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_第1页
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_第2页
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_第3页
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 discussion o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ode oftriz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method in collegeszhao xue-jun li juan(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yunnan kunming 650000 china)abstract: colleges is the main front of cultivate and export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iz technologi

2、cal innovation method as a practical tool, is more effective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triz theory is the basic tools that modern creative talents should be hav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ollege, a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ode of triz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method was put for

3、warded.key words: college; innovation method; triz; popularization mode1、引言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作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重要指示,同年,科技部正式启动了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推广工作。2008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的融合。科技部对于推行创新方法的

4、总体指导思想策略中提到了三个对象,其中就包括了教育系统,可见,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在创新大环境下更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同时,结合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成为专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均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triz相关的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而推广应用领域多集中在企业和科研机构,教育系统内的推广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涉及到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高校也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推广范围较小,专业覆盖也相对较窄,主要是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创新管理等。要在高校广泛推广triz技术创新理论,并参与实践应用还有很多

5、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的,因此,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而有效的高校版triz技术创新方法高校推广应用模式,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推动“双创”具有重要意义。2、在高校推广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小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大到社会进步、国力竞争都离不开科技,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竞争水平的高低,而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竞争实力的强弱。因此,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键是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具

6、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除了注重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也必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开始走红。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自此,“高校双创”正式拉开帷幕。创新创业听起来是一个词,实际上,二者存在主次之分,“双创”并不是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而是要自主创业,如何自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和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既在掌握了优势技术技能的前提下,再配合创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目前,高校创新课涉及到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还很少,课程也多被设置为基础性选修课,内容基本上都是从传统创造学衍生而来的,旨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另外,师资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还停留在意识和思维层面,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triz相关的实用型技术创新方法,无法指导实践,于是造成课程与实践分离,因此就算开设了创新课,仍不能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的。3、高校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模式分析triz技术创新方法经过几

8、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不仅是理论的学习还是实践的锻炼,要想掌握并运用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triz的推广也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样一套复杂的工具体系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安排一个合理的推广战略周期,引导和支持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领域或专业交叉领域展开技术性的探索及尝试。本文将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模式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理论推广模块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在理论推广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分阶段进行。可分为知识普及阶段和理论培训阶段。(1)知识普及阶段高校是知识最集中,

9、也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而且院系分立,专业特色,各有优势,要想在知识和专家密集的高校大范围的推广triz技术创新方法,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任何新颖的变革,要想成功,往往取决于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宣传阵地的优势,利用课堂、讲座以及网络,让triz在大家的生活中从未知到已知,从被动到主动,从了解到熟悉,不断转变,深入人心。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俄罗斯、美国、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很多行业和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就,其中,通用电气、三星公司、西门子等均受益于此。随着研究和运用的深入,又开发出了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从而很好的促进了

10、triz理论的扩展和完善。基于这些经验,可以证明,triz在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的,其有效性也被我国最早推行triz的很多企业所证实,如:现代汽车、中国神华等。很多人一开始总是持怀疑态度,或者不屑一顾,有效的宣传和知识的普及,可以打破人们的疑虑和思维定势,真正去了解triz,主动的去学习triz。(2)理论培训阶段目前,涉及到triz的几所高校,重点都放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在高校大范围的推广triz,就不能只满足于几个人,或者几个团队的内部学习和探索研究上,扩大范围和影响才是关键。可分两步走。首先,从培养师资入手,挑选具备理工科背景,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以点

11、带面,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再结合课题,扩展到专业知识层面,深化理论学习效果。其次,是学生培训,高校可以“校园双创”为契机,将triz理论纳入创新教育的知识体系中,但是,学生培训应该与教师和企业的培训有所区别,triz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尚浅,因此,培训内容可进行简化以降低门槛,仅涉及triz的基础内容和简单工具,使学生在发展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能运用triz解决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技术问题。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上述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不尽相同,如表1所示:第二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教育永远都是有针对性的,实践应用模块的实施就是针对理论培训中具有强烈创新意愿,学习效果较好的教师及

12、学生,按学院组成triz实践应用团队,结合课题或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理论学习,这一过程应完善triz技术创新方法中的复杂工具,学会将问题转化为功能模型,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高校triz实践应用模块的开展可以与“挑战杯”及各种创新大赛接轨。创新团队的持续性发展,不但对高校的triz师资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同时,学生一届一届的传帮带,更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既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又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可行性,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实践。4、高校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模式设计高校的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模式必须依托学院,充分挖掘各个学院的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源优势,由领导牵头,积极推动,统筹协调,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平行交流的triz推广互动平台,确保每一个模块的连续运行和独立管理。本文设计了一个高校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按以下方式运作:(1)以学校为主,设立triz创新推广互动平台。平台建设可以多学科交叉,多渠道并用,在学校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平台的功能是:定期组织triz相关理论的宣传及推广,并且针对各个学院以及专门的triz社团进行活动的召集和信息的共享。(2)以学院为主,推荐专任教师参加triz理论系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国际triz协会的认证考试,以加强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