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与实践五年级下册教学建议教学内容及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图形变换5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学会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在活动中,欣赏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1.探索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学会画对称轴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旋转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4.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欣
2、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3.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的法。第3课时欣赏设计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图形的变换。2.欣赏美丽的图形,并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4.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第4课时整合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学做立体纸膜服装数学课图形欣赏与设计1. 学习制作立体纸膜服装,探究纸膜服装的
3、剪裁和制作方法。2应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制作立体的纸膜服装。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1.应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制作立体的纸膜服装。2.探究纸膜服装的剪裁和制作方法。第5课时设计镶嵌图案.利用图形变换设计镶嵌图案。.拓展镶嵌图形的范围,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带来的美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享受学习的快乐。1设计镶嵌图案。体会图形变换在镶嵌中的作用。因数和倍数18课时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过程,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找因数的方法,并理解一
4、个数因数的特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理解。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倍数1.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通过学习活动,学会观察、分析、概括、合作交流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是有意义和有趣味的。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第课时2、5的倍数特征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在观察、猜测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5、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4.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1.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2.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第4课时数的奇偶性(北师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小游戏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
6、5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3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在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第6课时的倍数的特征(练习)1.进一步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2.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第7课时同时是2、5、3倍数的特征1.经历探索同时是 2、3和5的倍数的
7、特征的过程,理解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分享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3.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1.掌握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2.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3.利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8课时质数与合数1.通过用不同块数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几种拼法的探究活动,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
8、力。3.培养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第9课时质数和合数的练习经历探索100以内的质数的过程,了解“筛法”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培养观察、分析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认识100以内所有的质数。.掌握判断一个较大自然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第10课时分解质因数理解和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将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培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正确书写分解质因数的格式。第11课时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意义,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合数的分解质因数,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1.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第12课时最大公因数1.通过自学和反馈交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沟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能初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4.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
10、初步应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第13课时求最大公因数.(两种特殊情况)1.熟练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经历自主探索找公因数的过程,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熟练掌握求(特殊情况)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培养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应用能力.1.理解公倍数的有关概念2.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1.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和倍数
11、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2.培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1.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16课时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 理解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求三个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 .培养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区别.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第17课时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及混合练习。1.通过练习与对比,进一步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能正确、快速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2.运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
12、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合作,交流,探索,总结”的过程,会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能正确、快速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确进行分析与对比,熟练将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第18课时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1.通过整理与复习,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2.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思维能力、说理能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1.能有序整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16课
13、时第课时长方体的认识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在观察、操作、讨论的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1.把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进一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1.经历观察、对比的过程,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在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1、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14、2、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能计算出表面积,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结合实际,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操作,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有趣活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学习兴
15、趣。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课时包装的学问(整合综合实践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掌握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1、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2、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第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通过实验
16、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建立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体积大小的表象,知道计量一人物体的体积就是看里面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1.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2.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1.通过操作和实践,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推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培养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
17、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1.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概念。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1.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2.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第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换算。 2.经历体积相邻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理解推导的方法。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18、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第10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体积单位之间名数的换算。.能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能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体积单位间的换算。第1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一)1.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2.经历探究容积和体积单位关系的过程,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2.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二)1.
19、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探究学习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3课时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1通过探索“排水法”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培养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作用之广泛。1.引导应用“排水法”,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第14课时整理
20、和复习1.通过整理、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3.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及合作意识。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课时长、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搭建框架1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2小组合作研究,通过拼、搭、算,来研究用给定的材料搭建不同形状长、正方体框架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2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激发思维,感受应用在快乐。 .研究用给定的材料搭建不同形状长、正方体框架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6课时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1)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3.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2.单位“1”的理解 第课时分数的意义(2)1.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理解分数单位,发展思维能力。3
22、.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分数的意义第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2.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1.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第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经历把低级单位名数改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过程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3.培养探索精神和类推能力,渗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的实
23、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确定将哪一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课时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单)1通过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并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激发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3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2.研究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第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2.培养观察
24、、比较、概括的能力。3.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意义。2.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辨别真分数、假分数。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二)1.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经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3.发展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第8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1.巩固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
25、带分数的知识解题。第9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比较”、“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2.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0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1 巩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6、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2 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的分数。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第11课时约分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最简分数,会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体会运用分数的优越性。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约分。3.经历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1.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2.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第1课时约分(二)1.巩固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化简分数,正确地书写约分的格式,养
27、成自觉约分的习惯。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运用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第3课时通分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快速地比较。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4.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2.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第14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熟练地把小数转化成
28、分数,把分数转化成小数。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并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3.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2.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5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1.巩固对分数和小数互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2.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关注互化结果,促进有意识记一些常见的分数、小数互化值。3.培养认真审题、灵活解题的习惯。1.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9、。2.学会较准确地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第16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知识网络。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初步体会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的方法,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3.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3.理解单位“1”的含义4.假分数与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加减法课时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正确进行计算。2.
30、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第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连加、连减)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分析、推理、比较概括的能力。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课时异分
31、母分数加、减法1.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环保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2.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第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1 .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培养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认真检验的习惯。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第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
32、通分,再计算。2.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增强练习的趣味,同时体会数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1.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2.理解、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第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培养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统计5课时第课时众数1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众数的概念,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掌握众数的方法及众数的特点,初步认识平均数、
33、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适用范围。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数据来做决策的能力。1 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第课时众数练习课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1 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第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
34、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第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第课时综合实践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植物与气温的关系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通过对比数据,分析植物与气温的关系。1、准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根据数据变化分析植物
35、的生长与气温的关系。实践活动打电话1、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略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探讨最优方案。2、根据最佳方案探究其中的规律。数学广角第1课时找次品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第课时找次品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警械使用课件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卷)及答案解析
-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拓展(统编版必修上册)
-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活动《小鳄鱼之歌》课件
- 西华师范大学《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舞台剧创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概论教学课件第六章房地产开发建设融资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量》导学案
- GB 26402-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
- DNA甲基化与肿瘤分子标志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导游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 公路管理工作常见五大诉讼风险及防范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