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一).doc_第1页
新形势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一).doc_第2页
新形势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一).doc_第3页
新形势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形势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一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开始对我国经济与就业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各高校的就业工作显得空前的困难。本文描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国家经济层面、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毕业生择业观念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毕业生、高校、政府部门三方面展开对策思考。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工作0 引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据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教育部从有关省市

2、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看,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1。各类高校存在实现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少、校园专场招聘会数量减少、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等现象,就业工作显得空前的困难。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能否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笔者就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引起一些思考并提出见解。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描述1

3、.1 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待就业人数累积08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 万人,比07 年增加 64 万人,增幅达 12.93%;09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 611 万人,比08 年增加 52万人,增幅达 9.30%。虽然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总数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据报道, 往年未能就业累积的大学生总数达150 万,就业工作压力仍旧突显。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亦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2009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33 万,加上历年延缓就业和省外来粤求职的大学生, 估计超过 50万名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广东省2009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4、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已经举办的36 场招聘会来看,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 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20%以上。可见,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高校的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1.2 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颁布的不平衡,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打着“宁可失业在城市,不愿就业在基层”的口号。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对全国31 个省、区、市7761 名应届毕业生(其中本科生占58.6,研究生占 11.7,

5、高职高专生占 29.7)的调查显示, 34.2的人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 26.4),而 24.7的人选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下来依次是县城( 8.2)、乡镇( 3.6)、农村( 1.8) 2。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 “无业可就 ”和 “有业不就 ”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从高等教育内部看,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就业需求冷热不均、有些地区和高校仍然对扩招有较大冲动等问题。不少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办学,而是片面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师资情况进行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设置,忽视市场行情走

6、向,结果培养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专业层次、质量层次等与社会需求不接轨,造成大学生就业局部性、结构性失衡。1.3 供需信息不对称、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 利用网络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信息,非常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求职成本,而且能大大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自 2003 年之后,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高校陆续推出就业服务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但目前存在新的问题与难点, 一是招聘信息数量不足, 一些信息服务网不仅获得的数量少,而且时效性差; 二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 各省市地区

7、和高校建立的就业信息网存在“各自为政 ”现象, 有些高校为防止信息扩散,甚至人为地在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上设置障碍,信息共享程度不高。1.4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和家长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仍有一些差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到基层服务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据调查, 广大毕业生对市场的分析和对大学生劳务价格的预测是基本准确的,对市场的判断力日趋成熟3。但是, 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

8、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历层次较高、 专业成绩较突出的毕业生,其求职的期望值与社会可提供的待遇的落差更大,就业显得更为困难。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2.1 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太少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看,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 ”期间,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已升至峰值( 4650 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 万),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数达 2300 万人。以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工作岗位只有800 万个,年度供大于求1500 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 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3000万隐性失业者。尽管我国经济一直

9、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却没有带来就业的平衡增长,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发展不足4。全世界一般的就业规律是,65%-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一个国家一般中小企业占97%以上;一个国家非正规和正规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在10 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50 个左右。据统计,我国城镇中小企业总数为916 万个。如果平均按照 13 人就业计算,城镇有 11908万人在中小企业中就业,占目前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47左右,与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比重65 80相比,差距甚大。2.2 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问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是导致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一些大学的招生及专业

10、调整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而是通过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扩张达到发展的目的,且盲目开设热门专业,从而使得人才的批量生产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错位。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以传统的学科教育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这些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和蔓延,具体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欠缺,工作责任感、职业操守素质不足,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缺乏。2.3 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有误区大学生在择业期的不当就业观主要有从一而终、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求大慕名

11、、 依赖他人帮助择业观等。 “从一而终 ”择业观一般认为初次就业就是永久就业,受家庭背景、亲朋好友的影响居多, 求稳怕变, 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统包统分体制的色彩,因此这类学生总挑剔选择稳定可靠风险少的单位;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观表现为 “精英 ”人才意识浓,强调专业在求职中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从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锻炼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求大慕名 ”择业观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名利,轻事业奉献,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 看不起落后地区和艰苦岗位的劳动; “依赖他人帮助 ”择业观一般认为考取大学后一定会有保障, 不愁找不到工作, 这类大学生缺乏进取和竞争意识, 平

12、时在校不注意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毕业时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及家庭社会关系资本。3 对策思考3.1 毕业生应树立主体意识, 进一步转变观念, 夯实基础, 锻炼动手能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 ”向 “大众型 ”回归,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将持续较长的时期,加上高等教育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改变,就业难和薪资低迷也将在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大学生起薪下降、白领薪酬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因此, 大学生们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心理准备。一是树立主体意识,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的变化, 随形势改变自己的就业观。打破传统的旧的“精英化 ”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 ”的就业观;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就业观,从被动的就业观转向主动的就业观。要树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就业、择业观,摒弃从众、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 二是夯实基础, 锻炼动手能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 提高综合素质。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和技术且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