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行病学重点心得(1)汇编_第1页
护理流行病学重点心得(1)汇编_第2页
护理流行病学重点心得(1)汇编_第3页
护理流行病学重点心得(1)汇编_第4页
护理流行病学重点心得(1)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授课内容(授课内容(24学时)学时)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2学时)学时) 第二章第二章 测量指标测量指标 (2学时)学时) 第三章第三章 病因病因 (4学时)学时) 第四章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3学时)学时) 第五章第五章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3学时)学时) 第六章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2学时)学时) 第七章第七章 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2学时)学时) 第八章第八章 筛检与诊断筛检与诊断 (2学时)学时) 第九章第九章 预后预后 2学时)学时) 总复习总复习 (2学时)学时)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2、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防制疾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防制疾 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并评价其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并评价其 效果的科学。效果的科学。 揭示现象揭示现象分析原因分析原因 评价效果评价效果 提出措施提出措施 流行流行 分布分布 病因病因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策略策略 措施措施 循证循证 决策决策 描述流描述流 行病学行病学 方法方法 Meta分分 析析、决决 策分析策分析 实验流实验流 行病学行病学 方法方法 分析流分析流 行病学行病学 方法方法 基于人群 基于现场 多病因的观点 从分布入手 对比的观点 概率论的观点 新生物医学模式 预防为最终目标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3、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个案调查(个案调查(case investigation)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case report)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cases analysis) 现况调查(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ecologic study)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 分析性研究 Analytical epidemiology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 实验性研究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4、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社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study)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4. 理论性研究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Reed-Frost模型 催化模型 性病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等 第二章 常用指标 一、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二、效应测量指标 绝对效应 相对效应 归因比例 效应指标 绝对效应(absolute effect) 暴露(处理)组频率测量值 对照组频率测量 值 相对效应(relative effect ) 暴露组频率

5、测量值/非暴露频率测量值 NNT 1/比较组间之率差 如果比较组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表明暴露多 少对象可能出现一例患者 如果比较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表明用某种防 治措施需处理多少病例可防止一次不利结局出 现 归因比例 归因危险(attributable risk, AR)或预防差值( prevented difference, PD ) 归因危险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AR%),又称为病 因分数EF(etiologic fraction, EF)或预防分数(prevented fraction, PF) 人群归因危险(population attribut

6、able risk,PAR)或人群预 防差值(population prevented difference, PPD)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P ,PAR%),也叫人群病因分数(population etiologic fraction, PEF)或人群预防分数 残疾失能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年龄之差的总和 PYLL= e 为预期寿命(岁), i 为年龄组(组中值), ai 为剩余年龄= e- (i+0.

7、5),意义为:当死亡发生于某年龄组 时,至活到e岁时,还剩余的年龄, di 为某年龄组死亡人数 残疾失能指标 质量调整寿命年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 QALY基本计算公式: 某措施能延长的寿命年效用值 效用值:依据生理或心理功能对每一种疾病或残疾 状态进行量化,完全健康为 1,死亡为 0,效用值 介于 0 - 1 之间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散发 Sporadic 流行 Epidemic 爆发 Outbreak 病因的定义 Lilienf

8、eld: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 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 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观符合概率论因果观,也就 是病因(暴露)与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相关关系。 流行病学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风险 (risk)升高的因素。 生态学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流行病学三角 轮状模型轮状模型 宿主宿主 动因动因 环境环境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理化环境理化环境 宿主宿主 遗传遗传 病因网络模型病因网络模型 病因(危险因素)相互联系,串起来就构成一病因(危险因素)相互联系,串起来就构成一 条病因链,多个病

9、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条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 张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张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 要对病因做系统探索,就必须建立病因网络,要对病因做系统探索,就必须建立病因网络, 才能把握全局而不失之于片面,才能使我们对才能把握全局而不失之于片面,才能使我们对 于疾病的认识得到深入发展。于疾病的认识得到深入发展。 因果网络模型的优点是表达清晰具体,可操作因果网络模型的优点是表达清晰具体,可操作 性和系统性强。性和系统性强。 病因分类:病因分类: (1)必要病因:)必要病因:在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必在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必 须的,也就是说,结果的发生

10、必具有该因素须的,也就是说,结果的发生必具有该因素。 我们将某种疾病的发生必然具有的这个(些)我们将某种疾病的发生必然具有的这个(些) 因素称为该病的必要病因因素,简称必要病因因素称为该病的必要病因因素,简称必要病因 (necessary of cause);); (2)(2)促成病因:促成病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有些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有些因素 不是必要病因因素,但它们的存在可以引起疾不是必要病因因素,但它们的存在可以引起疾 病发生概率增加病发生概率增加; ; (3) (3)充分病因:充分病因:能够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可以能够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可以 认为,充分病因是必要病因和促成病因

11、的总和。认为,充分病因是必要病因和促成病因的总和。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实验室证据实验室证据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干预研究干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证据法则证据法则 Mill 准则准则 Mill 准则准则 试图将因果推理的原则加以系统化的第一试图将因果推理的原则加以系统化的第一 人是穆勒(人是穆勒(Mill),他提出科学实验四法,),他提出科学实验四法, 后人将同异并用法单列,即科学实验五法:后人将同异并用法单列,即科学实验五法: 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 剩余

12、法。剩余法。 Mill准则是用于能控制干扰条件的实验类型,准则是用于能控制干扰条件的实验类型, 以及假定原因为确定性的必要或充分条件。以及假定原因为确定性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Mill准则准则 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论。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论。 关联的分类关联的分类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关联 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 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图 8-8 关联分类总结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Henle-Koch原理(原理(1882)

13、病因推断标准的第一个里程碑病因推断标准的第一个里程碑: (1) 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 (必要病因)(必要病因); (2) 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 (效应特异性)(效应特异性); (3)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 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 (充分病因)(充分病因); (4) 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因果推断标准因果推断标准 (证据法则证据法则 laws of

14、evidence): (一)时间顺序(一)时间顺序 temporality (二)关联的强度(二)关联的强度 strength (三)计量反应关系(三)计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四)分布的相符性(四)分布的相符性 accordance (五)关联的一致性(五)关联的一致性 coherence (六)关联的特异性(六)关联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七)关联的合理性(七)关联的合理性 plaustibility (八)实验证据(八)实验证据干预研究干预研究 Experimental evidence-intervention study 表 8

15、-3 研究设计与因果论证强度 研究设计类型 因果论证强度 实实验验性性研研究究 随机化对照试验 强 多组时间序列试验 非等同对照(个体分配)试验 中 非等同对照(群组分配)试验 单组时间序列试验 无对照前后比较试验 弱 观观察察性性研研究究 前瞻队列研究 强 历史队列研究 队列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用新病例) 中 横断面研究 (含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生态学研究 弱 系列病例分析报告(无对照) 描述性研究定义:描述性研究定义: 在不改变研究对象目前的疾病状态及暴在不改变研究对象目前的疾病状态及暴 露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露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 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的流

16、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其性质为观察性研究。其性质为观察性研究。 基于社区的描述性研究又称社区诊断基于社区的描述性研究又称社区诊断 (community diagnosis) 个案调查个案调查 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 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除一般人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除一般人 口学资料外,重点调查:口学资料外,重点调查: 可能感染日期、发病时间、地点、传播方式、可能感染日期、发病时间、地点、传播方式、 传播因素、发病因素等传播因素、发病因素等 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

17、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和健康教育,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和健康教育, 制定控制计划制定控制计划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对罕见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详尽的临对罕见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详尽的临 床报告床报告 说明该病例为何值得报告:说明该病例为何值得报告: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提供病例的描述和数据资料:提供病例的描述和数据资料: 诊断诊断、处理及转归的详细经过处理及转归的详细经过 具有新意的依据,特点的描述及分析具有新意的依据,特点的描述及分析 病例特征的可能解释:病例特征的可能解释:现实的和理论的依据现实的和理论的依据 结论及启示结论及启示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对一组既往

18、病例资料进行的回顾性报道对一组既往病例资料进行的回顾性报道 重点是病例的人口特征重点是病例的人口特征、临床表现、评、临床表现、评 价指标、处理方法、不同结局价指标、处理方法、不同结局 全面分析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全面分析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 析析 需要和国内外相同资料进行对比需要和国内外相同资料进行对比 在某个时点或期间内对特定人群中有关因素与在某个时点或期间内对特定人群中有关因素与 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比较患者和非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比较患者和非患 者致病因素种类和暴露量,包括专题调查和疾病爆者致病因素种类和暴露量,包括专题调查和疾病爆 发调查第一阶段的应急

19、横断调查。发调查第一阶段的应急横断调查。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 现况调查现况调查 普查普查 筛查筛查 抽查抽查 系统随机系统随机 整群随机整群随机 分层随机分层随机 单纯随机单纯随机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 对象应当充分均匀对象应当充分均匀 抽样应当随机抽样应当随机 (单纯随机单纯随机、系统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系统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 ) 样本应当足够样本应当足够 (研究因素的有效性研究因素的有效性、研究结局的发生率、研究结局的发生率、 显著性水平、检验效能显著性水平、检验效能 ) 分层抽样的类型分层抽样的类型 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每层内抽取的个每层

20、内抽取的个 体数相同体数相同 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每层中按总体中每层中按总体中 各层的比例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样本各层的比例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样本 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每层中按总体每层中按总体 中各层的比例及该层的变异性随机抽取中各层的比例及该层的变异性随机抽取 样本样本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优点: 省时、省力、省材料和省经费的特点;省时、省力、省材料和省经费的特点; 较易集中人力、物力和器材设备,调查结果也较易集中人力、物力和器材设备,调查结果也 易作到细致、准确。易作到细致、准确。 缺点:缺点: 抽样调查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资料

21、分析等方抽样调查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资料分析等方 面比较复杂;面比较复杂; 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人群。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人群。 抽样调查样本估计抽样调查样本估计 影响因素:标准差或患病率、容许误差、影响因素:标准差或患病率、容许误差、 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 计量资料:计量资料:n = (t s /)2 计数资料:计数资料:n = u2pq /2 如果如果=0.05 ;=0.p 计数资料:计数资料:n = 400 q /p 确定研究变量和制定调查表确定研究变量和制定调查表 应变量应变量(中间结局和终末结局)(中间结局和终末结局): 主指各类疾病指标如:死亡

22、、发病、现患、伤主指各类疾病指标如:死亡、发病、现患、伤 残、生活质量、疾病负担等。残、生活质量、疾病负担等。 自变量自变量(硬指标和软指标;生理指标和(硬指标和软指标;生理指标和 心理社会指标):心理社会指标): 包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因素变量。包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因素变量。 协变量:协变量: 已知病因或混杂因子;已知病因或混杂因子; 现况调查的方法现况调查的方法 个别访谈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 日记法日记法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 查阅记录查阅记录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 环境测量环境测量 暴露测量的误差暴露测量的误差 误差来源:误差来源: 观察者观察者 观察对象观察对象 测量工具或收集信息的工具测

23、量工具或收集信息的工具 数据录入及分析数据录入及分析 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没有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抽没有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抽 样,或者在分层抽样、整群抽样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样,或者在分层抽样、整群抽样过程中,没有考虑到 研究因素的分布情况,使研究人群的代表性差而造成研究因素的分布情况,使研究人群的代表性差而造成 的偏倚。的偏倚。 2.2.无应答偏倚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 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从而造成了漏查,以后亦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从而造

24、成了漏查,以后亦 未补查而导致的偏倚。未补查而导致的偏倚。 3.信息偏倚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在现况研究中虽然有应在现况研究中虽然有应 答而获得了信息,但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出现误差,主答而获得了信息,但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出现误差,主 要来自:调查对象,观察者,测量仪器。要来自:调查对象,观察者,测量仪器。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 ecology study 定义定义: : 在群体水平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或特征暴露在群体水平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或特征暴露 情况及疾病的频率情况及疾病的频率, ,分析该因素或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该因素或特征与疾病的关系 分类分类: 1. 1.是

25、否包括暴露变量是否包括暴露变量: : 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2.2.是否分组是否分组: : 多组比较设计多组比较设计; ;时间趋势设计时间趋势设计; ;混合型混合型 设计设计 用途用途: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 ; 评价效果评价效果; ;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优缺点优缺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 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 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

26、一种观察研究方法,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一种观察研究方法,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暴露暴露 未暴露未暴露 发病发病 未病未病 发病发病 未病未病 前瞻性前瞻性 回顾性回顾性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一)确定研究因素 暴露定量,暴露时间,暴露方式,暴露定量,暴露时间,暴露方式, 暴露测量,其他因素及背景资料。暴露测量,其他因素及背景资料。 (二)确定研究结局(二)确定研究结局 全面、具体、客观;全面、具体、客观; 应给出明确统一结局判断标准;应给出明确统一结局判断标准; 研究一因多果的关系。研究一因多果的关系。 三

27、、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现场研究现场 : 有足够数量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有足够数量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暴露人群 : 职业人群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一般人群 、有、有 组织的人群团体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对照人群: 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 队列大小的估计队列大小的估计 比较组间发病率之差(比较组间发病率之差(d),),d值越大,样本值越大,样本 量越小。量越小。 暴露因素与结局指标的联系程度(暴露因素与结局指

28、标的联系程度(RR),), RR越大,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小。越大,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小。 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值越小,观察人数越多。值越小,观察人数越多。 把握度(把握度(1-),把握度越高,所需观察人数),把握度越高,所需观察人数 越多。越多。 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基线资料的收集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暴露的确定及暴露因素的收集暴露的确定及暴露因素的收集 随访:随访: 对象、方法、内容、时间、间隔、随访者、对象、方法、内容、时间、间隔、随访者、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四

29、、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率的计算:(一)率的计算: 1. 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当)当 研究人群的数量比较多,人口比较稳定,研究人群的数量比较多,人口比较稳定, 资料比较齐整的时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资料比较齐整的时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 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固定人口作分母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固定人口作分母 来计算。如以观察期内某疾病发病的累积来计算。如以观察期内某疾病发病的累积 总数,除以该研究人群数,即得出某病的总数,除以该研究人群数,即得出某病的 年累积发病率。年累积发病率。 2. 发病密度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当研究对

30、象的人数多,观察的时间长,对象当研究对象的人数多,观察的时间长,对象 进入队列的时间可能先后不一,在观察截止进入队列的时间可能先后不一,在观察截止 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退出,造成各种失访;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退出,造成各种失访; 或对象出现终点结局的时间不同,而造成每或对象出现终点结局的时间不同,而造成每 个对象被观察的时间不一样,如以总人数为个对象被观察的时间不一样,如以总人数为 单位算发病(死亡)率,是不合理的,而需单位算发病(死亡)率,是不合理的,而需 要采取更合理的单位,即人时单位。用人时要采取更合理的单位,即人时单位。用人时 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与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

31、有瞬时频率性质,与 累积率相区别而称为发病密度。累积率相区别而称为发病密度。 人时率的计算人时率的计算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逐人计算法逐人计算法 近似法:近似法:(年初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年末人数) / 2 寿命表法寿命表法:Lx=Ix+ 1/2 (Nx-Dx-Wx) Ix+1=Ix+Nx-Dx-Wx 式中式中Lx为为x x时间内暴露人年数,时间内暴露人年数,Ix为为x x时间开始时间开始 时的人数,时的人数,DxDx为为x x时间内出现终点结局人数,时间内出现终点结局人数, Wx为为x x时间内退出观察的人数时间内退出观察的人数 标化死亡比标化死亡比 (SMR) 及标化比例死亡比及标化比

32、例死亡比 (SPMR) 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发病比较低时,不宜计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发病比较低时,不宜计 算率,而以:算率,而以: 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 /预期死亡数预期死亡数 比较分析比较分析 如以全人口中的死亡率计算预期死亡数,称为标化如以全人口中的死亡率计算预期死亡数,称为标化 死亡比(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dio,SMR);); 如以全人口中某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乘以某单如以全人口中某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乘以某单 位实际全部死亡数而得出预期死亡数,称为标化比位实际全部死亡数而得出预期死亡数,称为标化比 例死亡比(例死亡比(sta

33、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o, SPMR) 偏倚的控制偏倚的控制 选择偏倚:选择偏倚: 比较两组失访率的差别及不同暴露水平失访率的差别;比较两组失访率的差别及不同暴露水平失访率的差别; 比较失访人群与在访人群某些特征的差别;比较失访人群与在访人群某些特征的差别; 尽可能了解失访者的最后结局,与在访人群的结局进尽可能了解失访者的最后结局,与在访人群的结局进 行比较,以推测失访对结果的影响。行比较,以推测失访对结果的影响。 信息偏倚:信息偏倚: 严格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和检测技术水平,统一诊断严格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和检测技术水平,统一诊断 标准,统一

34、调查与检测方法,校准实验仪器,尽量采用标准,统一调查与检测方法,校准实验仪器,尽量采用 客观的判断暴露与结局发生的指标,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客观的判断暴露与结局发生的指标,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混杂偏倚:混杂偏倚: 在设计和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在设计和资料分析阶段采用限制、匹配、分层分析和多限制、匹配、分层分析和多 因素分析等手段因素分析等手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选定患有某病及与之相匹配的未患该病的人群,选定患有某病及与之相匹配的未患该病的人群, 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因子(素)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因子(素) 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

35、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 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病例 对照对照 暴露暴露 非暴露非暴露 暴露暴露 非暴露非暴露 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暴露):暴露 暴露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 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 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 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暴露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含意,暴露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含

36、意, 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 的的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2):):匹配匹配 匹配(匹配(matching)又称配比,是指)又称配比,是指 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 与病例保持一致。这些因素或特征与病例保持一致。这些因素或特征 可指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可指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 限等。其目的是去除这些因素和特限等。其目的是去除这些因素和特 征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征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匹配可分为成匹配可分为成 组匹配和个体匹配。组匹配和个体匹配。 匹配变量匹配变量 根据某些特征或变量来选择与病例一致的对照,根据某些特

37、征或变量来选择与病例一致的对照, 这些特征或因素称为匹配变量。这些特征或因素称为匹配变量。 匹配变量是已知的混杂因素(匹配变量是已知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或至少有充分理由这样怀疑。混杂因素),或至少有充分理由这样怀疑。混杂因素 的存在可掩盖或夸大暴露与疾病的真正联系,所以,的存在可掩盖或夸大暴露与疾病的真正联系,所以, 在研究中可用匹配的方法将其加以控制,以免歪曲在研究中可用匹配的方法将其加以控制,以免歪曲 研究因素对研究疾病的作用,这是匹配的目的之二,研究因素对研究疾病的作用,这是匹配的目的之二, 即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即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 如果将不起

38、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如果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 配,将导致匹配过度(配,将导致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3):病例):病例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所选择的病例应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所选择的病例应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 制定选择病例的标准:制定选择病例的标准: 明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标准; 对其它特征的规定;对其它特征的规定; 病例的类型:病例的类型: 新发病例;新发病例; 现患病例;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死亡病例; 病例的来源:病例的来源: 医院;医院; 人群;人群;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4):对照):对照 目的:目的:

39、 评价在病例组中暴露的分布与对照人群暴露评价在病例组中暴露的分布与对照人群暴露 的分布有多大差异;的分布有多大差异; 平衡研究因素之外的平衡研究因素之外的 其它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其它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原则原则 代表性;代表性; 可比性;可比性; 来源来源 人群;人群; 医院;医院; 邻居、同事、亲属邻居、同事、亲属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特点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 必须设立对照必须设立对照 回顾性,由回顾性,由“果果”及及“因因”的研究的研究 论证强度比描述性研究强,但较队论证强度比描述性研究强,但较队 列研究弱列研究弱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类型 非匹配

40、病例对照研究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成组匹配(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又称频数):又称频数 匹配(匹配(frequency matching),是指对照组具有),是指对照组具有 某因素或特征者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一致某因素或特征者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以病例和):以病例和 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某因素或特征的匹配。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某因素或特征的匹配。1 个病例匹配个病例匹配1个对照称配对(个对照称配对(pair matching),), 1个病例可以匹配个病例可以匹配1个以上对

41、照,如个以上对照,如1:2 、1:3 、 1:4。 三、研究设计及实施三、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一)确定研究因素 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研究线索;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研究线索; 其它地区、人群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其它地区、人群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 提出的研究线索;提出的研究线索; 其它学科领域提出的研究线其它学科领域提出的研究线 (二)暴露的测量(二)暴露的测量 暴露的规定暴露的规定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三、研究设计及实施三、研究设计及实施 (四)估计样本大小(四)估计样本大小 1.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对照组)的估计暴露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对照组)的估计暴露 率率 P0, P0值越大,

42、样本量越小。值越大,样本量越小。 2. 暴露因素与结局指标的联系程度(暴露因素与结局指标的联系程度(RR),),RR 越大,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小。越大,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小。 3. 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值越小,观察人数越多。值越小,观察人数越多。 4. 把握度(把握度(1-),把握度越高,所需观察人数),把握度越高,所需观察人数 越多。越多。 四、资料分析四、资料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一)描述性分析 1. 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 均衡性检验均衡性检验 (二)推断性分析(二)推断性分析 1.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1)2 检验检验 (2

43、) OR 值计算值计算 (3) OR值值95%可信区间可信区间 比值比比值比 比值比(比值比(odds ratio, OR)又称比数比、优势比,是)又称比数比、优势比,是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a/c,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b/d, OR为为ad/bc ,OR 又称交叉乘积比又称交叉乘积比 OR的意义与的意义与RR完全相同,即暴露者发生某种疾病完全相同,即暴露者发生某种疾病 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如果研究疾病的发病率较低,所选择的病例和对照如果研究疾病

44、的发病率较低,所选择的病例和对照 代表性好,则代表性好,则OR值接近于值接近于RR, )96.11( 2 %95 ORCIOR 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限的可信限 Miettinen 卡方值法卡方值法 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限的可信限 Woolf 法公式如下法公式如下: Var(InRR)=1/a+1/b+1/c+1/d lnRR的的95%的可信限的可信限= lnRR 1.96 Var(InRR)1/2 其反自然对数即 其反自然对数即RR的的95%可信限。可信限。 匹配资料的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 1:1 配对配对 2 = (b-c)2/(b+c) ; 当当n40时,时, 2 =

45、(|b-c|-1)2/(b+c) OR = c/b OR95%CI的计算可用的计算可用Miettinen 公式公式 暴露资料的分级分析暴露资料的分级分析 将不同暴露水平的资料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分将不同暴露水平的资料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分 成多个有序的暴露等级,不同水平的各级分别成多个有序的暴露等级,不同水平的各级分别 与无暴露或最低水平的暴露作比较,分析暴露与无暴露或最低水平的暴露作比较,分析暴露 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采用趋势检验来检验暴露水平与比值比之间是采用趋势检验来检验暴露水平与比值比之间是 否存在某种趋势,即分析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否存在某种

46、趋势,即分析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 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否增加。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否增加。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研究特点比较比较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样本组成样本组成 未患疾病个体未患疾病个体 患病与未患该病个体患病与未患该病个体 分组标准分组标准 患病与否患病与否 暴露与否暴露与否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 从从“因因”到到“果果” 由由“果果”推推 “因因” 研究性质研究性质 前瞻性前瞻性 回顾性回顾性 比较内容比较内容 疾病发生情况疾病发生情况 暴露情况暴露情况 率率 发生率发生率 暴露率(比例)暴露率(比例) 关联指标关联指标 RR、AR、ARP

47、、PAR、PARP OR、ARP、PARP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优缺点优缺点比较比较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样本例数样本例数 较大较大 较小较小 所需时间所需时间 较长较长 较短较短 费用费用 较高较高 较低较低 偏倚偏倚 较小较小 较大较大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一因多果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多因一果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 因果推断因果推断 筛选因素,提供线索筛选因素,提供线索 适用病种适用病种 高发病率高发病率 低发病率低发病率 论证强度论证强度 较高较高 较低较低 实验研究概念实验研究概念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 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比较

48、两 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控制 的措施包括药物、疫苗、媒介生物、健康 教育等各种手段,是与目标事件相关的病 因因素,研究的目标是传染病、慢性病、 伤害或其它卫生事件,试验的场所是社会、 现场或医院。 基本特征 1. 前瞻性 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 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2. 干预处理 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 治疗某病的药物或干预的方法措施等; 3. 随机 随机抽样,随机分组; 4. 对照 有平行的试验组和对照组; 5. 重复 样本需达到一定数量; 6. 盲法 试验对象不应当知道预期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分期 一期临床试验 在少数

49、正常人或病人(志愿者)中进行, 目的是比较人与动物在药物利用度、剂量、药理、毒 性等方面的区别,观察药物在人体的吸收、代谢和排 泄过程,观察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药理作用 二期临床试验 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有对照的对比观察 研究,对给药的适应症,给药方法,药理和毒性反应 进行深入对比研究 三期临床试验 扩大的对比临床观察,广泛地观察新药 的各种适应症、副作用、毒性和药理作用 四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包括不良反应、远 期疗效和新的适应证 随机化分组 (一)简单随机化:研究对象按照个人为单位用掷 硬币、抽签、使用随机数字表,也可采用系统随机 化法交替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 (二)区组随

50、机化:按照某种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 若干区组,区组内病例数相等,以随机化方式将区 组内个体分配到研究组中; (三)分层随机化:按研究对象特征,即可能产生 混杂作用的某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 等)先进行分层,然后在每层内随机地把研究对象 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trolled studies 历史性对照试验 historical control studies 前后对照试验 before-after study 交叉对照试验

51、cross-over design 序贯试验 sequential trials 盲法 试验研究的参与者不知道试验内容的方法 研究对象 观察者 资料分析者 三盲三盲双盲双盲 单盲单盲 开放开放 试验试验 防治效果评价与分析:常用指标 治疗效果 治愈率 有效率 好转率 n年生存率 潜在减寿年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 预防效果 阳转率 几何平均滴度 保护率 效果指数 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对危险降低率RRR=(CER-EER)/CER CER control event rate; EER experimental event rate 绝对危险降低率ARR=CER-EER 防治一例不良事件需治疗的病例

52、数 NNT=1/ARR NNT number needed to treat 类实验 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这种实验 就叫类实验。根据类实验是否设立对照组可分为两类: 1. 不设平行对照组 自身前后对照,即同一受试者在接受干预措施前后比较; 与已知的不给该项干预措施的结果比较。 2. 设对照组,但分组不是随机的。 类实验常用于研究对象数量大、范围广而实际情况不允 许对研究对象作随机分组的情况。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 作为研究对象,追综观察比较试验组和 对照组各类结局的差别为了提高现场试 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此

53、类研究实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如用乙型肝炎疫苗在母亲HBsAg阳性者 的婴儿中进行预防乙型肝炎感染的现场 试验。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也叫社区干预项目(community intervention program,CIP)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 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整体可以是一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 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某县的 村或某城市的街道等。 如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是使整个研究地区的 人群食用,属于社区试验研究。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保护率 (protective rate,PR) %100 1 1 96

54、. 1%95 11 4 1 2 2 2 22 2 1 n QP P p n QP P PRPR可信限 率对照组发病(或死亡) 亡)率率实验组发病(或死对照组发病(或死亡) 保护率100 P1、P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发病率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发病率 Q1、Q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病率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病率 ,Q1=1P1 , Q2=1P2 n1、n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 率实验组发病(或死亡) 率对照组发病(或死亡) 效果指数 抗体阳转率抗体阳转率 = 抗体阳转人

55、数抗体阳转人数/接种疫苗人数接种疫苗人数 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 病情轻重变化病情轻重变化 一一、筛检的概念筛检的概念 (一)定义:(一)定义: 通过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通过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 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 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鉴别开来。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鉴别开来。 它是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它是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 , 达到对病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达到对病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的目的(二级预防)疗的目的(二级预防), ,它可发现某些疾它可发现某些疾 病的高危

56、个体,以减缓发病病的高危个体,以减缓发病(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 筛检的目的筛检的目的 1.1.达到二级预防:达到二级预防:三早三早措施。措施。 2.2.达到一级预防: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筛检达到一级预防: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筛检 可使某些慢性病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可使某些慢性病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3.3.通过疾病的筛检,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通过疾病的筛检,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 史,开展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史,开展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 筛检试验筛检试验诊断试验诊断试验 对象不同对象不同健康人或无症状的病人健康人或无症状的病人 病人病人 目的不同目的

57、不同把病人及可疑病人与无把病人及可疑病人与无 病者区分开来病者区分开来 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 际无病的人区分开来际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要求不同要求不同快速、简便、高灵敏度快速、简便、高灵敏度 科学性、准确性科学性、准确性 费用不同费用不同简单、廉价简单、廉价 一般花费较贵一般花费较贵 处理不同处理不同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断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断 试验以便确诊试验以便确诊 结果阳性者要随之以结果阳性者要随之以 治疗治疗 筛检试验的评价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确定(一)确定“金标准金标准” ” Gold standard “金标准金标准”是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是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

58、诊断 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 通常包括:活检、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通常包括:活检、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 尸检、特殊检查和影像诊断,以及长期随访的尸检、特殊检查和影像诊断,以及长期随访的 结果。结果。 筛检试验评价筛检试验评价 金标准金标准 筛检试验筛检试验 患者患者非患者非患者合计合计 阳性阳性真阳性真阳性 A假阳性假阳性 BR1 阴性阴性假阴性假阴性 C真阴性真阴性 DR2 合计合计C1C2N 整理评价结果整理评价结果 有病有病 无病无病 诊断诊断 + a b 试验试验 - c d 真实性:真实性: 敏感度敏感度 Se = a/(a+c)

59、; 特异度特异度 Sp = d/(b+d) 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 Youdens index = a/(a+c)+d/(b+d) - 1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灵敏度(sensitivity)(sensitivity)(真阳性率真阳性率) ) 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标准被正确地判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标准被正确地判 为有病的百分率。为有病的百分率。 假阴性率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alse negative rate)(漏诊率漏诊率) ) 即实际有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即实际有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 非病者的百

60、分率。非病者的百分率。 % CA A 100 灵敏度 % CA C 100 假阴性率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特异度特异度(Specificity)(Specificity)(真阴性率真阴性率) ) 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 病的百分率。病的百分率。 假阳性率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alse positive rate)(误诊率误诊率) ) 即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即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 有病的百分率。有病的百分率。 %100 DB D 特异度 % DB B 100 假阳性率 3.3.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