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_第1页
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_第2页
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_第3页
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_第4页
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慢慢走,欣赏啊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作者:吴丹青 课前活动: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猜调。教师教学生及听课的教师唱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课题导入,以歌会文 师(幻灯展示云南地图):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歌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都是靠经验丰富的歌手以传歌的方式,把各种知识、历史文化传授给本民族的群众。据说在解放前,有一个傈僳族人居住的地方,打官司的时候,被告、原告都是用歌声来申诉自己的理由,裁决人也是唱着歌来判定输赢的。所以一个高明的歌手,在他们的本民族中,非常受到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就跟着一代大师沈从文走进云南的歌会。同学们,预

2、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写了几种场合的歌会?生:三种。师:那么刚才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展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词),适合在哪个场合唱?请结合课文内容说。生:应该是第二个场合,赶马的女孩在山路之间漫歌的场面。因为这歌很适合文中赶着马群走在山路上的女孩子们自由随兴地唱。生:我认为是第一个场合,因为歌中写着“远方的客人啊请你留下来。”第一种场面对调子的人来自四方。生:我不赞同。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应该是已经结束之后,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场面,金满斗会,最后人们要走了,散了,所以唱“请你留下来”。生:我也觉得是第三种。但理由和你不一样。因为金满斗会气势非常大,大家欢聚在一起唱

3、歌,让人流连忘返。刚才大家跟着老师学唱歌和在金满斗会学唱歌有点象,都是民歌的课堂。师:看来山路漫歌、村寨传歌都可以唱这首歌。山野对歌可以唱这首歌吗?生:不能,山野对歌的话应该有两个人,互相问答。彼此竞争。师:是啊,山野对歌的特点就是互相问答,是一种才情智力的比拼。幻灯展示: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村寨传歌民歌的大课堂二、问题引路,探究文意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不错。大家对课文提出的问题一共有二十五个。我把它整理了一下,分为四块。第一块是关于第一个演唱歌会的内容的,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对歌年轻女人的描写作用上。关于第二个演唱场合,大家的问题集中在描写呈贡进城一

4、路景色的用意上,也有五个问题。针对第三个场合大家也提了五个问题,另外还有五个问题是对全文的理解。我们今天不可能一一解答这二十五个问题,但如果抓住主要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就不成为问题了。今天我们着重抓住大部分同学共同提出的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师:第一个问题是(幻灯片展示):第三段对对歌的年轻女人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蔡敏、谭方舟、范益飞、朱益益、沈佳红我们首先中找出浓墨重彩描写的这一段(幻灯片展示: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那位同学来读?要读出浓墨重彩的感觉。一女生

5、读第三段。师:我发现你读第一句的“黑中透红”时加了重音,你为什么这么处理?生:因为她们长期在外面劳作,皮肤被晒得很健康,很有特色,所以重读。师:哦,有特色,所以重读。喜欢这种肤色吗?生:喜欢,因为很健康。师:你好像还重读了“白白”、“染布”等词语,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颜色很丰富多彩,又很有民族特色,所以重读强调。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心态的人才会穿如此颜色鲜亮的衣服?生:活泼和欢快的人。师:穿戴着这样亮丽的服饰,你能感受到她们怎样的精神状态?生:乐观,她们经常在田间劳动是很累的,在难得的空余时间唱歌,很乐观。生:自然。他们在对歌的时候,是如此的放松和自由。师:这样的女子你们喜欢吗?生:

6、喜欢。师:那么我们一起读出喜欢的味道来。(师读领起句,生齐读)师:作者喜欢这样的女子吗?生:喜欢。喜欢她们的纯朴、勤劳。生:喜欢她们的精神状态。师:怎样的精神(生命)状态?生:鲜活、健康、自然。师:同学们很厉害,从一个人的服饰中读出了人物的生命状态。这样浓墨重彩的描写不仅仅是对人物的外貌。我们看后边这一段,哪位同学读一读(幻灯片展示):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才可平梁,悠游自在,若无其事!一男生读句子。师:我感觉你读得有点累,是什么原因让他累?生:是老师写错了一个字。“就”字写成“才”了。师:为何非用“就”,

7、不能用“才”?生:用“就”说明打秋千的水平很高,一下子就“平梁”,“才”就没有写出这种水平。师:“平梁”大概有一两层楼那么高吧,如果你去打秋千,你敢吗?生:不敢。师:如果我们去打秋千的话,可以用哪个字?生:“才”。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啊!再看看当她打败两三个对手后的表现是怎样的?生:轻轻打个吆喝。师:我们读到这里就能为这种鲜活健康的生命形态,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幻灯片展示)所感动。师:我们同学很会提问题,而且自问自答勤思考。比如罗雅娟同学提出“为什么对这个对歌的年轻女人不惜浓墨重彩地描写”的问题时,也思考着回答:“这个年轻女人的外貌描写,就是这一地区(云南)人民的本真

8、”,你们认为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师:文中有依据吗?生:第三段开头写:这种女人在附近的村子中多的是。师:那么这种女人为什么会多的是,她们这种鲜活和健康的生命状态和在歌会上表现出来的才情、智力是哪里来的?想过吗?没有想过?那么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下面部分的内容。师:第二个场合的歌会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歌。那是怎样的风景,怎样的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生:130页,“马上一面可以欣赏粉蓝色的报春花 ”这段环境描写很美,就像画一样,特别是写“小花”的“蓝色”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真是如诗如画啊。师:你这种感觉很好,如果我们走在这样的山路上,看看身边的野花,看看天空,有什么感觉?生:天地融合

9、。师:天地融合,这个词用得真好。记下来了吗?花儿的灵气和纯净不就是来自自然的滋养和天空日月的精华沉淀吗?生:我觉得后面这半句话也很好,“一面就听赶马女孩”,还有人的融合。天、地、花、人融合。生:读着这段话,一面听着山鸟呼朋唤友,一面听着赶马女孩的山歌,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好像置身于梦境中一般。师:你的感觉非常好,你是一个很浪漫的男孩子。生:“忽然又像一个小流星 云雀”小流星的比喻,描写了云雀的动作,女孩子优美的歌声,使云雀陶醉,显示出动物的活力,写出了人、动物和自然的融合。师:你说得很有意思,“动物的活力”这些词句很好。我也很喜欢这一句,我还特意打在幻灯片上,不过大家一起来

10、看一看,这时是女孩子的歌声使得云雀陶醉呢,还是云雀的歌声使得女孩子陶醉呢?(幻灯片展示)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生:是女孩子在听云雀的歌声。师:云雀从草丛中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怎么唱呢?请音乐课代表来唱一唱。生:布谷布谷。(大家笑)师:很好听,不过是戴胜鸟的歌声。(大家笑)云雀从草丛中,一直扶摇直上,你能用音阶来表示吗?生:135 啊啊啊啊

11、!师:哦,旋律由低到高,大家一起唱,(领唱)啊啊啊啊。 生:啊啊啊啊!师:哪个同学再来唱一唱。生:531师:,这种下行的音节好像应该表现另一处的歌声吧?哪句话?生(齐读):“忽然像小流星”。师:我们在听一听云雀的歌声,当云雀向碧蓝天空中钻去,直到穷目力看不见。还能听到它的歌声吗?生:余音袅袅。师: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一群云雀在唱,小云雀学飞翔、学歌唱,云雀们应和着。那么赶马的女孩子们在干什么? 生:她们在听。她们也许也跟着云雀学歌唱。师:赶马女孩的歌声好听吗?生:不好听。师:你们唱歌都好听吗?生:不好听。师:有的不好听,不好听,你们在众人面前还唱吗?生:唱。师:真好,和赶马女孩一样,

12、出口自然,开口就有一种淳朴的本色美。读到这里,我感觉作者少写了一些东西,这里没有像前面对对歌女子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我很想知道赶马女孩的笑声和眼睛是怎样的。你能想象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写吗?生:赶马女孩子的笑声和眼睛都是纯真。师:能够更具体一点吗?老师想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赶马女孩子。能不能用一些象声词具体来描写,比如她的笑声,请我们班女孩子们笑一笑。(女生笑)怎么样?是这种声音吗?生:有点羞涩。师:赶马女孩子的笑声应该不同于我们班女生的笑声吧!沈从文在湘西苗族艺术里描写过这样一个十六七岁湘西的女孩,“她的喉咙脆脆的,唱时夹着一些童音,歌声中永远夹着笑声,微笑时却如同轻轻吟唱”,你们想见到这

13、样的女孩子吗?生:想。师:那么请你们形容一下赶马女孩的眼睛,用上一些形容词具体描写,可以吗?生:大大的、明亮的、炯炯有神的。生:赶马女孩的眼睛应该是水汪汪的,像清泉一样,水一样的女孩。师:清泉一样清澈的眼睛,像水一样的女孩。形容得真好。沈从文写过另一个女孩的眼睛,那是小说边城的女主人公翠翠。小说写兄弟俩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子,猜猜看他们用什么方式竞争翠翠的爱情。生:赛歌吗?师:差不多。夜晚,隔着一条溪,在女孩子家对岸的山坡上,两人轮流唱歌给女孩子听,想知道女孩子最后的爱情归宿吗?生:想。师:想知道结尾就自己去看边城,那是一部很值得看的小说。师:我们来看作品中是怎么描写翠翠的眼睛的。(幻灯片展示):

14、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他且教育他,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生: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师:和刚才同学描写赶马女孩子山泉般水灵灵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明如水晶”是因为“触目为青山绿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的,既然是自然长养着的,且教育她。所以沈从文还把翠翠比作什么?生:小兽。师:沈从文的比喻很有特点,前面他怎样写对歌的女人的脸?生:枣子脸,糯米牙。师:假如让你去写江南城市里的女孩子的脸,你会怎么比喻?生:瓜子脸。师:对歌女人的牙齿是糯米牙是吧?糯米

15、牙,细细碎碎的,白白的。如果你写城市女孩子的牙齿怎么写?生:珍珠牙、象牙。师:从“枣子脸”、“糯米牙”、“小兽”、“水晶”这样的比喻词我们可以发现沈从文善用山野的、自然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作者独特的文风和其文表现的内容总是那样和谐。师:接下来要回答吴凯丽等19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幻灯片展示):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吴凯丽、罗瑶、蔡敏、范益飞、褚婷婷、唐晓妹、顾恺滢、朱丽霞、陆施亚、姚卉强、王华杰、夏一峰、卫钟明、张琦、张嘉铭

16、、潘立军、吴晓丽、陈琴琴、朱徐莹不知你们现在理解了没有?吴凯丽、罗姚同学是哪两位?(生举手示意),你们现在是否明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生:为了表现环境对人的影响。生:赶马女孩在天蓝花美的环境中成长,也与美好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山野交响曲,很美很美。生:我觉得作者用物和女孩子结合在一起写,为了营造一种开放的想象的空间和氛围。这种优美的环境有可能是想象的,比如写伏在草丛中云雀的应和,可能是在写女孩子间的相互应和和鼓励,写云雀可能不是真正的目的。师:哦,写景写鸟也是写人,人景互衬。她们三位说了好几层意思:从写作方法角度讲,这是一种衬托手法的运用;而人景互衬,天、地、人、鸟、花本来就融合在一起;也只有这

17、样优美的风景才能养育出那么美丽的率性、自然歌唱的女孩子。你们的话令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师法自然,野性天成”。(师板书“野性天成”)现在我们明白了吧?前面对歌女子们鲜活和健康的生命状态、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从哪里来的?生齐声回答:来自优美自然的环境。师:那么她们对歌的才情和智慧又是哪儿来的呢?我们来看针对“金满斗会”大家提的问题。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为什么“金满斗会”会是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为什么要写下面这段话?大家先一起读。生齐读:“随后才想起”生:我来回答“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这一问题,因为老一代要把记忆中充满热情和智慧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代。生:我来补充一点,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生:

18、我来回答,参加歌会的人很多,包括各行各业的人,衬托出金满斗会的场面之盛大。师:而且你们发现没有,作者对这个场面描写是俯瞰的,“这里是”、“那里有”、“更多的自然是”的三个层次。生:“这里是”、“那里有”、“更多的自然是”还说明参加歌会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生:写出了宴会的盛大。生:我觉得来这么多人是写出了他们对“金满斗会”的热情。写出了“金满斗会”的长盛不衰。师:这就是云南歌会的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平民化的、大众化的歌会里成长的赶马女孩子,当他们长大后就是生:应该是一个能打败三个的年轻女人,当她们老了之后就是赶集买针线花样,但还是可以参加歌会的老人。师:年轻是一种美,而

19、老人则意味着一种传统文化。民俗中有美,有文化。而民俗文化就是历史的传承,环境的浸染,人心的选择。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沈从问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本文先写山野对歌,次写山路漫歌,最后写村寨传歌,这样的写作顺序可否改变?生:不可改变。文章一开始展示的是原生态的山野对歌的歌会,然后写这种歌会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而写到人文环境,从水土写到人情。生:沈从文是为了写出民俗文化的成因。师:沈从文的身份大家了解吗?生小声回答。师:对,他是文学家,也是历史文物学家,所以既有文学家感性的描写,又有历史文物学家理性的探究。这篇文章本来还有这么一段话(幻灯片展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和我们学习课文的体验是一致的。生:活人;生命的颂歌。师: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两句话来回答刚才的这个问题,沈从文是(幻灯片展示)“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从民俗现象中探究这种生命形态的成因和文化传承。”三、课外延伸,以读促写师: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沈从文就说过(幻灯展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特有的对象和产生这种文化特殊的土壤,一般就不会素朴真挚感人。云南这块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云南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