、空间分布、可 采情况;详细查明与矿山开采有关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 和变化规律;详细查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 了解矿山开采情况,估算动用储量及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矿区位置、交通和矿权设置情况 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位于贵州省盘县南部乐民镇六科村、半 山村境内,属乐民镇管辖。直距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21公里。北界为 拐点a与拐点f连线,东界为拐点a与拐点b和拐点c连线,南界为拐点c与拐 点d和拐点e连线,西界为拐点e与拐点f连线。矿权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矿 区面积0.6314km2。矿区东

6、西长780m,南北宽809m。呈东部内凹的四边形。其 地理位置为: 东经:10429261042959; 北纬:253142253218。 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矿区外围经过(本矿区直距该公路1公里), 乐民村至六科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昆线威红支线铁路从煤矿外围北东部经 过(本矿区直距威箐站6公里)。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为盘县乐民镇六科 焦化厂大田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510053,矿山名称为盘县乐民 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开采矿种为煤,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有效期为 自2005年4月至2015年4月共10年,大田煤矿矿权范围共

7、有6个拐点圈定,矿 区面积:0.6314km2,开采标高+1600m+1365m。该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1954年北京坐标系)见表1-1。 表表11 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米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米 拐点号x 坐标y 坐标拐点号x 坐标y 坐标 a2825840.0035449850.00d2824890.0035449770.00 b2825425.0035449800.00e2824706.0035449160.00 c2825090.0035449960.00f2825396.0035449036.00 面积0.6314 平方公里 第三节 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

8、 一、 地形地貌 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位于盘南背斜转折端附近,总体为山地地貌地面多 被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小冲沟较多,并呈树枝状展布。北西部为单面山,地 形较陡。南东部为构造坡地貌,地形相对平缓。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 边缘,标高1709.2米,最低点为井田东北隅六科小河河床,标高1500.0米左 右,相对高差为209.2米,属低中山地形。 煤矿内及其边界附近煤层出露标高在15001600米,一般1550米。 二、 水文 矿区属珠江流域,区内河流属南盘江上游支流。井田东北部外围为乐民 河,乐民河流向自西北向东南。井田东部边缘有乐民河的一条支流六科 小河,井田内冲沟水汇入六科小河,流向东北,汇入乐

9、民河。乐民河为山区 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六科小河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甚至干 枯。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三、 气象 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雨量充沛。据盘县气象站(盘县城关镇南门外李子林)资料: 年平均降水量1408.9mm,年最大降水量2105.5mm(1965年),年最小降水 量为791.5mm,月最大降水量603.6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48.8mm(1965 年6月1日) ,最长连续降水量计21天(1976年7月4日7月24日) ,最长连续 无降水量计27天(1952年3月5日3月31日) ,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510

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7.8%,11月至翌年的4月仅占12.2%。 年蒸发量19811987年为1320.01778.7mm,月最大蒸发量为 228.3mm(1987年3月) 。月平均气温15.2c,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7c,月平 均最低气温为2.5c(1月) ,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6.7c(1952年4月9日) ,日 极端最低气温为-7.9c(1977年2月9日) ;月平均最高气压为851.7毫巴(11月) ,月平均最低气压为842.8毫巴(7月) ;月平均最高绝对湿度为20.7毫巴(7 月) ,月平均最低绝对湿度为7.1毫巴(1月) ;月平均日照数最高为180小时 (4月) ,月平均日照数最低为1

11、01.5小时(1月)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也常见 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24m/s,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和最大风力多为 西南风,发生在每年的春季或冬季。霜日及冬期平均为11月30日至翌年的2 月28日,计91.6天;雨一次最长连续时间是1968年2月4日至11日,计162小时 45分;1977年2月8日最大积雪厚度23cm,同年1月2日电线结冻最大直径 23mm;年平均地面温度17.6c,年平均相对湿度78%。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暴雨、冰雹、倒春寒、秋绵雨、凝冻等。 四、地震 根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黔城设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 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 ”,盘县地震烈度

12、为度区。根据中国地 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地震加速度 值为0.05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有记载以来盘县未发生过破坏性地 震。 五、经济发展状况 矿区内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马铃薯、玉米为主, 养植业以山羊为主。工业以煤矿开采及相关产业为主。劳动力富余。该煤矿 概算总投资1869.1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部206.44万元。工业广场及污水处理池 建于勒沟、无名寨两个村寨之间,地势相对开阔,场内无滑坡、溶洞等不良 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第四节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1957年4月,原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八队对黔西地

13、区进行过地质测 量,填绘了1:10万地质图,提交了黔西煤田盘县区地质查勘报告书 ,对 煤系地层有了初步了解。 2001 年 5 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在收集原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 生产矿井及老窑调查对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进行了地质工作,并提交了贵 州省盘县六科大田煤矿地质简测报告 。划分了煤矿及其邻近的地层,详细 了解了其岩性、厚度、分布特征。初步查明了煤矿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 化情况,了解煤矿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详细了解了煤矿内可采煤层 层数、层位、厚度、结构、空间分布及可采情况;了解了可采煤层煤质特征, 指出煤的利用方向;了解了煤矿内各地层含水性,对矿床充水因素作了初步 分析,对

1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作了初步评价;对主要可采煤层 17、19 号煤层 进行了资源量估算,结果共获资源量 753 万吨,可利用资源量 577 万吨。该 报告于 2002 年 10 月通过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对报告审查,文件编号为黔 国土资储审字2002第 64 号,结论为核实截止 2002 年 10 月 30 日止,盘县 乐民镇六科大田煤矿原煤储量 c 级 207 万吨,d 级 370 万吨。其中 17 号煤 层 c 级 58 万吨,d 级 113 万吨,19 号煤层 c 级 149 万吨,d 级 257 万吨。 按照 gb/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计核实大田煤矿 17 号和

15、 19 号煤层原煤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7 万吨,预测的内蕴经济资 源量(334)?370 万吨。 2007 年 7 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在前几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 场勘查提交了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 源评估报告 。对矿区主要地质构造和主要煤层 17、19 号做了基本的了解。 第五节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大田煤矿为私营独资企业, 2003年3月,贵州省煤炭设计研究院以贵州 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2001年5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大田煤矿勘 查地质报告为基础完成开采方案设计,2003年5月14日,贵州省国土资源 厅以“黔国土矿管函(2003

16、)226号”文批复。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设计了主斜井和回风平硐,井口和工业场地选择在煤矿中部 的17号煤层露头附近。矿井于2004年2月开始建设,并于2010年12月通过验 收。 主斜井布置在矿区范围西部17号煤层底板,井口位置为 x=2824830,y=35449608,z=1535,倾角25,方位角225。回风平硐布 置在矿区范围西部12号煤层以上,井口位置为 x=2825007,y=35449515,z=1738.0,倾角3,方位角255。 场内运输主要设置窄轨铁路、道路。窄轨铁路用于矿井生产设备、材料 和矸石排放运输。场内道路按其任务、性质不同,路面宽度分 7.0m

17、、6.0m、4.5m三种,均采用城市型道路及c30水泥砼路面。最大纵坡一 般不大于8,局部为15,并采取防滑措施。 现生产水平为+1482m水平,一般保持12个工作面生产,采用打眼放炮 落煤,全部陷落法顶板管理,抽出式通风,主采17号、19号煤层。 自投产至2011年6月31日,大田煤矿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2万吨,其中:损 失量为2.6万吨,采出量9.6万吨。 第六节 矿区及其周边其它生产煤矿、小窑和采空情况 井田内煤矿开采历史较长,老窑较多,沿煤层露头有老窑分布,据调查 访问,主要开采12、17、18及19号煤层,一般开采深度不大,垂深在50米以 内,大部分井巷已垮塌封闭,现无法取得井巷及采空

18、区资料。 第七节 本次工作情况 一、资源量核实工作概况、质量评述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大田煤矿矿区范围已作过相应的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加之兴黔煤矿已开 采多年,收集了较多生产勘查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 经分析整理已有资料及实地核实,估算了12、17、18及19号共4层煤层的煤 炭资源储量。 本次核实对大田煤矿地形地质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和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大田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等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对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间距、煤层厚度、煤质、围岩特征等进行了调查核实。 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调查核实。 本次核实以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

19、大田煤矿勘查地质报告 (2001年 11月)为依据,在现场核实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州省盘县乐民镇 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本次工作用的1:2000地形图为1981年6月调绘1983年出版的1:1万的普 彛幅和金竹幅的一部分放大而成,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5米。地质填图是在放大的1:2000地形图上采 用半仪器法定点成图,其精度仅能达到1:10000比例尺的要求。剖面图在 1:2000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切制而成。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 算图在地形地质和剖面图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而成。 二、主要收集的资料 本次核实收集

20、了大田煤矿提供的如下资料: 1矿区1:2000地形地质图; 2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六科大田煤矿勘查地质报告 ; 3大田煤矿井上井下对照图; 4大田煤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 5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性测试鉴定报告; 6大田煤矿矿山生产编录资料; 8大田煤矿历年来的矿井涌水量; 9大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质资料; 10矿山生产编录资料。 三、本次核实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10日接受该工作后,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 调查及收集、整理已有探矿工程资料及已有矿山开采生产资料,历时10天, 投入30人次。于2011年3月20日转入室内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与相关图 件和报告编制。

21、本次核实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2。 表 12 本次核实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 见煤点个 13 调查采空区资料个 3 核实 矿井涌水量次 2 地形地质图平方公里 0.3 煤岩层对比图幅 1 矢 量 化 水、工、环综合地质图幅 1 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 图 幅 4 剖面图幅 2 采掘工程平面图幅 1 编 制 综合柱状图幅 1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区域地质及井田地质井田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述 一、区域地层 矿区位于盘县煤田北部,地层出露属半裸露区。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 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零星分布的古近系,在地形平坦及缓坡地带多有新 近系第四系分布。以碳酸盐岩为主

22、,次为碎屑岩及泥岩。晚二叠世早期发 育有厚数百米的火山岩和含煤岩系。见表2-1。 表 2-1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系统组段厚度(米) 新近系第 四系(n-q) 041 古近系(e)石脑群0-900 上统(t3)二桥组(t3e)166 法郎组(t2f)下段(t2f1)299 上段(t2g3)100 中段(t2g2)192352 中统(t2) 关岭组(t2g) 下段(t2g1)118182 第四段(t1yn4)57203 第三段(t1yn3)88325 第二段(t1yn2)135160 永宁镇组 (t1yn) 第一段(t1yn1)101211 上段(t1f 2)354590 三叠系(t) 下统

23、(t1) 飞仙关组(t1f ) 下段(t1 f 1)97190 长兴组(p3c )60150 宣威组 (p3x)龙潭组(p3l )185465上统(p3) 峨眉山玄武岩组(p3)200732 上段(p2m2 )74285 茅口组(p2m ) 下段(p2m1 )270600 栖霞组(p2q)70237 中统(p2) 梁山组(p2l)30122 二叠系(p) 下统(p1)龙吟组(p1l)53-55 马平组(c2m)170270 达拉组(c2d)121130上统(c2) 滑石板组(c2hs)35545 摆佐组(c1b)283529 大塘组(c1d)219416 石炭系(c) 下统(c1) 岩关组(c

24、1y)91203 泥盆系(d)上统(d3)代化组(d3d)90-292 响水洞组(d3x)74-136 火烘组(d2h)260-716 上段(d2g2)67-312中统(d2) 罐子窑组(d2g) 下段(d2g1)110-293 二、区域构造 盘县煤田属于上扬子准地台(级)黔南坳陷()六盘水断坳() , 盘县北东向(华夏系)构造变形区。 区内构造主体为一系列北东向宽缓近似对称的背、向斜。由西向东分别 为盘关向斜、盘县断层、水塘向斜、盘南背斜、下甘河断裂等。 矿区位于水塘向斜西翼南段,总体为一隆起构造。 第二节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水塘向斜西翼南段,大体为一隆起构造。隆起中部在半山村附 近,倾

25、角 515,四周地层倾角 1541一般 20。断裂发育。主要出 露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和古近系及第四系。矿区及周边分布以龙潭组为主。有 12、17、19 号等编 号煤层,其中 19 号以下煤层未作地质工作。 一、矿区地层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和龙潭组、 三叠系飞仙关组和永宁镇组、古近系及第四系。有关的地层叙述如下: 1 二叠系中统(p2) 茅口组(p2m) 厚度400500米。出露于井田西部、北部外围。主要为浅灰色、灰 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等动物化石。 顶部有厚约3米左右的红褐色硅质

26、灰岩,角砾结构。 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p3) 峨眉山玄武岩组(p3) 厚度200300米。出露于井田西部边界以及南部外围。根据岩性特 征分为三段。从下而上分述如下。 第一段(p3 1) 厚约4070米。由凝灰质粉砂岩、玄武岩、凝灰岩组成。以墨绿色玄武 岩为主,顶部及中部夹有紫红色凝灰质泥岩。 第二段(p3 2) 厚度2540米。浅灰色、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 产植物化石。含煤13层,均不可采。 第三段(p33) 厚度100200米。深灰色、紫色、深绿色火山角砾岩,偶夹玄武岩。顶 部20米左右为含砾凝灰岩。 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p3l) 厚200.

27、00254.00米,平均厚度240.00米。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细砂 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少量似层状、透镜状、瘤状菱铁矿,产丰富的植物 化石和少量动物化石,含煤层30余层,总厚度约35米,含煤系数15%。含可 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10层,总厚度约20米,可采含煤系数9%。 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下统(t1) 飞仙关组(t1f) 厚度约550米。出露于六科焦化厂大田煤矿西南。出露不全。岩性主要 为灰绿色、紫色、红紫色细砂岩,灰绿色、紫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及 石灰岩等。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 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永宁镇组(t1yn) 井田内及其周边外围无出露。

28、 4、古近系(e) 厚度0100米。出露于井田西部,岩性主要为由粉砂岩、玄武岩、石灰 岩等砾石成分组成的角砾岩。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5 第四系(q) 井田内分布广泛,厚0-15米左右。由残、坡积物及松散的洪积物、冲积 物、粘土等组成。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二、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水塘向斜西翼南段,大体为一隆起构造。隆起中部在半山村附 近,倾角 515,四周地层倾角 1541,一般 20。断裂发育。构造复 杂程度属复杂构造,井田内见落差大于 30 米的断层有 6 条。分述如下: f1 逆断层:井田南部边界断层。从拐点 e 附近插入井田内,在拐点 d 西 边缘穿出;井田内可见长度 500

29、米,东端交于 f4 断层。该断层产状:走向 南西,倾向南东,倾角 60左右。断层上盘为龙潭组下段,下盘为龙潭组中 段,落差80 米。 f2 逆断层:位于井田西界外,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 70左右。 断层上盘为玄武岩,下盘为飞仙关组和古近系砾岩。落差350 米。 f3 逆断层:井田东北部边界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 60左 右。断层南端止于 f4,井田内可见长度 750 米。断层上下盘均为煤系地层。 落差 100 米左右。 f4 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界,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60左右。 断层上下盘均为煤系地层,落差 200 米左右。 f5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东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30、,倾角 70左右。 该断层南端止于 f3,北端延伸到井田外。落差 30 米左右,上下盘均为煤系 地层。 f6 逆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 66。该断层 南端与 f1 相交,北端与 f2 交于拐点 f 附近;落差 200 米左右;深部在主斜 井井口沿运输大巷 175 米处见断层点,断层上盘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及龙潭组 下段,下盘为龙潭组中段,见厚度 1.30 米左右的 17 号煤层;轨道上山巷道 中部见断层点,断层下盘为厚度 5.00 米左右的 17 号煤层,上盘为龙潭组下 段。 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构造。 三、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的基性的或

31、超 基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凝灰岩等,出露于矿区西南部边界外侧,呈带状 分布。它为含煤岩系的沉积基底,对煤层沉积和煤质无影响。 第三章第三章 煤层煤层 第一节 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为陆相海相过渡区环境沉积, 地层厚度220268m,平均厚度为246m,含煤1025 层,含可采及零星可采 煤层15 层,编号煤层 为 3、4、9、10、12、17、18、19、24、26、28、30、32 号,平均含煤总厚 23.05m,含煤系数9.37%,主要可采煤层8 层,其中:3、4、12、17、18、19 号煤层为全区可采, 9、10 号煤层为大部可采,零星可采及不可采煤层

32、有 5、7、24、26、28、30、32 号煤层7 层。主要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其 余局部及不可采煤层均为不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总厚度为 17.81m,占可采 总厚度的77%。详见全区煤层发育特征表(表4-1) 。 表 4-1 煤煤 层层 发发 育育 特特 征征 表表 煤层 编号 间 距(m) 全层厚度 (m) 夹石 层数 采用厚度 (m) 可采情况 对比可 靠程度 结构复 杂程度 稳定 程度 至 b1底平均 9.243 1.572.50 2.08(3) 01 0(3) 1.552.01 1.82(3)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16.5037.20 25.70(3) 4 1.001.50

33、1.30(3) 01 0(3) 0.871.48 1.22(3)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6.0664.50 37.45(4) 9 0.55-3.30 1.44(4) 02 0(4) 0.482.13 1.07(4) 大部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14.9018.45 16.47(4) 10 0.30-5.91 2.58(4) 01 1(4) 0.304.10 1.95(4) 大部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7.8217.08 12.09(4) 12 0.50-3.65 1.98(4) 01 0(4) 0.432.80 1.67(4)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6.9614.85 10.79(5) 17 2.

34、20-5.50 3.26(4) 03 0(4) 1.903.47 2.49(4)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6.7818.76 13.62(4) 18 1.14-3.00 2.45(4) 02 0(4) 1.102.51 1.76(4)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6.9015.50 11.56(4) 19至 b3底平均 89.97 0.68-3.80 1.92(4) 02 0(4) 0.671.81 1.19(4) 全区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 注: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采用工程点数) 第二节 可采煤层 本区含可采煤层8 层,即3、4、9、10、12、17、18、19。其中:全区可 采煤层为6 层,大

35、部可采煤层为9、10 号煤层2 层,均为较稳定型。 但 3、4、9 及10 号煤层在矿区内由于隆起构造,未出露。 根据邻区资料接合煤矿生产过程揭露的见煤情况, 可采煤层分述 如下: 3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飞仙关组( t1f)底界平均21.47m,控制钻孔3 个, 可采点3 个,断失点1 个。煤层厚度1.572.50m,平均厚度2.08m;煤层的 采用厚度1.552.01m,平均1.82m,一般无夹矸,仅202 孔含0.30m 的泥岩 夹矸,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矿区四周往中部有 变厚的趋势。属全区可采煤层。 区内 顶板岩性:顶板一般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

36、性:直接底板多为泥岩,少部分为粉砂质泥岩。 4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3 号煤平均25.70m,控制钻孔3 个,可采点3 个, 断失点1 个。煤层厚度1.001.50m,平均厚度1.30m;采用厚度 0.871.48m,平均1.22m;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无夹矸。属全区 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直接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少数为泥岩,间接顶板为细砂岩、 粉砂岩。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 9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4 号煤层平均37.45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3 个。煤层厚度0.553.30m,平均1.44m;采用厚度0.482.13m,平均 1.07m

37、,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2 层,岩性为泥岩。属大 部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泥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次之。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为泥岩,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 10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9 号煤层平均16.47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3 个。煤层厚度0.305.91m,平均2.58m;采用厚度0.304.10m,平均 1.95m,属结构较复杂、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2 层,岩性为泥岩。属 大部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泥岩、泥质粉砂岩次之。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12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0 号煤层

38、平均12.09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3 个。煤层厚度0.503.65m,平均1.98m;采用厚度0.432.80m,平均 1.67m,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1 层,岩性为泥岩。属全 区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17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2 号煤层平均10.79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4 个。接合煤矿生产过程中见煤资料, 煤层厚度2.205.60m,平均4.26m;采 用厚度1.903.47m,平均2.49m,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3 层,岩性为泥岩。属全区可采煤层。 顶板岩

39、性:直接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少数为泥岩。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 18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7 号煤层平均13.62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4 个。接合煤矿生产过程中见煤资料, 煤层厚度1.147.20m,平均3.45m;采 用厚度1.105.51m,平均2.76m,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2 层,岩性为泥岩。属全区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直接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 19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8 号煤层平均11.56m,控制钻孔4 个,可采点4 个。煤层厚度0.683.80m,平均1.92m;采

40、用厚度0.671.81m,平均 1.19m,属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一般有夹石 02 层,岩性为泥岩。属全 区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直接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泥岩。 第三节 可采煤层对比 一、对比方法和依据 区内煤层对比方法主要采用标志层法,辅以层间距法进行煤层对比。煤 层对比的依据是岩性、古生物、测井曲线及煤层的自身特征。在测井方面, 主要依据自然伽玛曲线幅值异常、测井曲线形态异常及其它曲线的特殊形态 组合关系对比煤层标志;在煤层自身特征方面依据煤层的厚度、结构、煤质 及煤层组合关系等对比煤层。 二、对比标志 依据本区岩性特征,建立3 个对比标志层: 1标志层b1龙潭

41、组组上部3 号煤顶板 b1 为一层灰色、 深灰色薄中厚层状 泥质粉砂岩,位于龙潭组上部,产 少量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层厚 0.654.20m,平均2.56m,全区发育, 层位稳定。物性特征为中电阻率、低自然伽玛反映。 2标志层b2龙潭组中下部 上距b1 为138.70243.45m,平均为190.08m;下距b3 为 1.403.74m,平均为2.57m。其岩性为灰色、深灰色, 薄中厚层状细砂岩、 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层厚 1.143.55 m,平为2.35m,全区 均发育,层位稳定。其物性特征为中电阻率、低自然伽玛。 3标志层b3龙潭组底部铝土质泥岩 b3 距b2 平均为

42、2.57m,为龙潭组与下覆地层分界标志,岩性为铝土质 泥岩。层厚0.754.00m,平均2.15m,全区较发育,层位较稳定。其物性特 征为低电阻率、高自然伽玛反映。 三、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度 3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b1 平均为9.24m,其煤岩以粉状为主, 结构单一,硫分低,对比标志明显,对比可靠,层位较稳定。 4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距3 号煤层25.70m,直接顶板为泥岩、粉 砂质泥岩,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9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直接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为粉 砂质泥岩,上距4 号煤层平均为37.45m,其煤岩以粉状为主,结构单一,硫 分较低,对比标志明显,对比

43、可靠,层位较稳定。 10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距9 号煤层16.47m,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12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其煤岩以粉状、块为主,上距 10 号煤层 12.09m,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17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直接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为 粉砂岩,上距12 号煤层平均为10.79m,其煤岩以粉状为主,结构单一,硫 分较低,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18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7 号煤层13.62m,直接顶板多为粉 砂质泥岩,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19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8 号煤层11.56m,下距b3 号煤层 89.97m,对比可靠,层位稳定。

44、四、可采煤层的对比结果 本区仅17、18、19 号煤层为全区可采,其余煤层为大部可采。各煤层 均为较稳定煤层。 各可采煤层对比均可靠。 第四章第四章 煤质煤质 第一节 煤岩特征和煤的物理性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矿区内各可采煤层为黑色 ;块状、粉粒状为主,少量碎块状、粒状 ;各可 采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结构,玻璃、沥青光泽为主,似金属光泽为辅;断口主 要为参差状,少量阶梯状、平坦状、贝壳状;内生和外生裂隙较发育,充填 薄膜状、网状、脉状方解石,含较多结核状、透镜状、浸染状、星点状、瘤 状黄铁矿。 二、煤岩类型 (一)宏观煤岩类型 宏观煤岩成分及类型:全矿区各可采煤层多以亮煤、暗煤为主,夹少量 镜煤和

45、丝炭条带,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型煤、半暗型煤,半暗半亮型煤, 少量半亮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真相对密度、煤的视相对密度详见表 5-1。 表 5-1 各可采煤层真相对密度、煤的视相对密度统计表各可采煤层真相对密度、煤的视相对密度统计表 煤层号3491012171819 真相对密度(trd)1.581.501.511.481.521.51 视相对密度(ard)1.561.491.481.471.491.401.531.42 (二)微观煤岩类型 根据煤岩鉴定资料,煤的显微组分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又 可分为镜质组和惰质组两大类 ;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 微观煤岩类型为 微镜惰

46、煤。 1有机组分 (1)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为主,少量结构镜质体和碎 屑镜质体,偶见团块镜质体。含量最小为 66.1%,最大为75.2%,平均为 69.6%。 (2)壳质组:以角质体和树脂为主,小孢子体、碎屑壳质体次之。含量 最小为18.7%,最大为26.0%,平均为20.6%。 (3)惰质组:常见半丝质体、丝质体,部分为碎屑 惰质体,少量微粒体, 偶见分泌体、火焚丝质体。含量为 7.3%13.6%,平均为9.8%。 2无机组分 无机组分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氧化物及硫化物次之,含少量的碳酸盐 矿物。其含量为18.2%36.5%,平均为26.2%。 (1)粘土类矿物:多为浸染状、团块

47、状,部分呈细分散状、斑点状, 少量充填胞腔。含量为14.2%29.7%,平均为22.2%。 (2)硫化物类:主要为黄铁矿 ,多呈微粒状、球粒状、细粒状分散分布 于基质镜质体中,部分呈莓粒状、结核状,少量充填胞腔,亦见充填裂隙。 含量为0.619.6%,平均为4.6%。 (3)氧化物类:主要为石英,普遍为微细粒状、细粒状散布于基质镜 质体中,少量呈不规则粒状及充填胞腔。含量为 0.2%1.7%,平均为0.9%。 (4)碳酸盐类:主要为方解石,多呈细脉状充填于煤层裂隙中,少量 充填胞腔。含量为1.33.7%,平均为2.4%。 镜煤最大反射率为1.23%2.36%,平均为1.99%。 变质阶段为阶段

48、。 根据煤岩鉴定成果得知,各可采煤层的镜质体 、壳质体和惰质体的含量 均大于5%,故各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 微三合煤。详见表5-2。 表 5-2 各煤层煤岩特征表各煤层煤岩特征表 1767.319.113.614.22.51.30.218.281.82.36 第二节 煤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组成(详见表5-3) 1水分(mad) 原煤水分:全矿区 可采煤层两极值在0.63%1.12%之间,平均为0.91%。 浮煤水分:介于0.80%1.13%,平均为0.96%。 2灰分(ad) 全矿区各可采煤层原煤灰分 介于19.41%29.32%,平均为24.06%。根据 煤炭质量分级、第1 部分:灰分gb

49、/t 15224.12004 的规定,全区可采 煤层除19 号为高灰分煤外,其余均为中灰煤。 浮煤灰分:全 矿区各可采煤层灰分介于8.00%11.85%,平均为9.86%。 3全硫(st,d) 矿区内各算量煤层实测原煤全硫 (st,d)平均值在0.67%2.80%之间,折 算后硫分平均 值在0.66%3.00%之间,平均为1.37%。 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2 部分:硫分gb/t 15224.22004 的规定, 9、10、17 号煤层为低硫煤, 12、18 号煤层为中硫煤, 3、4、19 号煤层为中 高硫煤。 浮煤全硫(st,d):全矿区可采煤层 浮煤全硫平均 介于0.35%0.91%之间,

50、平均为0.54%。 剖面上:全矿区各可采煤层原煤灰分变化范围较小,平均灰分介于 19.41%(17 号煤层)29.32%(19 号煤层)之间,平均灰分为24.06%,仅19 号煤层为高灰煤。 原煤硫分平均介于0.67%2.80%之间,平均为1.46%,折算 后硫分平均值介于0.66%3.00%,平均为1.37%,为中硫煤,其中9、10、17 号煤层为低硫煤、 12、18 号煤层为中硫煤, 3、4、19 号煤层为中高硫煤。 4各种形态硫 矿区原煤全硫( st,d)含量平均为1.46%,硫化铁硫( sp,d)含量平均为 1.46%,硫酸盐硫( ss,d)含量为0.03,有机硫(so,d)含量为0.

51、17%,这表 明原煤中的硫主要是以硫化铁硫的形式存在,有机硫较少,只占总硫分的 18.64%。浮煤硫化铁硫( sp,d)含量平均为0.19,硫酸盐硫( ss,d)含量为 0.01%,有机硫(so,d)含量为0.37%。 5挥发分(vdaf) 原煤挥发分产率:最高31.56 为%,最低为23.97%,平均为28.87%。根据 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 mt/t849-2000 标准规定,该矿区煤层均为 中等挥发 分煤。 浮煤挥发分产率:最高为30.21%,最低为25.60%,平均28.20%。 6固定碳含量( fcd) 据各可采煤层测定的原煤水分、灰分及挥发分产率,计算出各基准固定 碳含量百分值 。根

52、据煤的固定碳分级 mt/t561-1996 进行分级。见表5-4。 表 5-3 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 原煤工业分析、全硫及各种硫、发热量浮煤工业分析、全硫及各种硫、发热量 madadvdafcrcfcadst,d st,d (折算后) sp,dss,dso,dco2,dqgr,dmadadvdafcrcfcadst,dsp,dss,dso,dq gr,a 煤 层 号 mj/kgmjkg 30.8624.0230.02652.741.991.861.850.010.13226.161.0110.0929.07663.130.560.050.000.4232.52 40.9

53、522.0530.25652.441.761.571.990.020.14227.281.1311.8530.21760.850.450.060.010.3132.48 91.1227.7530.20549.840.670.660.470.060.14224.980.9511.4929.29761.950.460.080.000.3533.04 101.0726.9831.56549.430.690.660.400.020.27225.230.959.2829.56663.310.350.060.000.2932.46 120.8722.0027.72655.871.491.311.890.0

54、20.17227.581.009.2626.20666.340.550.210.010.4632.17 170.9519.4128.74656.960.880.740.890.020.18228.870.998.0027.61665.970.330.040.020.2832.89 180.8620.9128.49656.091.391.191.570.020.18228.40.838.2728.04765.460.690.320.020.48 190.6329.3223.97653.212.803.002.630.030.142250.8010.6325.60765.940.910.710.0

55、30.33 均0.9124.0628.87653.321.461.371.460.030.17226.690.969.8628.206.5064.120.540.190.010.3732.59 续表 5-3 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 浮 煤 元 素 分 析奥 亚有害元素 cdafhdafndaf(+) dafbat1 t2t3 曲线 形态 胶质层 厚度 最终收 缩度 pclasf 煤 层 号 %mm 体积曲 线形态 粘 结 性 gri 煤类 10-6 389.43 4.96 1.70 3.92 30.164368439483正膨胀3022.2山型86fmjm0.0110.0

56、11510.554 487.40 5.01 1.67 5.93 29.120365423476正膨胀29.824 之、山 混合型 85fmjm0.0080.01117.347 988.46 4.97 1.72 4.86 24.870361417472正膨胀47.519.5 之、山 混合型 87jm0.0160.0092.984 1089.30 4.92 1.77 4.02 28.550366431482正膨胀29.322.3 之、山 混合型 841/3jm0.0150.0122.543 1288.60 4.96 1.65 4.80 17.736375424481正膨胀25.825.3山型87

57、1/3jmf mjm 0.0110.0113.260 1788.79 4.98 1.74 4.50 27.869362416481正膨胀29.121.9 之、山 混合型 91 1/3jmf mjm 0.0190.0122.371 1886.09 4.97 1.68 7.26 30.273362414477正膨胀34.32492fm m0.0180.0132.672 1987.28 4.58 1.48 6.66 26.742371422487正膨胀3524.5 之、山 混合型 90fmjm0.0180.0154.397 平均89.43 4.96 1.70 3.92 26.953366423480

58、正膨胀32.623.0 之、山 混合型 880.0150.0125.766 续表 5-3 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各算量煤层煤质平均值表 稀散、放射性元素原 煤 灰 成 分 灰熔融性 gegauthv2o5sio2al2o3fe2o3caomgoso3tio2k2ona2omno2 浮煤 回收率 dtsthtft 真 相对 密度 trd 视 相对 密度 ard 煤 层 号 10-6%t/m3 哈氏 可磨 性指数 hgi 31.69628047.2917.9413.6910.504.062.121.130.400.100.06445.5011531197122312601.491.5693 42.

59、93508049.1616.5017.838.604.432.550.910.250.130.2255.4611801233127013231.391.49104 91.312.56216058.0222.646.034.062.131.292.330.940.140.07539.3612801370142014101.511.48105 101.315418054.2025.147.204.792.241.302.320.420.070.0933.3513201270135014201.481.47101 121.310528054.0320.9610.606.511.891.831.450

60、.430.090.09338.3912431300132713151.521.49122 171.2105112041.5825.9011.355.522.001.102.300.670.350.08755.9812471293131312551.511.40111 181.69.5518057.2518.9611.574.961.511.241.690.880.630.10842.5812501280130713631.53105 191.210.55316057.8520.7112.502.360.841.332.120.710.260.05933.21131713871433145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