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短文两篇》教师版_第1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短文两篇》教师版_第2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短文两篇》教师版_第3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短文两篇》教师版_第4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短文两篇》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答谢中书书导学与反馈(教师版)班级: 姓名: 小组: 号数: 时间: 作业批改: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的阅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难点)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重点)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2.陶弘景:我国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

2、,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3.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二)预习作业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3、/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3.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 )4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第一层 ( 句) ,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 句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 第三层( 句 ),感慨自然之美景。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景之美。 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构提纲:课堂学习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学生自

4、由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答案:1、早晨的雾气将要散尽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3、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景色了)2.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

5、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四、课堂小结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

6、。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五、精练反馈1根据提示默写:(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3)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 (4)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是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教后记:记承天寺夜游导学与反馈(教师版)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并背诵课文;(重点)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

7、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难点)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张怀民,名

8、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二)预习作业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藻荇 寝 遂 竹柏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与 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 遂至承天寺3给下列句子划出恰当的停顿。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堂学习一、预习检

9、测:二、合作学习1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意,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知识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教师出示板书:2.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提问: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

10、,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3.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四位同学品评分析,其余同学补充。明确: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2含

11、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4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三、课堂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四、精练反馈1默写记承天寺夜游。2.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方今仲秋风起,平原彯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忧心辞矣。 (选自江淹报袁淑明书)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画面,并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从秋光入笔,勾勒出一幅画图:时值八月,秋风飒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