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我的一堂公开课_第1页
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我的一堂公开课_第2页
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我的一堂公开课_第3页
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我的一堂公开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我的一堂公开课不久前,我在本校开了一堂公开课,授课内容为高三语文议论文 写作。课型设计为高考作文指导课。方法指导课的目的是针对学生所 处高三的现状,让学生掌握几种写好议论文第一段的方法,提高考场 作文质量,能力的习得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力避耽于概念术语的 诠释。各种方法的命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并非文童 学中规范的名词术语;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之间也有相互交叉的成分, 并非截然分开这是符合写作实践的。我认为,高考60分的作文是相 当繁杂的一项工作,它需要有学生自己的认知体验作基础,当然短期 内若辅以老师的夕卜在的技巧指导,相信会让作文有一个较大提升。高三复习的时间紧

2、任务重,教师都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最 大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一节课讲的内容多是否就是容量 大呢?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 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 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如果一堂课教师传授 的知识点太多,从学生的接受心理上来说,学生很难对每个知识点都 留下很深的印象,更难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内容。与其面面俱到,浅尝 辄止,不如就其一点,挖深搞透,让学生充分领悟,完全掌握。所以, 在这堂课授课之初,我就将其定位非常明确,从小处入手,抓一点

3、就 抓议论文的开头弄懂弄透就是成功。而真正的课堂大容量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停地思考、交 流、感悟、总结,不断的有收获。在这堂课上,我力求使教学活动体 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启迪学生的心智是关键,教师努力和学生共同营造活跃和谐的课 堂气氛,共同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情景。高三复习的语文课堂,教师不宜讲的太多,特别是作文的复习, 应该让学生自己在读悟中掌握方法,总结规律,注意细节,多写多练。 学生思维过程不等同于具体的书面表达,这中间还有一个着笔时对语 言的组织过程,只有落实到纸上时学生才会发现思维、语言等方方面 面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经

4、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 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也难以真正获得知识, 巩固知识,更谈不上有所创新的思维和精神。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 生去发现、去分析、去体会每类写法的好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对优秀议论文开头的朗读赏析, 结合自己之短,体味其中之美,为己所用。针对我校学生作文薄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也主张模仿名家布 局谋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我认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 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 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吴增祺说:文童之体,往往古有是作, 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

5、是指文童体式上要加以模 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 勃的名句落霞与孤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 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 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 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 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 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所以我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揉为一体。利用_些优秀文学作品 全方

6、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开门见山通 过因果论证给出中心论点,干脆利落,思路清晰,为后面逐段论证分 论点做好铺垫。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满分作文的写作也不过是对经典课 文的化用,并无玄妙。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 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彳门能从文童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 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 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实践证明,在高三复习中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 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 范文的写作技巧,这

7、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 何乐而不为呢?学生质疑、探疑是基础,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应十分 重视这一环节。为课堂训练而设计的话题2005年北京高考说安, 既紧跟高考形势,这个话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感,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 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20分钟的练习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课堂评析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成果,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因为我的一句表扬,从这堂课后有一个学生天 天追着我每天交一篇,可见鼓励带来的自信能够激发出多么大的个人 潜力。当然,课堂的口头表达决不是结束,写作必须要落实到笔头。 语文基础差的同学,课上的解题思路分析也许根本就听得一知半解, 课后落实到纸上时,就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质 很难得到提高,与成绩好的同学之间差距就越来越大,甚至赶不上整 体步伐,这就违背了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基本精 神。所以课后的反馈互评更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总之,作为语文老师时刻谨记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语文老师 应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