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fewer management levels, the bett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说课稿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是桥。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_的思想感情,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根据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我将桥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
2、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_要向我们弘扬的。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
3、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程序(一) 开门见山,聚焦洪水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
4、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三)、熟读精思,步步深入1、激情导入,聚焦老汉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那唯一能逃生
5、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课件出示课文:略)生接读。(板书:老汉)2、透视老汉,深入感悟、潜心会文自读感悟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潜心会文是实现三者对话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怎么感受就怎么读,这是对学生自我感受的珍视,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珍视。因此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并读一读,怎样感受就怎样读。、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讲,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触动情感的脉
6、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经过自读、悟读、范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在学生感悟到老汉的镇定、舍己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过渡,再引导学生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味老汉的严格要求,接着,学生加上表情、动作,带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体会老汉的严格要求,品味老汉焦急、恼火背后的那颗爱民之心。3、走近人物,激情对话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伴
7、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乐,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 音乐的渲染,老师深情的范读,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儿子。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达到情感的升华。)(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学生交流:从而
8、理解这不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板书:连心桥)(五)、拓展练习,情感升华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在接受感动后,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既是对课文学习的积淀,更是一种真情的感动在传递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练习: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四、说板书设计老汉 人们镇定 桥 惊慌舍己为人 有序 你拥我挤严格要求 生命桥 疯了似的爱亲人 跌跌撞撞连心桥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9、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yanyn)!肚拧返淖髡呗成钋榈厮茉炝艘晃黄胀睦瞎膊吃钡墓饣孕蜗蟆k焉南m酶褐冢阉赖奈o樟舾约海米约旱难庵鹆艘蛔恍嗟那帕骸?这篇_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3.领悟课文在表达
10、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三、说学生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四、说教法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文本的价值,体会语言的魅力,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媒介,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资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交给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2.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文
11、本思想美。五、说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六、说课前准备准备洪水暴发的图片及重点句子的课件。七、说课时安排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视频资料)。看完资料,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预设:我想到了洪水是多么可怕,洪水又是多么的无情啊。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_。出示课件(板书:16桥)二、自学生字词。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_中的生字,划出新词。2.交流汇报。三、范
12、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2.指名学生回答。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3.集体朗读。四、再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1.轻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凶猛的句子。出示课件(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谁来读一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与可怕。3.出示课件观察画面。这就是当时洪水袭来的情景。看了这幅画面,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吗?
13、4.出示课件引导: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村庄里发生了什么?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5.引导:人们找到生路了吗?是什么?预设: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桥。6.引导:桥是一座窄窄的桥,人是一百多号人,水已没到了腰部,如果人们毫无秩序地抢着过桥,会造成什么后果?预设:(桥毁人亡)。7.引导:然而惨剧有没有发生?(没有)是谁扭转了局面?是谁挽救了大家的性命?指名回答: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五、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1.出示课件,提问:年迈的老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请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
14、读。(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面临危机时,老汉的神情是怎样的?(沉着镇静)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镇静和威严来?(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指导朗读。(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a.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冲、揪、吼)b.你从这些动词看出老汉当时的心情怎样?c.你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吗?问:从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句话看出老汉怎样的神情与品质?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领悟了桥这篇课文中洪水的凶猛和无情,更加体会到了老支书把生的希望
15、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七、思维拓展。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老汉?附:板书设计:16桥洪水凶猛无情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老汉(老支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桥说课稿一、 说教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_。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_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_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文中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
16、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二。说学生现在的学生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三。说教法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四、说教学目标: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写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步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领会作者的表情达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7、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五、说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以后再请学生看书,()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这一环节的设计,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人们跌跌撞撞地
18、向木桥拥去,可来到木桥前,人们都停住了脚,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么?那么,老汉是怎样组织村民们过桥的?从中你又能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思考、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领学生深究并作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最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场面。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老汉的妻子,小伙子的母亲,小伙子也是老汉的儿子。同学们,读到这里谈谈心中的感受吧!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二)、拓展理解桥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
19、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三)、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一座桥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桥被洪水冲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里却建起了另一座桥,那就是老汉和儿子用生命筑起的生命桥。说课稿 篇2【说教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
20、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说程序】一、前文迁引,
21、导入新课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_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1那么这两篇_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或向同伴请教。2认读生字新词
22、,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4学了这篇_,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_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
23、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_。(1)想想_主要写了什么?(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4)这篇_又带给你什么启示?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2其实
24、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梦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只乌龟想飞上天,得到了小鸟的帮助梦想成真,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壳上摔出了好多裂纹。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并配有五幅精彩的插图,即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对积累和运用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二、说设计理念: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朗读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朗读的指导显
25、得尤为重要,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因此如何使孩子们能够整节课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就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三、说设计思路:根据语文课改的新理念及教材特色,结合一年级学生实际的认知和情感水平,我要体现“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要通过亲切的语言描述,生动感人的活动画面,各种形式的朗读、精彩的片断表演等手段来引导学生读、听、议、思、演,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想象,培养想象力,训练听、说、读等语文能力,从而达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统一。四、说教学目标:1
26、、通过学文,巩固已学过的生字,会写7 个字;;2、指导朗读,了解内容,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具有初步的表演能力。4、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为追求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力。六、说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四、总结课文,规范写字七、说板书设计:采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法,既突出课文内容,又增强了直观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蜘蛛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27、的一课说明文,_通俗易懂、富有情趣。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趣,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把握幷读出文本情感。2.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获取文本主要信息。3.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生动介绍事物的方法。4.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本课教学尝试使用一课时,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关的蜘蛛课件,以图片文件为主要构件,意在激发学生兴趣。二、说教法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原则和方法。1.课前激趣:抓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设置关于蜘蛛的新奇东西来引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
28、生尽快进入文本。2.课中引趣: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3.换位得趣:以我是一只蜘蛛的口吻来叙述捕虫经历,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4.发现生趣:用自己的小收获生发对事物探求之后的乐趣。三、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学生思考:1.美国曾大量饲养一种巴拿马蜘蛛用于军事,你能猜出其用途吗?(提示:利用蛛丝的韧性用做空降兵的降落伞绳。)2.蜘蛛网能粘住昆虫而自己为何在网上行走自如?(提示:蜘蛛能挑选未涂黏液的蛛丝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蜘蛛的世界,了解蜘蛛的奇妙。(二)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简介,文中生字词。作者简介:周建人(18881984)名松涛,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著名的鲁迅研究家、
29、科普作家。著有鲁迅回忆录科普著作科学杂谈进化和退化。_选自他的作品花鸟鱼虫。词语积累:读一读蚊蚋(rui)蜾蠃(guoluo)黏液(nian)柞蚕(zuo)词语理解:1.他织网的技能之高妙,几乎使人诧异。2.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上的观察和暇闲时的观赏,从实际上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在语境中理解诧异、暇闲的意思,比较观察、观赏两词的异同)(三)默读课文:1.找出文中先后介绍了蜘蛛的哪些知识?2.你喜欢读文中的那几段、为什么?(四)美读得趣:1.想象文中蜘蛛捕食的几段,以蜘蛛的口吻生动叙述捕虫经历。2.读后说出你的头脑中有一只怎样的蜘蛛(使用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五)课中引趣:蜘
30、蛛是个大家族,形态各异。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简洁语言介绍图片。(六)发现引趣:细心的同学会发现_后面隐藏着很多知识。根据幻灯片“神奇的蜘蛛”介绍,课外搜集蜘蛛的资料创办知识展览。神奇的蜘蛛1.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型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以液体食物为食,用螯肢将体内毒液注入昆虫体内进行麻醉和消化,再从昆虫体内吸食已消化的食物。2.蜘蛛大约有三万多种,但都有舍身求爱的特点。虽然求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结局多数都一样,即他们繁殖后,大多数蜘蛛会被饥饿的雌蜘蛛吃掉。所以人们称其为“死亡的爱情”。3.蜘蛛能在“八卦阵”中行走自如,靠的是它那敏锐的触觉。蜘蛛对于自己织地网很熟悉,当他开始织网时就清楚哪些是“安全
31、线”无粘液的线,哪些是“高压线”涂有粘液的线。4.有一种蜘蛛,大如拳头。四足外展时体宽二十厘米,真称得上蜘蛛中的“巨人”。他以捕食鸟类为食,因此得名“食鸟蛛”。他有喷丝织网的本领,他的网能经得住300克的重量。如果小鸟、青蛙、蜥蜴等落入网中,必成为他的盘中餐(七)小结:也许_不能很完备地解释出我们的疑问,这正给了我们不断探索的空间,我们在研究这些生物时,会发现更多更奇妙的东西,现在让我们给这篇_补充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吧!(八)板书:可爱的小生灵(分类别、举例子)蜘蛛可用的小生灵(举例子、列数字)说课稿 篇5一、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
32、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_,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_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
33、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 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_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_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34、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三、 教法设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四、 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
35、本内容。”因此,学习_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五、 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 ,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 ,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
36、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
37、利于学生理解_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3、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
38、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3)课堂检测 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4、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无从致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5、清 水尤清冽 6、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设计意图:
39、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4、与柳宗元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_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设计意图: _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_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1)选择文中自己最
40、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5、品味_,与柳宗元对话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
41、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_的难点。6、师生共同总结: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4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7、 课外作业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 。设计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这是一道拓展性的联系题。附板书设计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_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
43、感。发现小石潭: 闻其声 见其形潭中景物: 水 清(侧面描写) 写小石潭美景小石潭记 鱼 乐 (动静结合) 抒孤寂悲凉之情柳宗元 小潭源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潭中气氛: 幽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游之人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1、_在教材中的地位_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_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
44、点和难点知识。2、本节在_中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
45、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_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掌握)(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46、)(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
47、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三)教学重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光合作用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的选择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强直观效果。(二)学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先让学
48、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二、引入新课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三)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
49、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说课稿 篇7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在草原和树林的努力下,狂风被制服了。
50、它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可防沙尘。其中的道理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并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对课文中的一些拟人化描写,主要是通读,大体知道意思,在教学中不宜作过多地解释。朗读课文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朗读时还可以做一些大风和树林的头饰,让学生带着头饰分角色朗读,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指导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会,以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主要写在草原和树林的努力下,狂风被制服了。它告诉孩子们,植草种树可以防风、防沙尘。(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同时,这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51、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表达时,基本能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发表一定的见解。(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图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信息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恰当地使用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学习。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经” “怀”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指导写好2个左右
52、结构的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家读了几遍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课题 风睡着了)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会说:风为什么睡着了?风在什么地方睡着了?等等一些问题。就为下边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2、 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非常的好,那让我们带着问题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请打开书p108页,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 风睡着了。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已经对本课有了一些了解,课着的一些激情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二)、初读课文1、老师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2、
53、要想把课文内容读明白,光会读一些词语是不行的,还应该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在文中感悟一下它们的意思。3、如果打乱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读读吗?4、刚才的词语大家都读对了,但要想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光把词语读会了,把课文读通顺了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才能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5、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风都经过了什么地方?6、那风经过草原都干了什么?它又是怎么说的呢?7、谁来读一读?这时你就是草原,你是怎么对风说的?8、从你的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不会让风卷走黄沙的,那风从你们这儿带走了什么?(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9、风没从草原带走一粒黄沙,可风还是没有善罢甘休,
54、又奔跑着,吼叫着来到树林。你们现在就是勇敢的树林,你们对风说了什么?10、谁来大声地对风说一说。11、要想让这么大的风在你这儿好好休息休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可能回答:(1)我让自己的枝叶茂盛些,一棵棵地树就能把风挡住。(2)我让大树手拉手,一起挡住大风。(3)我们很团结,多大的风也不怕!15、你们看,在树林里有成千上万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每棵树都长得很茂盛,就像撑起了一顶顶密密实实的大伞,再大的风也能挡得住!树林,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对风说吧!16、你们这么勇敢,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三)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吗?(学生可能会说:草原和树林的功劳很大。这时你可以说: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合作种植合同范本
- 公司食堂阿姨劳务合同范本
- 保编合同范本
- 分包合同范本汇编
- 公司安全培训合同范本
- 中介工作合同正式合同范本
- 减速机模具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建安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摊电梯合同范例
- bot模式合作合同范本
- 八年级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 整体施工劳务服务方案
- 传统节日端午节模板37
- 2024 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体解剖学肱骨讲解
- 2025春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校长讲话稿
- 2025年三方买卖协议标准版本(2篇)
- 2025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课件
- 江西专业红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