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综合分析_第1页
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综合分析_第2页
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综合分析_第3页
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综合分析_第4页
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综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羽毛球體能訓練方法的綜合分析龍華技術學院陳國肇羽毛球體能訓練方法的綜合分析龍華技術學院陳國肇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羽毛球是一項動作精細,技戰術複雜多變,對抗激烈的競技項目。當今世界羽毛球運動水準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水準,它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成熟的技術,靈活多變的戰術,而且更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可見運動員的心技體的統一,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好的成績,來源於科學的選材與科學的訓練。目前,世界各羽毛球強國均積極從事羽毛球的科學研究,但很多研究都停留在一般的水準上,如對運動員的體型、素質的研究,對運動員的技戰術的研究等1、2,而對羽毛球的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研究較少。目前,有關羽毛球的訓練方法與手

2、段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有技術訓練,體能訓練,心理素質的訓練等,這些訓練的方法對羽毛球運動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水準,為羽毛球運動員提供紮實的、雄厚的體能基礎,本研究著重研究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問題。第二節研究目的羽毛球的訓練是一項集心技體於一體的運動,因此,在訓練時,首先必須了解羽毛球運動的體能,心理素質特點,並盡量在訓練中做到,既訓練體能,又培養心理素質,同時又能提高運動技術水準。體能的訓練方法很多,但真正既能提高羽毛球運動技術水準和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卻不是很多,為了探索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有效方法,首先必須了解和分析羽毛球體能的生物學特點,如羽毛球

3、比賽對人體的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時疲勞與身體機能下降的特點,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分析當今世界羽毛球的發展特點,探索羽毛球比賽時所需的身體素質。2.分析羽毛球比賽時的時間結構,測試羽毛球比賽前後運動員身體的生化變化,探索運動時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特點。3.分析有關羽毛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並尋找出一些既能提高體能,又能培養心理素質,更能提高技戰術的有效的訓練方法。註1:羽毛球女子單打後場接發球技術運用的分析,李志鋒,上海體育學院學報,93年第7卷。註2:羽毛球女雙高水準運動員失球的一般規律,何年平,上海體育學院學報,93年第17卷。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章將根據羽毛球運

4、動的體能特點,劃分羽毛球運動的技、戰術風格、羽毛球比賽的時間分布,羽毛球訓練手段的分析等進行探討。第一節羽毛球比賽的技術特點的發展快速、進攻,是球類運動發展的共同規律。自有羽毛球運動以來,在一般相當長時間內形成了傳統的移、準的打法 3 。在亞洲盛行後,隨著羽毛球的發展,世界羽毛球技術迅速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準。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初、中期,中國羽毛球隊從學習桌球技術中得到啟發,以快為核心,突破羽毛球手法、步法的研究,探索並總結出一套在比賽中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進入八十年代,世界羽毛球技術在快速進攻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4形成快、狠、準、活的技術風格。近年來,國內外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技術風格的確發生

5、了新的變化。中國羽毛球選手韓健以其堅定的意志,摸索出來的變速、準確控制落點、拉開四方球結合突擊進攻的打法,屢建戰功。印度的普拉卡什、丹麥的英登是在他們全面、熟練的技術基礎上加強了速度和進攻,使他們的技術水準突飛猛進,成了重大國際比賽中的有力競爭者 5、6 。為了更有效實現一定的技術風格,研究者運用了生物力學的手段進行科學的分析,王禾等對 7 。陳慶宏等利用高速攝影機,以96格/秒從正面定點拍攝羽毛球運動員的大力扣殺,分析大力扣殺的速度、高度的角度,分析了大力扣殺技術中擊球臂動作,從而找出影響大力扣殺速度、落點的因素 8 。第二節羽毛球比賽的時間分布與特點羽毛球比賽中,運動員的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

6、特點是屬何種類型?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與素質,體能有何關係?這些均是羽毛球比賽時必須解決的問題。從80年代開始,許多學者均對羽毛球比賽的特點進行分析。大陸謬素等對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羽毛球技術風格的生理學基礎進行研究9。並分析了比賽時間結構與能量代謝的關係。鄭元旦研究比賽的時間結構,並提出羽毛球體能訓練手段的選擇10。鄭元旦的研究表明,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是由短時間的一次高強度運動與短時間的間歇交替組成的,運動密度很小超過45,多在26與45之間。在這個密度裏的運動時間是由幾十個到一百多個段落組成的,其中1至10秒的段落占80左右,只有20左右是持續11秒以上。這種比賽的時間結構方式決定了能量代謝的

7、特點。在短時間的劇烈運動中,肌肉活動的能量主要靠磷酸原供能系統ATP-CP分解。在ATP-CP未能耗盡時,又得到間歇的恢復,如此反覆,直至比賽結束。同時要提高羽毛球運動能力,就必須提高ATP-CP的供能能力以及有氧代謝能力。第三節羽毛球訓練手段的分析運動員的意志、作風、臨場的心理變化以及技術體能的狀況和戰術的運用等,與比賽的勝負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也是相互影響的。而其中的體能,對技術的發揮,戰術的運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許多研究者均把主要精力放在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研究上。大陸謬素通過研究羽毛球各種訓練手段的血乳酸變化探討羽毛球的專項體能訓練11。謬素測定了接四角球、

8、殺球上網、步法練習等訓練手段的血乳酸,提出了通過多球訓練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的訓練方法。大陸生化學者林文弢等在研究羽毛球運動員的多球訓練,提高運動員專項體能的方法12。林文弢的研究發現,在羽毛球多球訓練中,球數與組合的不同,訓練專項體能的目的也不同,如採用10球20組(組間間歇30秒),可提高運動員的磷酸原(ATP-CP)的供能能力,提高運動員的速度素質;採用20球10組(組間間歇4060秒),或50球4組(組間間歇11.30分)的多球訓練,可提高運動員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其速度耐力。如果在多球訓練中配合技、戰術等的訓練,則可達到羽毛球心、技、體能綜合訓練。大陸程勇民等通過研究中國羽毛球運動

9、員的體能現狀與運動成績的關係後指出,中國羽毛球成績的下滑與運動員體能下降關係十分密切13。從而提出了在原來傳統訓練方法基礎上,結合20010050-50(6+2)形式的變速跑,能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第四節名詞解釋一、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化學是生物化學的一個分支,是生物化學在體育運動實踐中的應用。運動生物化學是研究運動對機體化學組成的影響和運動時物質代謝的特點及能量轉變規律的一門新學科。運動生物化學為訓練科學化提供依據 14 。二、磷酸原供能在運動生物化學中,磷酸原主要指三磷酸腺甘(ATP)和磷酸肌酸(CP)。由ATP和CP為肌肉收縮提供能量常稱為磷酸原供能(或ATPCP)。磷酸原

10、供能的時間較短,在大強度運動中,維持68秒,但輸出功率是最大的。三、糖酵解供能糖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成乳酸,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常稱為糖酵解,由糖酵解產生的能量,使肌肉做功,這種供能稱為糖酵解供能。糖酵解供能的高峰期為45秒,輸出功率僅次於磷酸原供能。四、血乳酸血乳酸是糖無氧酵解的最終產物。通過血乳酸的含量,可評定運動員強度及運動中的代謝特點。血乳酸的正常值常為2mml/L。血乳酸值隨運動強度的加大而增加。五、羽毛球的時間結構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常分為回合運動時間和間歇時間。比賽從發球起至死球為回合運動時間,從死球起至下回合的發球前為回合間歇時間。羽毛球比賽就是由多個回合的運動和間歇組成的。第五

11、節研究範圍為了更好地分析羽毛球體能的訓練方法,為羽毛球的科學訓練提供科學依據和實用有效的訓練方法,本研究首先必須調查和分析近幾年來世界羽毛球發展的特點,測試和分析羽毛球各種體能訓練方法的結果,測試和分析羽毛球國內外比賽的時間結構及比賽前後的某些生化指標的變化。註:魏協森,各國羽毛球運動員力學分析,中國體育科技,91年增刊。註:堅持快攻,發展快攻,揚人遂,中國體育科技,83、15期。註:關於我國羽毛球運動技術風格的探討,傅漢詢,中國體育科技,1983、15期。註:談談短殺的運用和發展,尤廣禮,中國體育科技,1983、15期。註:搓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王禾等中國體育科技,1983、15期。註:大

12、力扣殺技術的運動學分析,陳慶宏等中國體育科技,1990、15期。註:實現我國羽毛球比賽技術風格的生理學基礎,中國體育科技,1986、10期。註10:比賽時間結構及能量與速度耐力訓練手段的選擇,鄭元旦,中國體育科技,1990、10期。註11:對發展優秀運動員專項生理機能探討,謬素等,中國體育科技,1990、10期。註12:羽毛球多球訓練的生化分析,林文弢等,武漢體院學報,1996年第3期。註13:中國羽毛球運動員體能現狀,成因及度策研究,程勇民等。註14:運動生化原理,馮煒權著,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一節研究對象1.研究對象為左營訓練中心羽毛球選手21人,男10人

13、,平均年齡為21.212.3歲,平均體種62.46.3公斤;女11人,平均年齡為20.212.33歲,平均體重為58.54.10公斤,平均訓練年限為7.522.30年。2.同時通過跟蹤測試或錄影觀察法研究參加92年奧運會羽毛球比賽,國際美孚杯邀請賽,92年奧運會羽毛球決賽的羽毛球運動員。3.文獻研究法主要搜集近20年來大陸與我國有關羽毛球技戰術分析和科學訓練的論文。第二節研究方法一、羽毛球運動員一般身體機能測試在一個訓練週期中,選擇早晨,運動員未起床前,抽取受試者指尖血液,分析測定其血乳酸等生化指標。二、羽毛球訓練的生理生化測試選擇訓練週期某些訓練日,結合訓練中有關體能訓練及技戰術訓練的計劃,

14、分別於測試前、後抽取受試者的手指指尖血液,測定血乳酸,並在每個訓練手段結束後用以上的方法測定血乳酸,用PE3000心率遙測儀追蹤訓練全部過程的心率。三、羽毛球比賽情況的統計分析通過現場觀察統計和錄影帶觀察統計的方法,跟蹤測試國際全國羽毛球比賽共57場比賽,用秒表進行測定統計運動時間和間歇時間,在統計的同時立即記錄統計表。四、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方法(一)心率的測定在運動前後及訓練方法手段使用前後測定心率,運動員胸部攜帶Polar心率發射器,將運動手腕部帶心率接收表,設定每5秒記錄一次心率,每次均貯存於心率接收表中,並及時通過遙測心率系統將全部心率打出,心率的分析情況及分光統計均由電腦完成。心率遙

15、測僅採用芬蘭的PE3000心率遙測儀。(二)血液的收集選擇運動員的非握拍手,在指尖用75酒精消毒後,採用一次性採血針穿刺指尖,抹去第一滴冒出的血球,再定量收取指尖末梢血液。(三)血乳酸的測定用抗凝毛細管取受試者手指指尖末梢血液0.1ml離心後取上清液,通過桌上干式生化分析儀(日本產EKACHM DT SYSTEM)分析血乳酸的含量。第四章結果與討論第一節當今羽毛球比賽的特點50年代印尼選手陳友福以快速的下壓擒網爭取主動的打法,取代了當時流行的拉吊打法。60年代中國的快、狠、準、活的技術風格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各路羽壇勁旅,被喻為無冕之王。70年代印尼又在快字上作文章,發展了劈殺和雙腳起跳扣殺技術,

16、從而幾乎壟斷了當時世界羽壇。80年代以快為主、以攻為主、以我為主的戰術指導思想又使中國獨占羽壇鰲頭。可見,快是羽毛球運動的核心。一、當今世界羽壇的比賽特色1.羽毛球風格的雛形:以英國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原始的羽毛球運動也稱毽子板運動,源於英國,1883年英國的14家羽毛球俱樂部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羽毛球協會,重新修訂了規則和規定了統一的場地標準,並於1899年舉辦了首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1870年到1934年間,羽毛球運動先後在歐洲、亞洲、美洲的一些國家普遍開展起來,其中以英國運動員的水準最高。這一時期羽毛球水準普遍較低,打法較為簡單,主要是以打四方球為主。這種打法球速較慢,運動員在打球時重

17、心低,技術動作很大,主要以穩和防守出色取勝,從而形成了最為原始的以控制落點和打四角球為主、側重防守的慢、穩、守技術風格。19341947年間,英國、美國、加拿大、丹麥等歐美國家的選手稱雄於國際羽壇。2.羽毛球風格的革新:以印尼為代表的快速進攻性打法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東南亞國家的羽毛球運動開始崛起。這一時期,印度尼西亞選手革新了以往的慢、穩、守打法,在穩的基礎上結合突擊扣殺,加強發球、回球的攻擊性,加速球速,提高了進攻性的高、吊、殺戰術水準,球的落點也控制得當,突出了快和準兩字,從而開創了亞洲人稱雄國際羽壇的新時代,印尼的陳友福是第一個使用快速打法的運動員,用快制慢較為成功。從1948年到

18、1979年的11場湯姆斯杯賽中,印度尼西亞隊獲得了7界冠軍,馬來西亞隊獲得了4界冠軍。3.羽毛球風格的發展:以中國為代表的快、狠、準、活的技術風格和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的比賽風格。60年代初,大陸在訓練過程中,他們一方面吸收和消化亞、歐強手的先進技術和打法,一方面又不斷地改革創新,在探索中逐步認識到:只有步法到位,擊球點高,進攻性強,才能加快球速,縮短球的滯空時間,才能迫使對方疲於奔命,出現漏洞,因此步法的快捷到位是羽毛球快的主要方面。在步伐上進行改革,提高了場上的移動速度,以爭取時間和空間,形成了以快制勝的主動進攻打法。之後大陸福建隊又進行手法革新,突出了動作小,出手快,爆發力強的技

19、術特點,強調動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活為主的積極調動對方,伺機突擊的打法。形成了快、狠、準、活的技術風格和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的大陸比賽風格。4.世界羽毛球風格朝著更快、更準、更狠、更活的方向發展隨著大陸羽毛球的崛起,外國同等們也逐漸認識到大陸打法的先進性,便紛紛出重金爭相聘請大陸的教練及退役的優秀運動員出國任教,在自己傳統打法的基礎上,努力吸取大陸風格之精華,並力圖有所創新。因為他們清楚看到,大陸堅持快、狠、準、活的打法已有多年,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如果一味地跟著大陸學,就很難有所突破,也就很難戰勝大陸,只有做到了更快、更準、更狠、更活才能打敗中國,獨占世界羽壇之鰲頭。印尼和馬來西亞都

20、有大陸的前世界冠軍執教,近年來,他們不僅吸收了大陸風格之精髓,而且更加突出了體能訓練。因為更快、更準、更狠、更活前提就必須要有十分出色的體能,現在羽毛球比賽的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有時一個來回要打100多拍,最長的一場比賽持續近2小時,對體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印尼的教練介紹,他們一般每週跑1次上山10公里下山10公里,還有2次3000公尺的訓練。南韓也把體能訓練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每天上山8公里和下山8公里是南韓運動員引以為豪的訓練一絕。同時,他們也更強調技術的全面性,因為現代羽毛球正朝著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光靠技術或光靠體力取勝已不大可能,現代羽毛球的競技能力就像一個裝滿水的桶,任何一方面的漏洞

21、都會導致整體水準的下降,同樣,要想提高羽毛球整體水準,也就必須在技術、戰術、體能、心理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近年來,印尼的魏仁芳、蔡祥林、佐戈、王蓮香,馬來西亞的傅國強,南韓的方銖賢等脫穎而出,頻頻在世界大賽中擊敗大陸選手而奪得冠軍。他們之所以能在世界大賽中叱風雲,威風八面,就是因為他們不但技術全面,而且速度快、體力出眾,既能在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擊對手,又能在相持不下的疲勞戰中將你拖垮。二、羽毛球運動快的技術特點縱觀世界羽毛球的發展歷史,技術風格的演變都與快字緊密相關,而就快字本身也是千變萬化的,沒有統一的格調,綜合起來講,羽毛球運動中的快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1.反應快反應快是羽

22、毛球運動員的必要條件之一,因為該項目主要是根據視覺判斷來做出動作反應,雖然有時運動選手可憑借準確的預見能力做出反應,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視覺反應為主。反應這種心理能力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在選材時,就應該把好這一關。2.預斷快預斷是對對方球路的一種早期判斷,包括對空間、時間、位置和距離的判斷及拍與拍之間的連貫意識,它是羽毛球運動中最重要、最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能力。快的預斷能力不但可以彌補反應和移動速度上的不足,還可以節省許多體力。如80年代印度球星普拉卡什雖然下肢移動速度不是很快,但卻具備了快速準確的預斷能力和出色的擊球連貫意識,常常使對手感到難以應付。預斷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比賽得以改善的

23、。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講,提高其預斷能力是提高其整體運動員水準的很重要一環。3.選擇技術動作快與體操、武術等預先編排好的成套動作的比賽不同,羽毛球比賽沒有規定的套路,其技術動作要根據對方的回球做不斷的變化,而羽毛球在空間飛行的時間是非常短的,這就要求運動員在選擇技術動作時,一定要堅決果斷,不能有一點猶豫。盡管羽毛球在技術要求上是強調一致性的,但在實際運用時仍有一定的差異,如殺球動作就要比吊球動作大且發力早。選擇技術快慢與平時練習掌握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有關,技術熟練度與選擇技術動作的快慢成正比,因此打好基本動作,熟練掌握各種技術動作,對提高水準極其重要。4.完成動作快羽毛球場上的快主要是通過下肢移動

24、(步法)上肢擊球(手法)表現出來的,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經過後天長期艱苦訓練才能獲得,青少年正是掌握和發展這種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要不失時機,全力抓好對這一能力的培養。5.球速快球速快是指出球突然性強,球在空中飛行的速度快、時間短。球速與下列因素有關:(1)擊球的力量。(2)擊球的高度,即通常所說的高打、前打和快打。(3)擊球的角度、方向。(4)球本身的重力。另外,運動員的球感對球速也是有影響的,球感越好,對球速的控制也越好。6.變化快變化快是指比賽時戰術變化快和在快速的基礎上變速能力強。羽毛球比賽場上情況千變萬化,光靠一種打法、一種速度很難應付各種不同的對

25、手,因此要想爭取主動,必須要根據場上不同的情況隨時變換戰術或突然變化速度以達到打亂對方節奏的目的。7.恢復快高水準的比賽緊張激烈,時間長、節數多、體力消耗大,如果技術水準相當,耐力就成為決定性因素。羽毛球不同於週期性項目,它是一種變強度運動,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有較多短暫的間歇,因而羽毛球的耐力又取決於身體短暫間歇後的恢復能力,這種恢復能力又與訓練水準成正比,所以要想提高恢復能力,重點為確實做好體能訓練。8.適應快適應快也是高水準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適應快包括:起跳揮拍、負重揮拍、擲實心球、負重跳躍等練習都可以提高骨骼肌ATP-CP的含量及CK等有關的活性。力量訓練宜安排在技術或速度、速度

26、耐力訓練後進行。此外,還必須結合專項特點進行柔韌性、敏捷性、運動幅度、運動頻率、時空感應判斷能力等訓練。第二節羽毛球比賽的時間結構分布羽毛球比賽由運動和間歇反覆轉換的多個來回組成。不同項目和對手,比賽有不同的特點,激烈的程度也不一樣,這些都表現在回合運動和間歇時間的變化之中,構成了各自的時間結構特點。一、羽毛球各局比賽時間結構分布表1為羽毛球比賽的時間結構分布,男子單打的運動密度和回合數顯然高於女子單打,運動時間也多七分之一強。在雙打方面,女雙的全場運動時間和密度極顯著地高於男雙、混雙,這說明男單、女雙比賽的負荷強度與量分別比女單和男雙、混雙大。表羽毛球各局比賽的時間結構分布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

27、回合運動回合間歇運動密度回合數回合運動回合間歇運動密度回合數回合運動回合間歇運動密度回合數男單 8.2117.1139.6647.408.3514.5837.5042.109.1518.2537.3643.10(n=16) 2.102.34.013.11.83.25.314.61.72.49.312.5女單 7.0911.2038.0532.206.8712.1235.3631.607.8414.2136.1041.66(n=11) 1.32.63.73.51.02.32.47.11.22.30.6410.4男雙 6.5911.6336.1358.366.0312.1035.5150.405.

28、2113.6029.6758.18(n=13) 1.42.43.112.41.33.65.715.13.34.25.110.62女雙 8.9212.3241.0062.009.3012.7842.5047.2017.4320.3046.4441.58(n=9) 3.12.41.636.24.23.33.513.13.4123.51.69.8混雙 6.7511.9155.1040.706.212.1432.7156.706.5512.4333.5054.10(n=g) 2.12.005.0113.901.001.424.3510.001.811.503.5010.12男子單打第一局的回合數和運動

29、密度比第二、三局的高,而回合的運動和間歇時間又以第三局為最高,這一特點說明男單第一局的進攻速度相對較快,第三局的進攻速度則相對較慢,回合的爭奪時間長拉鋸戰多,明顯比速度耐力。從全場情況看,男單、女單、男雙、女雙、男女混雙運動密度分別是:37.154.4、40.112.1、36.524.2、40.125.0、32.890.78。男單運動密度與女單比較(P0.05),男單回合數與女單比較(P0.01),女雙運動密度與男雙、混雙比較(P0.05),回合數女雙與男雙、混雙比較(P0.025)。二、羽毛球比賽回合時間結構分佈羽毛球比賽時的回合時間是不同的,大部分回合的時間很短,詳見表2。表羽毛球比賽回合

30、時間結構分布占總回合次數百分比時間(秒)男單女單男雙女雙混雙回合運動037.96.18.75.521.47.814.86.221.911.8587.610.746.77.790.37.238.611.442.88.71018.15.921.94.716.14.818.02.819.27.61211.85.111.43.410.13.89.71.38.02.1157.84.08.53.55.72.96.53.03.41.9258.55.65.13.25.52.57.93.23.21.6352.12.00.40.60.91.22.42.01.31.1450.50.70.10.20.20.51.31

31、.4045以上0.40.700.80.61.92.70.10.8回合間歇050.11.82.62.82.32.11.81.45.27.51027.513.233.218.640.519.738.113.032.89.11542.26.146.112.736.010.542.16.247.79.02015.37.99.43.812.77.18.95.09.21.6254.03.92.24.94.86.15.58.61.7302.32.91.52.10.91.11.72.80.70.430以上3.53.52.52.21.81.52.43.61.10.9從表2可知,羽毛球比賽的運動時間大部分集中在3

32、5秒之間,間歇時間則主要在1015秒之間。但不同的項目,其時間結構不同。比賽由短時間運動和稍長時間間歇反覆交替組成。據我們所測的11場女單比賽中有7場是打滿三局的,而且第三局的回合運動時間和回合數都比前二局高。此外,女子雙打也有近似情況,第二、三局的回合運動時間和運動密度都比第一局高。所以,速度耐力在女子單項比賽中尤為突出。在雙打方面,女雙的全場運動時間,密度及15秒以上回合運動時間所占的比例都極顯著或顯著地高於男雙、混雙,這可能與女子擅長的持久戰有關。雖然單打、雙打的運動時間大部分集中在35秒之間。但雙打在03秒所占的比例極顯著地高於單打(見表2),且各局回合數也多於單打。這說明雙打短時間、

33、多回合運動的比例大於單打的時間結構可能與項目特點有關。單打、雙打的回合間歇時間主要集中在1015秒之間,間歇隨運動時間的增加而增長,運動時間與間歇之比約1:1.5。這一時間結構與運動員激烈博殺後本身的自我調節有關。第三節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與賽後血乳酸的關係羽毛球不同項目比賽時的時間結構和血乳酸變化見表3。表不同項目比賽時間結構和血乳酸的變化運動時間間接時間(秒)010秒占總次數%15秒以上占總次數%15秒以上占總次數%血乳酸(mmol/L)男單68.213.511.58.330.017.34.91.3女單77.87.15.03.118.27.84.51.7男雙77.26.57.73.723.9

34、11.12.80.5女雙70.811.413.35.719.113.62.90.6混雙83.94.14.72.414.52.92.70.6男單與女單、女雙與男雙、混雙比較,男、女單批分別與男雙、女雙、混雙比較,P0.005表3可見,單打項目賽後的血乳酸值極顯著地高於雙打項目。男單010秒運動時間的比例比女單少,15秒以上運動時間的比例比女單多,賽後血乳酸值女單高。雙打方面,女雙09秒運動時間的比例比男雙、混雙少,15秒以上運動時間的比例比男雙、混雙多,賽後血乳酸值比男雙、混雙高。用直線相關檢驗,結果表明:15秒以上運動時間占的百分比和賽後血乳酸值呈高度正相關,Y=0.4125(N=40)P0.

35、025,相關有極顯著意義。從比賽前、後血乳酸的變化來看,雙打項目賽後的血乳酸值升高較小,單打項目賽後的血乳酸值升高相對較多。羽毛球同一項目比賽時間結構與血乳酸的關係(表)表羽毛球比賽回合時間結構分布與血乳酸變化運動時間間接時間(秒)010秒占總次數%15秒以上占總次數%15秒以上占總次數%血乳酸(mmol/L)男單A59.9714.6215.92937038.6212.125.380.51B76.355.016.913.1521.5212.99.620.50C59.6814.626.924.5335.515.725.910.98D69.5315.2511.729.1526.9018.514.2

36、90.95女單A72.914.726.832.2024.154.625.211.50B82.715.803.142.9211.405.583.100.92C73.925.336.302.1521.005.515.001.23D84.846.913.623.6014.419.933.440.93男雙A75.327.417.765.7327.6412.262.830.32B80.814.636.441.4519.007.582.210.31混雙A85.412.656.420.6414.944.652.530.15B83.627.158.822.5415.422.152.300.34女雙A63.91

37、12.2317.528.1922.2317.753.210.32B77.745.759.023.8315.9311.052.510.33我們把同一項目賽後血乳酸值的高低進行等級分組,高的為組,低的為組。打滿三局的為組,其它二局的為組。分組後的血乳酸值和時間結構的變化見表。由表可見,男、女單打組的血乳酸值,15秒以上運動和間歇時間所佔的比例極顯著或顯著地高於組;組除血乳酸值顯著高於組外,15秒以上運動和間歇時間也高於組。在雙打方面,除女雙組的血乳酸值和15秒以上運動時間顯著高於組外,男雙、混雙組的15秒以用直線相關檢驗結果表明:0-10秒運動時間的比例與賽後血乳酸值呈高度負相關,Y=-0.604

38、2(N=40),P0.005,相關有極顯著意義,在間歇時間方面,15秒以上間歇時間占的比例和賽後血乳酸值的相關無顯著性異義(Y=0.2125, N=40),15秒以上運動和間歇時間之間呈高度正相關。Y=0.6659(N=40),相關有極顯著意義。第四節羽毛球比賽的供能特點與體能訓練一、羽毛球比賽的供能特點羽毛球比賽的回合運動時間大部分在10秒以內(見表3)。在這數秒內,運動員要完成大量上肢的扣殺、劈殺和突發性蹲位起跳、回動、移動等高強度、高速度的動作,機體必然動用短時間、高功率的供能系統供能,以內以非乳酸供能系統的輸出功率最大,乳酸能次之。所以,羽毛球比賽主要是以ATP-CP供能。羽毛球比賽是

39、由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和比運動時間稍長的間歇反覆交替組成的。在運動後稍長的間歇內,機體的ATP-CP能得到一定的恢復。但隨著比賽的日益激烈,10秒以上運動時間的比例增加,糖酵解供能在賽中愈顯著增多(見表4)。ATP-CP的恢復能力和糖酵解的供能能力是激烈比賽中取勝的基礎。血乳酸是機體糖酵解的產物,它的量變取決於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羽毛球比賽是高強度的運動(有的文獻報導,比賽時運動員心率30次10秒,占總時間的80以上),故血乳酸的量變取決於比賽時的時間結構。根據體內各供能系統的供能特點,我們所比賽的時間結構分為010秒運動、15秒以上運動、15秒以上間歇三個主要時間階段。10秒前的運動主要是以A

40、TP-CP供能,間歇15秒以上,運動所消耗的能源物質(ATP-CP)能得到一定的恢復,能量代謝產物(LA)能得到一定的轉移和消除。不同的比賽項目,其時間結構特點不同,男單15秒以上的回合運動時間比女單高,010秒的運動卻比女單少,賽後的血乳酸值比女單高。雙打項目方面,女雙賽後血乳酸值最高,010秒回合運動的比例最少,15秒以上運動的比例最大。與單打比較,雙打0-10秒運動占的比例顯著較高,比賽中ATP-CP供能占的比例較大,賽後血乳酸值比單打低。我們用賽後血乳酸值的高低來研究時間結構的變化,從賽後血乳酸值相對較高的男、女單打和女子雙打來看,組血乳酸值極顯著高於組,而其回合15秒以上運動時間占的

41、比例也顯著高於組,相反,010秒運動時間的比例卻明顯比組少。在三局比賽和二局比賽的比較方面,組的血乳酸值顯著高於組,而010秒運動的比例卻顯著低於組(詳見表4)。比賽中ATP-CP的恢復和血乳酸的消除是通過有氧氧化來完成的,有氧代謝能力是一切長時間運動基礎。在一次長時間博殺後的間歇都會相對長些,此稍長的間歇就有利於乳酸的轉移和消除,由於多拍數博殺大多數在25秒以內(個別超過35秒或一分鐘),且這樣的博殺並不是持續的,往往是多個回合後才出現一次,所以,賽後血乳酸值不高。但這並不否定糖酵解在羽毛球中的作用。相反,在當今日益激烈的比賽中,其作用更顯重要。因此,羽毛球比賽是在有氧代謝的基礎上,以ATP

42、-CP供能為主,糖酵解供能為輔的方式供能。根據羽毛球比賽的時間結構和供能特點,在訓練中必須科學地、有針對地選擇訓練手段。二、羽毛球某些體能訓練方法的生化分析近年來,世界羽毛球運動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比賽的競爭程度日趨激烈,對運動選手的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羽毛球運動是一種動力性對抗,場上變化複雜的運動,因而比賽中的擊球動作有週期性和非週期性相互交替,在時間結構上又有相對不一的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和低強度運動的時間問題。因此,要求運動員既有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從生化的觀點分析,既有磷酸原供能的能力,又要有較好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為此,我們根據羽毛球運動比賽的特點

43、,對羽毛球體能訓練的某些方法生化分析,分別測定各次訓練階段的血乳酸,結果見表5。表各種訓練手段的血乳酸變化表訓練手段例數血乳酸mmol/L名稱組數時間接四角球50球53組1分30秒-1分40秒2012.3殺球上網40球53組1分40秒1511.2前半場側身訓練30球53組36秒-38秒1010.2步法練習1分鐘561分鐘158.530秒5830秒158.5多球進攻一組13秒157.6多球防守一組13秒154.6綜合分解法10分52組10秒106.1二對一防守1組40秒104.2三對一防守1組40秒125.95多球訓練10球520組11秒204.2520球510組30秒2010.3550球54組

44、1分30秒2012.560米跑10組155.4400米跑4組1512.3從表5可見,不同的訓練手段,由於運動時間,運動強度不同,運動後血乳酸的變化也不同。從生化觀點分析,運動強度大,運動後血乳酸少,主要是訓練機體的磷酸原供能能力,能使運動員的速度素質提高,如多球訓練中的10球100組,能有效地提高羽毛球快速度運動能力和短時間的爆發力。運動後的乳酸多,說明運動時主要是糖酵解供能,通過此訓練,能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如接四角球訓練法,殺球上網50球50組的多球訓練及為了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我們可以根據運動員的特點和比賽時的需要,選擇一些有效的訓練手段與方法。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1

45、.羽毛球運動中的快是生理、心理和運動技能各種快的綜合,各種快之間即相互聯繫又相互影響,它們是通過運動員在場上控制球的過程表現出來的。快代表了當今世界羽毛球發展的趨勢,誰掌握了羽毛球中的快,誰就掌握了世界發展的命脈。2.高水準的羽毛球比賽,由於對手的不同,比賽的強度不同,比賽時回合的運動時間與間歇均不同。但36秒和1015秒之間多數,比賽後的血乳酸較低,可見,羽毛球比賽是以ATP-CP供能為主,糖酵解的供能也是一定的比例。3.通過測試羽毛球不同的訓練手段發現,不同的訓練手段,運動後的血乳酸變化均不同。從血乳酸的變化,我們可以測得這些訓練手段對羽毛球運動員體能的影響,從生化觀點分析,要提高運動員的

46、快速能力和爆發力,首先必須發展運動員的磷酸原的供能能力,即訓練時間短,均為10秒鐘左右,但強度較大,組間休息應在3040秒之間;如果要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就必須進行強度較大,時間在1 分鐘左右的訓練,此種訓練後血乳酸較高,常在12mmol/L以上。第二節建議一、加強羽毛球的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訓練在羽毛球比賽過程中,回合運動時間絕大部分均落在磷酸原的供能時間,因此,加強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訓練是很重要的。另外,力量、速度素質的生化基礎也是磷酸原供能。可見,在訓練過程中,加強大強度、時間短(一般在10秒鐘內)的訓練,可有效地提高磷酸原的供能能力。另外,也可結合專項體能的訓練,如60米跑、10球的多組訓

47、練等,使運動員既可提高專項體能,又可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二、結合專項特點進行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訓練採用多球訓練、步法訓練等,在訓練中一定要根據比賽的時間結構嚴格控制好時間。如多球接四角球10個(約10秒)後間歇20秒,一次1520組,可多次進行訓練。並根據隊員水準高低和狀態好壞適當調整運動和間歇時間。訓練的強度和量一定要達到或超過比賽,提高運動員的有氧恢復能力和速度耐力。訓練後有條件要進行血乳酸測定,血乳酸值在58mmol/L則偏高。三、必須加強力量訓練力量是速度的基礎,是羽毛球的生命所在,沒有良好的力量素質,何從談快、準、狠。目前,力量訓練是薄弱環節。所以,必須有計劃地發展專項力量素質,加強腹肌、骼腰肌、背、肩肌、臂、握力、腿部等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