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律原则冲突的解决 作者简介:张侃(1991),男,汉族,安徽潜山人,法律硕士(法学),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研究方向:经济法。 摘 要:法律原则的冲突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难题,本文从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出发,提出解决法律原则的冲突只能在个案中进行法益权衡以供探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用“冲突法则”进行价值衡量;其次进行优先关系的合理化论证。 关键词:法律原则冲突;价值排序;个案平衡 法律原则的冲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类是体现为两个规则的两个法律原则的冲突,第二类是未体现为规则的原则与某一规则的根据之原则的冲突。其中第一类,根据规则优先于原则适用,这类冲突实际上是规
2、则之间的冲突,适用后法优于前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来解决。但形式标准有时不能回答实质上的冲突问题,因而也必须回到规则之根据原则上来。 一、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舒国滢提出,价值排序方案不足取,采取“个案中之法益衡量”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可选方案。雷磊也认为应在司法实践中应利用“在个案中之法益衡量”的方法,来解决法律原则的冲突。刘克毅先生提出,应通过程序法规则的构建,来解决法律原则适用冲突这个难题。何国萍认为,要协调民法基本原则间的冲突,需要多管齐下,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在实体和程序法律的变革中进行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罗文君提出了解决法律原则冲突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从整体上
3、衡量,即衡量原则背后所体现的价值;第二步,进行个案平衡。整体上衡量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具体的个案。衡量的方法即借用阿列克西的“冲突规则”,优先条件引用第一步的价值位阶,但允许被个案修正。第三步,个案类型化。将修正优先条件的个案予以归类总结,更好的引正法官的裁量。对于此问题,刘克毅先生另辟蹊径,提出了通过重构司法程序制度,来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他认为,法律原则适用困境问题不仅是实体法问题,也是与特定国家的诉讼机制、司法程序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都密切相关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不应仅局限于实体法,通过程序法规则的构建,也许是解决法律原则适用困境的可行之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中,
4、德国学者阿列克西创立的“冲突法则”被提到的最多,他认为在具体案件中,相冲突的原则pl和原则p2会导出两个内容上相互矛盾的要求,从而相互限制对方实现的法律可能性。此冲突无法通过宣告一方无效来解决,而是有赖于透过法益衡量。在该具体案件中加上“优先条件”(c),如果假定在c条件下原则pl优先,那么原则p2必须退让。这两个原则的“有条件的优先关系”则可以表述为:(p1 p p2)c。若原则pl在c条件下具有法律效果q,则下列规则生效:cq。 二、问题分析 (一)法律原则的位阶 在提到法律原则冲突适用的时候,许多学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确定这些法律原则的位阶,当低位阶的法律原则与高位阶的法律原则冲突时,适用高
5、位阶的法律原则。这一方法面临的问题就是“何谓高位阶的法律原则,何谓低位阶的法律原则,如何对它们进行排序?”罗文君给出了“自由正义秋序”的顺序,郑永流认为“尊重生命的人权显然优先于秩序”,但笔者并不认同以上观点以及他们的论证,对法律价值的排序的论证通常是通过个案来论述的,例如郑永流就是以已被废止的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撞了白撞”的条款违背人权原则来佐证这一观点的,从而推导出他的结论。这是不严谨的,因为在个案中的推导只能得出在这一个案中,这两个价值的先后顺位,没有穷尽其他可能性,并不当然的可以推广到其他案件中去,原则之间的优先顺位会随着具体案件而改变。而罗文君自己都承认他的排序
6、只是大致上的,“并不代表所有体现自由的法律原则都需让步体现正义或者秩序的法律原则。”如果一定要排序也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确立解决较为明显的法律原则冲突的优先规则,不可比较衡量的原则之间很难排序。 (二)法律原则的具体化 林来梵、张卓明认为,对法律原则进行具体化也是解决其间冲突的一个重要方法,他们以泸州继承案为例,认为可以采取德国的经验,将“旨在酬谢其满足自己性欲或者旨在决定或加强这种两性关系的继续”认为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而将旨在给情妇提供生活保障的行为不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这样裁判就可以更加简单。 三、结论 在通过以上对于这一问题的文献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解决法律原则的冲突只能在个案中进行法益
7、权衡,具体步骤如下: (一)用“冲突法则”进行价值衡量 首先在个案中找出存在冲突的两个原则,在此个案衡量中引入阿列克西的“冲突法则”对个案中存在争议的案件进行价值衡量。此种方法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具有很强的说服性。当然它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优先条件的选择仍然在法官手里,正如前文提及的,法律原则的价值排序很难被明确界定,法律原则在具体案件中会有不同的分量,原则所具有的分量并非是仅由其自身决定的,故非绝对的分量,而是个案中的相对分量。这就需要跳到下一步。 (二)优先关系的合理化论证 第二步先要就是找出此个案中的优先关系c,上述的c其实扮演了双重角色:在(p1 p p2)c中是“优先关系
8、”的条件,而在cq中是规范构成要件。即此原则优先于彼原则的条件,构成了与该优先原则具有相同法效果的规则之要件。因此c是关键,然后要对c条件下的p1的优先性进行论证,因为也可能存在c情况下p2优先于p1,法官必须对在本案中为什么适用c而不是c的情况进行合理化论述,以达到正当化其做出的价值判断。这实际上是限制了法官的恣意裁判,使判决更育有说服力,更加客观化。这里的优先性判断不是简单地在两个原则间进行,而是结合了个案,判断对于两个原则在此个案中的不同理解,谁更具有合理性。 当然,为了保证“在个案中之法益衡量”的方案真正得到实现,还应当在技术层面设立更明晰的衡量标准,比如“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
9、“最小侵害原则”、“教义化总结”等等,在此不再展开。 最后,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整体衡量还是个案平衡,对两种法律原则的取舍未必一定要非此即彼。当裁判对象为不可分割的标的时,无疑要按照上述方法择一而取;但是当裁判对象为可分割的标的时,就可以采取按比例裁判的方式来解决这两个原则间的冲突,例如财产,裁判者就可以根据两种原则所占的权重来分别对其进行保护,以财产的比例划分来体现,这比“一刀切”式的适用某一个原则更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以上所提到的解决法律原则适用冲突的方法在逻辑上并非十分周延,客观上难以理论化,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在实际裁判时所起的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永流.法律方法阶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02. 2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j.苏州大学学报,2004(6):20-21. 3 雷磊.法律规范的冲突与适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6. 4 刘克毅.法律原则适用与程序制度保障以民事法为中心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