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谈“孤独”导入(上课前趁课间让学生看一些图片, 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眼中的孤独, 并采访学 生,了解他们眼中的孤独。) 师: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去品尝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来自我们的同龄人杜小康,让我们一路 跟着他,沿着他的足迹,去走一趟孤独之旅。(板书: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一)ppt 出示: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 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杜小康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第一段,看看,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 生:第二点,无奈。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认为是无奈
2、?生 1:我是从“只好”这个词中看出来的,而且他曾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独 生子”,而现在“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只好去放鸭”。师:是的, 杜小康曾经是一个极具有优越感的孩子, 他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独 生子, 怎么个厚实法呢?老师可以用杜小康拥有的两样东西来说明这一点:第一、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 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 裤带, 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 60 年代初的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 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
3、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 师:而现在杜小康已不再“小康”了,他成了什么? 生:放鸭娃。师:是的,他成了“杜放鸭”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天早上,杜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呢?我知道咱们 9 班有四个同学看过草房子,哪位来告诉大家原因。生 2:他的父亲运着一大船的货物出去,结果,船撞了,货物都掉入了水中,于是,他们家 一落千丈了。师:谢谢你, 你说的基本上都对, 他家的船是翻了, 不过在回来的路上翻的, 不是出去。 (教 师拿起讲台上的 草房子 )同学们, 草房子 是一本百分百的好书, 老师课后送给大家, 希望大家好好去读读。师:下面,让我们齐读第一段,注意“最”“竟”“另”“忽然”“只好”这些个词
4、应该怎 么读?生:重读。 师: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出杜小康的无奈。师:对于他们父子俩的出发, 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这段文 字。昨天,咱们班有个女生说她缺少自信,是哪位? 学生指名一个女生,女生呈现惶恐和羞涩状。师:来,今天,我给你一个机会,请你来朗读这一段。(把草房子交给她)生 3:(发音清晰,朗读流畅)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 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 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 因为,那边鱼虾多, 活食 多。鸭子在那里生活, 会提前一个月下蛋
5、, 并且会使劲下蛋, 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 那时, 就在苇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生:很好的。师:是的,读得很好。记住,只有自信才能找回自己。 师: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 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 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是无奈地“离家”踏上这段“放鸭之旅”。等待 他的将是什么呢?(板书:离家、(放鸭)、画一条带箭头的射线)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 小康,一起踏上这段“放鸭之旅”。(二)Ppt出示:“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板书:前
6、方)师: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流浪, 流浪使他发现, 这绝对不只是一趟放鸭之旅 那么简单, 事实上, 一路流浪中, 有一个被他们称之为 “最大的敌人” 的东西一直跟着他们, 并离他们越来越近,那是什么?生:孤独。 师:是的,孤独。下面,就请大家进入文本,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中,读出 杜小康的孤独来的, 并陈述你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为描写、 环境描写 等方面去感受)生 1:我是从第 2 第 9 段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它说“什么也没有了”,“已经是陌生的 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了”,从中,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他远离了他的家乡、亲人、朋 友,而且前方越来越陌
7、生了,这会让他感觉孤独。师:你说得真好,你能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这非常好。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呢? 生沉默中。师:一边是渐行渐远的家园, 一边是纯粹的前行, 这该是怎样一种心理啊?大家可以关注第5 段中一个有关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生:哦,茫然和恐惧。师:是的,我想,当时,杜小康就是带着这样一份茫然和恐惧夹杂着的孤独,茫然和恐惧夹 杂着的孤独。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感受杜小康的孤独。生 2:第 17 段中,“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从中,我觉 得杜小康一定很孤独。因为,没有牛叫或者狗吠的地方一定也没有人。师:是的,我也觉得他很孤独。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生 2:与世隔绝
8、的地方。 师: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生:与世隔绝的孤独。师:是啊,与世隔绝的孤独,与世隔绝的孤独。生 3:第 30、 31 段中说: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 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从中,我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我想此刻他一定是由于有太多的孤独积压在心头,突然爆发了。师: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下杜小康说的这句话呢?注意:爆发、一边哭、一边大 叫。生 3:我读不好。师:不愿尝试吗?生 3 摇头。师:那你推荐一位吧。生 3 推荐了生 4,生 4酝酿了一会,读得不错。师:读出了爆发的感觉,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再来找杜小康的孤独。生
9、 5:第 13 段中,“第一缕炊烟”和“惟一的炊烟”让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炊 烟总是和人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炊烟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人家。师:你能结合“炊烟”这一特定的事物来感受孤独,真厉害。事实上,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炊烟”是一种极具有孤独意味的意象,比方说,古诗词中,“炊烟”一般叫“孤烟”,我 们学过吗?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师:是的,多么孤独啊。其实,在这篇文章中,像“炊烟”这样,极具有孤独意味的意象还 有很多,大家也不妨可以找找看。生 6:第 15 段,鸭子们的表现衬托出来的也是杜小康的孤独。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呢?生 6:我想大概也是一种恐慌,无家可归的孤独, 师:
10、我想也是的。生 7:第 21 段,描写芦荡的。“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 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他说他逃不走了,这样的环境自然让人 觉得孤独。师:是的,芦荡让他孤独了,那么,文中是怎样来描写芦荡的? 生: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师:恩,连用了两个比喻和两个动词,写出了芦荡的什么? 生:广阔无边。师:在这样的芦荡面前,杜小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呢? 生:胆怯、害怕。师:还有吗?生沉默中。 师:看,这“害怕”和原来产生过的害怕一样吗? 生恍然:哦,真正的害怕。师: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之前的害怕是假害怕吗?生 8:不是,这是因为杜
11、小康在路上的时候,他还可能对目的地充满了幻想,但是,到达这 里后,他发现目的地原来如此,他永远了逃不走了,这自然让他心里产生了真正的害怕。 师:“幻想”,这个词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说出理由来,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杜小康曾经对目的地是充满幻想的? 生 9:第 11 段,从“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 曾经对前方充满了幻想。师:说得真棒,这里“撩逗”这个词老师查了词典,意思是“挑逗,心存向往”,那么,这 里的意思是表达了杜小康对前方是充满向往之情了吗?生:不是。 师:是的,不是向往,而是? 生:希望、幻想。师:而此刻,当他们到达芦荡后,幻想和希望都破灭了,这是
12、一种怎样的孤独呢? 生:失望的。师:仅仅只是失望?生:绝望。师:是的,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孤独,近乎绝望的孤独。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一下这段文字, 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 静静地去感受杜小康那份近乎绝望的孤独。 大家最希 望听谁来朗读这一段文字?生推荐一男生。 男生请老师起头,并根据教师朗读的基调,深情朗读。全班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师: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带到了杜小康那份近乎绝望的孤独中。 下面,让 我们继续跟住杜小康,来感受他的孤独。生 10 :第 32 段,父亲的表现恰恰能衬托出杜小康的孤独。 师:是的,又是衬托。生 11 :大家看第 29 段,这里我可以从很多地方
13、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第一、“与这种孤独 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 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这里, 通过对比来表现杜小康此刻的孤独。第二、 “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从这句话 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几乎已经脱离了社会。没有人交流的日子肯定是充满了孤独。师:是的,人离开了社会,就会缺少感情、文化和物质间的交流,就会觉得自己似乎是被这 个社会所? 生:抛弃了。师:所以这是一种被抛弃的孤独, 被抛弃的孤独。 这位同学的发言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好。 生 12 :对于第 29 段,我还有补充。“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 独。”从中可以看出,杜小康
14、是孤独的。师:确实如此。父子俩本来应该是最亲的人了,应该增加交流,消除孤独。但是,现在,他 们之间的对话竟然成了干巴巴的了。其实,在原著草房子中,确实有一段文字是介绍他 们父子俩间干巴巴的交流的,老师说给大家听听:“饱了吗?”“饱了。”“你饱了吗?” “我也饱了。”“就在河里洗碗?”“就在河里洗碗。”“困吗?”“不困。”。听,这就 是杜小康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 但是, 老师奇怪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父子俩之间 的交流会变成如此干巴巴呢?生 13 :因为交流是需要内容的,他们贫乏的生活使得他们没有了交流的话题。 师:说得真有道理。 看似默契的交流和省略, 反映出来的恰恰是他们生活单调、精
15、神空虚的 孤独,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的孤独。生 14:第 26 段中, “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从“紧紧”、 “迟迟”这两个叠词中,我读出了杜小康当时恐慌弥漫的孤独。 师:你又一次结合具体的词语来分析孤独,真的很不错。师:关于杜小康的孤独,大家还有发现吗? 生沉默。师:好的,我们暂时告一段落了。茫然和恐惧夹杂着的孤独,与世隔绝的孤独,近乎绝望的 孤独,被抛弃的孤独,恐慌弥漫的孤独,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的孤独 这么多的孤独压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他的内心自然产生了怎样的心理? 生:害怕了。(板书:害怕) 师:害怕能解决问题吗? 生:不能。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替杜小康设计
16、一些在此时此地消解孤独的方法呢? 生 15 :和鸭子们说说话。师:是的,这是一群有灵性的鸭子,鸭子们就是我最好的伙伴。生 16:如果杜小康能游泳的话,他可以在河里游泳戏水。 师:我想杜小康是会游泳的,因为他的家就在河边。生 17:如果是我,我就用当地的一些材料来编织一些东西。比方说用芦苇,可以编成很多 好看好玩的东西。 师:你一定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其实,在原著草房子中,确实有一段关于他们父子 俩消解孤独的方法的文字, 可是在删改 孤独之旅 这篇文章时被作者曹文轩删掉了。 现在, 我把它打在了屏幕上, 请大家思考, 你觉得这段文字原来应该放在文本的哪个段落后面, 并 请谈谈你的理由。Ppt
17、出示:“他们还各自创造和共同创造了许多消解孤独的办法:父子俩一起出发走进芦苇 丛里,看谁捡的雁蛋多;他们用芦苇扎(za)成把,堆成高高的芦苇塔,爬上去,居然看到好几处散落在芦苇丛里的人家和村庄; 杜小康用芦苇编了几十只小笼子, 又捉了几十只只有 这里的芦苇丛里才有的、 那种身材优美的纺织娘放入笼中, 使寂静的夜晚, 能听到他们此起 彼伏的鸣叫” 生 18 :第 23 段后。师:大家同意吗? 生:不同意。生 19:第 32 段后,因为父亲为了安慰杜小康,一定会想出很多办法来。 师:是这样吗?注意,消解孤独是首先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 生沉默。师:还是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只有当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到
18、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才会接受孤独,进而寻找消解孤独的方法,这符合心理认知规律。(板书:接受消解)所以,应该放在哪个段落后面呢?生: 33 段。师:是的, 有了这些事做, 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不再忽然地恐慌了。这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 生存的启示呢?如当我们面对灾难或挫折的时候,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害怕吗?逃避吗? 生:不,勇敢地面对他,战胜他。师:让我们继续跟住杜小康,来感受他的孤独。孤独压得杜小康喘不过气来,但是,他面对 孤独表现出的不会总是害怕,也不仅仅只是接受, 或者消解, 后来,他好像不再惧怕孤独了 当暴风雨来临的那个中午, 成年的父亲几乎晕倒在地上, 而还是一个孩子的他独自一人
19、, 冲进了暴风雨中,去挽救他们的鸭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刻,他对孤独的态度起了什么变化?生:开始承受孤独了。 师:(板书:承受)那么,“接受”和“承受”有什么区别吗? 生 20:“接受”是“你是我的,我认下你了”,“承受”是“不仅是我的,而且还有承担 起一份责任。”师:说得很恰当。最后,当他在孤独中经历了这场磨难后,他对孤独的态度又变了,下面, 让我们齐读第 44 到 49 段,结合具体的字词句来看看,他对孤独的态度起了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44 到 49 段。师提问一个学生:你觉得杜小康此刻对孤独的态度是怎样的?生 21:我觉得他好像已经开始有点享受孤独了。 师:说说看。(板书:享受)生
20、21:在此时此景下,杜小康不再惧怕孤独,他似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孤独,当他感 觉到它已经累极了的时候,他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这可以看出,他当时心里非常宁 静,他在享受孤独。师:是的,经过几个月的孤独的磨砺,他已经能够保持一种随遇而安、心安即是家的心态。 生 2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 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这句话,我觉得杜小康是很享受的。师:你能否结合具体的词呢?生 22 :抠、嚼、想等。 师:是的,从这几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夜的杜小康是孤独的,同时也是美丽的、悠然 的、享受的,是今夜的孤独让他如此美丽。生 23 :第
21、47 段写景的句子可以看出,杜小康此刻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天空比任何一个夜 晚都要明亮。师:说得不错,这是以景衬情,天空明亮是因为什么? 生:心情明亮。师:对,心情非常明媚。生 24 :第 49 段,当杜雍和终于找到杜小康时,发现“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杜雍 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从中可以看出,杜小康他不再像以前一样,紧紧地挨着父亲, 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而现在,他不再害怕一个人, 相反还能睡得如此之香。 这是多么地享受 啊。师:是的,此刻的杜小康,他的内心是宁静的,所以,他面对孤独,不再恐慌,不再浮躁, 不再逃避,于是,他才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以鸭为伴,静静地沉沉地睡着,在孤独中
22、享 受一份宁静之美。师:接下来,让我们选择 47、48 两个自然段,再次齐读,来感受杜小康今夜那份美丽的孤 独。师:看,一路走来,面对孤独, 杜小康的态度经历了害怕、接受、消解、承受、 享受的转变。 (板书:划箭头)这些转变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接下来, 让我们继续跟住杜小康, 来走 他的孤独之旅。(三)Ppt 出示:“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杜小康的前方一直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但这趟孤独之旅有没有壮大和发展杜小康呢? 生:有。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 1:第 38 段,“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
23、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从中,我 看出,杜小康非常勇敢坚强。师:是啊,“紧紧地”、“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钻心地”这些词我想作者都是 在表现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生 2:第 41 段,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又走了。从中,我们可以看 到一个有责任感的杜小康。师:你分析得很好。此刻的杜小康内心开始有责任感了,而且说“分头”去找,可以看出, 他开始一个人主动承受这份孤独了。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演绎“还是分头去找吧。”这句话, 注意,这个时候,杜小康已经很累了,但他很冷静。生读,效果不错。生 3:第 48 段,“但他没有哭”,从中,可
24、以看出他长大了,坚强了。师:你说得没错。 可是,第 47 段中说“他哭了起来, 但并不是悲哀”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 3:我想,这里的哭不是害怕,而是委屈地哭。师:完全同意你的分析。所有的“委屈”在此刻爆发出来了。生 4:我还从第 9 段“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看出了杜小康的付出和坚强。这里的“血”就象征着杜小康的付出,他的付出,草地见证了,父亲见证了,鸭们也见证了。师:大家说他分析得有没有道理?生:有。 师:你真是一个心思细腻,感悟独特的孩子。你能抓住“血”来分析,太了不起了。 师:杜小康的这些“壮大和发展”
25、都集中在了什么时候?明:遭遇暴风雨的时候。 师:是的,就是这场暴风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冷静、宁静的杜小 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暴风雨对于这段生活来说,属于台上还是台下? 生:台上。师:是的, 暴风雨成了展现杜小康成长的绝佳舞台。而对于以后的日子来说,暴风雨可能又 成了?生:台下。师:是的。 杜小康从此完成了一个男孩子向一个男子汉的转变。接下去的日子,他该是坦然 地接受着生活所赐予他的每一个考验,他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有一天他的付出得来回报, 这一天有没有到来呢?生:到来了。师:他的回报就是什么?生:鸭子下蛋了。师:当他发现鸭子下蛋了的时候, 他朝窝棚大叫着喊出了一句
26、话。 原文中的这句话被老师删 掉了,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大家猜猜看,杜小康此刻会喊出一句怎样的话呢?生 5:爸,蛋。生 6:爸爸,你快来看哪,我们的鸭子下蛋了。师:哪句好?生:第一句。师:为什么? 生:简短,有力,符合当时的情景。生 7:蛋,爸,鸭下蛋了。 师:刚才说是“爸,蛋”,现在说是“蛋,爸”,到底哪个在先比较好呢? 生:“蛋”在先,先看见蛋嘛。师:好,蛋在先,那么,要不要“鸭下蛋了”这句呢?生:要。师:为什么?生 8:否则不知道是什么下蛋,或许是芦雁的蛋呢。 师:有理。那么,中间用什么标点符号比较合适呢? 生:感叹号。师:为什么? 生:心情惊喜,表达强烈的感情。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组
27、选择。Ppt 出示: 爸,你快来看啊,我们的鸭子下蛋了!爸,蛋,鸭蛋,鸭下蛋了!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大家很容易地可以选出是哪一句最合适? 生:第四句。师:所以, 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呢?哪位同学接受这个高难度的挑战, 后一次给我们演绎杜小康的这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教师点了最后一桌的一个男生,男生犹豫,找不到感觉。师:杜小康是朝着哪里叫的?生 10 :窝棚。 师:这里没有窝棚,那这样,请回转身,看到了吗?上面下面黑压压一片的全都是窝棚,你 叫吧。生 10 忘词,回转身看台词,因此语言断断续续。 师:看来,你对台词还不熟悉。来,同桌,你来尝试一下。同桌稍有进步。 师:哪位愿意再来演绎一遍? 一生举手,精彩演绎,赢得掌声。 师:读得相当不错,你以后可以去做配音演员或者干脆就去当演员,你一定能行。下面,让 我们再通过影片片断来感受一下杜小康此刻的心情。欣赏影片片段。 师:当他流着泪,用双手捧起了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苦尽甘来, 他终于在现在的生活轨道 中第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从此他不再是杜小康,更不再是杜放鸭,他成了杜成功了。 但成功就意味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