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设计研究_第1页
中国画艺术设计研究_第2页
中国画艺术设计研究_第3页
中国画艺术设计研究_第4页
中国画艺术设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当今国内高校的设计基础教学越来越多地穿插了中国绘画的相 关知识。将艺术设计基础语言的点线面与中国画的点线面相比,其内涵是 完全不同的。做有中国特色的原创设计,要以充分了解中国绘画的原理为基础。 关键词点;线;面;气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同门类的艺术 之间相 互融合 借鉴各自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已然成为当今艺术发展的 潮流与趋势。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与伴随着现代物质生产、科技进步的 艺术设计亦不能例外。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影响着现代设计思想,现代设计亦反过来为中 国画的审美注入了时代特征。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借鉴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 语言。如瑞士设计师约翰?伊顿曾受到水墨画

2、法的启发,并将其引入基 础教学训练;韩国设计师安尚秀曾说,他的设计受到了计白当黑虚实 相生等中国画理论的影响。如今,国内高校的设计基础教学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国绘画的相关知 识。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思考,即希望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素养,扎根于本土,多关注 运用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设计灵感。中国的设计人才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进而在世界艺术设计圈确立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释哲学 思想是其艺术观的基石,并始终贯穿于中国绘画中。傅抱石曾说西方绘画是科学的,中国画是哲学的、文学的。艺术设 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

3、学习中国画的创作原则,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设 计创作能力,丰富文化内涵。但是如果仅仅站在艺术设计的角度,用艺术设计的各条基础原理 解读中国画,提取所谓的本土元素,那就容易以筌为鱼了。中国画构图中的形、形、形等都遵循了平面构成中块面的构成原理,中国画中的印章位置符合平面构成中点的构成规律,题跋中的字 亦类似积点为线然而在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均作为基础的 造型特征和形式语言的点、线、面却各自扮演着具有不同内涵的重要角 色。在设计领域,点、线、面是由俄国现代抽象艺术绘画创始人康定 斯 基在20世纪初率先提出来的。它们是被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能唤起不 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点作为形

4、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实际上代表了对自然世界形象的某 种抽离。它不是简单地依附于事物的表现,而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自然界中的任何现实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点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对比中。不同形状的点作用于人的视觉心理, 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方形的点会使人感觉到规整、稳定和平静; 水滴状的点会让人感觉到饱满和凝聚,同时其一头尖一头圆的形态亦揭 示了一定的方向感。不同的点的排列位置,作用于人的视觉心理,会使人产生不同的 感觉。如当点以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方式排列时,会使人感觉到线性 感和方向感;当点排列遵循疏密、聚散的原则时,则会使人感觉到节奏 感和重量感。

5、点的运动产生了线,单个面的边缘 两个面的交界也可以产生线。线在点、线、面这三者中是最容易产生动感和个性的。线所具有的方向性和动态特征,给人以强烈的惯性感,能直接激起人的直觉和记忆,引发相关的联想和情感。水平线让人感觉稳定、平静;垂直线充满向上和向下的力感,或 挺拔或悲壮;倾斜线给人以不稳定感和速度感;几何曲线突兀、紧张,自 由曲线则轻松、舒缓图1、20线的移动轨迹形成面。互为图底的面左右了人的认知,而不同形 状的面左右了人的心理情感。设计者可以遵循规律性骨架的设计原则,将点、线、面作为基本的 设计元素进行排列、组织与重构,目的是为了创作出具有一定秩序 感的 视觉形象。秩序感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人

6、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将 其归纳、总结出来,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主观视觉经验。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 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设计者利用透叠、重叠、差叠、相遇、分离、减缺等构成方法处理点、线、面,使之产生具有秩序感的节奏与韵律,最终用以传达 视觉 信息和视觉文化。这是点、线、面在设计领域中的真正作用。中国画中的点亦是抽象的概念,它既是各种植物形状的具象再现, 又是各种植物形状的类比意象。正如郑绩清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说道点苔之法,其意或作石 上 薛苔,或作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薜萝,或作山顶小树,概其名日点苔, 不必泥为何物。而自古以来的各种点法,如介

7、字点、个字点、大小混点、胡椒点 垂叶点、梅花点 菊字点 松叶点 柏叶点等,仅从形象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既是对自然界各种植物枝叶特征的概括描绘,又是 概念化的基于笔墨的归纳和阐释。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点为一线一面之母。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苦瓜和尚云画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因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得也。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 华琳清在南宗抉秘中说道至若笔有脱节,苔可以接也;皴有遗漏,苔可以补也。合者欲其分,苔即可以分也;连者欲其断,苔可以断也。借宾以成主,苔虽数点,而取防匪轻。借点苔,可以

8、实现接 补 分 断等。山石勾画得不好,可以用苔点掩饰;笔与笔之间有脱节,点苔可 以 通接气脉;皴得不够,可以用点苔使之丰富;用笔前后层次不清,可以 用苔分出前后关系;主体不突出,可用点苔增强。历代的中国画家把画点称作打点。讲究打点如高山坠石,又如小鸡吃米,有紧有松,有快有慢。用笔要逆入平出,即下笔时要从相反方向逆锋入纸,力求藏锋,无论直点、皆要达到厚凝重的效果,才能力透纸背。中国画的点,是一段段很短的、有起有收的线,线与线之间通过速度与力量的相互呼应,展现出的是生命的气息与精神的状态。中华民族的生命观认为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命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中国艺术最为主要的一种存在形式,从

9、其内涵来说,它体现的是生命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中国画的线是一次性的,在一定用笔情形之下产生的线形是生命 之气的外化形式。 中国画的线可以在被用于描绘客观物象的同时,表达作者的主体生命精神。它在宣纸上通过提按、转折,以水墨晕染、变化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质,是作者主体生命精神和状态的外化显现,它自身可以不用于 指代 任何物象,而成为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并作为一种生命的态势进 行展7j o由此来看,古人说的十八描,皆是线的生命态势的外在表现形式。如琴弦描高古游丝描等,强调的是中锋匀称用笔,从线的形态上 区 分,各描法仅粗细和弯转不同;竹叶描柳叶描枣核描等,是通过运 笔上 下起伏而造成线长短的不同;行云流水

10、描钉头鼠尾描枯柴描是通过控制 笔锋上的转折动作,产生顿挫、 正侧等线的不同。这些不同所展示的是力变的样式,是生命之气外化的运动形态表 现,故说通天下一气耳。中国绘画进一步阐释了线的这种气化的生命运动特质。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一位画家是石涛。他在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中提出了一画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是本源,其借用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 表述,阐明了一具有生发的特质。之后黄宾虹对一的形态从技法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他认为一根中国画的线可以理解为一根形的线,一起一伏,一波 画面上无数的半圆错接,体现的是接续与顺承,由此构成了节奏,三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破开的被分为上下两半进行的错接形成了气韵。因此,南朝谢赫在六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中国画的面通过皴法表现。它可以看作是点与线的组合。因此,无论是以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