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重逢”德意志_第1页
在中国“重逢”德意志_第2页
在中国“重逢”德意志_第3页
在中国“重逢”德意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中国“重逢”德意志 正在我发愁如何向我的中国女朋友介绍我的祖国时,“初识德国”展览帮了我的大忙。 首先,要向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生活在北京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交到了一位秀外慧中的中国女朋友,并且在国庆节期间跟她回了一趟位于江西省的老家。在她出生的小镇上度过安静悠闲的两周之后,我算是对她的故乡的风土人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位于长江南岸的省份、属于革命老区、有着庐山等风景名胜、当地有着傩舞等民俗瑰宝。虽然这些印象不过浮光掠影,却让我对她多了几分了解。 可是,每当她或她的家人充满好奇地问我:“德国是什么样的”,我却发现自己非常窘迫地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从哪里谈起呢?地理位置、历史

2、人物还是丰富多元的现代文化?所以,每次我只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很小的一点,说,看,这里应该就是我的故乡,而这里也诞生过伟大的诗人海涅。她摇摇头,继续问我“海涅是谁”,讲述就这样无穷无尽。 这时恰好有个展览帮我解了围。假期结束,我们回到了北京,意外地接到了歌德学院的一份邀请,在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正进行着一个名为“初识德国”的展览,这是德国外交部近些年为了推广国家形象而进行的大型活动之一。说实话,过去我对这类的宣传常常不屑一顾,不过这一次,它可帮了我的大忙。 从az认识德国 这个展览由德语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构成,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单词,也代表着德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某个方面。先拣着我女朋友最感兴趣,

3、也是我最喜欢的几个字母来讲讲吧,借世界博览这个平台,没准儿她在江西老家的亲人们也能看到呢,就算是满足下我之前丢失的“面子”吧。 打头第一个居然就是工作(arbeit),有一句著名的德国谚语叫做:“工作是人生的一半。”很多德-国人被其他国家的人划归为“工作狂”,事实上这样说也不准确,因为德国人休假并不比法国人少,只不过德国人在工作时间内更为“靠谱”,也可以理解为勤劳、实干、值得信赖。因此,失业对许多人来说就变得更加难以承受。根据a展区里的数字显示:德国的劳动人口为4000万,其中四分之三从事服务行业。经济危机肆虐的背景之下,德国有300多万-失业人员。还好,国家保障体系有助于减轻失业带来的后果。

4、 我们常常在步入下一个展区之前,先猜测一下代表词汇会是什么。在g区之前,我以为会是德国引以为豪的“法律”(gesetz)一词,毕竟德国代表的大陆法系对于很多国家的法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女友看到橱窗里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几把欧式扶手椅,便兴奋地睁大了眼睛。真没想到,居然选择了“舒适”(gemlitlichkeit)一词。舒适是个很难解释的状态,因为每个人对它的定义都不太一样。选择高靠背的软椅子,大概是为了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气氛。一般德国老式建筑的起居室里会有壁炉,炉前就是这样的一把椅子。不过,主办方还没有忘记“舒适”的反面就是“懒惰”,过多的悠哉游哉会导致惰性和无所作为,在我看来,这几把椅子堆在一起

5、显得有着粉饰太平的俗气。 艳遇过了海涅诗中的莱茵河中的女妖罗蕾莱(loreley),我们触碰到了德国坚硬的历史柏林墙(mauer)。射击命令、岗哨林立、禁止出境,这种状况在原民主德国存在了40多年。1961年建立的柏林墙正是这种压制的象征,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两个德国重新统一,而世界范围内冷战也落下帷幕。今年正好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世界各地的德国大使馆都在组织庆祝活动,北京也不例外。 什么?居然有我不认识的德语单词?yabanci isci是土耳其语中的“外来移民”,土耳其人是目前德国数量最大的移民群体,总数在250万左右。上世纪60年代德国引进了很多客籍工人,如今这些土耳其家庭已经

6、永久定居在德国,有些甚至已是第三代、第四代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一样,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于是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平行社会”,也就是说他们虽然生活在德国,却有着自己的语言、协会、酒馆、影院和银行。 当女友问起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时,我承认德国人似乎没有中国人这么热爱规划和憧憬未来,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变化、老龄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又有谁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感到忧心忡忡呢?z展区的主题是“未来”(zukunft),主办方提出了许多难以回答的问题,到2100年,海会淹到不来梅吗?到那时德国南部是不是变成沙漠了?新的居住方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汽车才对环境无害?不知道勤劳聪明

7、的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未来会不会比我们更乐观呢? 是初识,也是重逢 林林总总列举了那么多,我其实很想带着没法现场参观的读者们“亲历”一下展览。大家可能会惊讶,其实有许多数字和常识,是我这个活了40多年的德国人都不清楚的:比如天知道德国人每年能吃掉多少斤“咖喱香肠”(currywurst)?c展区就给出了答案,而且还是通过亲手触摸的方式让读者自己找到答案。 就是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身在中国,却重新认识了老家德国。记者的天性又使我对这一大型的国家形象推广产生了兴趣,并在现场对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柯理博士进行了采访。他更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个活动的背景。 “初识德国”展览于2009年7月1日首次在柏林的外

8、交部展出,之后开始全球巡展。中国是“初识德国”展览的第一个海外展出国。所有的展品都是从柏林空运而来,采用双语解说。除了展览之外,主办方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比如针对不同群体的德中双语解说、德语学习站、趣味德语课程等等。 原本在中国只有北京西城区图书馆这一站,但是配合着中德两国政府共同监护的“德中同行”活动,这26个字母所代表的德国形象还将陆续在武汉、广州等其他城市展出。 我猜想,没准儿“初识德国”的展览会延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样就会有更多像我女朋友这样的中国人可以结识一个全面、立体的德国,也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德国人,在中国“重逢”德国。 为何对国家形象进行包装 金融危机对以制造业和

9、汽车、机械出口为主德国经济打击不小,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机还要重金推广“国家形象”?联系到刚结束不久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作为主宾国的表现,我不禁怀疑,各国“举全村之力”而塑造的国家形象究竟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德国历史博物馆基金会理事约根,莱歇曾表示:“我们希望这个展览,不炫耀,重科学,但也别有深意并且略带尖锐。”那么,德国人挑选出来的这26个字母,是否符合中国人心目中既定的“德国形象”呢? 从一位中国女主持人的名言“无法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足以称为大国”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部分中国人的理解,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向国外输出中国的价值观。但是,主观的、有选择性的输出,是否会有人买账呢?正如,中国作为主宾国在法兰克福的表现,令人震惊,同时又留下了不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